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写作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1928年,上海中国公学校长胡适同意聘用沈从文为中国公学讲师,主讲大学部一年级现代文学选修。当时,沈从文在文坛上已初露头角,在社会上也已小有名气,因此,教室里早已座无虚席。
他站在讲台上,看见黑压压一片人头,心里陡然一惊,竟将要说的第一句话堵在嗓子眼里,他脑子里“嗡”的一声变成了一片空白。上课前,他自以为成竹在胸,既未带教案,也没带任何教材。
他呆呆地在那里站了近十分钟!教室里鸦雀无声。慢慢地,他平静了下来,原先准备好的内容又开始在脑子里聚拢。他开始急促地讲述着,预定一小时的授课内容,竟被他用十多分钟就讲完了。他再次陷入窘境,只得拿起粉笔,在黑板上写道:
“我第一次上课,见你们人多,怕了。”
于是,全堂爆发出一阵善意的笑声,并有同学带头给了这位新老师好长一阵鼓励的掌声。胡适知道后,对沈从文的坦言和直率大加赞赏,认为讲课非常成功!
后来,沈从文找到了失败的症结,终于使自己讲课能挥洒自如了。
要求:选好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坦率、真诚——美好的人格
读了劳拉·里查德的《寻找》一文,我感触良多。倒车时,不慎撞瘪 了他人的车子,农夫不是庆幸旁无他人,溜之大吉,而是留下自己的 电话号码,愿意赔偿损失——这种纯朴、坦率、真诚,主动承担责任 的人格,是多么感人,多么值得我们学习啊!
然而,在今天某些人的眼里,农夫的行为是愚蠢之极的。当时的情 形,天知地知自己知,自己不认,谁奈我何?认了,就要赔钱,说不 定碰上无赖,还会“马善被有骑,人善被人欺”,何苦呢!所以,我 们也就难怪经常可以在报纸、电视上,从广播里,获悉不少无良司机 肇事后置受害者的死活而不顾逃之夭夭的新闻;获悉歹徒行凶好人受 罪时,观者如堵,麻木不仁的消息;获悉雷州半岛渔民遇风暴沉船而 某些父母官见死不救的报道了。这些人的人格,与那个农夫相比,其 差距,何其远矣!
其实,纯朴坦诚,热心助人,勇于承担责任,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 美德。鲁迅《一件小事》中车夫之所为,不正是万千中国百姓纯朴善 良的人格的体现吗?
当然,不可否认,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当中有些人丧失了这 种美好的人格,见利忘义,逃避现实,不愿吃亏,损人利己,成了他 们的处世哲学。正因如此,小平同志及时提出了“两个文明都要抓, 两手都要硬” 的号召。近期,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上,党中央更作 出了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英明决定。
我们青少年现在正处在长知识,塑人格的时期,塑造怎样的人格,这 将关系到将来能否成为合格的社会栋梁。贱格者绝不可能成为人才, 相反还会贻害社会。让我们都来做一名纯朴而坦诚、热心助人,勇于 承担责任的农夫吧!
