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阅读题 阅读高适《除夜作》诗,回答诗后问题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 霜鬓明朝又一年。
诗歌描写作者身处怎样的境地?“寒灯”二字有何作用?
答:?
参考答案:
作者客居他乡。“寒灯”二字渲染了旅馆的清冷和诗人内心的凄凉。
本题解析:
无
本题难度:简单
2、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小题。(11分)
感遇十二首(其七)
[唐]张九龄
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绿林。
岂伊地气暖,自有岁寒心。
可以荐嘉客,奈何阻重深!
运命惟所遇,循环不可寻。
徒言树桃李,此木岂无阴?
小题1:请简单谈谈你对“自有岁寒心”一句的理解。(5分)
小题2:全诗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6分)
参考答案:
小题1:内容:诗的前两联通过西南方天空“缺”出的一隅(西南方天空露出的一片蔚蓝),天空中一抹不动的纤云,羽毛“犹湿”的鸟鹊和低沉的残雷来表现雨过天晴之景。
小题2:手法:诗人主要通过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来表现雨晴。比喻:首联“江面清”以江面的清平湛蓝比喻天空西南一角的清明之色。“纤云不动小滩横”一抹微云好像横在江面的一片小滩。拟人:鹊羽未干说“衣犹湿”,雷声没有马上消失说它是怒气未平,赋予自然以人的情感,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了雨过天晴的特点。
本题解析:应从内容和艺术手法两个方面赏析作答。内容方面回答时注意要有修饰语表现雨过天晴之景,如羽毛“犹湿”、残雷等,不可孤立地只写鸟鹊、雷声等。艺术手法方面,应回答出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另外,关键是结合诗句分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补出下列文中空缺的部分。
28、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沧海月明珠有泪,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情可待成追忆,___________________(《锦瑟》李商隐)
29、山围故国周遭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夜深还过女墙来.( 《石头城》刘禹锡)
30、早岁那知世事艰,__________________。楼船夜雪瓜洲渡,_______________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__________________(《书愤》陆游)
31、春花秋月何时了_____________________。小楼昨夜又东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雕阑玉砌应犹在, 只是朱颜改。___________________, 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虞美人》李煜)
32、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念去去、千时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___________________?(《雨霖铃》柳永)
参考答案:
28.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蓝田日暖玉生烟。只是当时已惘然。
29. 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
30. 中原北望气如山。 铁马秋风大散关。 千载谁堪伯仲间。
31. 往事知多少。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问君能有几多愁。
32.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更与何人说。
本题解析:无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四月二十三日晚同太冲表之公实野步
洪炎
四山矗矗野田田,近是人烟远是村。
鸟外疏钟灵隐寺,花边流水武陵源。
有逢即画原非笔,所见皆诗本不言。
看插秧针欲忘返,杖藜徙倚至黄昏。
(1)请就本诗的意象作简要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人为何“杖藜徙倚至黄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①本诗所写意象有:山峦、田野、人烟、村庄、飞鸟、丛花、流水、插秧针、灵隐寺、武陵源等。②这些意象中,有客观意象也有主观意象,有远景也有近景,这些意象交织出一幅迷人的近郊田园美景图。③表达出诗人对美好生活的赞美与热爱、对劳动者的歌颂之情。
(2)①诗人边走边看,边看边想,似乎到处都是画,随处皆有诗,但他最爱看的则是农民插秧针,他拄着藜杖贪看而几乎流连忘返。②这大概是因为他领悟到:只有辛勤劳动,才有这美好的图景,也只有辛勤劳动,才可能使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乐府诗,完成下面问题。
菩萨蛮
王安石【注】
数间茅屋闲临水,窄衫短帽垂杨里。花是去年红,吹开一夜风。
梢梢新月偃,午醉醒来晚。何物最关情,黄鹂三两声。
【注】:此词为王安石晚年罢相后回到金陵卜居于半山时所作。
1.词的开篇就点出“闲”字,请结合全词,谈谈作者是怎样表现“闲”字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素洁平易而又含蓄深沉是这首词的基本特色,请你就“含蓄深沉”这一特色谈谈对这首词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①诗中具体描写的“胜事”有“掬水”和“弄花”。
②“多胜事”是“夜忘归”的客观原因,诗人完全沉醉在山中月下的美景之中了。(意对即可)
2.①从结构上来看,“掬水”句承第二句的“夜”,“弄花”句承首句的“春”,
②精于炼字。“掬”字,“弄”字,既写景又写人,既写照又传神,确是神来之笔。
③虚实结合:“掬水”句写泉水清澄明澈照见月影,将明月与泉水合而为一:“弄花”句写山花馥郁之气溢满衣衫,将花香衣香浑为一体。
④“掬水”“弄花”的动作中显出诗人的童心不灭与逸兴悠长。(答出其中三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