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语文基础知识《文学类文本阅读》在线测试(2019年最新版)(十)
2019-06-28 17:42:59
【 大 中 小】
1、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的题。 耕作的诗人 张?炜 俄国画家列宾给托尔斯泰画了一幅耕作图。它长久地吸引了我,让我想象那个杰出的老人,想象他与土地须臾不可分离的关系。也许这是一个伟大诗人与庸常写作者的最本质、最重要的区别。 在房间里专注于自己的所谓艺术和思想的人,可能不太理解一个耕作的诗人。对于他,稿纸和土地一样,笔和犁一样。于是他的稿纸就相当于一片田园,可以种植,可以催发鲜花、浇灌出果实。在这不息的劳作之中,他寻求着最大的真实,焕发出一个人的全部激情。离开了这些,一切都无从谈起。 在诗人的最重要的几部文学著作之间的长长间隔里,我们都不难发现他怎样匍匐到土地上,与庄园里的农民,特别是孩子和农妇们打成一片,割草、缝鞋子、编识字课本、收割、种植……他做他们所做的一切,身心与土地紧密结合。这对于他,并非完全是刻意如此,而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他只能如此。他就是这样的一个生命。他在它们中间。①他可以融化在它们之中,融化在泥土之中。 我们现在可以看到诗人在亚斯纳亚·波利亚纳树林中那个简朴的坟墓。那是他最后的归宿。安静的树林、坟墓,都在默默昭示着什么,复述一个朴实而伟大的故事。这个故事不可能属于别人,因为这个世界上仅有一个角落,埋葬着一个耕作的诗人。 托尔斯泰的故事差不多等于大地的故事。他是一个贵族,后来却越来越离不开土地。于是,他的情感就更为朴实和扎实,精神与身体一样健康。这就启示我们:仅仅是为了保持这种健康,一个写作者也必须投身于平凡琐碎的日常劳动,这是不可偏废的重要工作。而当时另一些写作者所犯的一个致命错误,就是将这种日常的劳作与写作决然分开。偶有一点劳作,也像贵族对待乡下的粗粮一样,带出一份好奇和喜悦。今天,也恰是这种可恶的姿态阻止我们走向深刻,走向更深广和更辉煌的艺术世界。我们只能在一些纤弱和虚假的制作中越滑越远,最后不可救药。 一个人只有被淳朴的劳动完全遮盖,完全溶解的时候;只有在劳作的间隙,在喘息的时刻,仰望外部世界,那极大的陌生和惊讶阵阵袭来的时刻,才有可能捕捉到什么,才有深深的感悟,才有非凡的发现。这种状态能够支持和滋养他饱满的诗情,给予他真正的创造力和判断力。舍此,便没有任何大激动,人的激动。 托尔斯泰的鼻孔嗅满了青草和泥土的气息,两耳惯于倾听鸟雀以及树木的喧哗,马的喷嚏,还有其他四蹄动物在草丛里奔走的声音。黎明的空气中隐隐传来了田野的声息,空中连夜赶路的鸟儿发出悄然叹息,还有远方的歌手、农妇的呼唤、打鱼人令人费解的长叫……他眯着眼睛望向遥远的田野,苍茫中费力地辨识着农庄里走来的那个黑黢黢的高大汉子,还有他身旁的人:那个孩子、那个妇人。晨雾中,淡淡的光影里闪出了一头牛、一只狗、一群欢跳的麻雀。有人担来了马奶,原来是头上包着白巾的老妇人用木勺敲响了酸奶桶,她小心的充满溺爱的咕哝声引起了他的注意。②他转过身,脚下那双粗大的皮靴踩在地上,踩出深深的凹痕…… 他的去世也令人难忘。那也是一个触目惊心的故事。 深夜,老人乘一辆马车,抛却了自己的庄园,要奔到更遥远更苍茫的那片土地上去,与贫穷的人生活在一起。他仅仅走到了一个乡间小站就躺倒了。寒冷的车站上,一个伟大的生命临近了最后一刻。 这一刻向我们诠释了诗人的一生。(选自《张炜散文精选集》,有删节) 1.文中画线部分①中的“它们”指什么?②中的“踩出深深的凹痕”有何寓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简述作者从哪些方面写出了托尔斯泰的一生是“与土地须臾不可分离”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全文看,作者把托尔斯泰描绘成“耕作的诗人”的意图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①“它们”指割草、缝鞋子、编识字课本、收割、种植等平凡琐碎的日常劳作。 ②“踩出深深的凹痕”寓指托尔斯泰在文学创作上取得的辉煌成就,创作了大量反映土地和农人生活的作品。 2.①从其作品内容:诗人一生最重要的几部文学著作都揭示出他对农人的深厚感情和与土地的紧密结合。 ②从其人生经历:他是一个贵族,后来却越来越离不开土地,最终抛却了自己的庄园,将更遥远更苍茫的土地作为最后的归宿。 ③从其创作观:托尔斯泰将日常的劳作与写作结合起来,在劳作中捕捉、感悟、发现生活的真谛,土地滋养了他饱满的诗情,给予了他创作的灵感。 3.①揭示一个伟大作家与庸常写作者的最本质、最重要的区别。 ②揭示文学创作与体验生活的关系,批判当下纤弱、虚假、远离生活的创作风气。 ③高度礼赞了托尔斯泰生命不止、追求不息的精神。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25分) 我们为什么如此怀念乔布斯 乔布斯走了。 关于乔布斯的一切,迅即成为全球社交网络有史以来的最热话题。人们不厌其烦、翻箱倒柜,翻出任何关于他的文字、声音、影像资料,重温他传奇、自由、创造的一生,咀嚼他那激荡人心的睿智言语,心中充满温暖、感激和惋惜。 这份感激和惋惜并非苹果产品用户独有,也包括每一个明了其不可替代价值的人,甚至是那些对强大的苹果公司和乔布斯心怀恐惧的竞争对手。这不仅因为他的产品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革命性的便利和欢愉的体验,更因为他拥有的那种全人类共同珍视和稀缺的财富——创新精神和富有想象力的心灵。 奥巴马说,乔布斯是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创新者之一,他勇于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敢于相信自己能改变世界。他确实改变了世界。数十年来,他一直走在世界的前面,走在时代和科技的最前沿,为全人类探路,为我们照亮未来。 假如没有乔布斯,生活会是怎样?这的确难以让人想象。现在,即便他已经离开了这个世界,但在生活中,乔布斯依然无处不在。书桌上,耳朵里,手掌中,你所能看到的、听到的、触摸到的进步和便捷,都有他的身影,甚至连那看似最普通不过的电脑图形化界面和鼠标,也是他的首创。短短50余年的人生,却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划时代的产品,即便是2004年接受胰腺癌手术之后,乔布斯也依然带领着苹果公司,为人类奉献了iPad和iPhone,在个人移动终端领域掀起了颠覆性的变革。乔布斯的想象力和创新精神的确让人赞叹,而他面对疾病和命运时的那种坚韧和不屈,更让我们感动不已。 如今,乔布斯带着惊天创意渐行渐远,我们希望,下一个乔布斯会在中国出现,下一个苹果会砸中中国的创业者。作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新兴经济体,我们的市场规模和潜力,其实也具有了孕育下一个苹果和乔布斯的基础性条件。不过,国内当前创新和创业的现状,却不容我们乐观。近年来,急功近利的浮躁情绪,塞满了国内创业者和企业家的大脑,如何以最快的速度捞到钱,成了不少企业的根本出发点。多少人、多少企业,为了眼前的一点小利,甚至不惜践踏道德和法律。而在决定国家和民族未来的高科技领域,“拿来主义”大行其道,拷贝和山寨的水 平一流,却少见耐住性子的研发和创造。大多数所谓的高新技术企业,根本不敢进行真正意义上的创新,而是热衷于直接拷贝国外的成熟技术,然后进行“汉化”和本土化等“微创新”,这不仅不能改写一个产业的发展轨迹,也在根本上扼杀了自己成长为下一个苹果的可能。 除此之外,没有先进和完善的融资体系支持,当前的商业价值观,也缺乏对创业失败的宽容和理解,此等现实,的确让人感到无奈。也许,正因为如此,我们才更加怀念乔布斯,怀念他身上恣意奔流的创新和创造。 万物有时,但伟大的创新精神会永远留存。乔布斯走了,但我相信,透过圆圆的无框眼镜,乔布斯那深邃的目光,依然在温暖地注视着这个世界,打量着陷入创新困局的人们。我们如何才能穿透功利和浮躁的迷雾,安静下来,倾听内心的声音,转身去追求创新,追求那艺术和科技的完美结合,从亦步亦趋的跟随者队伍中,冲到世界的最前面?乔布斯的一生,其实已经给了我们最好的答案。 小题1: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两项是(?)(?)(5分) A.奥巴马认为,乔布斯是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创新者。他改变了世界,为全人类探路,为我们照亮了未来。 B.乔布斯的产品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和欢愉,如电脑图形化界面和鼠标,就是他的首创。 C.所有的苹果产品用户以及那些对强大的苹果公司和乔布斯心怀恐惧的竞争对手都对乔布斯心怀感激和惋惜。 D.作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新兴经济体,我国的市场规模和潜力,具有了孕育下一个苹果和乔布斯的基础条件。
