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中语文知识点总结《文言文阅读》高频试题巩固(2019年最新版)(三)
①奇其才,有国士之目 ? ![]() ③视一世士无可当意者?④当时所谓骚坛主盟者,文长皆叱而怒之 ⑤显者至门,或拒不纳? ![]() A.①③④ B.②④⑤ C.①③⑥ D.②⑤⑥ |
2、阅读题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景公外傲诸侯,内轻百姓,好勇力,崇乐以从嗜欲,诸侯不说,百姓不亲。公患之,问于晏子曰:“古之圣王,其行若何?”
晏子对曰:“其行公正而无邪,故谗人不得入;不阿党,不私色,故群徒之卒不得容;薄身厚民,故聚敛之人不得行;不侵大国之地,不耗小国之民,故诸侯皆欲其尊;不劫人以甲兵,不威人以众强,故天下皆欲其强;德行教识加于诸侯,慈爱利泽加于百姓,故海内归之若流水。今衰世君人者,辟邪阿党,故谗诌群徒之卒繁;厚身养,薄视民,故聚敛之人行;侵大国之地,耗小国之民,故诸侯不欲其尊;劫人以兵甲,威人以众强,故天下不欲其强;灾害加于诸侯,劳苦施于百姓,故仇敌进伐,天下不救,贵戚离散,百姓不兴。”公曰:“然则何若?”对曰:“请卑辞重币,以说于诸侯,轻罪省功,以谢于百姓,其可乎?”公曰:“诺。”于是卑辞重币,而诸侯附,轻罪省功,而百姓亲,故小国入朝,燕鲁共贡。
墨子闻之曰:“晏子知道,道在为人,而失为己。为人者重,自为者轻。景公自为,而小国不与,为人,而诸侯为役,则道在为人,而行在反己矣,故晏子知道矣。”
(《晏子春秋?内篇问上第三》)
小题1: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崇乐以从嗜欲乐:音乐
B.不阿党,不私色阿:迎合
C.轻罪省功,以谢于百姓省:反省
D.为人,而诸侯为役役:奴役
小题2: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而小国不与失其所与,不知
B.其行公正而无邪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
C.故谗诌群徒之卒繁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D.灾害加于诸侯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小题3:下列对文中有关内容的叙述和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齐景公最初轻视诸侯和百姓,没有将心思放在治国上。当他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后
便向晏子求教。
B.晏子通过对圣君和昏君的治国之道的对比,让齐景公知道了“宽厚爱人”的重要性。
C.齐景公认为晏子的说法很有道理,便依其法而行,且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D.墨子听说此事后,对晏子给与很高的评价,认为晏子的观点虽然在做法上违背了个人利益,但事实上却使更多的人能够依附于你。
3、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海瑞,字汝贤,琼山人。举乡试,署南平教谕,迁淳安知县。布袍脱粟①,令老仆艺蔬自给。总督胡宗宪尝语人曰:“昨闻海令为母寿,市肉二斤矣。”宗宪子过淳安,怒驿吏,倒悬之。瑞曰:“瑞曰:“曩胡公按部,令所过毋供张。今其行装盛,必非胡公子。”发橐金数千,纳之库,驰告宗宪,宗宪无以罪。
时世宗享国日久,不视朝,深居西苑,专意斋醮。督抚大吏争上符瑞,礼官辄表贺。廷臣自杨最、杨爵得罪后,无敢言时政者。瑞独上疏。帝得疏,大怒,抵之地,顾左右曰:“趣执之,无使得遁!”宦官黄锦在侧曰:“此人素有痴名。闻其上疏时,自知触忤当死。市一棺,诀妻子,待罪于朝。僮仆亦奔散无留者,是不遁也。”帝默然。少顷复取读之,日再三,为感动太息。
三年夏,以右佥都御史巡视抚应天十府。属吏惮其威,墨者多自免去。有势家朱丹其门,闻瑞至,黝之。中人监织造者,为减舆从。素疾大户兼并,力摧豪强,抚穷弱。贫民田入于富室者,率夺还之。下令飙发凌厉②,所司惴惴奉行,豪有力者至窜他郡以避。而奸民多乘机告讦,故家大姓时有被诬负屈者。又裁节邮传冗费,士大夫出其境率不得供顿,由是怨颇兴。都给事中舒化论瑞,滞不达政体,宜以南京清秩处之,帝犹优诏奖瑞。已而给事中戴凤翔劾瑞庇奸民,鱼肉缙绅,沽名乱政,遂改督南京粮储。瑞抚吴甫半岁,小民闻当去,号泣载道,家绘像祀之。将履新任,会高拱掌吏部,素衔瑞,并其职于南京户部,瑞遂谢病归。
帝屡欲召用瑞,执政阴沮之,乃以为南京右都御史。诸司素偷惰,瑞以身矫之。提学御史房寰恐见纠擿,欲先发,给事中钟宇淳复怂恿,寰再上疏丑诋。瑞亦屡疏乞休,慰留不允。十五年,卒官。
卒时,葛帏敝籝,有寒士所不堪者。丧出江上,白衣冠送者夹岸,酹而哭者百里不绝。赠太子太保,谥忠介。
(选自《明史·海瑞传》,有删改)
注:①脱粟:糙米饭。②飙发凌厉:气势猛然。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老仆艺蔬自给艺:种植
B.会高拱掌吏部,素衔瑞衔:怀恨
C.执政阴沮之沮:沮丧
D.酹而哭者百里不绝酹:祭奠
小题2:下列句子全部直接表现海瑞正直刚毅、敢作敢为的一组是(3分) ( ?)
