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中语文知识点总结《文言文阅读》高频试题巩固(2019年最新版)(八)
2019-06-28 16:59:04 【

1、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内容,完成下面3题
嵇康,字叔夜,谯国铚人也。康早孤,有奇才,远迈不群。身长七尺八寸,美词气,有风仪,而土木形骸,不自藻饰,人以为龙章风姿,天质自然。恬静寡欲,学不师受,博览无不该通,长好老庄。与魏宗室婚,拜中散大夫。常修养性服食之事,弹琴咏诗,自足于怀。所与神交者惟阮籍、山涛,豫其流者向秀、刘伶、籍兄子咸、王戎,遂为竹林之游,世所谓“竹林七贤”也。
康尝采药游山泽,会其得意,忽焉忘反。至汲郡山中见孙登,康遂从之游。登沉默自守,无所言说。康临去,登曰:“君性烈而才隽,其能免乎!”又遇王烈,共入山,烈尝得石髓如饴,即自服半,余半与康,皆凝而为石。又于石室中见一卷素书,遽呼康往取,辄不复见。烈乃叹曰:“叔夜志趣非常而辄不遏,命也!”
山涛将去选官,举康自代.康乃与涛书告绝,此书既行,知其不可羁屈也。
性绝巧而好锻。宅中有一柳树甚茂,乃激水圜之,每夏月,居其下以锻。东平吕安服康高致,每一相思,辄千里命驾,康友而善之。后安为兄所枉诉,以事系狱,辞相证引,遂复收康。
初,康居贫,尝与向秀共锻于大树之下,以自赡给。颍川钟会,贵公子也,精炼有才辩,故往造焉。康不为之礼,而锻不辍。良久会去,康谓曰:“何所闻而来?何所见而去?”会曰:“闻所闻而来,见所见而去。”会以此憾之。及是,言于文帝曰:“嵇康,卧龙也,不可起。公无忧天下,顾以康为虑耳。”因谮“康,安等言论放荡,宜因衅除之,以淳风俗”。帝既昵听信会,遂并害之。
康将刑东市,太学生三千人请以为师,弗许。康顾视日影,索琴弹之,曰:“昔袁孝尼尝从吾学《广陵散》,吾每靳固之,《广陵散》于今绝矣!”时年四十。海内之士,莫不痛之。帝寻悟而恨焉。初,康尝游于洛西,暮宿华阳亭,引琴而弹。夜分,忽有客诣之,称是古人,与康共谈音律,辞致清辩,因索琴弹之,而为《广陵散》,声调绝伦,遂以授康,乃誓不传人。康善谈理,又能属文,其高情远趣,率然玄远。撰上古以来高士为之传赞,欲友其人于千载也。
(本文有删节)
小题1:对下列句子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博览无不该通 该:通“赅”,完全。
B.君性烈而才隽 隽:高超。
C.知其不可羁屈也 羁屈:束缚屈服。
D.辞致清辩 清辩:清楚明白。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余半与康,皆凝而为石 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
B.后安为兄所枉诉,以事系狱 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
C.精练有才辩,故往造焉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D.宜因衅除之,以淳风俗 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第一段用简练的文字交代了嵇康的文才学识、风度仪表、性格特点以及生活追求,较为全面地给读者刻画出了一个与众不同的风流名士——嵇康的形象。
B.嵇康的好友山涛在即将离任吏部选官时,举荐嵇康来代替自己,可嵇康竟然写信给山涛宣布绝交,从中可知嵇康刚烈傲岸、任性不羁的个性。
C.吕安事件是嵇康由快乐人生走向悲剧命运的转折点,后来更因为得罪了晋文帝的亲信钟会而被他进谗诬陷,最终招致了杀身之祸。
D.纵观嵇康一生,鄙薄名利,崇尚真性情;回归自然喜好打铁,超然物外得自在;不为虚伪世俗所拘,而又重视真正的情谊;他的死也成了中国历史上最壮观、最优美、最从容赴死的风景。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D
小题3:C


