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知识点《常见题型》高频考点预测(2019年最新版)(八)
2019-06-26 18:27:06 【

1、写作题  作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文章。(60分)
林书豪在美国长大,高中时候展露了优秀的篮球天赋,从哈佛毕业后,他以自由球员身份加盟了金州勇士,之后一年,他默默无闻,还曾被下放到发展联盟,毕竟他的身体素质不够优秀,只有1米91的身高在NBA江湖里,根本算不上什么,随后接连被勇士和火箭队裁掉,正在他痛苦等待机会甚至考虑加盟CBA的时候,缺少控球后卫纽约尼克斯队决定在这个华人小子身上试试运气,2012年,加盟尼克斯之初的一个多月里,他仍然表现平凡,但突然之间他爆发出了超级巨星的能量,2012年2月,一周之内的连续四场比赛里,以一己之力率领困境之中的球队打出了四连胜,震惊了整个NBA。
上述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想法呢?请联系实际,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所写内容必须紧扣材料;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所写文章文体特征明显;③不少于800字,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略


本题解析:写作角度仅供参考
1、林书豪,一个被看低的奋斗者,通过自己的努力,不断拼搏,永不放弃,终于等到成功的那一天,创造了自己的神话。
2、在“下课声”的笼罩下,2012年2月,主教练德安东尼似乎是以病急乱投医的方式启用了林书豪。就是这样一个意外,给林书豪一个证明自己的机会,也暂时挽救了德安东尼走人的命运。从默默无闻到一鸣惊人,只要一个机会。
3、全球著名《福布斯》杂志列举了林书豪爆发的十条启示,他们认为林书豪的自信、抓住机遇的能力以及时刻准备的努力,是最终大爆发的关键因素。
4、丁俊晖:“林书豪的事迹非常励志,实际上,他成功的背后离不开过去日复一日、默默无闻的训练和比赛积累,他用自己的真实经历告诉了我们厚积薄发的道理,机会总是眷顾有准备的人。”


本题难度:一般



2、写作题  作文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鲜花,因有了绿叶的依偎,才显得清纯、鲜润;天空,因有了白云的打扫,才显得静穆、安详;大地,因有了万物的拥吻,才显得平和、馨香。而一个人,一个家庭,一个社会,乃至一人国家,不也是因为相互依存,相互映衬,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才呈现出五彩斑斓的和谐吗?……
请以“和谐”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可以写你的经历、体验、感受和看法等。所写内容必须在“和谐”的范围之内。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文体自选;③题目自拟;④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略


本题解析:这是一个关系型话题作文。“和谐”即“配合得适当和匀称”,和谐与发展互为因果、相辅相成。
写此作文,我们可以有三种基本的立意:
①和谐促发展,只有和谐才能可持续发展;
②共同发展创造和谐,只有各方面充分的发展才能形成和谐的局面,和谐是发展的目标;
③和谐和发展互相促进、相辅相成,我们要和谐、也要发展或要发展、也要和谐。
写作的范围可选个人、家庭、社会、国家、国际关系等方面:对个人而言,可从生活、学习、工作、健康等方面去谈;对一个家庭而言,可从父慈子孝、夫妻和睦、各尽其责等方面去谈;对社会和国家而言,可从农民工待遇、社会保险、再就业、教育不公平、东西部差异、城乡差异、调和干群关系、科教兴国、人与社会、人与环境、人与自然等方面去谈;……“和谐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一个大课题,可以见人见智。对我们中学生而言,可根据自己的认识,结合自己的实际,从自己和身边的人或事上去寻找着陆点。观点与时俱进,叙述力求真切生动,议论力求辩证深入,讲究文采。
文体不限,考生可选擅长的议论文、散文、寓言、书信、电视栏目主持、辩论记录、人物专访等文体形式,但不宜瞎编故事、逆向唱反调求新等。


本题难度:一般



3、写作题  (6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春回大地,万象更新。2010年3月5日,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开幕式,听取和审议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关于政府工作的报告。在报告结尾部分,温家宝总理说,“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要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让社会更加公正、更加和谐。”赢得了长时间的掌声。
其实,尊严,可以说是一个同人类文明一样古老的话题;在当今世界,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与他们的尊严有关。
请以“尊严”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自选角度。②自定立意。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文体特征鲜明。


