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中语文知识点总结《文言文阅读》考点巩固(2019年最新版)(二)
A.兴化民自洪武初受牛于官巢令阎徽少学于文渊 B.振至明年麦熟乃止乃赠太子太保 C.以金币馈以存故旧之恩 D.因他人致之则可,因吾致之则不可 |
参考答案:
小题1:B课:赋税
小题2:C
小题3:A
小题4:C
小题5:(1)①这一年,(河南)发生大饥荒,按旧例,赈济到秋季为止。
②中间仅因为有接受亲戚馈赠的礼的嫌疑,就被勒令辞官,这进退不明的处理,实在是可惜。
(2)①乔新以为言,减三之二。(因福安、宁德的银矿早就无矿可开,有关部门仍征收矿税,很多百姓因此破产。乔新将此上奏朝廷,(朝廷)减税三分之二)
②子欲寿吾亲,因他人致之则可,因吾致之则不可。(父亲祝寿时,阎徽想通过何乔新送东西给他父亲就是不行)
③杨爱遣使厚致赠,且献良材可为榇者,乔新坚却之。(乔新辞官在家后,杨爱派人赠送厚礼,并且送给他做棺材的上好木料,乔新坚决不收。)
本题解析:
小题1:此类题目一定要在答题时把实词放回到原文中进行结合具体语境和上下文来理解。B项解释与原文不符,文中原句“福安、宁德银矿久绝,有司责课,民多破产”大意是福安、宁德的银矿早就无矿可开,有关部门仍征收矿税,很多百姓因此破产。所以,“课”应该是赋税。故选B。
小题2:此类题目要注意“意义和用法”必须都不相同,分析思考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要根据所在句子的前后词语的词性来判断。(A.两个“于”都是介词,引出对象,“向”;B两个乃.都是副词,“才”; C.第一个以,介词,“把”;第二个以,连词,表目的,“来”;D.两个因,都是介词,“通过”“经由”。故选C。
小题3:此类断句题目在断句时一定要遵守一个原则,不能段破句子的意思。所以,一定要在结合上下文、结合具体语境以及这个句子的意思来思考断句,尤其是要抓住关键词并弄清关键词的意思。“初”是以前的意思;表时间范围,故单独作句;人名及名词一般都做开头结尾,做主语或者宾语,故需要断开。正确选项是A。
小题4:此类题目要在整体把握文章大意的基础上进行分析思考,结合文章具体的上下文来判断,在组织答案时,要回到原文中进行比较辨别。C项原文出现在第二段,错误在以偏概全。拒绝福建市舶司宦官的遗产以及杨爱增送的厚礼,都不在何乔新视察淮西之时。所以,正确选项是C。
小题5:(1)此类题目在翻译时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关键词如:“故事”,旧例。“赈”,赈济。“馈遗”,馈赠的礼,动词用作名词;“勒令”,被勒令,被动句,“诚”,实在,的确。
(2)此题可以从原文中抓住围绕“廉介”相关的语句进行概括,或者找出具有概括性的原句也可。如“乔新以为言,减三之二”,因为矿藏断绝,却依然缴税,民众破产。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郭应聘,字君宾,莆田人。嘉靖二十九年进士。授户部主事。历郎中,出为南宁知府。迁威茂兵备副使,转广东参政。从提督吴桂芳平李亚元,别击贼首张韶南、黄仕良等。迁广西按察使,历左、右布政使。隆庆四年大破古田贼,斩获七千有奇。已,从巡抚殷正茂平古田,再进秩。
正茂迁总督,遂擢应聘右副都御史代之。府江瑶反。府江上起阳朔,下达昭平,亘三百余里。诸瑶夹江居,怙险剽劫。成化、正德间,都御史韩雍、陈金讨平之,至是故围荔浦、永安,劫知府杨惟执、指挥胡翰。事闻,大学士张居正奏假便宜,寓书应聘曰:“炎荒瘴疠区,役数万众,不宜淹留,速破其巢,则余贼破胆。”应聘集土、汉兵六万,令总兵官李锡进讨。未行,而怀远瑶亦杀知县马希武反。应聘与正茂议先征府江,三月悉定,乃檄锡讨怀远。天大雨雪,无功而还。
怀远,古牂牁,地界湖、贵、靖、黎诸州,环郭皆瑶,编氓处其外。嘉靖中,征之不克,知县寄居府城,遥示羁縻而已。古田既复,瑶慑兵威,愿服属,希武始入其地。议筑城,督作过峻,瑶遂乱,希武见杀。及是,师出无功。应聘益调诸路兵,镇抚白杲、黄土、大梅、青淇侗、僮,以孤贼势,而锡与诸将连破贼,斩其魁,怀远乃下。事皆具锡传。初议行师,锡以阳朔金宝岭贼近,欲先灭之。应聘曰:“君第往,吾自有处。”锡行数日,应聘与按察使吴一介出不意袭杀其魁。比怀远克复,阳朔亦定,乃分遣诸将门崇文、杨照、亦孔昭等讨洛容、上油、边山。五叛瑶悉平。神宗大悦,进兵部右侍郎兼右副都御史,巡抚如故。
万历二年,召为户部右侍郎,寻以忧归。八年起,改兵部,兼右佥都御史,仍抚广西。久之,引疾归。应聘在广西,奏复陈献章、王守仁祠。刘台谪戍浔州,为僦居供禀,殃复赙敛归其丧,像祀之。官南京,与海瑞敦俭素,士大夫不敢侈汰。归七月卒。赠太子少保,谥襄靖。
(选自《明史·郭应聘传》)
小题1: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斩获七千有奇奇:零数
B.诸瑶夹江居,怙险剽劫怙:依仗
C.瑶慑兵威,愿服属慑:威慑
D.寻以忧归忧:父母的丧事
小题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郭应聘智勇兼备,精明干练的一组是(?)