本题解析:
小题1:B (隽:(才智)出众
小题2:D【因:趁(机)。A表顺承,然后,接着,表转折,却;B介词,表原因,因为/介词。表方式,用……(的罪名):C代词,他(嵇康)/句末语气助词,表陈述,了。】
小题3:C(“后来”说法有误,得罪钟会在前,吕安事件在后,注意原文中“初”和“及是”的正确理解。)
文言文参考译文
嵇康,字叔夜,谯郡铚县人。嵇康早年丧父,他有着奇异的才华。才情高远豪迈与众不同,身高七尺八寸,文采优美,风度优雅。但是他视自己的形体为土木,从不对自己进行美化修饰,人们认为他像蛟龙的花纹、凤凰的姿客一样,天生的本质自然生成。他闲适安静,清心寡欲,学习不用老师传授,博览群书,所读的书没有一本不是全部理解的,长大之后喜欢读《老子》《庄子》。嵇康跟魏朝皇室结亲,官拜中散大夫。常常研究调养性情、服食丹药之类的事情,平时弹琴咏诗,自得其乐。能与他进行心灵交流的人只有阮籍,山涛,后来参与到他们中间的还有向秀、刘伶、阮籍哥哥的儿子阮咸,王戎,于是七个人经常在竹林进行聚会宴游,这就是世人所说的“竹林七贤”。
嵇康曾采草药游览山川湖泊,每逢心领神会之时,便全然忘记了回去。游到汲郡的山里遇见了孙登,嵇康就跟着他游览。孙登沉默不言,只管做自己的事,对嵇康什么都没有说。嵇康要离开了,孙登才说:“您性情刚烈并且才华俊逸.怎能幸免于祸呢!”离开孙登后,嵇康又遇到了王烈,两人一同进山。王烈曾经找到一堆像软糖一样的石髓,于是就自己吃了一半,剩下一半给嵇康吃,但是石髓一到嵇康手里全都凝结成石头了。王烈又在一间石屋子中看到一卷白色的书,赶紧叫嵇康去拿,可是等嵇康赶过去。书马上又不见了。王烈于是叹息道:“叔夜志向与情趣都不同常人,却总是不能遇上(好时机),(这真是)命中注定啊!”
山涛将要离任吏部侍郎了,他向朝廷推举嵇康来代替自己。嵇康竟然给山涛写信宣布绝交,这封信被传播后,(人们)知道他是不可以被束缚屈服的。
嵇康生性非常灵巧,并且喜欢打铁。宅子中有一棵柳树长得十分茂盛,于是他挖了个水沟绕着柳树。每当到了夏天;(嵇康)就呆在柳树下面而打铁。东平人吕安钦佩嵇康的高雅情致,每次一想到他,总是让人驾车不远千里来拜访,嵇康耙他当作朋友并和他很要好。后来。吕安被他哥诬告,因为这事而被关进了监狱,吕安在供词里请嵇康来作证,于是官府把嵇康也抓了起来了。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
A、① 越国以远? ② 焉用郑以陪邻
B、① 郑既知矣? ② 既东郑,又欲肆其西封
C、① 且于楚也? ② 且君为晋君矣
D、① 无能也已? ② 且君尝晋君赐矣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题
二年(丙寅、前115)
冬,十一月,张汤有罪自杀。
初,御史中丞李文,与汤有郄,汤所厚吏鲁谒居阴使人上变告文奸事,事下汤治,论杀之。汤心知谒居为之,上问:“变事踪迹安起?”汤佯惊曰:“此殆文故人怨之。”谒居病,汤亲为之摩足。赵王素怨汤,上书告:“汤大臣,乃与吏摩足,疑与为大奸。”事下廷尉。谒居病死,事连其弟。弟系导官,汤亦治他囚导官,见谒居弟,欲阴为之,而佯不省。谒居弟弗知,怨汤,使人上书,告汤与谒居谋共变告李文。事下减宣,宣尝与汤有郄,及得此事,穷竟其事,未奏也。会人有盗发孝文园瘗钱①,丞相青翟朝,与汤约俱谢,至前,汤独不谢。上使御史按丞相,汤欲致其文“丞相见知”,丞相患之。丞相长史朱买臣、王朝、边通,皆故九卿、二千石,仕宦绝在汤前。汤数行丞相事,知三长史素贵,故陵折,丞史遇之,三长史皆怨恨,欲死之。乃与丞相谋,使吏捕案贾人田信等,曰:“汤且欲奏请,信辄先知之,居物致富,与汤分之。”事辞颇闻,上问汤曰:“吾所为贾人辄先知之益居其物是类有以吾谋告之者。”汤不谢,又佯惊曰:“固宜有。”减宣亦奏谒居等事。天予以汤怀诈面欺,使赵禹切责汤,汤乃为书谢,因曰:“陷臣者,三长史也。”遂自杀。汤既死,家产直不过五百金。昆弟诸子欲厚葬汤,汤母曰:“汤为天子大臣,被污恶言而死,何厚葬乎!”载以牛车,有棺无椁。天子闻之,乃尽按诛三长史。十二月,壬辰,丞相青翟下狱,自杀。
(节选自《资治通鉴》卷二十)
[注]①瘗,yì;瘗钱,埋葬于地下的送葬钱。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事下汤治,论杀之论:讨论
B.至前,汤独不谢.谢:谢罪
C.故陵折,丞史遇之遇:对待
D.天子以汤怀诈面欺面:当面
小题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属于导致张汤自杀的原因的一组是(? )
①谒居病,汤亲为之摩足?②见谒居弟,欲阴为之③使吏捕案贾人田信
④减宣亦奏谒居等事⑤天子以汤怀诈面欺⑥丞相青翟下狱,自杀
A.①④⑤
B.②③⑤
C.①⑤⑥
D.③④⑤
小题3: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御史中丞李文与张汤有矛盾,后因奸事被张汤、鲁谒居合谋告发而死。
B.张汤到导官见到鲁谒居的弟弟,想暗中救助却未表明而被谒居弟怨恨告发。
C.朱买臣、王朝、边通三长吏因受张汤凌辱而心怀不满,必欲宜之死地而后快。
D.张汤死后未能厚葬,有棺无椁,终使天子诛杀三长吏,足见其冤。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D
小题3:A


