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阅读题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念去去,千里烟波,?。
(2)遥想公瑾当年,?,雄姿英发。?
(3)?,水随天去秋无际。
(4)寻寻觅觅,冷冷清清,_______________ ____。
(5)吾所以为此者,?。
(6)谁怕??。
(7)?,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
(8)舞榭歌台,?。
参考答案:(1)暮霭沉沉楚天阔。(2)小乔初嫁了。(3)楚天千里清秋。(4)凄凄惨惨戚戚(5)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6)一蓑烟雨任平生。(7)羌管弄晴。(8)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每答对一空给1分,有错别字则该空不给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6分)
移家别湖上亭 戎昱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说说这首诗运用什么表现手法?体现诗人怎样的情感?
?
参考答案:作者采用拟人化的手法,赋予柳条藤蔓、黄莺以人的情感,并使主客移位,巧妙而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湖上亭的依恋之情。(或:借景抒情。通过柳条、藤蔓、黄莺的描写,表现惜别之情。)(6分)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对艺术手法的理解。根据“柳条藤蔓系离情”“黄莺久住浑相识”就可答出拟人手法。答题时应先明确手法,然后结合句子简要分析,分析时要准确理解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思想感情。
本题难度:一般
3、语言运用题 读《念奴娇赤壁怀古》,思考下列问题。
(1)“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这句词在全词中起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描绘出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在上、下两片中起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词中周瑜的形象有什么特点?为什么插进“小乔初嫁了”一语?在对周瑜形象的刻画中,作者寄寓了什么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如何理解“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两句所表现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大江东去”是赤壁之战的衬景,“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是“怀古”的点题。这一句泛写作者凭高远眺,所见所感,是全词起兴之笔。词一开头就浓缩了浩瀚的时空,把江水、浪花、千古风流人物融成一片,创造了一个旷远、深沉的意境,为“周郎”出场造成声势。
(2)乱石壁立,高耸入云,怒涛澎湃,雪浪千叠。这首词正面描写赤壁江山胜景,勾勒古战场景象。先写江岸,后写江水。“乱”写群峰壁立,山崖陡峭;“穿空“形容山岩高耸入云的动势;“惊”字拟人,写巨浪声势;“拍”写江涛力度,拍击江岸,澎湃有声;“卷”写雪浪汹涌,形象真切;“千堆雪”,运用借喻手法描绘浪花千层,蔚为壮观。
(3)“江山如画”承上,“一时多少豪杰”启下,由状景过渡到述人,十分自然。这一声慨叹将怀古之情和江山之胜融为一体。“一时多少豪杰”是虚写,既照应开头“千古风流人物”,又为下片写周瑜作了铺垫。
(4)周瑜的形象特点:儒将风流,从容潇洒,指挥若定。插写小乔突出周瑜少年英雄,气宇不凡。词人赞颂周瑜非凡的胆略,意在抒发自己年将半百而功业无成的感慨。
(5)对于这两句的理解,向来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说:“"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两句,貌似超脱,实是无可奈何的感慨。封建士大夫失意时往往发出"人生如梦"的感叹,这是作者思想上消极的一面。”仔细想想又觉不妥。苏轼一生仕途坎坷。1079年因作诗讽刺新法,被捕下狱,后贬到黄州;旧党执政后,升迁翰林学士,后又因反对旧党的一些做法,再贬出知杭、颍、定三州;五十九岁时,新党再度执政,又贬到惠州、琼州。虽有过困惑,有过低沉,但他从小接受儒家兼容天下的思想,虽屡遭贬谪,但始终不忘建功立业,他每到一处总是关心人民疾苦,兴修水利,改进农业生产。苏轼的思想,儒、道、佛三家兼有,而以儒家为主,矛盾而又统一。政治上,他从儒家思想,而排斥老庄为异端,胸怀大志,积极进取;生活上,他认为“游于物之外”则“无所求而无不乐”,要求以安然的态度应物,更多地表现为佛、道两家超然、洒脱的态度。他善于在生活中找到乐趣,始终保持着积极进取的精神、乐观开朗的襟怀。被捕入狱、谪居黄州,对他的打击是巨大的。“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两句,既有身受迫害、怀才不遏和壮志难酬的悲愤,又有无人理解而寄托于江月的旷迭。再者,“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两句是词人由江山人物的推移和自己“早生华发”而发出的。长江依旧,英雄已逝;幼时壮志犹在,而今年近“知命”“旱生华发”,就不能不感到人生短暂与万事皆体的悲凉。这是一种人之常情,说不上是消极。与周瑜那么年轻就建立了赫赫战功而千古流芳比较起来,就不能不激起一种自己老之将至而壮志难酬的深沉苦闷,就不能不感到自己的渺小与惭愧,与英雄相比,自愧功业无成的伤感,不正包含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吗?(言之有理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4、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塞下曲
卢纶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1)填空:这首诗从题材分,应属于__________,一二句所描写的环境和事件是_________。(要求概括准确、描写生动)
(2)研读三四句,分析“逐”和“满”两个词的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边塞诗。一个没有月亮的夜晚,单于的军队准备乘夜色逃跑,惊起了栖息的大雁飞向高空。(意对即可)
(2)逐:追逐,指边防守军准备追击逃跑的单于部队。满:大雪突降,刹那间落满了弓刀。两个动词,前一个写边防将士的警惕与果敢,后一个写环境的恶劣,两相映衬,表现守边将士爱国热情和大无畏的精神。(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问题。(8分)
李思训①画长江绝岛图
苏 轼
山苍苍,水茫茫,大孤小孤江中央。
崖崩路绝猿鸟去,惟有乔木搀天长。
客舟何处来?棹歌中流声抑扬。
沙平风软望不到,孤山久与船低昂。
峨峨两烟鬟,晓镜开新妆。
舟中贾客莫漫狂,小姑前年嫁彭郎②。
[注] ①李思训:唐代著名山水画家,山水画的创始人。
②小姑:指小孤山。彭郎:即彭浪矶,在小孤山对面。当地民间有彭郎是小姑之夫的传说。
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歌起笔两句“山苍苍,水茫茫”,展现出山水苍茫的画面,把读者自然引入画境。
B.大小孤山四面环水,诗人连用“崩”“去”“搀”等几个词语,展现了“孤山”之险。
C.“沙平风软”两句,写江风轻柔,江波起伏,大小孤山仿佛随小舟在江上起伏低昂。
D.诗歌最后两句劝诫舟中的商人不要轻狂侮慢,勿对已做他人妇的江中美女心存幻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