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提分技巧《文言文阅读》高频考点强化练习(2019年最新版)(二)
2019-06-28 17:53:54 【

1、阅读题  阅读下文,完成第8—11题。
盖宽饶字次公,魏郡人也。明经为郡文学,以孝廉为郎。举方正,对策高策,迁谏大夫。劾奏卫将军张安世子彭祖不下殿门,并连及安世居位无补。彭祖时实下门,宽饶坐举奏大臣非是,左迁为卫司马。
宽饶初拜为司马,躬案行士卒庐室,视其饮食,有疾病者自抚循临问,加致医药,遇之甚有恩。及岁尽交代①,卫卒数千人皆叩头自请,愿复留共更一年,以报宽饶厚德。宣帝嘉之,以宽饶为太中大夫,使行风俗,多所称举贬黜,奉使称意。擢为司隶校尉,刺举无所回避,小大辄举,所劾奏众多。公卿贵戚及郡国吏使至长安,皆恐惧莫敢犯禁,京师为清。

20070207


?
宽饶为人刚直高节,志在奉公。家贫,奉钱月数千,半以给吏民为耳目言事者。身为司隶,子常步行自戌北边,公廉如此。然深刻喜陷害人,在位及贵戚人与为怨,又好言事刺讥,奸②犯上意。同列后进或九卿,宽饶自以行清能高,有益于国,而为凡庸所越,愈失意不快,数上疏谏争。太子庶子③王生高宽饶节,而非其如此,予书曰:“明主知君洁白公正,不畏强御,故命君以司察之位,擅君以奉使之权,尊官厚禄已施于君矣。君宜夙夜惟思当世之务,奉法宣化,忧劳天下,虽日有益,月有功,犹未足以称职而报恩也。”宽饶不纳其言。是时,上方用刑法,信任中尚书宦官,宽饶奏封事曰:“方今圣道浸废,儒术不行,以刑余为周、召④,以法律为《诗》《书》。”上以宽饶怨谤终不改,下其中书二千石⑤。谏大夫郑昌愍宽饶忠直忧国,以言事不当意而为文吏所诋挫,上书颂宽饶。上不听,遂下宽饶吏。宽饶引佩刀自刭北阙下,众莫不怜之。
(节选自《汉书·盖宽饶传》,有删节)
[注]①岁尽交代:汉时每岁末更换卫卒。?②奸:同“干”。?③太子庶子:官职。 ④刑余:指宦官,周、召:周公、召公,西周贤臣。?⑤中二千石:官职。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躬案行士卒庐室?案行: 巡视,察看
B.多所称举贬黜?称举: 提拔,举荐
C.皆恐惧莫敢犯禁?犯禁: 私闯禁地
D.然深刻喜陷害人?深刻: 严厉苛刻
9.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盖宽饶“刚直高节,志在奉公”的一组是(?)
①举方正,对策高第,迁谏大夫
②刺举无所回避,小大辄举,所劾奏众多
③奉钱月数千,半以给吏民为耳目言事者
④身为司隶,子常步行自戌北边
⑤又好言事刺讥,奸犯上意
⑥君宜夙夜惟思当世之务,奉法宣化,忧劳天下
A.①⑤⑥? B.②③④? C.①③⑤? D.②④⑥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宽饶因通晓儒经被选为郡文学,凭孝廉身份做了郎官;升任谏议大夫后,曾向皇帝检举揭发彭祖过殿门不下车及其父卫将军张安世居高位而无补朝政之事。
B.宽饶任司马一职时,善待士卒,年终按例交接更换士卒时,数千人叩头自请,愿意留下再服役一年。宽饶受到宣帝嘉奖,被升任为太中大夫,巡察各地风俗。
C.宽饶为司隶后,刺举无所回避,与公卿贵戚结怨甚多;又好借事批评朝政,冒犯皇上意旨,因此他的职位不升反降,被同列及后进超越,对此他很是失意不快。
D.当时皇上正用刑法治国,重用宦官,宽饶却不识时务,仍对此上疏奏事,触怒皇上,虽有郑昌为其求情,也无济于事,最终宽饶引刀自刭。
11.把第三大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宽饶坐举奏大臣非是,左迁为卫司马
译文:?
(2)太子庶子王生高宽饶节 ,而非其如此
译文:?
(3)谏大夫郑吕愍宽饶忠直忧国,以言事不当意而为文吏所诋挫,上书颂宽饶
译文:?


