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中语文答题技巧《语言文字运用》试题特训(2019年最新版)(十)
2019-06-28 19:33:25 【

1、阅读题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6空)。(6分)
13.(1)?,于我如浮云。(《论语·述而》)
(2)位卑则足羞,?。(韩愈《师说》)
(3)?,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荀子《劝学》)
(4)是处红衰翠减,?。(柳永《八声甘州》)
(5)?,溪头卧剥莲蓬。(辛弃疾《清平乐·村居》)
(6)不宜?,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诸葛亮《出师表》)
(7)接天莲叶无穷碧,?。(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8)不戚戚于贫贱,?。(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参考答案:(6分)[注:考生答题超过6空,按前6空顺序评分]
13.(1)不义而富且贵;(2)官盛则近谀;(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4)苒苒物华休;(5)最喜小儿无赖;(6)妄自菲薄;(7)映日荷花别样红;(8)不汲汲于富贵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2、单选题  选出填入下列空白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刚刚过了秋分(   ),就觉得突然增加了一些凉意。
A.气候
B.节气
C.时间
D.时序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任何公民非经人民检察院批准或人民法院决定,并由公安机关执行,不受逮捕。
B.加快改革的紧迫感和科学务实的精神结合起来,我们就有可能少走弯路,避免大的损失。
C.无论阅读和写作,我们都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严谨的态度。
D.近日,一家长反映某幼儿园把捐款混在学费里同时收取的事,经查基本属实。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B在句首加“把”,C把“和”改为“或”(还是)? D删“基本”? A为宪法条文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鉴于动物有上述特点,我们可以预测,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在未来的战争舞台上,将有越来越多的“动物兵”出现。
B.在异国他乡,真切地感受到了一个外国人对祖国的深情,一种特殊的幸福感顿时涌上心头。
C.洞庭湖的春天简直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
D.对中国足球队,韩国队的实力是清楚的,但由于战术思想过于保守,结果又一次饮恨吉隆坡。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析:
(B“外国人”指代不明,改为“中国人”;C搭配不当,将“洞庭湖的春天”改为“春天的洞庭湖”;D表意含混模糊。)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人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它要求一个人应有高尚的道德追求      ②勇于承担对他人、对社会的道德义务
③是做人的尊严、价值和品质的总和      ④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⑤是指人与动物相区别的内在规定性      ⑥做到自尊、自爱、自强、自律
A.⑤③①②④⑥
B.③⑤①②⑥④
C.⑤②①⑥④③
D.③⑥①④⑤②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这类题目首先要通观原文,了解大概内容,然后默读所给各句子,找出句中的关联词、人称代词、指示代词,关注句首和句尾。关联词常常成对出现,代词出现前前面一定要出现此人或事物,而句首和句尾应该是一致的。语句排序遵循一个逻辑原则,即是“先言其物而后可言也”。因为一个人有了①句中的“高尚的道德追求”,才能够做到②句中的“勇于承担对他人、对社会的道德义务”;正因为能够勇于承担②句中的“对他人、对社会的道德义务”,才能够做到④句中的“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正因为能够“有高尚的道德追求”“勇于承担对他人、对社会的道德义务”“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才能够做到⑥句中的“自尊、自爱、自强、自律”。为此,该题第二个句号前的四道横线上应依次填上①②④⑥。而⑤③则是对“人格”的介定,其中⑤介定范畴,③介定内涵。为此,该题第一个句号前的两道横线上应依次填上⑤③。据此,正确答案应为A项。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本题难度:一般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知识点汇总《正确使用词..

问题咨询请搜索关注"91考试网"微信公众号后留言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