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推行有偿使用塑料袋,主要是通过经济手段培养人们尽量减少使用塑料袋,这无疑会对减少白色污染、净化环境产生积极作用。
B.傍晚,人们在一天辛劳后,躺在用溪水冲洗过的石板上,享受习习的晚风,漫无边际地讲“三国”、说“水浒”,从远近奇闻谈到农作物的长势和收成。
C.华罗庚除致力于数学研究外,
还非常注意培养和提高有志于献身数学科学的青年人,万哲先、王元、陈景润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D.在汉语语义形成初期,狗不但和鸡鸭,而且猪和龙马都是平等的,很受宠爱的,它们和龙同属十二生肖之一。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A项成分残缺。“培养”后面缺少宾语中心语,应改为“培养人们尽量减少使用塑料袋”的“习惯”;C项搭配不当,“提高”与“青年人”不搭配;D项语序不当,“不但”应放在“狗”的前面。
本题难度:简单
2、语言运用题 了解下面的情境,按要求答题。
情境:某同学高一、高二两年一直在某地借读并住校,高三回到故乡就读。高三开学不久,中秋佳节即将来临,他(她)将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稍作改动,寄给昔日舍友,表达对舍友的思念之情。下面已经给出了改动后的第二、三两句,如果你是该同学,你该怎样修改第一、四两句?
要求:1.每句所改动的字至少一个至多四个。2.每句最后一个字与原诗对应句最后一个字相同。3.必须能够体现上述“情境”。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注:茱萸,一种有浓烈香味的植物,据说九月九重阳节登高时插在头上可以避免一年的灾害。)
改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虽逢佳节不思亲。遥知舍友相聚处,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示例:身在故乡非异客 笑谈往事少一人 (开放题,答案不唯一)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语言运用题 《烛之武退秦师》《荆轲刺秦王》《鸿门宴》等经典篇章将许多古人写得栩栩如生,请从上面三篇作品中任选一个人物,概括其事迹并简要点评。?(60字左右)
?
参考答案:人物事迹:烛之武不计前嫌冒死出城,凭三寸不烂之舌为郑退秦晋联军。
点评:烛之武虽有被埋没的幽怨,但一旦被召便不顾老迈之躯毅然赴难,其爱国之心实在可赞。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坐镇积思广益砧板(zhā)追本溯源(sù)
B.震摄声名鹊起按捺(nà)返璞归真(pǔ)
C.蹂躏喧然大波要挟(xiá)即景生情(jí)
D.熏陶死皮赖脸迂回(yū)锃光瓦亮(zè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