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对下列各句中“之”字称代内容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是时会暮,胡兵终怪之称代前丈的(广军)“解鞍”“士皆纵马卧”。
B.避之数岁,不敢入右北平称代前文的“(李)广”。
C.饮食与士共之称代前文的“赏赐”。
D.百姓闻之,无老壮皆为垂涕称代前文的(李广)“遂引刀自刭”。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此题考查“之”字的称代作用,要求判断对文中的四个运用人称代词“之”字的文句的解说的正误。这种考查形式曾在1992年的全国试题中出现过,当时是考查指示代词“是”字的指代内容。A项“胡兵终怪之”的“之”,称代的是胡兵感到奇怪的现象,即前文中李广部队“解鞍”、“士皆纵马卧”这些情况,正是这些情况使胡兵“怪之”。B项“避之数岁”中的“之”字,是承着上文“广居右北平,匈奴闻之,号曰‘汉之飞将军”’而来,是称代李广。C项“饮食与士共之”的“之”,称代的应是“饮食”一词,而非称代更远的“赏赐”。“得赏赐”一句与“饮食”一句,分别讲的是不同的两件事情,故此项错误。D项“百姓闻之”的“之”可根据后文的“无老壮皆为垂涕”来进行判断,“无老壮皆为垂涕”是因为百姓听到了李广“引刀自刭”。
本题难度:简单
2、单选题 下列“而”字的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塞源而欲流长
②沙石与泉水相杂,惘惘而出
③仆而复起
④是以燕虽小国而后亡
⑤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
⑥庄宗受而藏之于庙
A ①④/②⑤/③⑥
B ①/②④/③⑥/⑤
C ①④/②/③⑥/⑤
D ①/②④/③/⑤⑥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析:
(①④句是转折连词;②是修饰连词;③⑥是顺承连词;⑤是并列连词)
本题难度:简单
3、单选题 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考生在考试时遇到一时拿不准的题目,不要紧张,要冷静思考,仔细_____,认真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②小说中的典型形象虽然有生活的?,但仍属于虚构的形象。
③到半夜,小说终于脱稿了,他?地摸着胡子,长长地松了一口气。
A.琢磨原形自鸣得意
B.琢磨原型踌躇满志
C.捉摸原型踌躇满志
D.捉摸原形自鸣得意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①“琢磨”是“动词,反复思考;雕琢打磨,比喻对诗文反复加工;“捉摸”是揣测,预料,常用于否定句。②原形:本来的形状,原来的形态 ;原型:原始的模型,特指文学艺术作品中塑造人物形象所依据的现实生活中的人。③自鸣得意:贬义;踌躇满志:褒义。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1)当英语席卷全球试图“称霸”之时,努力促进汉语的规范化、统一化、国际化,不仅是对我们的考验,更是时代?我们的责任。
(2)前后五个版本的电视剧《鹿鼎记》,都是以武侠小说大师金庸先生的同名小说为?,经不同的编剧和演职人员的再创作而完成的。
(3)南极附近海域的水温升高,致使那里的一座巨大冰山最近发生了?,该过程被欧洲航天局的环境观测卫星清晰地拍摄了下来。
A.赋予蓝本崩裂
B.付与样本迸裂
C.赋予样本迸裂
D.付与蓝本崩裂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A(赋予,交给(重大任务、使命等);付与,交给(钱或实物等)。蓝本,著作所根据的底本;样本,出版物的作为样品的本子。崩裂,物体猛然分裂成若干部分;迸裂,破裂,列开而往外飞溅)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近义词选用恰当的一项是(?)
(1)我们要?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向那些?国际反华势力者大胆的说“不”。
(2)这件事情来的太?了,他?转过头说:“怎么了,你?”
①?团结?② 勾结?③ 突然?④猛然
A.①②③④
B.②③①④
C.①④②③
D.②④①③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团结、结合、勾结:词的感情色彩不同。“团结”为了实现共同理想或完成共同任务而联合或结合,褒义词。“结合”人或事物间发生密切的联系,中性词。“勾结”为了进行不正当的活动而暗中互相串通、结合,贬义词。
突然、猛然:前者是形容词,可作状语、谓语、定语,后者是副词,作状语。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