参考答案:略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4、写作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文化遗产,是全民族共同的财富。也许正因为此,一个“牛郎织女”的故事,六个省明争暗斗;一个“梁祝故里”,十几个省虎视眈眈;一个“帝尧故乡”山西相邻两县烽烟四起。一时间,“遗产经济学”在中华大地被演绎得登峰造极,高潮迭起。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
“遗产经济学”的文化后患
一向受到冷落的传统文化,仿佛突然峰回路转、柳暗花明了。
从一个“牛郎织女”故事,六个省明争暗斗,到一个“梁祝故里”传说,十几个城市虎视眈眈,直至如今山西两地对“帝尧故里”的文化攻势。近年来,文化遗产争夺战可谓烽烟四起、高潮迭出。
遗憾的是,这并不能代表可喜的民族文化自觉与文物保护意识增强。在志在必得的“文化激情”背后,是利益驱动下“遗产经济学”的精细打算——“每挖掘一个名人故里,就可以开发一个旅游景点,带来可观的经济收入。”
将文化遗产,视为地方经济的“摇钱树”,这样的观念,在目前的中国已经有了很多现实注脚。我们在册的世界文化遗产,十分之一由于“过度开发”受到警告就是明证。不少已经夺得文化遗产“归属权”的地方,以创收为核心,将文化演变为商业,大张旗鼓地进行着杀鸡取卵似的经营。
这当然不是传统文化的“利好”,而是历史文化的灾难。
当三江并流、都江堰、武当古刹等文化古迹传出“过度开发”的消息,当几乎每一种有魅力的文化都必有浩浩荡荡却毫无魅力的新建“伪文化”,甚至每一部古典文化名著,都演化为一座荒唐可笑的娱乐场时,不仅观众失去了文化的共鸣,历史文化也在被切割、破坏和颠覆。
值得关注的是,这些年来,“遗产经济学”有了新的表现形式。在许多愈演愈烈的文化名人争夺战中,人们频繁看到当地政府的身影。
今年上半年短短六个月里,一些政府参与的公祭活动席卷南北——陕西黄陵、河南周口与甘肃天水瓜分了伏羲;湖北竹山、河北邯郸、甘肃天水和山西万荣等地共享了女娲;陕西黄陵和河南新郑分食黄帝;河南焦作、湖南炎陵和山西高平枝解炎帝;湖南宁远跟山西运城一起争夺舜帝……
由于地方政府的高调介入与认同,一些耗资巨大的标志性“文化符号”也应运而起。“帝尧故里”争夺战中,临汾修建了“中华民族文明之门”的华门,这座出手不凡的大制作从规模到设计处处“天下第一”。在此之前,长达21公里的“华夏第一祖龙”,高达40米的刘邦铜像,在河南两地轰轰烈烈地打造。
政府参与社会事业的文化构建,本没有错。但问题是,这样的建设应当以公共文化服务为重点。面对此起彼伏的“争夺战”与“伪文化”浪潮,政府本应做正确的引导,为何却成了推波助澜的主导?
实际上,逐步升格的“崇古活动”与不断新建的“文化标记”,已经成为一些地方政府新一轮面子工程的集体亮相,甚至有些国家级贫困县也卷入其中。在光大传统、发展文化的口号之下,一些官员的心中,不仅有对经济效益的图谋,更有对“政绩收益”的盘算。他们用行政拨款下注,看能否博取更大的利益,创造经济一文化上一政治的多赢。
让经济利用,被政治挟持,结果是,以文化为名义的文化行动,非但没有为社会繁荣带来推力,没有增强我们的历史文化意识,反而推助了急功近利、惟利是图的社会风气,加剧了好大喜功、铺张浪费的官场恶习,留下了沉重的文化欠债和社会成本。
这恐怕是“遗产经济学”更大的后患!


本题解析:
这是一篇材料作文,材料的内容是关于文化遗产的争夺现象。文章的立意要围绕分析这一现象的原因进行。各地争夺文化遗产的原因,并不是为了更好地更长久地保护和继承传统文化遗产,而是急功近利地利用其进行所谓的发展经济,获取政绩。这一“叶公好龙”式的做法正可谓“醉翁之意不在酒”。所以文章的立意可以批判“急功近利”和“叶公好龙”的错误做法,也可以探讨正确的做法。


本题难度:一般



5、写作题  作文。
明末清初著名书画家傅山在《作字示儿孙》小序中写到,写字要注意“宁拙毋巧,宁丑毋媚,宁支离毋轻滑,宁直率毋安排”。
其实,这“四宁四毋”,何止写字如此,做人做事亦理应如此。
请你根据以上文字,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
【要求】(1)题目自拟;(2)全文不少于800字;(3)不要写成诗歌