| E.当前国内创业者和企业家普遍存在急功近利的浮躁情绪,很多人、很多企业都以如何以最快的速度捞到钱作为根本的出发点。 小题2:乔布斯的想象力和创新精神具体体现在哪些地方呢?请联系文本简要概括。(6分) 小题3:为什么人们如此怀念乔布斯?请结合文本概括出乔布斯有哪些方面值得我们怀念。(6分) 小题4:要想下一个乔布斯出现在中国,除了追求创新外,中国的创业者还应该作出什么样的努力?请结合文本和现实谈谈你的看法。(8分)
参考答案: 小题1:AC(答对一项得2分,两项5分。) 小题2:(6分)乔布斯的想象力和创新精神具体体现在:①他勇于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敢于相信自己能改变世界。②电脑图形化界面和鼠标,是他的首创。③50余年的人生,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划时代的产品,为人类奉献了iPad和iPhone,在个人移动终端领域掀起了颠覆性的变革。(一点2分,答对三点共6分) 小题3:(6分)①他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划时代的产品,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革命性的便利和欢愉的体验。②他拥有全人类共同珍视和稀缺的财富——创新精神和富有想象力的心灵。③他具有面对疾病和命运时的那种坚韧和不屈的精神。(评分标准:答对一点2分,三点6分) 小题4:(8分)①改变急功近利的浮躁情绪,要耐住性子搞研发和创造。③争取先进和完善的融资体系支持。④改变自身的商业价值观,正确面对创业失败等问题。(评分标准:答对任意两点即可)
本题解析: 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A项应该为“最伟大的创新者之一”;C项“所有……都”太绝对,不正确。 小题2: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解答本题可从文中第四、五两段提取组织答案。第四段中奥巴马对他的评价可以概括出乔布斯的想象力,第五段是乔布斯创新精神的具体体现。 小题3: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以及“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通读全文,乔布斯值得我们怀念,是因为他不仅给我们带来了物质财富,更给我们带来了精神财富。在精神财富方面既有他的想象力和创新精神,也有面对疾病和命运时的那种坚韧和不屈的精神。主要从文中第三、五段中组织答案。 小题4:解答本题可以从文中第六、七段中提取组织答案。急功近利的浮躁情绪,塞满了国内创业者和企业家的大脑,这就需要改变急功近利的浮躁情绪,要耐住性子搞研发和创造;没有先进和完善的融资体系支持,这就需要争取先进和完善的融资体系支持;缺乏对创业失败的宽容和理解,这就需要改变自身的商业价值观,正确面对创业失败等问题。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 独木舟之道 [美] 西格德 ? F. 奥尔森
 ①移动的独木舟颇像一叶风中摇曳的芦苇。宁静是它的一部分,还有拍打的水声,树中的鸟语和风声。荡舟之人是独木舟的一部分,从而也与它所熟悉的山水融为一体。从他将船桨侵入水中的那一刻起,他便与它一起漂流,独木舟在他的手下服服帖帖,完全依照他的意愿而行。船桨是他延长的手臂,一如手臂是他身体的器官。划独木舟的感觉与在一片绝好的雪坡上滑雪几近相同,带着那种轻快如飞的惬意,小舟灵活敏捷,任你摆布;划独木舟还有一种与大地和睦相处,融为一体的感觉。然而,对于一个划独木舟的人而言,最重要的莫过于当他荡起船桨时所体验的那种欢乐。 ②掌控独木舟需要平衡,要使小舟与灵活摇摆的身体成为一体。当每次划桨的节律与独木舟本身前进的节律相吻合时,疲劳便被忘却,还有时间来观望天空和岸上的风景,不必费力,也不必去考虑行驶的距离。此时,独木舟随意滑行,划桨就如同呼吸那样毫无意识,悠然自然。