本题解析:
小题1: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理解;动词,“判罪”。
小题2:本题考查文言文段内容间关系的梳理;①实为张汤厚待鲁谒居?②实为张汤想暗中帮助鲁谒居弟弟?③青翟下狱在张汤死后,都不能构成张汤自杀的原因。
小题3:本题考查对文意的理解;A项中“合谋告发”不正确,原文中应是鲁谒居暗中派人告发李文。
参考译文:
汉武帝元鼎二年(丙寅,公元前115年)?
冬季,十一月,张汤因有罪而自杀。
当初,御史中丞李文与张汤不和。张汤所赏识的官吏鲁谒居暗中唆使人上书汉武帝,告发李文有奸恶之事。汉武帝交张汤处理,张汤将李文判罪处死。张汤明知是鲁谒居所为,但当汉武帝问到:“告发的事是从哪里引起的呢?”张汤假装吃惊道:“这大概是李文的故人对他不满而引起的。”后来鲁谒居生病,张汤亲自给他按摩脚。赵王刘彭祖一向怨恨张汤,听说此事后,上书汉武帝告发说:“张汤身为大臣,竟给一个小吏按摩脚,我怀疑他们有大阴谋。”汉武帝将此事交给廷尉处理。鲁谒居病死了,此事又牵连到鲁谒居的弟弟,被囚禁在导官看守所。张汤也因审问别的囚犯到了导官,见到鲁谒居的弟弟,打算暗中救助,表面上却装作不理会。鲁谒居的弟弟不知张汤心意,怨恨张汤,便让人上书朝廷,揭发张汤与鲁谒居同谋告发李文。汉武帝将此事交给减宣处理,减宣与张汤结怨,及至抓住此事,便穷追到底,但一时还没有结案奏报。就在此时,汉文帝陵园中所埋钱币被人盗挖,丞相庄青翟上朝,,与张汤约定一同向汉武帝请罪,可到了汉武帝面前,张汤却独自不谢罪。汉武帝命张汤负责审理庄青翟在此事中的责任,张汤企图给庄青翟加上“丞相已知故纵”的罪名,庄青翟非常害怕。丞相长史朱买臣、王朝、边通以前都曾作过九卿或二千石官,做官都比张汤早,:张汤曾几次代行丞相职权,知道这三位长史一向尊贵,就故意欺凌折辱他们,将他们看作低级小吏——般,所以三位长史都对张汤.J心怀怨恨,想置张汤于死地。于是,他们与庄青翟商议,派官吏逮捕审讯商人田信等,然后散布说:“张汤向皇上奏请政事,田信每每事先知道,囤积居奇赚了大钱,再分给张汤。”消息传到汉武帝耳中,便问张汤:“我做的事,商人每每事先知道,多囤积货物,好像有人将我的计划告诉了他们。”张汤不谢罪,又作吃惊的样子说:“很可能有这回事。”减宣也将调查鲁谒居一事的结果奏闻。因此,汉武帝认为张汤心怀奸诈且当面欺瞒,派赵禹严厉谴责张汤,张汤只得上书向汉武帝谢罪,并指控:“陷害我的,是三名丞相长史。”然后自杀而死。张汤死后,所留家产价值不过五百金。张汤的兄弟子侄想要厚葬他,他的母亲说:“张汤身为天子重臣,竟被污言秽语中伤而死,何必要厚葬呢!”便将张汤放在牛车上运到墓地,只有一口棺材,并无外椁。汉武帝听说后,就将三名丞相长史全部处死。十二月壬辰(二寸五日),丞相庄青翟被逮捕下狱,自杀


