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中语文知识点总结《常见题型》考点特训(2019年冲刺版)(十)
2019-06-26 18:41:19 【

1、写作题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60分)
金鱼对邻近的水桶里的鲤鱼说,“别以为你也同我一样快活,等一下你就成了盘子里的佳肴,岂能像我一样永远享受着自由的快乐。”“我并不羡慕你这种囚徒的生活”,鲤鱼说,“我虽然由于不慎遭遇了不幸,但我毕竟领略过江海的壮阔汹涌。”
这一则寓言故事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参考答案:生命的意义
对于参天的冷杉,它生命的意义不在于成为所谓的“植物中的活化石”,而仅仅是享受阳光,沐浴甘霖;对于凌寒怒放的梅花,它生命的意义不在于给世人在面对挫折困难时以多大的启迪,而仅仅是在荒寒死寂的冬天绽放自己的光彩…….
世人总爱依自己喜好强加给其他生命以非法的意义,殊不知,不同的生命自由其亘古不变的意义,它们或简单、或拙朴、或平凡,但也共同构成如今丰富多彩的生命乐园。
生命的意义有时并不像我们想的那样难以参透体悟,或许仅仅是一个小小的起因或目标,而使我们来到这世上。正如前苏联诗人巴尔蒙特所说:“为了看见阳光,我来到这个世上。”他并没有把成为诗人,拯救世人灵魂作为生命的意义,而是将阳光这一再普通不过的景象作为生命的本真。他向世人展示了了解生命意义的一个全新视角。巴尔蒙特如此,历史上众多名人亦是如此。
“遗传学之父”孟德尔早年一直栖居一所破旧的修道院,仅仅是源于生命中那点对未知的疑惑与好奇,他着手进行浩大的杂交实验,一干就是28年,并最终用豌豆的实验揭开了遗传学的神秘面纱,名留青史。如果说他生命的意义在于破解遗传的规律,恐怕在无数次失败后的他难再坚持,唯有生命中对未知世界的偶求才会生生不息。
年幼的他因母亲生他时难产而被视为不祥的征兆,在学校又被老师、同学百般嘲笑、捉弄,在父亲的鼓舞下,他将坚韧二字深深插在生命深处,于是一生勤奋执著的他——阿尔伯特.爱因斯坦站在诺贝尔物理学奖的领奖台上。他活着,不是为了推动二十世纪物理学的发展进程,而仅仅是为了坚持下去,证明自己不是所谓的“怪物”。
飞人刘翔,不会把奥运金牌的取得作为生命的意义,因为那会拖累他轻快的脚步;“最年轻的教授”刘路不会把攻克下一个数学难题作为生命的意义,因为那阻碍他敏捷的思维;马英九的女儿马唯中不会把继承父业的重担作为生命的意义,因为那会牵扯她自由飞翔的双翅。
一切的一切告诉我们生命的意义往往是最简单、最淳朴的一个想法或是信念,只有这样,它才能带我们在追寻梦想的路上走得更快、更远。


本题解析:是一道材料作文题。本材料的立意可以做如下考虑:不同的环境造就一不同的人,不同的人的价值观不一样,有人满足于现状,有人满足于过去所得。名其无所谓对错,关键在于是否有所追求。如果只是活着,没有做过什么事情,这一生都将是无趣的,如果心愿已了,就算生命终结,也没有遗憾可言。可悲的不是是不是领略过江湖的高谈广阔,而是安于现状,自以为自由。当然,每个人对于自由是什么的理解也是不同的,有人认为,自由就是可以在广阔的空间里,任由翱翔;有人认为只要被剥夺了生命就没有自由可言,毕竟只有活着才是自由的前提,连生命都没有了,何来自由?这是一首哲理深刻的寓言诗,并不是说这两者之间的对错,而是以一种辩证地思维去说明生命的意义,理想的意义,人生的意义到底何在。我们也应当辩证地地思考一些事情,一些问题,不能片面地看人和事,不能过分强调一方面的事情而误了另一方面,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保证我们人生方向的正确性。故从金鱼的角度可以是批判其满足于即定现状,生活没有意义,从鲤鱼角度立意,可以赞扬其人生的价值在于闯荡,泰戈尔说过,天空没有留下鸟的痕迹,但是我已经飞过。生命的意义在于我们曾经拼搏过。从二者辩证的角度看,因为经历过的事情不同,境遇不同,环境不同,世界观、价值观会各不相同。


