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复习资料《文言文阅读》答题技巧(2019年最新版)(三)
2019-06-26 18:42:04 【

1、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的题。
  魏德深,本巨?鹿人也。祖冲,仕周,为刑部大夫、建州刺史,因家弘农。父毗,郁林令。德深初为隋文帝挽郎,后历冯翊书佐、武阳郡司户书佐,以能迁贵乡长。为政清净,不严而肃。会兴辽东之役,征税百端,使人往来,责成郡县。于时王纲弛紊,吏多赃贿,所在征敛,人不堪命。唯德深一县,有无相通,不竭其力,所求皆给,而百姓不扰。于时盗贼群起,武阳诸城多被沦陷,唯贵乡独全。郡丞元宝藏受诏逐捕盗贼,?每战不利,则器械必尽,辄征发于人,动以军法从事,如此者数矣。其邻城营造,皆聚于听事,吏人递相督责,昼夜喧嚣,犹不能济。德深各问其所欲,任随便修营,官府寂然,恒若无事。唯约束长吏,所修不须过胜余县,使百姓劳苦。然在下各自竭心,常为诸县之最。
  寻转馆陶长,贵乡吏人闻之,相与言及其事,皆歔欷流涕,语不成声。及将赴任,倾城送之,号泣之声,道路不绝。既至馆陶,阖境老幼,皆如见其父母。有猾人员外郎赵君实,与郡丞元宝藏深相交结,前后令长,未有不受其指麾者。自德深至县,君实屏处于室,未尝辄敢出门。逃窜之徒,归来如市。贵乡父老,冒涉艰险,诣阙请留德深,有诏许之。馆陶父老,复诣郡相讼,以贵乡文书为诈。郡不能决。会持节使者韦霁、杜整等至,两县诣使讼之,乃断从贵乡。贵乡吏人,歌呼满道,互相称庆。馆陶众庶,合境悲泣,因从而居住者数百家
  宝藏深害其能。会越王侗征兵于郡,宝藏遂令德深率兵千人赴东都。俄而宝藏以武阳归李密。德深所领皆武阳人也,念其亲戚,辄出都门,东向恸哭而反。人或谓之曰:“李密兵马,近在金墉,去此二十余里。汝必欲归,谁能相禁,何为自苦如此!”其人皆垂泣曰:“我与魏明府同来,不忍弃去,岂以道路艰难乎!”其得人心如此。后没于阵,贵乡、馆陶人庶,至今怀之。(节选?自《北史魏德深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A.为政清静,不严而/肃:恭敬
B.兴辽东之役/会:适逢
C.所在征敛,人不命/堪:忍受
D.之军法从事/动:招致
2.以下句子中,全都表明魏德深深受百姓拥戴的一组是(  )
①常为诸县之最
②皆歔欷流涕,语不成声
③未尝辄敢出门
④诣阙请留德深
⑤以贵乡文书为诈
⑥诣?使讼之,乃断从贵乡
A.①③④
B.①⑤⑥
C.②③⑥
D.②④⑤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魏德深很有才干,历任多种职务后升职主持贵乡政务。其时朝廷纲纪败坏,官吏贪污受贿,民不聊生;只有贵乡生产生活一切照常进行,百姓没有受?到骚扰。
B.魏德深善于人性化管理,体恤下情。邻城打造兵器,聚集在官府,官吏督责,尚不能成功;而贵乡则约束官吏,避免百姓劳苦,官府安静,一直像无事一样。
C.魏德深深?受百姓欢迎,又能震慑奸猾之人。他到馆陶,百姓见他如见父母;而奸人赵君实与逃窜之徒,只能躲藏流亡。他后来将回贵乡,贵乡吏民互相庆贺。
D.郡丞元宝藏忌妒魏德深的才能,令他率领武阳籍士兵在家乡附近作战,想利用军士的恋家情绪使军队溃散。但魏德深极得人心,士兵们全都不忍离他而去。
4.把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与郡丞元宝藏深相交结,前后令长,未有不受其指麾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馆陶众庶,合境悲泣,因从而居住者数百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题  阅读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12分,每小题3分)
李疑者,居通济门外,闾巷子弟执业①造其家,得粟以自给。故贫甚,然独好周人急。金华范景淳吏吏部,得疾,无他子弟。人殆之,不肯舍。杖踵②疑门,告曰:“我不幸被疾,人莫舍③我。闻君义甚高,愿榻。”疑许诺,延就坐,汛室④,具床褥炉灶居之,征医师视脉,躬为煮糜炼药,旦暮执手问所苦。既而疾滋甚,不能起,溲矢污衾席,臭秽不可近。疑日为刮摩⑤浣涤,不少见颜面。景淳流涕曰:“我累君矣。恐不复生,无以报厚德,囊有黄白金四十余两,在故旅邸,愿自取之。”疑曰:“患难相恤,人理宜尔,何以报为?”景淳曰:“君脱不取,我死,恐为他人得,何益?”疑遂求其里人偕往,携以归,面发囊,志其数而封识之。数日,景淳死,疑出私财,买棺殡于城南聚宝山。举所封囊寄其里人家,往书召其二子。及二子至,疑同发棺取囊,按籍而还之。二子以半馈,却弗受,反以货,遣归。
平阳耿子廉械逮至京师,其妻孕将育,众拒门不纳,妻卧草中号。疑问故,归谓妇曰:“人孰无缓急,安能以室庐自随哉!且人命至重,倘育而为风露所感,则母子俱死,吾宁舍之而受祸,何忍死其母子?”俾妇邀以归,产一男子。疑命妇事之如疑事景淳,逾月,始辞去,不取其报。
人用是疑名,士大夫咸喜与疑交。见疑者皆曰:“善士,善士!”疑读书为文亦可观,尝以儒举,辞不就,然其行最著。太史氏曰:“吾与疑往来,识其为人,非有奇伟壮烈之姿也,其所为事乃有古义勇风。语曰举世混浊,清士见。吾伤流俗之嗜利也,传其事以劝焉。” (取材于宋濂《文宪集·李疑传》)
【注】①执业:指捧书求教,犹言受业。②杖踵:拄着拐杖走。 ③舍:提供住处。?④汛室:汛,洒水。汛室,指打扫房间。⑤刮摩:涤除。
小题1:下列词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闻君义甚高,愿榻假:借用
B.景淳死竟:居然
C.反以货,遣归赆:赠送
D.人用是疑名多:称赞

