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中语文知识点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高频考点巩固(2019年最新版)(八)
2019-06-28 18:54:11 【

1、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
? 一切传统都是过去的东西,但并非一切过去的东西都是传统。可是,过去确系传统的一个重要特征,我们不能离开过去与现在的关系而谈传统。
传统都有其“原本”,原本是传统的始发言行。传统的始发言行有其特定的原初行动者、特定的受动者,还有其特定的叫作参照系的现实环境。在传统的原本中,所有这些都是特定的、不能代替的。
?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历史的进展,原本逐步地被认为是具有权威性的、天经地义的、带有信仰性质的东西而为群体所接受,成为凝聚群体的力量,这样,原本也就逐步地形成为传统。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传统逐步形成的过程也是一个逐步远离原本的过程。这里所说的远离,是指原初行动者、受动者和当时的参照系已消失而成为过去。这样,传统在形成过程中就取得了相对独立于原本所处的参照系以及原初说话人、原初受话人的自主性。
? 正是这种远离或自主性,打破了原本的限制,扩大了原本的范围,丰富了原本的含义。这里的关键在于解释。在新的参照系之下对原本作新的解释,这就是传统远离原本的原因。任何一个写下来的作品,一旦公之于世,它就是向广大的人群说话,不仅是向同时代人说话,而且是向后来人说话,怍为受话人的读者不仅有同时代人,而且有后来人。读者可以对写作的原本作出各不相同的回应,这些回应都是根据读者自己所处的参照系对原本所作的新解释。可以说,传统的原本在形成为传统的过程中,不断地参照变化了的环境,在后来的一连串读者面前展开一系列不断更新的世界。写作的原本是如此,行动的原本也是这样。传统的行动痕迹往往出乎原初行动者的始料之所及,自有后来人的评说——解释。
? 这样看,传统形成的过程本身便是一个传统不断更新、不断开放、不断壮大的过程。传统本来就具有两面性,它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既因新的参照系与之相摩擦而不断更新自己,又因其偏执性而抗拒摩擦,力图使自身永恒化。可以说,传统既是摩擦的结果,又是对摩擦的抗拒。那种把传统一味看成凝固不变而无更新的观点是错误的、不符合史实的。因此,在对待传统的问题上.我们应当根据新的参照系,对旧传统作出新的评价和解释,这样才能使传统展开为有生命的东西。(选自张世英《我看国学一一传统与现代》,有删改)
下列对原文中作者观点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传统原本中的原初行动者、受动者、参照系都是唯一的、不能代替的。
B.因时间推移和历史进展,传统远离原本后就自然丧失了原本的特征。
C.过去是传统的一个重要特征,但传统内涵却在新参照系下发生突变。
D.在对待传统问题上,我们应当根据新的参照系作出新的评价和解释。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 )(5分)
A.建安四年,袁绍自恃兵多粮足,率兵十余万南下。曹操兵少粮缺,以劣势迎击袁绍,两军相峙于官渡。袁绍不听许攸分兵袭击许都的建议,许攸弃袁绍而投降曹操。曹操采纳许攸的计谋,领兵抢走了袁绍在乌巢积屯的粮草,袁绍所部军心动摇,纷纷溃散投降,降将中有张郃和高览等。(《三国演义》)
B.“寂寞啊!我们的家庭好像是一个沙漠,又像是一个‘狭的笼’。我需要的是活动,我需要的是生命。在我们家里连一个可以谈话的人也找不到。”
  这是因为闹学潮,觉慧被祖父关在家里时写下的一段日记。在家里,他常常看到的是许多毫无表情、似笑非笑的脸,有时候他实在忍耐不下去了,便愤愤地说:“等着吧,总有一天……”(《家》)
C.丝厂老板吴荪甫四十多岁,酱紫色的脸上,长着许多小疱,浓眉圆眼。他身材魁梧,举止威严。他刚从匪患频仍的乡下接来了吴老太爷。没想到,在乡下清静惯了的老父,初来到灯红酒绿的上海滩,尤其受不了他的一对金童玉女那受到诱惑的样子。强刺激之下,竟一命呜呼了!(《子夜》)
D.欧也妮是个悲剧人物。她的堂弟查理曾热烈追求过她,她慷慨地资助了六千法郎私蓄让他到印度谋生,可是查理后来却一去不回。欧也妮的母亲父亲相继去世后,她继承了巨额遗产,生活上却很寂寞孤单。她始终没有结婚,拒绝了一个又一个别有用心贪图钱财的人,连名义上的丈夫也没有。她成了金钱的牺牲品。(《欧也妮?葛朗台》)

