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知识点总结《名句名篇默写》高频考点特训(2019年必看版)(十)
2019-06-28 19:15:53 【

1、其他题  文言文默写。
(1)外无期功强近之亲,___________,___________,形影相吊。
(2)由“亡羊补牢犹未晚”,我们可以联想到意思相近的诗句,如:《归去来兮辞》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滕王阁序》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老当益壮,___________?穷且益坚,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
(2)悟已往之不谏 知来者之可追 东隅已逝 桑榆非晚
(3)宁移白首之心?不坠青云之志。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2、其他题  补写出下面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___________,___________。(《陈情表》)
(2)有志与力,___________,___________,亦不能至也。(《游褒禅山记》)
(3)___________,不可胜记,___________。 (《报任安书》)
(4)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陈情表》)


参考答案:(1)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2)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3)古者富贵而名摩灭;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
(4)乌鸟私情,愿乞终养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其他题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缘溪行,忘路之远近。____________,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____________,落英缤纷。(陶渊明《桃花源记》)
(2)安得广厦千万间,____________!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____________!(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3)制芰荷以为衣兮,____________。不吾知其亦已兮,____________。(屈原《离骚》)


参考答案:(1)忽逢桃花林 芳草鲜美
(2)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3)集芙蓉以为裳 苟余情其信芳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其他题  补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小题1:老当益壮,?? 穷且益坚,?。(王勃《滕王阁序》)
小题2:四十三年,____,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____,一片神鸦社鼓!(辛弃疾《永遇乐》)
小题3: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____,人皆有之,____。(《孟子·告子上》)


参考答案:
小题1:)宁移白首之心?不坠青云之志?
小题2:望中犹记?佛狸祠下
小题3:非独贤者有是心也?贤者能勿丧耳


本题解析:注意易错字:坠(易误写为“堕”)、佛狸、祠。
点评:本题难写字虽然不多,但学生在平时的积累中还是一定要正确书写,特别是对难写字,不能有畏难情绪和侥幸心理。


本题难度:一般



5、其他题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10分)
(1)??,谁主沉浮?
(2)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3)她静默地远了,远了,?,走尽这两巷。
(4)?,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5)寻梦??,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
(6)《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尽的?体(体例)的历史著作,相传为春秋末年?国史官?所作。
(7)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中语文答题技巧《文学类文本阅..

问题咨询请搜索关注"91考试网"微信公众号后留言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