①发橐金数千,纳之库?②属吏惮其威?③力摧豪强,抚穷弱?
④瑞遂谢病归?⑤瑞以身矫之?⑥有寒士所不堪者
A.①③⑥
B.②④⑤
C.②④⑥
D.①③⑤
小题3: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海瑞为政清廉洁身自爱,他穿布袍吃粗粮糙米,即使为母亲祝寿也才买了两斤肉。他死时挂的还是葛布帷帐,用的也是破烂竹器。
B.海瑞巡视应天十府时,很多贪污的人自动离职,显赫权贵人家把大门漆成黑色,任江南织造的宦官也减少了车马随从。
C.海瑞推行政令雷厉风行,又加上奸民多乘机告状,世家大姓中不时有被诬陷受冤枉的,因此士大夫的怨言越来越多。
D.海瑞抚吴才半年就赢得了当地百姓的爱戴,当老百姓听说海瑞解职离开时,不仅一路呼号哭泣,还画像来祭祀他。
小题4:第I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闻其上疏时,自知触忤当死。市一棺,诀妻子,待罪于朝。(5分)
(2)提学御史房寰恐见纠擿,欲先发,给事中钟宇淳复怂恿,寰再上疏丑诋。(5分)
4、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共21分)
杨琰字纯父,抚州临川人。少能词赋,里陈氏馆之教子,数月拂衣去。用故人荐,出淮阃(kǔn,统兵在外的将帅)杜杲幕,杲曰:“风神如许,它日不在我下。”由是治法征谋多咨于琰。逾年,安丰被兵,琰慨然回:“事亟矣,琰请行。” 乃以奇策解围,奏补七官。琰念置身行伍间,骑射所当工。夜以青布籍地,乘生马以跃,初过三尺,次五尺至一丈,数闪跌不顾。制置使孟珙辟于幕,尝用其策为“小子房”,与之茶局,周其资用。琰以本领钱数万费之,总领贾似道稽数责偿,珙以白金六百个琰偿之,琰又散之宾客,酣歌不顾。似道欲杀之琰曰汉高祖以黄金万斤付陈平不问出入公乃顾此区区不以结豪杰之心邪似道始置之。洪尝宴客,有将校语不逊,命斩之,琰从容回:“斩之诚是,第方会客广谋议,非其时非其地也。”珙大服。未几,有大将立功,珙坐受其拜,琰为动色,因叹曰:“大将立功,庭参纳拜,信兜鍪不如毛锥子也。”于是谢绝宾客,治进士业,遂登第,调麻城尉。向士壁守黄州,檄入幕,寻以战功升三官。赵葵为京湖制置使,琰与偕行,王登迓于沙市,极琰至夜分,掞退回:“王景宋满身是胆,惜久沉细者,如掞副之,何事不可为也?但恐终以勇败。”后登死,人以为知言。逾时,士壁守峡州,招之,病不果行而卒。
(《宋史·杨琰传》)
小题1: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由是治法征谋多咨于掞征谋:征战的计谋。
B.总领贾似道稽数责偿稽数:核实数目
C.珙坐受其拜,琰为动色动色:生气变脸色。
D.惜欠沉细者沉细:沉稳细致。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里陈氏馆之教子,数月拂衣去次五尺至一丈,数闪跌不顾
B.用故人荐,出淮阃杜果幕尝用其策为“小子房”
C.乃以奇策解围,奏补七官公乃顾此区区,不以结豪杰之心邪
D.寻以战功升三官但恐终以勇败
小题3:下列各句中划线的词语,古今意义不同的一项是(3分)(?)
A.乃以奇策解围,奏补七官
B.琰以本领钱数万费之
C.有将校语不逊,命斩之.