本题难度:一般



2、写作题  根据下面情境,按照要求作文。(60分)
某高中校之间举行一场学生辩论会,辩题为“明星是否有义务成为大众道德楷模”, 你有怎样的思考,请明确自己的观点,撰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参考答案:
成为大众道德的楷模是明星应尽的义务
今天对方辩友总是用同样的标准去衡量普通大众与明星,从而低估了明星所带来的社会效应与他们应当承受的义务,我要说成为大众道德的楷模是明星应尽的义务。
首先,对方辩友告诉我们,因为雷锋是道德的楷模,所以道德楷模就必须像雷锋那样为人民奉献他们的一切。诚然, “一切为人民服务”的张思德、“乐于助人、无私奉献”的雷锋都是道德的化身,可身处糜烂腐败的社会中选择“独善其身”的刘禹锡、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陶渊明就不是道德的楷模吗?同时,对方辩友架起了一个空中楼阁,他们忽略了现实社会中道德楷模的实际性与一般性。“圣人道德”是严重脱离社会发展现阶段实际的,也是有违人的本性的。“英雄道德”尽管很感人,也有一定的教育意义,但它毕竟在实践上难以转化为一般人的道德行为。对方辩友刻意抬高道德楷模的标准,实际上是对明星成为道德楷模的可能性产生了怀疑,对明星道德的不信任。但是我们应该相信明星,相信他们的号召力,足以引领良好的社会风范。同时,明星作为社会影响青少年的主力军,他们的一言一行更是有着巨大的模范效应,明星应该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对时时刻刻关注他们的青少年负责。由此可见,成为大众道德的楷模是明星应尽的义务。
其次,对方辩友告诉我们,作为明星,只需要在自己从事的领域做到“会当临绝顶”,而不必成为道德方面的楷模。然而真的是这样吗?古语有云:心不正则身不修。如果从内心没有对道德的崇尚与在行为上对道德准则的恪守,那么这个人本身是有人格缺陷的,又怎能在其他领域取得卓越成就呢?所以,道德之于一个人就像高楼大厦的基石,基石有问题,自然难以有所建树。我方认为,作为一个明星,必须要有作为公众人物的自觉意识,在道德上更加坚持准则,才能实现其自身的价值,才能被社会大众肯定。所以,于明星自己而言,成为道德的楷模是对其自身价值的一种巩固与提升。那么,成为大众道德的楷模,对明星又有什么损失呢?
自始至终,对方辩友总是认为,因为道德楷模的要求太高了,明星们不可能达到,所以他们没有义务达到。但能力和义务可以就此等价吗?我们知道,仅仅依靠我们个人的力量,无法使祖国富强、民族昌盛,但是我们没有这个能力,就意味着我们也没有这种义务吗?明星在社会中名利双收,享受了大众的拥戴,作为社会的一份子,他们有义务为社会做出回馈,结合他们具有巨大的影响力这一特点,恪守道德准则就可以成为大众道的楷模,这样显然是最好的、对于明星来说也是最容易的一种回报。即使是有些明星,因为个人素质的欠缺,没有发挥榜样作用,但是成为道德的楷模仍然是社会对他们的道德要求,大众对他们的道德呼唤,也是他们应尽的社会义务。


本题解析:这是一则材料作文,但实际上已限定了话题范围,因此,也可以看作是一则话题作文,话题就是“明星是否有义务成为大众道德楷模”,审题难度不大,考生只要抓住这个论题,表明自己的观点,确定作文的论点,就可以组织材料成文了。
立意上看,我们先来分析一下这几个词语的含义,明星,在这里比喻著名演员、运动员,如好莱坞女明星、足球明星;也泛称著名人物,如交际明星、民族文化的明星等等。义务,有多重含义,1.依照身分、地位或职业,由命令或习俗责成的工作、行为、服务或职务;2.在道德或伦理上的一般强制的应尽责任;3.不要报酬。道德,是社会意识形态之一,是一定社会或借机通过各种形式的教育和社会舆论的力量使人们逐渐形成一定的信念习惯传统而调整人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楷模,值得学习的人或事物;榜样。从逻辑理论看,义务具有强制性,但明星的身份绝不是强制的理由,从现实层面看,道德楷模标准较高,要求明星并不现实,所以,考生可以赞成“明星没有义务成为大众道德楷模”;从人类社会的角度看,明星也是普通的人,也应该为人类社会的文明与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并且明星作为公众人物,有独到的号召力和影响力,他们成为道德模范会产生良好的社会影响,有利于社会文明的发展和进步,所以,考生可以赞成“明星有义务成为大众道德楷模”; 从发展的角度看,尽管明星有巨大的影响力,但理性对待才更有利于社会的长远发展,因此考生也可以写理性看待这件事。
文体上,本题要求很明确,考生要写议论文。根据所给材料,考生可以写成普通意义上的议论文,也可以写成辩论稿。
参考2013年天津高考语文作文评分标准。