  E.堂吉诃德为了替自己行侠冒险做准备,先做了一件事:擦洗曾祖传下的甲胄,可是年久不用已生锈发霉。他用尽方法去擦洗收拾,发现头盔不带面甲。他便用厚纸板拼凑了一个面甲,不料用剑一试便戳坏了,只好重做一副。重做以后,就不敢再试了,并且掩耳盗铃地认为,这就是一顶坚牢的头盔了。(《堂吉诃德》)


参考答案:AD


本题解析:(A.是烧了粮草,而不是抢走粮草;D.查理有钱后就把欧也妮忘了,回到法国后竟和侯爵女儿私定终身,抛弃了欧也妮。欧也妮后来也结婚了,只是嫁给外省一个名义上的丈夫。)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黑匣子
每当飞机发生空难,各类媒体总是在报道中提到黑匣子。那么,黑匣子到底是什么呢?
黑匣子名为航空飞行记录器,里面包括数据记录器(FDR)和舱音记录器(CVR)。数据记录器主要记录飞机的各种飞行数据,包括飞行速度、航向以及作用在飞机上的各种外力,如阻力、升力、推力等,共约200多种数据。舱音记录器实际上就是一个无线电通话记录器,可以记录驾驶舱以及座舱内乘客、空中小姐甚至劫机者的讲话声。1908年,美国发生了第一起军用飞机事故。此后,随着飞行事故不断发生,需要有一种追忆事故发生过程原因的仪器。二战期间,飞行记录器正式在军用飞机上应用,后来又用到民航飞机上。早期的记录方式比较落后,用的是机械记录的方法,记录在照相纸上,后来发展成为磁记录方式。目前记录的介质是半导体存储器芯片,这种芯片具有足够的数字存储空间来记录CVR提供的2小时的音频信息和FDR提供的25小时的飞行数据。当飞机失事时,依靠黑匣子的应急定位发射机(ELT)自动向四面八方发射出特定频率(例如37.5千赫),类似心跳般有规律的无线电信号,“宣告”自己所处的方位,以便搜寻者溯波寻找。找到黑匣子后,专业技术人员便可通过恢复黑匣子中记录的各种数据和声音来调查分析飞机失事的原因。
早期黑匣子的外壳是黑色的,后来为了便于在各种复杂环境条件下寻找,它的外壳已不再是黑色,而是涂成了颜色醒目的荧光橘红色。黑匣子的外壳用很厚的钢板和许多层绝热防冲击保护材料制成,以至于能让它在1100℃的火焰中经受30分钟的炙烤,能承受2吨重的物体挤压5分钟,在汽油、酸液、海水等液体中浸泡几个月。为了尽可能的安全,它通常被安装在飞机尾部最安全的部位,因为尾部是飞机失事时最不易损坏的部位。
现在不少人认为语言在反馈实际情况上不如视觉直接,马航客机的失联也让公众提出了一个疑问:黑匣子这种传统的空难调查方式是否过时?是否应该安装一种设备实时传输飞机各种关键数据到云端,防止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
其实这个疑问在几年前法航447大西洋失踪事件时就有人提出来过。人们设想如果当时能实时传输所有飞行状态参数,也许不会花费一周时间找到残骸,也不会耗费大量财力打捞黑匣子才弄清楚事故经过。
实时传输的技术是存在的,但问题在于每日飞行在空中的航班有5—7万架次。哪怕有一半的飞机在实时传输数据,需要的带宽量也是巨大的,我们还没有足够数量的卫星来处理这些数据。由于技术成本等原因,再和这类特殊事件的发生概率比较一下的话(国际航空运输协会即IATA的数据表明过去35年发生的空难未能恢复黑匣子数据的只有11起),可能这种技术暂时是无法大范围采用的。
但类似的技术进步也已经出现,据报道,不少航空公司已经开始使用科技水平更高的自动飞行信息汇报系统。每5到10分钟向卫星传输飞行信息,如气压、发动机参数、襟翼位置、飞行高度等,并对发生的任何不正常数据进行即刻传输。这种系统相比实时传输,成本和技术要求都较低。
目前,飞机上不仅使用了黑匣子,许多国家的交通运输部门在高速火车和汽车上也安装了黑匣子。正在研制中的黑匣子也将趋于微型计算机化,与传统的黑匣子相比有很大优越性,例如它可以变换参数记录速度,一旦出现不正常情况,便自动加快记录速度,以备人们更加准确地进行分析。此外,它的体积也将被大大缩小。  
在一部手机丢失都能有办法找回的今天,防止大型客机消失在人们视野中的技术,或许不会让我们等得太久。?
小题1:下列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装有数据记录器和舱音记录器的黑匣子可记录飞机的各种飞行数据和驾驶舱、座舱里的各种声音,它里面的半导体存储器芯片上最多可以保留25个小时的数据信息。
B.黑匣子的应急定位发射机在飞机发生意外的时候,会自动发射特定频率类似心跳规律的有线电信号,搜寻人员通过跟踪信号就能够确定飞机发生事故后残骸的位置。
C.黑匣子外壳用很厚的钢板和许多层绝热防冲击保护材料制成,能承受空难所造成的强大冲击力、高温以及环境腐蚀等,且一般安装于飞机最安全最不易损坏的尾部。
D.现在使用的黑匣子不是黑色的,为了便于人们搜寻和美观,它被涂上了荧光橘红色。黑匣子的用途变得越来越广泛,不仅用在飞机上,还用在了高速火车和汽车上。