倘若你幸而划过一片映照着云影的平静水面,或许还会有悬在天地之间的感觉,仿佛不是在水中而是在天上荡舟。 ③如果风起浪涌,你必须破浪前进,则另有一番奋战的乐趣。每一道席卷而来的浪头都成为要被挫败的敌手。顶风破浪的一天——巧妙地躲过一个又一个的小岛,沿着狂风肆虐的水域下风处的岸边艰难行进,猛然再冲进激荡的水流和狂风之中,如此这般,周而复始——可以确保你晚上睡得香,做个好梦。在独木舟上,你是独自一人在用自己的体魄、机智和勇气来与风暴雨抗争。这就是为什么当经过一天的搏斗之后,终于在能挡风避雨的悬崖的背风处支起帐篷,竖起独木舟晾干,烧着晚饭时,心中会油然升起那种只有划独木舟的人才会有的得意之情。乘风破浪需要的不只是划桨的技巧,而且要凭直觉判断出浪的规模势头,要知道它们在身后如何破碎。荡舟之人不仅要熟悉他的独木舟及其路数,还要懂得身后涌起的波涛意味着什么。在狂野的水路上,乘着万马奔腾般的风浪冲向蓝色的地平线是何等欢快! ④急流也是一种挑战。尽管它们充满险情,变化多端,无法预测,但凡事熟悉独木舟水路的人都喜爱他们的怒吼和激流。人们可以在大船、驳船、橡皮船及木筏上冲过激流,然而,只有在独木舟上,你才能真正感受到河流及其力量。当独木舟冲向一泻千里、奔腾咆哮的急流边缘,继而被它那看不见的力量所掌控时,在全神贯注之中是否也会有隐隐的不安?起初,并无速度的感觉,但是,徒然间你便成为急流的一部分,被卷入吐着白沫、水花四溅的岩石之中。当你明白已经无法掌控命运,没有任何选择时,便如同以往所有那些荡舟人一样高喊着冲入激流,将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当小舟完全处于河流的掌控之中时,荡舟人便知道了超然的含义。当他凭借着技巧或运气穿过河中的沉树、突出的岩石和掀起的巨浪时,他没必要得到别的奖赏,只要他体验到那种欢乐就足矣。 ⑤印第安人说,只有傻子才会在急流中荡舟。然而,我却知道只要有眼里闪烁着探险的目光,心中怀有触摸荒野之愿望的年轻人,就会有人在急流中荡舟。体验大自然的风雨及风险是可怕而又奇妙的,尽管我也悲叹年轻人的鲁莽,可是也疑惑倘若没有它,世界会是个什么样子。我知道这种鲁莽不对,是我赞成年轻人感想敢做的精神。我赞许他们所知道的那种荣耀。 ⑥然而,比冲过白浪、迎战飓风或躲过它们更重要的是那种感性认识,即只要水路之间有可以连接的陆路,就没有你去不了的地方。独木舟所给予的是无边无际的水域和自由,是毫无约束的朴鲁和探索,那种感觉是大船永远无法体验的。帆船、划艇、汽艇和游艇无不因其重量和规模而受制于所航行的水域。但独木舟全无这种限制。它如同风一般自由,可以随心所欲地到达任何心驰神往的地方。 ⑦只要有水路的地方,就有连接水路之间的水路。尽管路上长满了荒草,有时难以被发现,但它们总是在那里。当你背着行囊穿过这些小路时,你与历史上曾走过这里的无数旅者结伴而行。荡舟人喜欢划桨的声音及它在水中移动的感觉,其原因之一便是这使他与传统联系在一起。在人类实施机械化运输和学会使用舵轮之前很多年,古人便划着小木舟、兽皮制作的打猎小舟和独木舟在大地的水路上运行。荡舟人随着桨的划动和小舟的前行而摇荡时,便沉浸于忘却已久的回忆之中,并在潜意识中激起了深深的沧桑感。 ⑧当他荡舟漂流多日,远离自己的家园时;当他查看外出的行囊,知道那是他的全部家当并将靠着它旅行到任何他想去的新天地时,就会感到自己终于可以直接面对真实的生活本质。以前他在一些烦琐小事中花费了过多的精力,如今才回到一种古老明智的生活惯例之中。不知何故,生活突然间变得简单圆满;他的欲望所剩无几,迷茫与困惑全无,取而代之的是深深的幸福和满足。 ⑨划桨和荡舟的感觉中有魔力,那是一种由距离、探险、孤独和宁静融合在一起的魔力。当你与自己的独木舟融为一体时,便与独木舟所经过的山水密不可分。 (选自生活 ? 读书 ? 新知三联书店《低吟的荒野》 ,有删节) 小题1:根据③④两段内容,分别概括在不同的情境下划独木舟的乐趣。(4分) 顶风破浪:? 冲过急流:? 小题2:请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6分) 船桨是他延长的手臂,一如手臂是他身体的器官。 答:? 当你背着行囊穿过这些小路时,你与历史上曾走过这里的无数旅者结伴而行。 答:? 小题3:有人认为第⑤段在文中作用不大,可以删去;也有人认为这一段有重要作用,不可删去。你认同哪一种观点?请说明具体理由。(6分) 答:? 小题4:在本文中,“独木舟之道”不仅指独木舟行驶的水路与划独木舟的技巧,更指由荡舟引发的诸多感悟。请结合文本,从两个不同的角度谈谈你所悟到的“独木舟之道”。(8分) 答:?