本题难度:一般



4、填空题  解释下列加粗的词语。
采菊东篱下,悠然南山(?) ?
秦王坐章台相如(?) ?
项伯即入沛公(?)?
何时眼前突兀此屋(?) ?
秦城恐不可得,徒欺(?)


参考答案:看见,望见?
召见,接见?
拜见,谒见?
通“现”,出现
被,用在动词前,表被动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朱汉宾,字绩臣,亳州谯县人也。父元礼,始为郡将。梁太祖闻其名,擢为军校,从庞师古渡淮,战没于淮南。汉宾少有膂力,形神壮伟,胆气过人。梁太祖以其父死王事,选置帐下,编入属籍。梁太祖之攻兖、郓也,朱瑾募骁勇数百人,黥双雁于其颊,号为“雁子都”。梁太祖闻之,亦选数百人,别为一军,号为“落雁都”。署汉宾为军使,当时目为“朱落雁”。后与诸将破蔡贼有功,天复中,授右羽林统军。入梁,历天威军使、左羽林统军,出为磁州刺史、滑宋二州留后、亳曹二州刺史、安州节度使。
庄宗至洛阳,汉宾自镇入觐,复令还镇。明年,授左龙武统军。庄宗尝幸汉宾之第,汉宾妻进酒上食,奏乐以娱之,自是汉宾颇蒙宠待。同光四年正月,冀王朱友谦入朝,明宗居洛阳,以友谦故人,置酒于第。庄宗诸弟在席,友谦坐在永王存霸之上。酒酣,汉宾以大觞奉友谦曰:“公虽名位高,坐于皇弟之上,非宜也。仆与公俱在梁朝,以宗盟相厚,自公入朝,三发单函候问,略无报复,忽余卑位,不亦甚乎!”元行钦恐其纷然,为解之方止。不数日,友谦赤族。赵在礼据魏州,元行钦率军进讨,诏汉宾权知河南府事。明宗以汉宾为右卫上将军,枢密使安重诲方当委重,汉宾密令结托,得为婚家。天成末,为潞州节度使,移镇晋州。重诲既诛,汉宾复为上将军。明年秋,汉宾告老,授太子少保致仕。清泰二年六月卒,时年六十四。
汉宾少勇健,及晚岁饮啖过人,其状貌伟如也。凡所履历,不闻逾法。梁时,尝领军屯魏莘县,适值连帅去郡,诸军咸以利见诱,请自为留后,汉宾则斩其言者,拒而不从,闻者赏焉。在曹日,飞蝗去境,父老歌之。临平阳遇旱,亲斋洁祷龙子祠,逾日雨足,四封大稔,咸以为善政之所致也。及致仕,东还亳郡,见乡旧亲戚沦没者,有茔兆未办,则给以棺殓;有婚嫁未毕,则助以资币,受其惠者数百家,郡人义之。寻还洛阳,有第在怀仁里,北限洛水,南枕通衢,层屋连甍,修木交干,笙歌罗绮,日以自娱,养彼天和,保其余齿,此乃近朝知止之良将也。晋高祖即位,赠太子少傅,谥曰贞惠。?选自《旧五代史 唐书 列传第十六》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三发单函.候问 函:书信。
B.明宗以汉宾为右卫上将军 以:认为。
C.不数日,友谦赤族. 族:灭族。
D.四封大稔. 稔:庄稼成熟。
小题2:以下各组句子中,都表明朱汉宾“胆气过人”的一组是(3 分)
A.从庞师古渡淮,战没于淮南 日以自娱,养彼天和,保其余齿
B.忽余卑位,不亦甚乎 公虽名位高,坐于皇弟之上,非宜也
C.斩其言者,拒而不从飞蝗去境,父老歌之
D.黥双雁于其颊,号为“雁子都”临平阳遇旱,亲斋洁祷龙子祠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朱汉宾的父亲为国事而死,梁太祖将朱汉宾选入帐下。在攻打兖州和郓州时,又委任他做军使。后来朱汉宾和众将领攻打蔡州叛贼建立战功。
B.冀王朱友谦入朝后,在宴席上倨傲无礼,说了一番让朱汉宾气愤的话,朱汉宾忍无可忍,与之发生冲突。后来经元行钦调解才停止。
C.朱汉宾做右卫上将军时,枢密使安重诲正受重用,朱汉宾暗中结交他,和他结为儿女亲家,后来安重诲被杀。
D.朱汉宾晚年回到洛阳,府宅在怀仁里。那里高屋相连,大树枝叶相交。他的生活怡然快乐。最终得以颐养天年,六十四岁去世。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庄宗尝幸汉宾之第,汉宾妻进酒上食,奏乐以娱之,自是汉宾颇蒙宠待。(5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婚嫁未毕,则助以资币,受其惠者数百家,郡人义之。(5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1:B
小题1:B
小题1:


本题解析:
小题1:
小题1:
小题1:
小题1:略
【参考译文】
朱汉宾,字绩臣,亳州谯县人。父亲朱元礼,起初为郡将。梁太祖听说他的名声,提拔他做军校。他跟从庞师古渡过淮河,在淮南战死。朱汉宾年少时有体力,体形魁梧精神饱满,胆量气度超过常人。梁太祖因为朱汉宾的父亲为国事而死,提拔朱汉宾到自己帐下,编入自己部属的名籍。梁太祖在攻打兖州、郓州的时候,朱瑾招募几百个骁勇善战的士兵,在他们脸颊上刺刻双雁,号称“雁子都(都:军队编制)”。梁太祖听说了,也选拔几百人,另外组建一军,号称“落雁都”。委任朱汉宾为军使,当时人们称他为“朱落雁”。后来与众将领攻打蔡州叛贼有功,天复年间被任命为右羽林统军。入梁后,历任天威军使、左羽林统军,出京任磁州刺史、滑宋二州留后、亳曹二州刺史、安州节度使。

朱汉宾年轻时勇猛健壮,到晚年也酒量食量过人,体态仍旧很魁梧。凡是他担任职务的地方,没听说有逾越法度的事。在后梁的时候,曾经领兵驻扎在魏州莘县,恰好赶上连帅离开本郡,众军都用利益诱惑他,请求他自己担任留后,朱汉宾就杀掉说这些话的人,拒不听从,听说这件事的人都赞扬他。在曹州的时候,蝗虫飞离州境,父老乡亲讴歌赞颂他。掌管平阳的时候遇到旱灾,朱汉宾亲自斋戒沐浴到龙子祠祈雨,过了一天雨水充足,后来四境内取得了大丰收,人们都认为是他仁厚的政治感召的结果。等到退休的时候,向东回到亳州,看见乡里故友亲戚死去,有坟墓没建的,就送给他们棺木收殓埋葬;有结婚出嫁没完成的,就用钱财礼物帮助他们,接受他恩惠的有几百家,同郡的人认为他有德义。不久回到洛阳,有宅院在怀仁里,北到洛水,南临大道,高屋幢幢相连,大树枝叶相交,有吹笙唱歌的童儿,有身穿罗绮的舞女,天天以此自乐,颐养自然的和气,安享自己的晚年,这真是近代懂得知足的良将啊。晋高祖即位,追赠太子少傅官职,谥号为贞惠。


本题难度:一般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知识点总结《语言文字运..

问题咨询请搜索关注"91考试网"微信公众号后留言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