本题解析:这则材料讲述了沈从文第一次上课因为紧张而出现失误的故事,由于沈从文的坦率,博得了听课者的掌声和胡适的好评。所以,可以从沈从文的角度来立意,也可以从听课者的角度来立意。可以参考以下几个方面来立意:
诚实、坦率、质朴最能感动人
要善于理解和宽容别人
三、最有意义和价值的批评是鼓励
本题难度:一般
2、写作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30分)
一个走钢丝跨越峡谷的杂技演员,谈到他走钢丝时的体会时说:“当一个人走在钢丝上时,他并不是非常刻板地僵硬不动的。虽然他基本上保持可能直立的姿势,但为了保持运动中的整体平衡,他的身体总是轻轻地摆动和弯曲。但是有一点是不变的,他的脚只朝着一个方向移动,向着眼睛紧盯着的目标——钢丝的另一头前进。”
对上述材料,你有什么所思所感?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题目。②不得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③明确文体,但不得写成诗歌。④不得抄袭、套作。
参考答案:参考作文
目标与成功
一位走钢丝跨越峡谷的杂技演员,谈到他走钢丝的体会时说:“当一个人走钢丝时,他并不是非常刻板的僵硬不动。虽然他基本上保持直立的姿势,但为了保持运动中的整体平衡,他的身体总是轻轻地摆动和弯曲,只有一点是不变的,他的脚只朝着一个方向移动,向着眼睛紧盯着的目标——钢丝的另一头,前进。”
目标可以催我们奋进,给我们动力,助我们前行。有了目标,才有了奋斗的方向,就像远航中的巨轮,有了指南针,才能确定航向。学习,亦是如此,只有有了目标,才能确定努力的方向。
一位女演员在成名后,回忆起父亲当年教育她的话。父亲说:“我希望你能成为一匹良种马,当良种马在奔跑时,它们是戴着眼罩的,这样一来,它们的目光就会保持向前直视,而不会受到其他马匹的影响,只会按照自己的跑道向前跑。”
走钢丝需要的是保持平衡和克服恐惧,赛马需要的是排除干扰和发挥速度,但这二者是有相同之处的,那就是,必须知道自己的目标,坚持自己的目标。
荀子在《劝学》中说:“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所以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和干扰,始终把目光盯在目标上,我们才不会与成功错过。
正如东晋时期的书法家王羲之,他从7岁就开始练习书法,熟读前代书法论著,以后遍游名山大川,结识书法名家,博采众长。他几十年如一日,刻苦练笔,从不间断,还曾留下过“临池学书”的美谈。正因为如此,才练出“入木三分”的笔力,形成“飘若浮云,矫若惊龙”的字体,并成为了划时代的书法家。
王羲之的成功是因其坚持不懈而得到的,所以要想获得成功,就要义无返顾地朝着一个方向去努力,并且要能抵挡住物欲的诱惑,功利的驱使,游乐的招引,否则将会使自己误入歧途,最终一事无成。
《后汉书》记载过乐羊之妻的故事:羊子远寻师学一年来归,他的妻子问他何故,他回答说:“久行怀思,无他异也。”于是他妻子就剪断了正在织的布,对他说:“夫子积学,当日知其所亡,以就懿德;若中道而归,何异断斯织乎?”羊子被她的言语所激励,最终完成了自己的学业。
如果你想通过最短的途径走向成功,那么你只需朝一个方向走,因为对一个坚决朝向目标走着的人,别人一定会为他让路;而对一个踟躇不前、走走停停的人,别人一定会抢到他前面去,决不会让路给他。
本题解析:这是一篇材料作文。材料作文要把握材料的重点,本材料中重要的一句话是“他的脚只朝着一个方向移动,向着眼睛紧盯着的目标”。人要有远大明确的目标,但在具体行动中,要灵活机动,善于及时自我调整措施,确保顺利朝着目标前进。围绕这个立意组织材料作文就抓住了材料的重心。
本题难度:一般
3、写作题 作文,请以“没有如果”为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自拟标题;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文体特征鲜明。