D.琰从容曰:“斩之诚是……”
小题4: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杨琰出任驻淮将帅杜杲的幕僚,杜杲很器重他,多次向他咨询政治军事方面的事。安丰被敌兵包围,情况危急时,他主动提出前去,用奇策解围。
B.杨琰能非常刻苦地训练自己的军事本领。在制置使盂珙手下为官时,曾因财务事招致贾似道要杀他,杨琰不惜金钱结交豪杰说服贾似道赦免了他。
C.杨琰曾说服孟珙不斩宴客时出语不逊的手下军官。后来有大将立了功,庆贺时盂珙竟傲慢地坐着接受杨琰拜见,杨琰很受触动 ,于是专心学业,后中进士,调任麻城县尉。
D.杨琰受向士壁征召人其幕府,不久立战功升官。后来在沙市同王登畅谈到半夜,回来后他说,王登勇敢有胆量,恐怕会因不够沉稳细致而失败。王登死后,人们认为他的话是知人之言。
小题5:用“/”给文段中划波浪线的文字断句。(3分)
似 道 欲 杀 之 琰 曰 汉 高 祖 以 黄 金 万 斤 付 陈 平 不 问 出 入 公乃 顾 此 区 区 不 以 结 豪 杰 之 心 邪 似 道 始 置 之。
小题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每题3分)
(1)第方会客广谋议,非其时非其地也。
(2)于是谢绝宾客,治进士业,遂登第,调麻城尉。
5、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薛奎,字宿艺,绛州正平人。进士及第,为隰州军事推官。州民常聚博僧舍,一日,盗杀寺奴取财去,博者适至,血偶涴(注:沾)衣,逻卒捕送州,考讯诬伏。奎独疑之,白州缓其狱,后果得杀人者。徙仪州推官,尝部丁夫运粮至盐州,会久雨,粟麦渍腐,奎白转运卢之翰,请纵民还州而偿所失。之翰怒,欲劾奏之。奎徐曰:“用兵久,人疲转饷,今幸兵食有余,安用此陈腐以困民哉!”之翰意解,凡民所失,悉奏除之。
迁右谏议大夫、权御史中丞。章献太后称制,契丹使萧从顺请见太后,且言南使至契丹者皆见太后,而契丹使来乃不得见。奎时馆伴,折之曰:“皇太后垂帘听政,虽本朝群臣,亦未尝见也。”从顺乃已。
知并州,改秦州。州宿重兵,经费常不足,奎务为俭约,教民水耕,岁中积粟三百万。知益州,秦民与夷落数千人列奎治状,请留,玺书褒谕,不许。成都民妇讼其子不孝,诘之,乃曰:“贫无以为养。”奎出俸钱与之,戒曰:“若复失养,吾不贷汝矣!”其母子遂如初。尝夜宴,有戍卒杀人,人皆奔走,奎密遣捕杀之,坐客莫有知者。临事持重明决,多此类也。
召为龙图阁学士,遂参知政事。帝谕曰:“先帝尝以为卿可任,今用卿,先帝意也。”俄迁给事中。帝尝谓辅臣曰:“臣事君鲜有克终者。”奎曰:“保终之道,匪独臣不然也。”历数唐开元、天宝时事以对,帝然之。
奎性刚不苟合,遇事敢言,真宗时数宴大臣,至有沾醉者。奎谏曰:“陛下即位之初,励精万机而简宴幸。今天下诚无事,而宴乐无度,大臣数被酒无威仪,非所以重朝廷也。”真宗善其言。(《宋史·列传第四十五·薛奎》)
1.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今幸兵食有余 励精万机而简宴幸
B.州宿重兵,经费常不足 非所以重朝廷也
C.尝部丁夫运粮至盐州 尝夜宴,有戍卒杀人
D.历数唐开元、天宝时事以对 真宗时数宴大臣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保终之道,匪独臣不然也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B.请纵民还州而偿所失 某所,而母立于兹
C.至有沾醉者 有牵牛而过堂下者
D.成都民妇讼其子不孝 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薛奎在隰州主管刑狱时,知道聚众赌博的危害,竭力预防。后来果然发生了参赌者杀害寺庙僧人的事情。经过他周密查访,终于将罪犯绳之以法。从此以后,隰州聚众赌博的事情就减少了。
B.薛奎在从仪州到盐州转运军粮的路途上,失于检束,放纵民伕,致使军粮霉烂不少。转运使卢之翰要弹劾他。薛奎要挟卢之翰说,要揭发他用陈腐的粮食替换军粮的腐败罪行,迫使卢之翰打消了弹劾薛奎的念头。
C.薛奎在任秦州知州时,行政开支上力求节俭,又教百姓改进耕作方法,发展地方生产,当年就为秦州积聚了三百万石粮食。在他调离秦州任益州知州时,秦州的百姓极力争取他留任秦州,但皇上并没有答应。
D.薛奎性格刚强,遇事急躁,又爱好喝酒,常常喝得酩酊大醉。但他跟宋真宗关系好,哪怕是醉后进谏的意见,真宗皇帝都全部采纳,并且夸他说得好。?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奎时馆伴,折之曰:“皇太后垂帘听政,虽本朝群臣,亦未尝见也。”从顺乃已。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奎出俸钱与之,戒曰:“若复失养,吾不贷汝矣!”其母子遂如初。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语文知识点总结《语言文字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