①隆庆四年大破古田贼?②速破其巢,则余贼破胆
③应聘益调诸路兵,……以孤贼势?④君第往,吾自有处
⑤为僦居供禀?⑥与海瑞敦俭素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④⑥
D.③④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郭应聘仕途顺利,政绩卓越。他担任右副都御史时,先后平定了府江、怀远、古田、阳朔等地的瑶民叛乱,受到了神宗皇帝的褒奖。
B.怀远地跨数州,环绕城郭四周的都是瑶民,嘉靖年间征伐就未能攻克。郭应聘派李锡出征,不料天空下起大雨和雪,军队无功而回。
C.在第二次出征怀远时,郭应聘与按察使吴一介出其不意袭击并杀死阳朔金宝岭乱贼的首领。等到怀远被攻克,阳朔也平定了。
D.郭应聘在广西做官时,上奏请求恢复陈献章、王守仁的祠堂,还帮助被贬斥的刘台,为他租住房供应粮食,死后又出资收殓他,并送他的灵柩回故乡。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希武始入其地。议筑城,督作过峻,瑶遂乱,希武见杀。(5分)
译文:?
(2)官南京,与海瑞敦俭素,士大夫不敢侈汰。(5分)
译文:?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B
小题3:A
小题4:
(1)马希武才进入他的治所。提议修筑城池,管理过于严峻,瑶民就叛乱了,马希武被杀。(“督”、“峻”、“见”的翻译每点1分,句意通顺2分。)
(2)他在南京做官,与海瑞敦促节俭,士大夫不敢侈奢。(“敦”“俭素”“侈汰”各1分,句意2分。)
本题解析:
小题1:此类题目一定要在答题时把实词放回到原文中进行结合具体语境和上下文来理解。慑:被震慑。
小题2:2是张居正给郭应聘书信当中的话;5并不是郭应聘而是刘台的行为;6写郭应聘的简朴作风。
小题3:古田地区是郭应聘迁官之前平定的地方。
小题4:此类题目在翻译时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
参考译文:郭应聘,字君宾,莆田人。嘉靖二十九年(1550)的进士。授职为户部主事。历任郎中,出京担任南宁知府。调任威茂兵备副使,转任广东参政。跟随提督吴桂芳平定李亚元,攻击叛贼的首领张韶南、黄仕良等人。调任广西按察使,历任左、右布政使。隆庆四年大败古田的叛民,斩杀七千多人。此后,跟随巡抚殷正茂平定古田,再次升职晋级。
殷正茂调任总督,于是提拔郭应聘担任右副都御史接替他。府江瑶族反叛。府江,上起阳朔,下达昭平,长达三百多里。诸寨瑶民夹江居住,倚仗险隘拦路打劫。成化、正德年间,都御史韩雍、陈金讨伐并平定了他们,现在他们围攻荔浦、永安,劫持知府杨惟执、指挥胡翰。事情传出,大学士张居正上奏寻求机会,修书给郭应聘说:“炎热荒凉、瘴气缭绕的地区,动员数万人,不适宜长期逗留,迅速攻破他们的巢穴,那么其余的叛贼就会吓破胆。”郭应聘调集土兵、汉兵六万人,命令总兵官李锡率领前去讨伐。没等出发,而怀远的瑶民已经杀害了知县马希武,发动叛乱。郭应聘与殷正茂商议先征讨府江,经过三个月才全部平定,于是指令李锡讨伐怀远地区。天空下起大雨和雪,李锡无功而回。
怀远即是古时的牂牁,地跨湖、贵靖、黎等州,环绕城郭四周的都是瑶民,国家编民又居住在他们的外围。嘉靖年间征伐怀远未能攻克,知县寄居在知府治所,遥遥显示一种管束罢了。古田被收复,瑶民慑于兵势表示愿意臣服,马希武才进入他的治所。提议修筑城池,督察过于严峻,瑶民就叛乱了,马希武被杀。到此,出师无功,郭应聘增调各路兵马,镇抚白杲、黄土、大梅、青淇等侗、僮地区,使叛贼成为孤立之势,李锡和诸将领们接连攻破叛贼的阵营,斩杀了他们的魁首,攻下怀远。事情详载于李锡传。开始商议出兵,李锡认为阳朔金宝岭的乱贼较近,想先消灭他们。郭应聘说:“你只管前去,我自有办法。”李锡出发后几天,郭应聘与按察使吴一介出其不意袭击并杀死金宝岭乱贼的首领。等到怀远被攻克,阳朔也平定了,于是分路派遣门崇文、杨照、亦孔昭等将领讨伐洛容、上油、边山。五股叛乱的瑶民全部平定。神宗很高兴,晋升他为兵部右侍郎兼右副都御史,巡抚原来的地区。
万历二年,他被召见并任命为户部右侍郎,不久,奔丧回乡。八年,他出任兵部职,兼任右佥都御史,仍然巡抚广西。此后很久,他称病回乡。郭应聘在广西时,上奏请求恢复陈献章、王守仁的祠堂。刘台被贬斥去戍守浔州,为他租住房供应食粮,死后又出资收殓他,将他的灵柩送归故乡,自己供奉他的像以示纪念。他在南京做官,与海瑞敦促节俭,士大夫不敢侈奢。他回乡七个月后去世。赠封为太子少保,谥号襄靖。
本题难度:简单
3、单选题 下列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子亦有不利焉?利:好处 ?
