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知识点《常见题型》高频考点预测(2019年最新版)(一)
2019-06-26 18:27:06 【

1、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则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
2011年10月13日下午5时30分许,一出惨剧发生在佛山南海黄岐广佛五金城:年仅两岁的女童小悦悦走在巷子里,被一辆面包车两次碾压,几分钟后又被一小型货柜车碾过。而让人难以理解的是,七分钟内在女童身边经过的十八个路人,竟然对此不闻不问。最后,一位捡垃圾的阿姨陈贤妹把小悦悦抱到路边并找到她的妈妈。小悦悦在广州军区陆军总医院重症监护室,脑干反射消失,已接近脑死亡。2011年10月21日,小悦悦经医院全力抢救无效,在零时32分离世。
这一事件引发网友广泛热议:
潘旋88:良心的泯灭,就算不出手相助,担心祸及自己,打个电话报警或者打给120总可以吧。最基本的道德底线都没有了,这些还敢配做人吗?
大贺天宫一号:我也每天开车,我也有孩子。我们在开车时多加一分小心,启动马达前想想自己的亲人,也许就能避免事故的发生。如果人心不再冷漠,也许孩子的命就能保住。
西部儿童猫妈:为什么没人指责过父母的疏于照管?监护人没有监护好孩子,要不要负责?
广东lirong:反思现时社会,虽然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变化,GDP跃升世界第二位,但我们的社会价值观已经退步了,我们放弃了太多....
上述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或联想?请根据你的思考或联想写一篇文章,不少于800字。
【注意】
①立意自定,题目自拟;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②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③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
④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2、写作题  阅读下面这则故事,按要求作文。
  小蜗牛问妈妈:为什么我们从生下来,就要背负这个又硬又重的壳呢?
  妈妈:因为我们的身体没有骨骼的支撑,只能爬,又爬不快.所以要这个壳的保护啊!
  小蜗牛:毛虫姊姊没有骨头,也爬不快,为什么她却不用背这个又硬又重的壳呢?
  妈妈:因为毛虫姊姊能变成蝴蝶,天空会保护她啊。
  小蜗牛:可是蚯蚓弟弟也没骨头爬不快,也不会变成蝴蝶,他为什么不背这个又硬又重的壳呢?
  妈妈:因为蚯蚓弟弟会钻土, 大地会保护他啊。
  小蜗牛哭了起来:我们好可怜,天空不保护,大地也不保护。
  蜗牛妈妈安慰他:“所以我们有壳啊!我们不靠天,也不靠地,我们靠自己。”
  同学们对“小蜗牛”和“妈妈”的对话一定有深刻的领悟,请以“靠”为话题,写一篇800左右的文章,可记叙经历、抒发感慨、发表议论、编述故事,文体不限,题目自拟。



3、写作题  作文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云雀见麻雀整天在树枝上跳来跳去,就问:“麻雀太太,你为什么不飞得高一点呢?”麻雀斜着眼睛瞟了它一眼,说:“难道我飞得还不高吗?你瞧瞧公鸡!”
  “公鸡伯伯,你为什么不飞得高一点呢?”公鸡骄傲地在房顶上迈着八字步,反问:“难道我飞得还不高吗?你瞧瞧鹌鹑!”
  “你为什么不能飞得高一点呢,鹌鹑姐姐?”鹌鹑奋力从草尖上飞过去,得意地对云雀说:“难道我飞得还不高吗?你瞧瞧癞蛤蟆!”
  后来,云雀遇见雄鹰,便向雄鹰请教:“雄鹰叔叔,你为什么飞得那么高呢?”“不,不!”雄鹰谦虚地说,“离蓝天,我还差得远呢!”
  请以“高度”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4、写作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70分)
一棵在深山里长了许多年的大树,被修剪了枝叶后移栽到城市新建的公园里。人们围着它,议论着。
甲说:“没有这次移栽,它是不会被人赏识的。要被人赏识,就要改变自己的生存环境。
乙说:“修枝剪叶,伤根破皮,到这里还要重新扎根生叶,还要适应新环境,移栽是要付出代价的啊!”
丙说:“是金子在哪里都会发光,何必要离开自己的故土呢?”
读了这段文字,你有何联想和感悟?请自选,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①文体鲜明。②不得套作和抄袭。



5、写作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根据要求作文。

吴兴杂诗
[清]阮元
交流四水抱城斜,散作千溪遍万家。
深处种菱浅种稻,不深不浅种荷花。


  这首诗蕴含的哲理,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或联想?请根据你的思考或联想写一篇文章,不少于800字。
  注意:①立意自定,题目自拟;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不得套作,不得抄袭。③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④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答题技巧《常见题型》高..

问题咨询请搜索关注"91考试网"微信公众号后留言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