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提分技巧《古代诗歌鉴赏》答题技巧(2019年最新版)(十)
2019-06-28 17:40:33 【

1、单选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选出不恰当的一项
雪水河
 阿红
雪水河
是太阳和雪花的女儿
天山并没有恩遇她
一路给摆满了卧牛石
她毅然从雪峰上下来
连眼皮也没皱
一步一声巨响
像夏雷滚滚而过
一步一串浪花
像茉莉花倾满了河
流着,她一路流着
太阳的激情
雪莲的纯洁
鹰鹫的勇敢
塔松的坚毅
和她奔向绿洲的拼搏
A.“雪水河/是太阳和雪花的女儿”这出奇的想象使“雪水河”成为一个柔美的艺术形象。
B.“天山并没有恩遇好/一路给摆满了卧牛石”,这是“雪水河”的“人生道路”,使“她”必然获得由磨难而来的阳刚之气。
C.即使是写阳刚之气,作者也不忘完美和和谐谐的境界,所以“雪水河”顽强的前进是“一步一串浪花/像茉莉花倾满了河。”
D.“雪水河”是一个人格化的形象,她集激情、纯洁、勇敢、坚毅于一身,是作者心目中完美女性的象征。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诗歌往往借助一种形象,来传达出诗人的思想感情。因此,赏析诗歌时应把握诗歌形象,并通过对诗歌形象的分析,探求其中孕含的社会意义。这首诗通过“雪水河”这一形象,表达了诗人对为了理想而不畏磨难、冲破险阻、奋勇向前的拼捕者的赞颂之情。D项中“是作者心目中完美女性的象征”分析不当。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问题。
壬辰寒食
王安石
客思似杨柳,春风千万条。更倾寒食泪,欲涨冶城②潮。
巾发雪争出,镜颜朱早凋。未知轩冕乐,但欲老渔樵。?
【注】①寒食:清明前一天(一说前两天)。?②冶城:古地名,在今南京市西,临长江。
1、作者在这首诗中所表达的情感是很复杂的,请仔细赏析,指出都表达了作者哪些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在抒发情感的时候,采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举例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1)“客思”句表达了作者身在异乡,思念家乡的感情;
? 2)“寒食泪”句表达了作者在清明节到来之际对故去亲友的怀念;
?3)“巾发雪争出,镜颜朱早凋”句表达了作者感慨时光易逝,早生白发的幽怨。
?4)“未知轩冕乐”句表达了诗人为官不快的情绪。
?5)“但欲老渔樵”句表达了诗人要辞官归隐的愿望。
2、1)运用了比喻修辞。作者把“客愁”比喻成“春风”吹动的“千万条”杨柳枝,从而使抽象的“愁思”具体化,变的可观可感。
?2)运用了夸张的手法。作者在寒食节想起已故亲友,泪水不觉流出,而作者用了一个“倾”字,形容泪流,把流出的泪又与“冶城潮”相比,表明了作者悲痛之重。
?3)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巾发雪争出,镜颜朱早凋”中,作者以“雪”隐喻白发,与“朱”相对,产生了强烈的色彩对比,隐喻了诗人对过早衰老的感叹之情。(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7分)
菩萨蛮
黄庭坚
半烟半雨溪桥畔,渔翁醉着无人唤。疏懒意何长,春风花草香。?江山如有待,此意陶潜解。问我去何之,君行到自知。
小题1:“江山如有待”运用了何种手法?请赏析其妙处。(3分)
小题2:该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词的内容进行赏析。(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①运用拟人手法。(1分)②作者不直接述说自己向往大自然的美好,而从对方着笔,通过拟人化的描写,表现那种人与自然交流相亲、物我不分的情感。(2分)
小题2:①表达出作者喜爱自然、追求淡泊宁静的生活的思想。(1分);②上片借景抒情,描绘了风景优美、闲适怡人的溪桥野渔图;(1分)③下片用陶潜的典故表达出归隐的意图;(1分)④最后一句运用设问手法,巧妙地明确了作者的追求。(1分)


本题解析:
小题1:本题考查考生对文学作品的修辞手法的鉴赏能力。考生要判断手法,并对手法分析和情感判断。“江山如有待”为作者移用的杜甫《后游》中的诗句,作者向往大自然的美好,却推开自己不说,而从对面着笔,将自己热烈的感情移植到无生命的江山自然上,通过拟人化的描写,表现“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那种人与自然交流相亲、物我不分的情感意绪。这样,词上下片意境相应,只将前面“疏懒意何长,春风花草香”词意发展为对自然生活的向往与追求。作者自然地想到了开隐逸风气的陶潜,遂又随手拈来了杜甫的另一句诗“此意陶潜解”(《可惜》),将自己对山川自然的企慕之意,又落实到对这位抛弃荣利的田园先哲的景仰上,从而挑出了全词隐逸的主题。
小题2:本题考查考生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的能力。下片抒情含蓄委婉。一方面借用陶渊明归隐田园的典故,表明自己对自然、田园的渴慕之情;另一方面借问答收束全词,通过“君行到自知”含蓄地表达田园风光美好,向往归隐之意,意味无穷。


本题难度:一般



4、其他题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朝搴阰之木兰兮,?
(2)问君西游何时还??
(3)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4)?,潦倒新停浊酒杯。
(5)?,血色罗裙翻酒污。
(6)此情可待成追忆,?
(7)?,只是朱颜改。
(8)?,吾将上下而求索。


参考答案:
1.夕揽洲之宿莽
2.畏途巉岩不可攀
3.使人听此凋朱颜
4.艰难苦恨繁霜鬓
5.钿头银篦击节碎
6.只是当时已惘然
7.雕栏玉砌应犹在
8.路曼曼其修远兮


本题解析:此类题目要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尤其是注意一些生僻字,近似字的写法,不能出现错别字或漏字、多字。


本题难度:简单



5、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午 枕
王安石
午枕花前簟欲流,日催红影上帘钩。
窥人鸟唤悠扬梦,隔水山供宛转愁。
(1)诗歌第二句点明了梦醒的时间,请说说“催”字表现诗人什么感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人说三四两句很有艺术表现力,请你说说诗人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①他完全没有想到一觉睡了那么长时间,表达了诗人惊异之情;
   ②感觉到时间流逝得很快,表明诗人睡得很香很甜。
(2)①诗人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使鸟和山都人性化,表达了作者的忧愁。
   ②采用了对比和反衬的手法,以窥人鸟的无情来反衬隔水山的有情。
   ③“悠扬”“宛转”,前者是双声,后者是叠韵,因声见情委婉地表达了诗人内心的缠绵不绝的情愫。
   ④三四两句对仗工整,语意连贯:诗人因鸟唤而梦醒,梦醒而见山,见山而人愁,展现了一个相当复杂的心理过程。(意思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中语文基础知识《语言文字运用..

问题咨询请搜索关注"91考试网"微信公众号后留言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