小题2: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只要我们有足够数量的卫星来处理飞机的实时传输数据,实时传输技术就可以大范围运用。
B.空难调查设备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实时传输技术进一步发展将有助于防止大型客机的消失。
C.黑匣子里的数据在空难发生时能较好保存,但不是所有失事飞机黑匣子的数据都能被恢复。
D.黑匣子目前已被应用于高速火车等现代交通工具当中,提高了人们分析事故原因的准确性。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A


本题解析:
小题1:A.曲解原文,“最多可以保留25小时的数据信息”错。B.偷梁换柱,“有线电信号”错。D.无中生有,“美观”错。解答此类题时要逐项与原文比较,比较时一定要细致。
小题2:充分条件关系不成立。根据原文,实时传输技术暂时不能大范围运用的原因还包括技术成本等。解答此类题时要回到原文,找到上下文的语境,仔细比较、分析。


本题难度:简单



4、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12分)
人们都知道,地球是个大磁场。然而,地球的磁场并非亘古未有,它的南北磁极曾经对换过位置,这就是所谓的“磁极倒转”。 大多数科学家相信,地球磁场是地球内部液态铁质流围绕着地核中心倒转产生的。当地球内部的液态铁流发生某种变化时,就可能导致其流动方向发生180度倒转,从而使地球磁场发生倒转。
关于地球磁场磁极倒转的原因,目前主要有两种观点。一种认为,它们可能是对流的偶然特性,即磁极倒转是随机发生的。假如某处的磁性小回路突然出现且稍多于他处,则其压挤到地表层的小磁场将组成反向回路。在某种情况下,可导致磁极的倒转。有人还进一步认为,这种过程的间隔时间从3万至100万年不等。发生这种情况时,地球磁场首先是完全发生“混乱”,接着是经过一万年的逐渐消失,然后又在相反方向上慢慢加强。当然,也有人认为这种过程并不需要那么长时间,他们认为,地磁极的完全倒转仅需几千年就可实现。另一观点认为,地球磁场的倒转并非“随机”事件,而是有一定规律,是可以预报的。只是由于电磁现象耦合于地心流体运动的规律,目前尚未被人们掌握,以致有人认为磁场倒转是随机出现的。
两极倒转过程中磁场消失的时间共有多长,一直是科学家们争议的焦点。一部分科学家认为,地球磁场消失的时间将持续几千年,在这几千年内,地球将完全暴露在太阳辐射的致命“烧烤”中。然而另一些科学家则认为,地球两极磁场倒转导致的磁场消失最多只会持续几个星期。
尽管目前对于地球磁场的变化和倒转提出了不少理论或模型,但基本上都处在假设和推测的阶段,并没有一个十分成熟的理论。
地球磁极倒转造成的后果相当严重,将影响整个自然界。专家们指出,最大的灾难莫过于强烈的太阳辐射。平时,这些宇宙射线在太空中就被地球磁场吞没了。然而地球两极倒转过程中一旦地球磁场消失,这些太阳粒子风暴将会猛击地球大气层,对地球气候和人类命运产生致命的影响。这一天如果真的到来,一些低轨道人造卫星也将完全暴露在太阳电磁风暴的吹打中,不久就会被完全摧毁。另外,许多靠地球磁场导航的生物,诸如燕子、羚羊、鲸鱼、鸽子和趋磁性细菌等,都会迷失方向。有的科学家甚至因此怀疑,地球磁极倒转曾是古人类文明覆灭的原因。
在地球磁场发生倒转直至新磁场产生之前,地球磁场的强度将逐渐减弱。正因为如此,科学家们近百年来一直关注着地球磁场强度的变化。通过数据对比,科学家们惊讶地发现,地球磁场强度正在急剧地变弱。
小题1:下列有关“地球磁场磁极倒转”的原因的叙述,不合文意的一项是(?)
A.当地球内部的液态铁质流发生某种变化时,就可能导致流动方向的180度倒转,从而使地球磁场磁极发生倒转。
B.假如某处的磁性小回路突然出现且稍多于他处,则其压挤到地表层的小磁场将组成反向回路。在某种情况下,可导致磁场磁极的倒转。
C.地球磁场磁极的倒转有一定的规律,即电磁现象耦合于地心流体运动的规律,只是目前尚未被人们掌握,以致有人认为磁场倒转是随机出现的。
D.一部分科学家认为,地球磁场消失的时间将持续几千年,在这几千年内,地球将完全暴露在太阳辐射的致命“烧烤”中。
小题2: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地球磁场倒转是地球内部液态铁质流围绕着磁极中心倒转产生的。
B.地球磁场首先是完全发生“混乱”,接着又在相反方向上慢慢加强。
C.通过数据对比,科学家们惊讶地发现,地球磁场强度正在急剧地变弱。
D.目前科学家经过研究认为,地磁极的完全倒转一般需几千年就可以实现。
小题3:根据文意,概括“地球磁场磁极倒转”的后果。(3分)


