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提分技巧《古代诗歌鉴赏》答题技巧(2019年最新版)(八)
2019-06-28 17:40:33 【

1、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词,回答问题。(6分)
祭常山回小猎? [宋]苏轼
青盖前头点皂旗,黄茅冈下出长围。
弄风骄马跑空立,趁兔苍鹰掠地飞。
回望白云生翠巘,归来红叶满征衣。
圣朝若用西凉簿①,白羽犹能效一挥。
[注] ①西凉簿:指晋将军谢艾,曾任西梁州主簿,本书生,善用兵,胜仗无数。
小题1:请赏析“弄风骄马跑空立”一句中的“弄”字。(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小题1:
试题分析:第(1)题考查对诗歌语言的赏析。答题一般分三步走,一是判断字眼是否运用修辞手法或有何含义,本诗中的“弄”没有明显的修辞手法,可略微解说一下其在诗中的意义;二是分析字眼所表现的意象意境特征,本题中,“弄”描写的是“马”的动作,表现的是“马”的“骄”(健壮、俊逸);三是分析字眼对全诗情感所起的作用,即借物抒情,表现作者的豪迈之情。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小题2:
试题分析:第(2)题考查对诗歌情感的分析。表达诗人情感的诗句在尾联,前六句则是尾联抒情的铺垫。尾联运用典故,结合注解可知,诗人借此表达的是杀敌报国的心愿。当然,答题时,要注意“分析”的要求,要对前六句与尾联的关系进行一定的说明。
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第1-3题。
春江晚景?
张九龄
  江林皆秀发,云日复相鲜。 ?
?   征路那①逢此,春心益渺然②。
兴来只自得,佳处莫能传。
薄暮津亭下,余花满客船。
  [注]①那:同“哪”。②渺然:广阔辽远的样子。
1.与诗歌题目中“江”字直接照应的词语有“江林”、“______”和“客船”。
2.对本诗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诗用典与写实相结合,含蓄而又自然。 ?
B.本诗以咏物为题材,脉络清晰而且顺畅。 ?
C.颔联、颈联对仗工整,符合律诗的要求。 ?
D.全诗的语言清新淡雅,又不失朴实之风。
3.从情景关系的角度,赏析本诗前两联是如何表达作者情感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津亭
2.D?
3.本诗首联描绘了树木繁茂、落霞与夕阳交相辉映的春江晚景,色彩艳丽,含蓄地传达出作者喜悦的心情。颔联则直接抒发作者在征路上见到美景时喜出望外的心情。两联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小题。(8分)
归园田居(其一)
陶渊明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小题1:从体裁上看,这是一首五言____________诗。(1分)
小题2:对本诗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关在笼中的鸟留恋原来飞翔栖息过的树林,池中的鱼思念以往自由生活过的深潭。
B.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在林南的野外开荒,我固守住愚拙,回乡过田园生活。
C.这首诗表现了作者摆脱污秽官场,来到清新农村之后的自由生活和愉快的心情。
D.全诗写出了诗人从少年进入官场到多年后退出官场的全过程。

小题3:本诗通过田园美景的描绘来传达思想感悟,请从这一角度加以赏析。(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这是一首五言古体诗。
小题1:D
小题1:宅地草房,榆柳桃李,是近景的描写,其景致素淡与绚丽交掩成趣。村庄炊烟,狗吠鸡鸣是远景的描写,其景致平静安详与热闹祥和相映,视听相合,动静相宜,构成了一幅恬静优美、淳朴自然的画面。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村居之乐。