参考答案:没有如果
她总是在清晨在我家窗台下大叫我的名字,声音如银铃,悠悠而又清脆。我从窗台望下,晨光打在她身上,映出少年的单纯与美好,然后两个小身影走向晨光,留下一地友谊的足印。当时的画面就像天使镶嵌在画板之上,永恒而又耀眼。在学校吃午餐时,常常同用一个汤匙一个碗,想起她,心中不免涌动了些许暖暖的感动。那时的我们一起约定,要乘着火车,随心欣赏各个地方,直到找到一个全是薰衣草的地方,居住一直到老。当时彼此的笃定现在依旧活跃在我的心脏,随血液流经每个地方,温馨而又有些撕扯的疼痛。那是从什么时候起,我们越来越远,犹如两条原本交叉的直线在某种契机之下突然背道而驰,然后的然后,这昔日的死党成了陌生人,恩,最熟悉的陌生人,从前的交集成为两个人彼此缄默的借口。
那个小青春里的悲曲,小青春里的画面犹如泛黄的照片配上飘渺的音乐,极力想要抓住,转瞬间,却无从寻找。流星再美,也是曾经。
那时的我们,就在自己的世界里沉沦,直至麻木转而堕落,她走过我家门前,步履从未有过一丝犹豫或不舍,急急的步伐总是透着一股不可凝视的凛冽,直颤到心脏。我也开始固执,从最初的想要挽回到最后的旁观相望。那时的我就知道回不去了。什么都回不去了。是该祭奠流年的,它总是掺着一些悲伤,你的,亦有我的。
思绪回来了,覆在脸上的双手里有一种温热顺着纹路一直向下,我知道,我还想她。那个在我生命中饰演了什么什么的女子。
其实一切都没变,一切又都在变,随它去吧,生命中总有些遗憾才精彩。
那时,我们还很好
本题解析:
材料提供的话题主旨很明确,把握现在,脚踏实地,寄希望于未来,才是明智之举。所以作文时审题不会有太大的难度。但要写好这篇作文,还得用些心思。
1.找准话题的切入点。这则材料提供的话题是“如果”,是一种假设。假使不用心读材料,写成如果怎么样,会怎样;甚至假设一种情况后顺着假设延伸,都不合题旨。材料中最关键的一句话是:没有。要抛弃假设,把握现在。不要假设,调整心态才是面对生活的积极态度。
2.注重实际生活与公共材料的融合。话题要求联系实际,但如果仅仅写自己,文章不会太精彩。因此在写自己的同时,也要注意引用一些人们所熟知的公共材料作为对比,这样自己的观点就更有说服力。
3.要尽量制造一些能令人耳目一新的细节材料,文章因此也生动起来。
本题难度:一般
4、写作题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人,只有在自己站起来以后,这个世界才属于他。
这句话引发了你那些思考?请自选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标题自定,文体自选。2、不得抄袭,不得套作。3、用规范汉字书写。
参考答案:
站起来的美丽
一直认为自己是一个笨小孩,从来做不到别人那样的出类拔萃。看着我周围的那些美丽的天鹅们,都在展示着它们的英姿。感觉中,自己就像一只平平凡凡的丑小鸭总是会比别人慢一拍,总是会跟着别人的步调走。在矮矮的灌木丛中悄悄的打发属于我自己的每一个瞬间,静静的走过属于我自己的每一个驿站。
或许以前是现在也是,鲁迅曾说过:“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死亡”好害怕自己就这样在沉默中死去,可害怕也好象只仅仅限于害怕,从来没有爆发过。就象是流浪在一个听不见风声,摸不着云雨的角落,以为在天与地之间,日与夜之间,只听的见自己的呼吸就够了。于是,便肆无忌惮的喜欢上了与世无争的但并非清高的生活。
毕竟,在这个世界上,我有我所扮演的角色,我有我的学习任务。因为我是个学生, 在我的求学的路途之中,成绩是我唯一的救命稻草,是我走好我人生的一个必经的驿站。我必须像狮子般张开双臂在细腻的跑道上狂奔。即使我无法确定是否可以成功。或许我的脚上会因颠簸而生茧:或许我的胸膛会因云雨而忧郁;又或许我的皮肤会因汗水而打皱。但,我确信那漫漫的犹如宽长海藻时刻散发着古朴深邃幽香的跑道上,一定会使我在奔跑中学到我从未学到过的东西。正所谓:“坐井观天,只有一孔之见,登山望远,才知天外有天”。知识是学不完,学不尽的。