B.是寡人之过也?过:过错 ?
C.又欲肆其西封?肆:延伸、扩张 ?
D.因人之力而敝之?因:因为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单选题 下列句中加粗的字用法和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
A.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然后知是山之特立?
B.卒以吾君之发愤一击 以其亏人愈多?
C.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D.因人之力而敝之, 夜,缒而出?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3题。
涉务①
? 夫君子之处世,贵能有益于物耳,不徒高谈虚论,左琴右书,以费人君禄位也。
? 吾见世中文学之士,品藻古今,若指诸掌,及有试用,多无所堪。居承平之世,不知有丧乱之祸;处庙堂之下,不知有战阵之急;保俸禄之资,不知有耕稼之苦;肆吏民之上,不知有劳役之勤。故难可以应世经务也。晋朝南渡,优借士族,故江南冠带有才干者,擢为令、仆以下,尚书郎、中书舍人以上,典掌机要。其余文义之士,多迂诞浮华,不涉世务,纤微过失,又惜行捶楚,所以处于清名,盖护其短也。至于台阁令史、主书、监帅,诸王签省,并晓习吏用,济办时须,纵有小人之态,皆可鞭杖肃督,故多见委使,盖用其长也。人每不自量,举世怨梁武帝父子爱小人而疏士大夫,此亦眼不能见其睫耳。
? 梁世士大夫皆尚褒衣博带,大冠高履,出则车舆,入则扶侍,郊郭之内,无乘马者。周弘正为宣城王所爱,给一果下马②,常服御之,举朝以为放达。至乃尚书郎乘马,则纠劾之。及侯景之乱,肤脆骨柔,不堪行步,体羸气弱,不耐寒暑,坐死仓猝者,往往而然。
? 古人欲知稼穑之艰难,斯盖贵谷务本之道也。夫食为民天,民非食不生矣。三日不粒,父子不能相存。耕种之,薅锄之,刈获之,载积之,打拂之,簸扬之,凡几涉手而入仓廪,安可轻农事而贵末业哉!江南朝士,因晋中兴而渡江,本为羁旅,至今八九世,未有力田,悉资俸禄而食耳。假令有者,皆信僮仆为之,未尝目观起一坺土,耘一株苗,不知几月当下,几月当收,安识世间余务乎?故治官则不了,营家则不办,皆优闲之过也。
? (选自《颜氏家训》,有删节)
? 注:①涉务:涉及,从事实际事务。②果下马:一种矮小的马,可在果树下行走。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徒高谈虚论?徒:只是。
B.及有试用,多无所堪?堪:胜任。
C.至乃尚书郎乘马,则纠劾之?纠:纠正。
D.本为羁旅?羁旅:寄居。
2.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当时士大夫“崇尚空谈”和“养尊处优“的不良习气的一组是(?)
A.品藻古今,若指诸掌
出则车舆,入则扶持
B.肤脆骨柔,不堪行步
至今八九世,未有力田
C.治官则不了,营家则不办
晋朝南渡,优借土族
D.体赢气弱,不耐寒暑
多迂诞浮华,不涉世务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主张士大夫要应世经务,不要白白浪费君王的俸禄。
B.这些士大夫缺乏自知之明,都怨恨梁武帝父子偏爱中下层官史。
C.作者以周弘正骑果下马受到朝廷官员的称赞为例来批评时风。
D.重视农耕是立国的根本,士大夫只有了解农民的辛劳,才能做好其他事务。提示:意在批评当时士大夫养尊处优的风气及带来的不良后果。
参考答案:1.C
2.A
3.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语文知识点《语言文字运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