参考答案: 小题1:顶风破浪:奋战抗争,欢快得意 冲过急流:挑战凶险,超然生死 小题2:(1)荡舟人划桨灵活自如,得心应手,船桨犹如荡舟的身体的一部分;人舟和谐,融为一体。 (2)长满荒草的小路,是通向历史,连接传统的路;荡舟人走过时,便与往昔旅者心灵相通,并从他们那里得到精神的鼓舞。 小题3:(1)不可删。结构上,⑤段承接上文对急流中荡舟之乐的描述。并由此转入下文对独木舟之道的阐发,衔接顺畅自然;内容上,⑤段所强调的敢想敢做的探险精神,是独木舟之道内涵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上文内容的深化。 (2)可删。结构上,⑥段首句可直接上承④段,删去⑤段,上下文联系更为紧密;内容上,⑤段意在强调荡舟体现的探险精神,而此意已蕴含在上文关于荡舟之乐的描写之中,删去不影响文章内涵,且使文章意味蕴藉。 小题4:(1)独木舟之道即自然之道,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划独木舟有一种与大地和睦相处,融为一体的感觉;荡舟的过程中既能感受荡舟之乐,欣赏自然之美,也能从自然中获得精神启迪。 (2)独木舟之道即生存之道,体现了一种朴素的生活哲学。荡舟人背着行囊,远离家园,漂流荒野,乙能直面生活的本质,懂得简单乙是幸福,从而获得精神的充实与内心的宁静。 (3)独木舟之道即探险之道,就是崇尚一种敢想敢做的挑战精神。狂风暴雨和急流中,充满着变化多端、无法预测的险情,荡舟其中,能够真正感受自然的力量,激发出置生死于度外,抗争命运的勇气与豪情。 (4)独木舟之道即自由之道,就是一种超载限制、摆脱羁绊的自由境界。独木舟小巧灵活,不受水域限制,荡舟人可以到达任何心驰神往的地方,充分享受划独木舟带来的自在与乐趣,体验到无拘无束的心灵自由。 (5)独木舟之道即传统之道,就是通过体验传统生活方式来反思 现代工业文明。当独木舟行于渐趋荒僻的水道时,荡舟人与往昔旅者精神相通,感慨古老明智的生活传统的逝去,并对现代人远离自然生活方式进行反思。
本题解析: 小题1:顶风破浪时,挫败浪头,有得奋战乐趣;晚上休息时,有得意的乐趣;凭机智穿越时,有欢快的乐趣。冲过激流时,全神贯注中有隐隐不安,将生死置之度外,有超然的乐趣;借着技巧或运气穿过时,体验到欢乐的乐趣。对此加以概括即可。题目范围已经明确,答案中涉及到的一些关键词语、句子就在原文中,考生应抓住这些重要的词句,进行有效的提取、剪辑、重组。 小题2:试题分析:要理解(1)中的比喻,运用比喻,写荡舟之人将船当做自己身体的一部分,能掌控独木舟,让独木舟在他的手下服服帖帖,完全依照他的意愿而行。(2)要理解(2)中“小路、结伴而行”所表达的语境义,联系“其原因之一便是这使他与传统联系在一起。荡舟人荡舟时能沉浸于忘却已久的回忆之中,并在潜意识中激起了深深的沧桑感”作答理解句子就是理解具体词语在文中的语境含义。 小题3:试题分析:能删、不能删均可。论述不可删,要从第⑤段的作用着眼,从内容、结构等方面回答。论述能删,就要从第⑤段内容上没有作用,去掉结构更紧凑等方面回答。作用类题目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答题,内容包括强调的内容和对主题情感的作用,形式包括对题目、开头、上文、下文和结尾的作用。 小题3:试题分析:题目已经明确“独木舟之道”不仅指独木舟行驶的水路与划独木舟的技巧,更指由荡舟引发的诸多感悟。