参考答案:
褪去浮华求本真
深夜滤去了所有的光影,留下最原始最自然的深邃的黑,不要掩饰,也无须去伪装。人们的心也由此沉淀得如此宁静,暴露得如此淋漓尽致。几度深思便觉褪去浮华,还以本真。
当落叶旋着褪色的裙摆完成生命中最后一次轻盈的舞蹈,它追求的是真实,纵使华颜已衰,却在最后的决绝中舞出生命的绚烂。当断墙残垣横亘在废墟的一隅沉默,它不需要任何修复,残损才是它想要留给世人的警示,因为那才是曾经岁月的真实。聆听古寺钟声,斑驳锈迹的钟鼎,也能发出禅意的淡定;抚过青瓦枯藤,残败的痕迹中,似摸过历史的纹路;放肆的笑声,无忌的哭喊,那是人们最真实情感的袒露。撕碎伪装的面具,抛弃所有的装饰,褪去繁华,我们需要的只是真实。
华丽的辞藻,恭维的语调,冠冕堂皇的做作,只能是可笑的形式,那不是我们所追求的本质。洗尽铅华的真实才是我们向往的,我们需要的是最真最诚实的话语,也许只是只言片语,也许只是低吟浅唱,却也能化作流过心底深海的暖流。当然“宁拙毋巧,宁丑毋媚,宁支离毋轻滑,宁直率毋安排。”更是经典而深刻。刻意地显示所拥有的富贵,这只能暴露你内心的虚荣。纵使金杯玉盏,又怎能相抵双手捧饮甘泉的痛快?不必让那些附庸的形式羁绊向往快乐真实的心,简单地看世界,追求真诚而非伪饰。
有时城市太过喧嚣,太过华丽,闪烁的霓虹掩不住城市人内心的空虚,充斥耳膜的音乐躁动地纷乱了内心的琴弦。当一切繁华落尽,又能剩下什么让人喟叹?华丽的城市如同一杯卡布其诺,在氤氲的奶油中得到短暂的甜味,咀嚼之后除了苦涩别无所有。而那些大山里来的人,他们看似狂放的舞蹈,听似混杂的音域无不震撼着我们的心灵,正是那种无保留的情感宣泄,尽在他们眉目间舞蹈中或悲伤或欢乐的音乐,就解开心灵的枷锁,让心灵远飞。像稽康一般,在草屋前握铁,在月下抚琴,让天籁传来,让生活无比纯净。
不为世间浮华言语所同化,不为人世虚幻情感所虏获。人,要追求本真。简洁而朴素,率性而为,超越于世俗的潜在规则与无言约定,言语逢迎与情意交接,去追求本真。拥有了本真,丢弃了浮华,你会得到纯天然的快乐!
除去浮华装饰,看庭前花开花落天外云卷云舒。
保持生命本色,让精神天空晴空一碧高远辽阔。


本题解析:这是一道材料作文,要写好本次作文,理解“宁拙毋巧,宁丑毋媚,宁支离毋轻滑,宁直率毋安排”这几句话的含义是关键。“宁拙毋巧”,言字应拙朴、自然,本色,而非华巧、机巧;“宁丑毋媚”,言字宁丑而不熟媚轻态,丑中见境,丑中见美,外丑内美;“宁支离毋轻滑”,言字形散乱有骨力但不轻浮不劲利;“宁直率毋安排”言字直率为之,凌云健笔,而非巧做安排,失真失性。不仅写字,鲁迅先生对于作文白描法,也曾谈过十二个字:“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
联系材料中“这‘四宁四毋’,何止写字如此,做人做事亦理应如此。”这其中包含着一种价值观。现代社会人们生活节奏快,心态浮躁,信仰和理想常常抛到脑后。这则材料就是在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才是最重要的。这样的材料作文,主题还是比较好把握的,一般不会写跑题,但想要拿到高分也不容易。行文时应围绕价值观问题展开作文。所以本文可从以下角度立意:①隐去浮华,追求本真;②质朴为人,率真为事;③外表的朴素与内心的华贵。符合题旨皆可,亦可进行辨证思考。


本题难度:一般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答题技巧《常见题型》高..

问题咨询请搜索关注"91考试网"微信公众号后留言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