参考答案:
小题1:D(不是地球磁场磁极倒转”的原因,而是地球磁场消失的时间)
小题2:C(A应该是“液态铁质流围绕着地核中心倒转产生的”,B经过一万年的逐渐消失,然后又在相反方向上慢慢加强,D只是部分科学家认为)
小题3:(1)由于两极倒转过程中的地球磁场的消失,太阳粒子风暴将会猛击地球大气层,对地球气候和人类命运产生致命的影响。(2)一些低轨道人造卫星也将完全暴露在太阳电磁风暴的吹打中,不久就会被完全摧毁。(3)许多靠地球磁场导航的生物,诸如燕子、羚羊、鲸鱼、鸽子和趋磁性细菌等,都会迷失方向。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吉祥瑞兽
张勃
  龙是国家祥瑞。古人认为,大凡统治者能够顺天应时,天下就会风调雨顺,人寿年丰,政治清明,社会安定,此时便会有祥瑞出现,以彰显上天的满意和鼓励。这种祥瑞,种类繁多,大体分为嘉瑞、大瑞、上瑞、中瑞、下瑞5个等级。其中“麟凤五灵,王者之“嘉瑞也”,龙和麒麟、凤凰、龟、白虎同为五灵之一,是最高等级的祥瑞。在这里,龙又一次与国家政治有了关联。不过,龙的吉祥意义并非仅与国家政治相关,它也显现在普通百姓的民俗生活中。许多人喜欢用“龙”作为孩子的名字,更有些人将生儿育女的时间选择在龙年,以为龙年出生的孩子活泼可爱,生命力格外旺盛。此外,民众们还在陶瓷、竹木、建筑、玉石、剪纸、刺绣等各种工艺美术和实用设计中,创造出数不胜数的精美的龙图像艺术造型,而龙风呈祥、龙腾虎跃、龙飞凤舞、二龙戏珠、鲤鱼跳龙门等吉祥图案,都鲜明地表达出人们对吉祥如意、美满健康生活的向往和祝福。每当春节、元宵节来临,许多地方的人们还会舞起长龙,点亮龙灯;端午节期问则又开展龙舟竞渡的盛大活动。至于在农历二月二龙抬头的日子,人们更愿意从事一些约定俗成的活动,以取得好兆头。比如人们会选择在这天理发,俗称“剃龙头”,预示着新的一年里能够像龙一样精神饱满,生机无限。
  闻一多先生曾将端午节称为“龙的节日”。赛龙舟是端午节最重要的活动。古时皇家龙舟的制作极为奢华,如南宋画院待诏李嵩所画《中天戏水册》中的大龙舟,头、尾、鳞、鬣皆雕镂金饰,舟上建层楼台观,槛曲安设御座,两舷各三桨,气势雄伟,金碧辉煌。龙舟竞渡规模亦宏大壮观,官员、百姓以至深闺少女都要临水观看。唐代诗人张建封有《竟渡歌》描绘其精彩场面:“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棹影翰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端午节的真正起因应是辟邪消灾。“五”(午)是天干中中间的数字,因而被古人认为具有极盛的含义,盛极而衰,因而它又包含着不祥的因素,因此古人认为五月是“恶月”,汉代的很多古籍都有“不举五月子”的记载。五月初五更是不祥,旧俗在这一天要将未满周岁的幼儿带到外婆家躲藏,称“躲午”,这显然具有躲避灾难的含义。端午节的一系列活动,如洒香汤(以艾叶、菖蒲煮水沭浴)、悬艾老虎素(用彩绸缝扎成粽子、辣椒、扫帚、布老虎等串以彩线挂于胸前)、饮雄黄酒、挂钟馗像等等,都以辟邪除祟为主旨。至于龙舟竞渡,当是祭神娱神、祈获保佑的一种形式。