所以要从全文寻找荡舟的感悟,将其概括,并上升到“道”(人生的道理)的高度上。要抓住文中“与大地和睦相处”“赞成年轻人感想敢做的精神”“无边无际的水域和自由,是毫无约束的朴鲁和探索”“沉浸于忘却已久的回忆之中,并在潜意识中激起了深深的沧桑感”“直接面对真实的生活本质”等词句,进行概括总结。注意题干要求从两个角度谈即可。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巴黎圣母院》 :简述一个关于爱斯梅拉达的故事。
参考答案:①愚人节那天,授命于克洛德的伽西莫多准备劫持爱斯梅拉达,爱斯梅拉达奋力反抗,高声呼救。国王的近卫弓箭队队长弗比斯闻讯赶到,解救了爱斯梅拉达,擒获了伽西莫多。爱斯梅拉达被弗比斯英俊的容貌和解救她的恩德所打动。 ②愚人节那天夜晚,甘果瓦被乞丐抓到黑话王国,他想尽方法想逃脱误闯黑话王国的处罚,但最终失败了。就在他被判处绞刑时,爱斯梅拉达救了他,和他订下了四年婚期。新婚之夜,她向甘果瓦询问弗比斯名字的意思,对弗比斯念念不忘。 ③爱斯梅拉达受诬入狱后,克洛德乔装下狱,向她倾诉了自己的爱,并声言只要她以身相许就救她。爱斯梅拉达拒绝了,把他轰出去。后来,克洛德用阴谋手段把爱斯梅拉达绑架到刑场,要爱斯梅拉达在他和死亡之间选择。爱斯梅拉达谴责了他,说他是衰老、丑陋的怪物。克洛德愤而离去。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5、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父 亲 胡德斌 ①一个老者蹲在阳光里,从清早开始,他在这儿蹲了整半天了。 ②此刻,他正清点他半天的收获,一张张皱巴巴的票子在他的膝盖上展平,然后,小心翼翼地叠好。他是来卖油果儿的。自从儿子娶了那个女人回来,在家里他日益显得碍手碍脚了。然而,他总得谋一个生计。于是,他想出个主意,每天到对门店里揽一篮儿油果,拿到这儿来卖。行人如潮,谁也不去注意他。 ③一天,她背了画夹子偶尔经过这儿,目光一下子被他吸引住了。她胸前别着枚好看的校徽。这些日子,她正为毕业作品犯愁。 ④她走向他,像株小白杨。小白杨轻轻叫了一下:“老人家,我给您画张像,好吗?” ⑤画像?他瞪起眼,脸绷得紧紧的。继而,他抬起头,眯着眼睛打量了她一会儿,嘴角狡黠地咧了一下: ⑥“好吧。不过,这些油果儿你全买了。” ⑦“嗯。”她应着。 ⑧“五毛一个,十个,拿五块吧!”他转而一想,忽然想“敲”她几个。她踌躇了一会儿,掏出钱递过去。他犹豫了片刻,将五块钱捏在手里。 ⑨他往阳光里挪了挪,背靠着一截老树。她打开画夹子,用恬静、温柔的眼睛注视他。他让她看得浑身不自在,避开她的目光,朝远处看去。远处,有些迷蒙,一位年轻的父亲牵着他的儿子,一路上蹦过来,那顶小花帽真漂亮。他叹了口气,眼底闪过一丝温情。然而,温情一瞬间便过去了。 ⑩她合上画夹子,将十个油果儿留给老人,要了他的地址和姓名,像一朵云飘走了。 11两个月后,他收到她寄来的信,信中还有一张市美术馆画展的参观券。 12展览厅里,许多人围着一幅画,他也好奇地挤了进去。画面上一个苍老、寂寞的老人,蹲在一株老树下,老人的目光阴沉而悲哀,一缕阳光留恋地停在他的脸上,他的眼里透出一丝慈祥与温情。他和他对视着。他猛然间发现这个老人正是自己,他的脸陡然羞得绯红。半天,他将目光游移出这幅画,在一张小纸片上,吃力地读到那两个字:“父亲。” 13父亲,这熟悉而遥远的名字。