本题解析:
小题1:诗歌在体裁上可分古体诗和近体诗等,近体诗又分律诗和绝句。(1分)
小题1:全诗是写诗人辞官归隐,重返自然的生活情景。并非从“进入官场”到“退出官场”的全过程。少无适俗韵,是指从小就没有适应世俗的气质性格,并不是少年进入官场。(3分)
小题1:只要围绕着写了什么景也就是具体描述诗歌描写的景物,怎么写的也就是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什么即情感来说即可(4分)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送路六侍御入朝
杜 甫
童稚情亲四十年,中间消息两茫然。
更为后会知何地?忽漫相逢是别筵!
不分①桃花红似锦,生憎②柳絮白于棉。
剑南春色还无赖,触忤愁人到酒边。
【注】 ①不分:犹言不满,嫌恶的意思。“分”,一作“忿”。②生憎:犹言偏憎、最憎。
小题1:结合第一联和第二联,请简要分析作者送路六而内心悲愁的原因。(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诗中的风光是明艳的,而作者偏说“不分”“生憎”,这运用了何种手法?请简要赏析。(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小题1:要点:久别重逢,乍逢又别,后会无期。(每点1分)
小题2:乐景衬哀情。(1分)本诗通过火红的桃花、洁白的柳絮等意象描绘剑南的无边春色,(1分)反衬出作者送别友人时的无尽哀愁。(1分)(若有其他看法,言之成理亦可得分)


本题解析:第(1)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前两联在内容上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回忆往事,诗人与路六自童年离别后四十年没有联系。第二层写现实,相逢“忽漫”,不期而遇。第三层写未来,想象此时离别之后,不知何处相逢。而这三层内容,显然都是引发作者悲伤 的原因。第(2)题考查对诗歌艺术手法的赏析。颈联所运用的艺术手法是多样的,但从题干的提示和全诗表达情感的需要看,最主要的应是“乐景衬哀情”。分析时,应注意结合诗句将“乐景”的内容和“哀情”的内容说清楚。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词。(7分)
点绛唇
林逋
金谷①年年,乱生春色谁为主?余花落处,满地和烟雨。?又是离歌,一阕长亭暮。王孙②去。萋萋无数,南北东西路。
【注】①金谷园,指西晋富豪石崇在洛阳的一座奢华别墅。因征西将军祭酒王诩回长安时,石崇曾在此为其饯行,而成了指送别、饯行的代称。②本是古代对贵族公子的尊称,后代指出门远游之人。
小题1: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赞这首词为“咏春草绝调”,词中借咏春草表达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具体诗句作简要赏析。(3分)
??
小题2:这首词用了丰富的艺术表现手法,请选择其中两种结合具体诗句进行赏析。(4分)
??


参考答案:
小题1:借咏春草抒发离愁别绪。(1分)上片写荒园、暮春、残花、细雨,无一字写草,却令人自然联想到草:园既无主,草必与花争春;花随雨去,草便更盛。如此荒芜之状渲染了浓郁的离别氛围。下片“萋萋无数,南北东西路”一句描绘了草接天涯,蔓连阡陌的情景,表现了绵绵不尽的离愁。
小题2:前两句用典,写人去园空、草木无情、年年逢春而生的情景。“乱生”二字,显出荒芜之状。“谁为主”的叹问(设问),点明园的荒凉无主,蕴含着词人对人世沧桑的慨叹。三、四句渲染衬托,描写无主荒园在细雨中的情景:春色凋零,花朵纷坠,枝头稀疏的余花,也随濛濛细雨飘逝“满地”,境界开阔而情调婉伤。虽写雨中落花,却含草盛人稀、无可奈何的惆怅,为写离别奠定感情基调。以下几句写离情。“又是离歌,一阕长亭暮”此句情景交融,长亭,亦称十里长亭,古人送行饯别之地;此暗指别意绵绵,难舍难分,直到日暮。词人抓住特定时刻,刻画出这幅黯然销魂的长亭送别的画面。结尾处词人以景结情,渲染了无限惆怅和依依惜别的感情,给人留下无穷的想像。(答出其中任意两点,并能结合具体诗句作赏析,即可得分。手法2分,分析2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中语文基础知识《语言文字运用..

问题咨询请搜索关注"91考试网"微信公众号后留言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