参考答案:8. C?
9. B?
10. C
11. (1)宽饶因犯上奏大臣不实的罪,被降职为卫司马。
(2)太子庶子王生赞赏宽饶的节操,但不同意他的这些做法(认为他的这些做法不正确)。
(3)谏议大夫郑昌怜悯宽饶忠直忧国,因为奏事不适合皇帝的心意而被文官诋毁侮辱,上书称赞宽饶。


本题解析:8. 犯禁:触犯法令
9.①是叙述盖宽饶官职升迁;⑥是王生规劝盖宽饶的话。
10. “他的职位不升反降”错。
11.无。
参考译文?
盖宽饶字次公,魏郡人。因通晓儒经被选为郡文学,凭孝廉身份做了郎官。被推举为方正,对策被定为优等,升任为谏议大夫。弹劾卫将军张安世的儿子彭祖过殿门不下车,并牵连到张安世居官位而无补朝政。彭祖当时实际上下了车,宽饶因犯上奏大臣不实的罪,被贬职为卫司马。
宽饶刚任司马一职时,亲自巡视士卒住室,察看他们的饮食情况,有疾病的亲自探视慰问,并送来医药,对待士卒很有恩德。年终按例交接事务时,数千士卒 叩头自请,愿意留下再服役一年,来报答宽饶的厚德。汉宣帝嘉奖他,让宽饶做太中大夫,派他巡察各地风俗,查出的多数上报,有的被提拔,有的被降职或免职,接受使命做事适合皇上的心意。提升为司隶校尉之后,揭发不加回避,官职不分大小一律举报,被检举揭发的人很多。公卿贵戚及郡国官吏出使到长安,都恐惧不敢触犯法令,京城因此而清静。
宽饶为人性格刚直,高风亮节,志在奉公。家中贫困,每月俸禄几千钱,其中一半赏给当耳目送消息的吏民。身为司隶,他的儿子经常步行前去戍守北方边境,公正廉洁如此。然而他又为人苛刻,好陷害他人,在位官员及贵戚人人跟他结怨,又好借事批评朝政,冒犯皇上旨意。同僚后进有的官至九卿,宽饶自以为行为清廉,才能过人,有益于国家,却被平庸之辈超越,更加失意不快,多次上疏谏诤。太子庶子王生赞赏宽饶的节操,但不同意他的这些做法,写信对他说:“英明君主知道你廉洁公正,不畏强暴,所以把司察的官职授命给你,把奉行使命的大权交付给你,高官厚禄也给了你。你应该日夜思虑当世急务,执行法律,宣扬教化,担忧天下,即使日日办好事,月月有功劳,还是没有很好地称职报恩。”宽饶没有采纳他的意见。
这时,皇上正用刑法治国,信任重用中尚书宦官,宽饶上奏说:“如今圣人之道渐渐废弃,儒家的学说不被推行,拿宦官当周公、召公,用法律代替《诗》《书》。”皇上因为宽饶怨谤始终不改,把他的奏书交给中二千石官吏处理。谏议大夫郑昌怜悯宽饶忠直忧国,因为奏事不适合皇帝的心意而被文官诋毁侮辱,上书称赞宽饶。皇上不听,就把宽饶交给御吏。宽饶举刀在北阙下面自杀,众人无不怜惜他。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论语》中的文字,然后回答问题。(4分)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子贡问友。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
小题1:以上选文同时体现了孔子思想中怎样的重要原则?用四字概括。(1分)

答:
?
?
?
?
小题2:孔子教导子贡的交友之道,有人认为这样做是对朋友不负责任,但更有人认为并非不负责任,而是体现了以自主、独立、平等的个体关系为基础的交往准则,对后一种说法,你认同吗?请阐释理由。(3分)
答:?
?
??


参考答案:
小题1:中庸之道(或适度适中)(1分)
小题2:认同。(1分)因为孔子说作罢以免自取其辱,其前提是自己在尽了忠告并劝过改善的道义职责后朋友仍然不听,这不能说是不负责任。交友之道,要尊重对方也是自主、平等的独立主体,要保持分寸,不能过度,不宜强加于人,这是交友的基本准则。(2分)(若谈不认同的,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