小题2:下列各组词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恐他人得其后楚日以削,数十年竟秦所灭
B.卧草中号垣墙周庭,当南日
C.其所为事乃有古义勇风信见疑,忠而被谤
D.语曰举世混浊,清士见度我至军中,公
小题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属于直接表现李疑“有古义勇风”的一组是
①闾巷子弟执业造其家,得粟以自给。②疑日为刮摩浣涤,不少见颜面。
③疑同发棺取囊,按籍而还之。?④却弗受,反赆以货,遣归。
⑤吾宁舍之而受祸,何忍死其母子??⑥人用是多疑名,士大夫咸喜与疑交。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⑥
C.③④⑤⑥
D.②③④⑤
小题4: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疑教书为业,生活清贫,却深明大义,急人之急,却不取回报。
B.范景淳深受感动,并且感恩图报,一定要把自己的钱财送给恩人。
C.李疑不顾自己可能受祸,坚持照顾一位孕妇,但此人却不知报答。
D.文章作者有感于世俗的唯利是图,鼓励人们向善,因此写了本文。
小题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疑遂求其里人偕往,携以归,面发囊,志其数而封识之。(4分)
(2)吾伤流俗之嗜利也,传其事以劝焉。(3分)
(3)(张仪)如楚,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3分)



3、单选题  选出下列句中对加粗实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 ]
A.不珍器重宝肥饶之地/吝啬
B.天下云集响应,粮而景从/背负
C.谪戍之众,非于九国之师/抵御
D.始皇既没,余威震于俗/不同



4、单选题  分别选出下列各题中对文言句子的翻译有误的一项。
A.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竭尽诚意,那么即使象吴、越那样敌对的国家也能结为一个整体;傲视他人,那么骨肉至亲也会疏远得象过路人一样。)
B.于其身也,则耻师焉。(对于他们自己呢,却耻于让老师教他们。)
C.手裁举,则又超忽而跃。(手像裁缝一样举起,蟋蟀却又远远地跳开了。)
D.则秦国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那么秦国最大的欲望,六国诸侯最大的祸患,当然不在于战争。)



5、单选题  下列句子中,加粗字的解释相同的一组是?
[? ]
A.三臣于草庐之中/还望旧乡?
B.采之欲谁/留待作施?
C.一夫关,万夫莫开/对酒歌?
D.山不高,海不厌深/夫晋,何之有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中语文知识点总结《文学类文本..

问题咨询请搜索关注"91考试网"微信公众号后留言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