  吉祥瑞兽是龙的主要属性,却并非龙性的全部。也许可以这样说,没有一种动物比龙更难以言说,没有一种动物的文化属性比龙的文化属性更复杂,也没有一种动物文化能够比龙文化更多样。在我国,对龙的认知、崇拜是多民族共同的事情。龙,这个主要由想象力堆塑创造起来的复合动物,千百年来已深深地扎根于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日常生活之中,它出现在皇宫朝廷,也出现在民宅陋巷;它现身于婚嫁场合,也现身于丧葬礼中;它舞动于街头,也张挂于家门;它被人们反复讲述,也被人们不断表演。龙有容九似于一体的包容大度,亦有兴云布雨、利物济人的奉献精神,它刚健有为,昂扬奋进,它仪表威武,不容侵犯……
  龙承载着中国人的审美情趣和价值观念,已成为中华民族的情感纽带和文化标志。今天,炎黄子孙以龙的传人自居,以龙的精神自励,更盼望中华民族能够像龙一样迅速地腾飞起来,昂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摘编自《百科知识》2012.1)
1.下列关于“吉祥瑞兽”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古人认为只有当龙作为祥瑞出现,才说明统治者能够顺天应时,天下风调雨顺,人寿年丰,政治清明,社会安定。
B.龙是国家祥瑞,属于最高等级的祥瑞。龙的吉祥意义和国家政治有着密切的关系,它的形象经常出现在皇宫朝廷。
C.龙的吉祥意义也显现在普通百姓的民俗生活中,虽然其表现形式各异,但表达的大多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祝福。
D.在一些约定俗成的活动中,像春节、元宵节的舞起长龙、点亮龙灯,端午节的龙舟竞渡,都和龙的祥瑞意义有关联。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民众在各种艺美术和实用设计中,创造出数不胜数的精美的龙图像艺术造型,这说明龙在民众心中具有不同寻常的地位。
B.因为龙是吉洋瑞兽,所以在许多节日里都有关于龙的活动,这些节日都起源于龙的祥瑞意义,节日延续的是龙的祥瑞意义。
C.古时皇家龙舟的制作极为奢华,龙舟竟渡规模亦宏大壮观,人们都临水观看这种盛况,说明龙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重要性。
D.吉祥瑞兽是龙的属性之一,龙还有更为复杂的文化属性,在中国也许没有哪一种动物文化能够比龙文化更具多样性。
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
A.龙风呈样、龙腾虎跃、龙飞风舞、二龙戏珠、鲤鱼跳龙门等吉祥图案,形式虽各异,但其意义都取自龙是吉祥瑞兽。
B.龙出现在许多场台,形象各异;它被人们反复讲述,也被人们不断表滇。其实龙是人们凭空想像出来的,本没有原型。
C.龙的文化属性复杂,包容大度、利物济人的奉献精神、刚健有为、昂扬奋进、仪表威武、不容侵犯等都是它的文化属性。
D.几千年来,炎黄子孙以龙的传人自居,以龙的精神自励,传承和延续了中国许多传统节日中龙的文化。


参考答案:1.A
2.B
3.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知识点总结《名句名篇默..

问题咨询请搜索关注"91考试网"微信公众号后留言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