本题解析:
小题1:答题时应注意题干中的“同时体现”“四字概括”等字眼,然后根据这几句话的意思,联系孔子的思想就不难得到答案。
小题2:要首先弄懂“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这句话的意思。
点评:经典文化的理解,应求得对经典文化的初步的大体的把握,了解其代表性人物的主要的思想。在此基础上,根据所提供的语言材料,明白其材料述说的主要意思,与材料所涉及人物的主要思想相参照,基本上就能理解材料所表现的观点了。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阮孝绪,字士宗,陈留尉氏人也。孝绪七岁,出继从伯胤之。胤之母周氏卒,有遗财百余万,应归孝绪,孝绪一无所纳,尽以归胤之姊琅琊王晏之母,闻者咸叹异之。
  幼至孝,性沉静,虽与儿童游戏,恒以穿池筑山为乐。年十三,遍通《五经》。十五,冠而见其父,曰:“愿迹松子于瀛海,追许由于穹谷,庶保促生,以免尘累。”自是屏居一室,非定省未尝出户,家人莫见其面,亲友因呼为“居士”。外兄王晏责显,屡至其门,孝绪度之必至颠覆,常逃匿不与相见。曾食酱美,问之,云是王家所得,便吐飧覆醢。及晏诛,其亲戚成为之惧,孝绪曰:“亲而不党,何坐之及?”竟获免。
  义师围京城,家贫无以爨,僮妾窃邻人樵以继火。孝绪知之,乃不食,更令撤屋而炊。所居室唯有一鹿床,竹树环绕。天监初,御史中丞任防寻其兄履之,欲造而不敢,望而叹曰:“其室虽迩,其人甚远。”为名流所钦尚如此
  后于钟山听讲,母王氏忽有疾,兄弟欲召之。母曰:“孝绪至性冥通,必当自到。”果心惊而返,邻里嗟异之。合药须得生人参,旧传钟山所出,孝绪躬历幽险,累日不值。忽见一鹿前行,孝绪感而随后,至一所遂灭,就视,果获此草。母得服之,遂愈。时皆叹其孝感所致。
  初,建武末,青溪宫东门无故自崩,大风拔东宫门外杨树。或以问孝绪,孝绪曰:“青溪皇家旧宅。齐为木行,东者木位,今东门自坏,木其衰矣。”
  鄱阳忠烈王妃,孝绪之姊。王尝命驾,欲就之游,孝绪凿垣而逃,卒不肯见。诸甥岁时馈遗,一无所纳。人或怪之,答云:“非我始愿,故不受也。”大同二年,卒,时年五十八。(节选自《梁书》卷五十一)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愿松子于瀛海——迹:追寻踪迹
B.以免尘——累:劳累
C.孝绪度之必至颠覆——颠覆:倾败
D.欲而不敢——造:拜访
2.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现阮孝绪有“隐士”风范的一组是(? )
①幼至孝,性沉静
②自是屏居一室,非定省未尝出户,家人莫见其面
③所居室唯有一鹿床,竹树环绕
④今东门自坏,木其衰矣
⑤孝绪至性冥通,必当自到
⑥孝绪凿垣而逃,卒不肯见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④⑤
D.②③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阮孝绪不是阮胤之的亲生儿子,胤之的母亲周氏死时,有遗产百万,但孝绪一点没留。
B.阮孝绪之所以少与表哥王晏交往,是因为他不喜欢表哥的为人。
C.阮孝绪为人至孝,母亲有病,他心有所感,不需兄弟召唤,就主动返回。
D.阮孝绪不贪财这一性情,主要通过他对待遗产和亲友馈赠两件事的态度上来表现的。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室虽迩,其人甚远。”为名流所钦尚如此。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合药须得生人参,旧传钟山所出,孝绪躬历幽险,累日不值。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B
2.D
3.B
4.(1)“他居住的房屋虽然近,但他人离我们尘世中的人太遥远了(或:那人的德行却远比我们高尚得多)。”孝绪为当时的名流所钦佩和崇尚到这种程度。
  (2)配药需要一种叫生人参的药草,旧时传说是钟山中生长的,孝绪亲自跑遍了幽暗险绝之地,好几天也碰不到。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下面各句中划线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擢:纤纤素手(引、伸出)——过蒙拔(提拔)
B、适:始还家门(才)——冬之望日前后(恰好)
C、固:众芳之所在(那时)——余知謇謇之为患兮(本来)
D、谢:家来贵门(辞别)——多后世人(告诉)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道】下列各选项中加点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①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史记·项羽本纪》(名词,道路)
②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说》(名词,道义,道理)
③然墨之道,兼爱为本。《中山狼传》(名词,学说,主张)
④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过秦论》(名词,方式,方法,技能)
⑤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师说》(名词,学问,修养)
⑥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师说》(名词,风尚)
⑦何可胜道也哉!《游褒禅山记》(动词,说,讲)
⑧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史记·项羽本纪》(名词,小路)
A①②?B③④?C⑤⑥?D⑦⑧


参考答案:D⑧(


本题解析:名词作动词,取道)


本题难度:简单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答题技巧《常见题型》试..

问题咨询请搜索关注"91考试网"微信公众号后留言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