本题难度:一般



3、写作题  阅读下面两首诗歌,根据要求作文。
  假使我们不去打仗,/敌人用刺刀/杀死了我们,还要用手指着我们骨头说:/“看,这是奴隶!”——田间《假使我们不去打仗》俄罗斯人要不要战争?/那就请你们去问问/宁静的辽阔耕地和原野,/还有白桦和杨林。
  请你们再去问问/埋在白桦树下的士兵,/他们的儿女将回答你们:/俄罗斯人要不要战争?
  不仅为自己国家/士兵们在那场战争中牺牲,/也为全世界的人们/能安然地步入梦境。
  ……请你们去问问母亲们,/去问问我的妻子,/你们那时就该明白:/俄罗斯人要不要战争?——叶夫图申科《俄罗斯人要不要战争》
  今年是二战胜利60周年,全世界都在呼唤和平,拒绝战争。那么,我们到底该如何看待战争与和平的关系?以“战争与和平”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文体自选;③题目自拟;④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略”。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4、写作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60分)
正能量,科学的解释是:以真空能量为零,能量大于真空的物质为正,能量低于真空的物质为负。而在生活中,正能量指的是一切予人向上和希望、促使人不断追求、让生活变得圆满幸福的动力和感情。积极、乐观、豁达、从容、朴素、简单、宽容、善良……这些都是生命的正能量。
请以“生活需要正能量”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文体自选(除诗歌外);题目自拟。②不得套作,不得抄袭;③不少于700字。


参考答案:
让我们相信人性的正能量
必须承认,这个世界并不总是那么的美好,我们的人性也并不总是那么的高尚。“小悦悦事件”、“彭宇案”都曾经一度让人们感到道德的迷茫:为什么好人得不到好报,为什么周围都是冷漠的目光?于是,有人沮丧,有人彷徨,似乎人们已经找不到方向,似乎社会已经失去了力量。但张丽莉、王世伟等六位龙江英雄的事迹一次次告诉我们:世界的真相,并不是这样!社会也好,人性也罢,都有着像硬币一样的正反面,我们不要以为看到了一面就看到了答案,这个世界,有黑暗就有光亮,有失望也有希望。而这光亮与希望,其实,就在我们每个人身上。
我们在报道中看到,当护士拉开窗帘,张丽莉看见照进病房的阳光,不禁由衷地感叹:“活着真好。”而在张丽莉、王世伟、荆百岁、谢尚威、高铁成、郭肖岐等人的身上,也让我们看到了同样的阳光,那是人性散发出来的美丽光芒,也会让我们感叹世界的美好与生命的坚强。正如本报在27日推出的《发现黑龙江之美?大爱读本》对于六位英雄的解读,在他们身上,都有着热爱生活、与人为善、心怀责任、目标坚定、乐观坚强、平凡可爱的特质,这些都是人性在日常生活中最美好的微茫,而在危难时刻,便会转化成闪电一样的力量。诗人说:“在没有英雄的年代,我只想做一个人。”但其实,能把人做好了,就是最大的英雄,就有无穷的能量。
我们相信,无论人的本性原来怎样,但最终的方向一定是向善向上,而人性中最重要的品质,也一定是善良。正如法国作家雨果所说:“善良是历史中稀有的珍珠,善良的人几乎优于伟大的人。心怀善良的人,总是在播种阳光和雨露,医治人们心灵的创伤。同善良的人接触,智慧得到启迪,灵魂变得高尚,襟怀更加宽广。”而在前几天,著名教授易中天先生在来哈的讲座中,也一再强调,与其空谈信仰,不如坚守道德底线,而这底线的标准之一,就是恻隐之心,而恻隐之心的实质,就是善良。这种人性的善良,用易中天先生曾经的比方,“就是全人类都能输的O型血”,能够拯救道德的沦丧,能够温暖世道的寒凉。
无论是英雄挺身而出的义举,还是民众爱心涌动的景象,这一切的一切,都让我们相信,只要社会中的“正能量”充足,就一定会形成道德与爱的强大气场。而人性的美好和善良,也最终一定能给这个世界带来无尽的力量,无尽的希望,像水融入着水,像光簇拥着光。


本题解析:
参考立意:
1.自我成长需要正能量。可以从自我角度落笔,写一篇记叙文,讲述自己在正能量的支配下奋发努力的故事,或如何在前进路上将负能量转化为正能量。也可以写议论文,阐述正能量对自己的促进作用,负能量对自己的反作用。
2.社会进步需要正能量。可以从社会角度落笔,重点阐明社会发展需要正能量,一个良性的社会需要开掘正能量,减少负能量。
3.人生发展需要正能量。在一个人的生命长河中,要积极寻找和积蓄正能量,唯有如此,才能鼓舞自己、发挥潜能,不断朝着人生目标奋进。同时,要自觉抵制负能量,不断校正人生航向。
4.漫谈正能量和负能量的不同作用。阐明什么是正能量和负能量,两者有何不同作用;如何培养正能量,有效发挥正能量的作用;如何克服负能量,变负能量为正能量,塑造美好心灵,促进民族进步,推动历史发展。


本题难度:一般



5、写作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高一教学楼四楼有一幅标语:“让过程变得美丽,让结果变得灿烂”。这一标语的确能给我们产生不少感慨。
请你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与感受,以“让过程变得美丽”为标题写一篇议论文,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答案不一,属于开放性题。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复习资料《语言文字运用..

问题咨询请搜索关注"91考试网"微信公众号后留言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