有那么好几次,他的儿子、儿媳带着冬冬经过他这个卖油果儿的老头的身边,竟离得远远的,像躲瘟神。他痛苦地哽咽起来,浑浊的老泪像虫一样爬出眼眶…… 14好些日子过去了,美术馆前,有个老者总蹲在那儿,手里捏了把皱巴巴的票子,说是要给女儿的。 小题1:选出对小说理解鉴赏不当的两项(?)(4分) A.文中的“她”是一个即将毕业的美院大学生,正为作品发愁时,热情的“父亲”主动为“她”解决了这一难题。 B.“他”是一个被儿子及儿媳遗忘了的慈祥、温厚、孤独、苍老的老人。展览馆的素描正是他真实形象的写照。 C.结尾一句“手里捏了把皱巴巴的票子”与开头“一张张皱巴巴的票子在他的膝盖上展平”相照应,形成鲜明对比,有力地揭示了“呼唤人间亲情”的主题。 D.本文运用了描写、映衬、对比等手法,将父亲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感人至深。
|
E.小说以“父亲”为题的原因,“他”既是被儿子、儿媳厌弃的父亲,也是那位大学生追求的理想的父亲。
小题2:第2段中画线的“那个女人”改为“媳妇”好不好?为什么?(4分)
小题3:第9段画线处的描述语句在全文中起到了什么作用?(3分)
小题4:小说第13段的“父亲,这熟悉而遥远的名字”中“熟悉”指什么内容?“遥远”又有什么含义?请简要回答。(6分)
“熟悉”
?。(3分)
“遥远”
?。(3分)
参考答案:
小题1:?AE
小题2:不好。①感情色彩不同,“儿媳妇”是带有亲情的名词,“那个女人”表现的感情要强硬一些:他并没有在心里接受这个人,并尽量划清界限;②同时也表现出了对儿媳的不满和愤恨。
小题3:①此处描述的是一对父子的温馨画面。②这让父亲想起了他以前和儿子的美好时光。③与现在的父子关系及父亲的处境形成鲜明的对比,更突出了父亲此时的无奈、心酸和失望。
小题4:“熟悉”是因为他有儿子、儿媳,是一位父亲。“遥远”是因为儿子、儿媳对他不孝,远远地躲开他,好久没有父亲的感觉。
本题解析:
小题1:此题从形象、手法、结构、主题等角度对小说进行鉴赏。A项“热情的父亲主动为她解决了这一难题”与小说不符,文中的父亲并不是主动的,他是在她答应买油果儿之后才答应画像的。E项说这位父亲是那位大学生追求的理想的父亲,无中生有,大学生只是要表现老母亲的苍老、寂寞。
小题2:本题要区别“那个女人”和“媳妇”这两个词的不同,对词语的理解要将它放入原文,联系词语所在句子的内容和前后句来理解词语的含义。从语境义在情感、主旨、修辞等方面的作用来考虑问题。根据“自从儿子娶了那个女人回来,在家里他日益显得碍手碍脚了”可知是儿媳夺走了他儿子爱他的权利,因此他对儿媳是有敌意的,因此,“那个女人”和“媳妇”的区别就在于感情上的不同。
小题3:此题考查环境描写的作用。小说的环境描写分为三类,一是自然环境描写,一是社会环境描写,还有一类是具体场景描写。具体场景的描写作用通常可以从以下几点出发,给全篇定下感情基调;渲染特定气氛;推动故事情节发展;揭示人物性格情感;小说的主背景。
“一位年轻的父亲牵着他的儿子,一路上蹦过来,那顶小花帽真漂亮。”这个场景在穿插在对父亲的描写当中,它的作用就从人物性格和情感上来谈。
小题4:题干中“父亲,这熟悉而遥远的名字”在文本第13自然段,这段写他的儿子、儿媳和孙子经过他的油果儿前,表明他是一个有儿子儿媳的父亲,而儿子、儿媳和孙子经过时却离得远远,像躲瘟神,表明晚辈跟他不亲近。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