长大后听到这样一句话:“一个人生的不漂亮,可以怨天怨地,怨任何人,怨造化弄人,但一个人活的不漂亮却不可以怨任何人。我不漂亮,于是,我总会要求自己活的漂亮些,活的充实些,也因此体会到了一点成长的真谛。人的个性之美永远凌驾于人本身之上,就如同风留给树的痕迹一样,永远都在树尖。只有有渊博的知识,才可以有面对竞争社会的勇气。
我知道,现实在考验着我,它在试探一个孩子的耐性和决心。我绝对不能服输,那是一种懦弱的表现,更何况,男儿膝下有黄金,虽然,我不是个男孩,但是决不能缺少这样的一种气节。并且,我还有梦,为了我的梦想,我也决不会退缩的。我相信那美好的一天很快就会实现。
可现在的我要站起来和承载我的梦的天使一起在典雅的跑道上无拘无束的奔跑,像自由的马儿一样,无惧秋雨冬雪,无惧寒风酷热,在四季交替中克服一个个困难,去发现这个世界的真善美,去更完整的认识自己,去找回我丢失的自信。
相信,展现在跑道上的将是一幅的美丽的风景。
本题解析:面对这句话,首先要抓住一个关键短语:“站起来”,“站起来”指人的自我建立、自我发展、自我强大;然后理清材料所呈现的辩证关系,即人与世界的关系:人只有建立自己、发展自己、强大自己,才能够拥有世界,征服世界,简言之,人只有自我发展,才能拥有属于自己的东西。我们还应该特别注意到,这里的人不仅仅指个人,还指国家、民族。
只要对材料有清晰的认识,作文的立意就不困难了。这道材料作文可以多角度立意。较为稳妥应该是从以下两个大方面展开:即个人与国家、民族。
个人的角度可以称为“小我”,个人努力、奋斗,建立自我的价值,就会追寻到自己成功,拥有自己的幸福,实现自我对于社会的意义。国家、民族可看作“大我”,考生可以从国家的强大、民族的复兴、文化的崛起角度立意。考生可联系几代领导人关于中国发展复兴的一些言论来写,如毛泽东1949年在天安门城楼响彻世界的一句“中国人民站起来了”;邓小平的“发展才是硬道理”理论;以及今年3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在法国巴黎举行的中法建交50周年纪念大会的讲话,在演讲中,习近平引用法国人拿破仑的名言阐述“中国梦”,他指出“拿破仑说过,中国是一头沉睡的狮子,当这头睡狮醒来时,世界都会为之发抖。中国这头狮子已经醒了,但这是一只和平的、可亲的、文明的狮子。”当然,两个角度都可以从正反两个方面展开论述。
本题难度:一般
5、写作题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章太炎读了许多中医著作,自认为医术高明,喜好替人医病,可他的药方价格高且根本治不了病。但朋友都知道他狂傲自大,便有意奉承:“用了你那妙方,神清气爽。”章太炎十分得意,确信自己已成为中医大师。一次,自己生病,自开药方治疗,但不见好转,不得已找名医求治,仅服用了两剂中药便痊愈,他这才意识到自己的医术并不高明。从此他潜心于中医理论研究,注重实践经验积累,撰写了《霍乱论》等重要著作,也医治了不少疑难杂症。
要求:①选准角度,自定立意 ;②自拟题目; 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④文体特征鲜明。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本题为给材料作文,除了“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外,注意文体上的要求,虽然没限定文体,但要求文体特征鲜明,即写记叙文就要像记叙文,写议论文就要像议论文。
先审读材料,再确立文章的立意。这个材料中有三个层次的意思:一是章太炎自以为高明,狂傲自大。由此立意,可提炼的中心有:人贵有自知之明,要正确认识自己等。二是朋友的曲意奉承让他十分得意。由此立意,可提炼的中心有:在奉承面前要保持清醒等。三是在现实面前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潜心研究,终于有所成就。由此立意,可提炼的中心有:人要有自我反省的能力,要能知错就改。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