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语文答题技巧《文言文阅读》高频考点特训(2019年必看版)(三)
2019-06-28 19:34:46
【 大 中 小】
1、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阿房宫赋(节选) 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成阳。二川溶溶,流入官墙。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高低冥迷,不知西东。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1.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六王毕,四海一(统一) B.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延伸) C.矗不知其几千万落(相当于“座”或“所”) D.复道行空,不霁何虹(下雨) 2.翻译下列句子。 (1)盘盘焉,困困焉,蜂房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描写阿房富建筑的宏伟壮丽,仅用了一百多字,却给读者以鲜明的印象。作者是如何描写阿房官的建筑的?为什么会有巨大的艺术感染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题 范增论 苏轼 汉用陈平计,间疏楚君臣。项羽疑范增与汉有私,稍夺其权。增大怒,曰:“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为之。愿赐骸骨归卒伍!”归未至彭城,疽发背死。 苏子曰:“增之去,善矣!不去,羽必杀增。独恨其不早耳!”然则当以何事去?增劝羽杀沛公,羽不听,终以此失天下,当以是去耶?曰:“否。增之欲杀沛公,人臣之分也;羽之不杀,犹有君人之度也。增曷为以此去哉?《易》曰:‘知几其神乎?’《诗》曰:‘相彼雨雪,先集维霰。’增之去,当于羽杀卿子冠军时也。” 陈涉之得民也,以项燕、扶苏。项氏之兴也,以立楚怀王孙心;而诸侯叛之也,以弑义帝。且义帝之立,增为谋主矣;义帝之存亡,岂独为楚之盛衰,亦增之所与同祸福也。未有义帝亡,而增独能久存者也。羽之杀卿子冠军也,是弑义帝之兆也;其弑义帝,则疑增之本也,岂必待陈平哉?物必先腐也,而后虫生之;人必先疑也,而后谗入之。陈平虽智,安能间无疑之主哉? 吾尝论义帝,天下之贤主也。独遣沛公入关,而不遣项羽;识卿子冠军于稠人之中,而擢以为上将,不贤而能如是乎?羽既矫杀卿子冠军,义帝必不能堪;非羽弑帝,则帝杀羽,不待智者而后知也。增始劝项梁立义帝,诸侯以此服从。中道而弑之,非增之意也。夫岂独非其意,将必力争而不听也。不用其言,而杀其所立,羽之疑增必自此始矣。 方羽杀卿子冠军,增与羽比肩而事义帝,君臣之分未定也。为增计者,力能诛羽则诛之,不能则去之,岂不毅然大丈夫也哉?增年七十,合则留,不合即去;不以此明去就之分,而欲依羽以成功名,陋矣! 虽然,增,高帝之所畏也。增不去,项羽不亡。呜呼,增亦人杰也哉!(选自《苏轼文集》) 1.下列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项羽疑范增与汉有私 私:暗中勾结 B.稍夺其权 稍:稍微 C.独恨其不蚤耳 恨:遗憾 D.义帝必不能堪 堪:经得起,忍受 2.下列各组句中划线的词,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 A.然则当以何事去 则思知足以自戒 B.羽既矫杀卿子冠军 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 C.羽之疑增必自此始矣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D.增与羽比肩而事义帝 泉涓涓而始流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史书记载刘邦采用陈平的离间之计,使项羽对范增产生了疑忌之心,削弱了范增的兵权。但苏轼认为,项羽对范增的疑忌在受到离间前就已经存在。 B.苏轼认为义帝熊心也是一位贤明的君主,这从他专派刘邦入关、识别提拔卿子冠军等事情上可以看出。因此从项羽杀卿子冠军,就可以预见他必将杀义帝。 C.苏轼认为,项氏的兴起,是因为立楚怀王孙熊心为义帝,但诸侯的背叛也由此而起,所以项羽不得不杀了义帝。 D.苏轼既批评了范增未能及时离开项羽反而想依靠项羽来成就功名的浅陋,也肯定了他在项氏霸业中举足轻重的地位,承认他确实是人中豪杰。 4.把上面文言材料中的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陈平虽智,安能间无疑之主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用其言,而杀其所立,羽之疑增必自此始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增计者,力能诛羽则诛之,不能则去之,岂不毅然大丈夫也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15分)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小题1:下列句中划线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不违农时(违,耽误) B.数罟不入洿池(数,密) C.五十者可以衣帛矣(衣,穿) D.鸡豚狗彘之畜(畜,牲畜)
| 小题2:下列句子中的“胜”字与“谷不可胜食也”中的“胜”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日出江花红胜火 B.何可胜道也哉 C.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D.驴不胜怒,蹄之
|
小题3:下列各项中都属于孟子的“仁政”措施的是( )
①养生丧死无憾 ?②不违农时 ?③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
④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⑤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⑥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A.①②③
B.②④⑤
C.②③⑥
D.①④⑤
小题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6分)
(1)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2)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4、阅读题 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褚遂良,字登善。贞观中,累迁起居郎。博涉文史,工隶楷。太宗尝叹曰:“虞世南死,无与论书者。”魏征白见遂良,帝令侍书。帝方博购王羲之故帖,天下争献,然莫能质真伪。遂良独论所出,无舛冒者。
迁谏议大夫,兼知起居事。帝曰:“卿记起居,大抵人君得观之否?”对曰:“今之起居,古左右史也,善恶必记,戒人主不为非法,未闻天子自观史也。”帝曰:“朕有不善,卿必记邪?”对曰:“守道不如守官,臣职载笔,君举必书。”帝曰:“朕行有三:一,监前代成败,以为元龟①;二,进善人,共成政道;三,斥远群小,有②受谗言,朕能守而勿失,亦欲史氏不能书吾恶也。”
于时皇子虽幼,皆外任都督、刺史,遂良谏曰:“昔二汉以郡国参治,杂用周制。今州县率仿秦法,而皇子孺年并任刺史,陛下诚以至亲扞四方。虽然,刺史,民之师帅也,得人则下安措,失人则家劳攰③。臣谓皇子未冠者,可且留京师,教以经学,畏仰天威,不敢犯禁,养成德器,审堪临州,然后敦遣。惟陛下省察。”帝嘉纳。
西突厥寇西州,帝曰:“往魏征、褚遂良劝我立麹文泰子弟,不用其计,乃今悔之。”帝于寝宫侧别置院居太子,遂良谏,以为“朋友深交者易怨,父子滞爱者多愆。宜许太子间还东宫,近师傅,专学艺,以广懿德。”帝从其言。
帝寝疾,召遂良、长孙无忌曰:“叹武帝寄霍光,刘备托诸葛亮,朕今委卿矣。太子仁孝,其尽诚辅之。”谓太子曰:“无忌、遂良在,而毋忧。”因命遂良草诏。
高宗即位,封河南县公,进郡公。坐事出为同州刺史。再岁,召拜吏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监修国史,兼太子宾客。进拜尚书右仆射。
(取材于《新唐书》)
[注]①元龟:可作为借鉴的往事。②有:或许。③ 攰:guì疲乏。
小题1: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卿记起居,大抵人君得观之否起居:皇帝的言行
B.臣谓皇子未冠者未冠:尚未冠名
C.近师傅,专学艺,以广懿德懿德:美好的德行
D.因命遂良草诏草诏:起草诏书
小题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监前代成败,以为元龟坐事出为同州刺史
B.朕能守而勿失无忌、遂良在,而毋忧
C.虽然,刺史,民之师帅也养成德器,审堪临州,然后敦遣
D.不用其计,乃今悔之太子仁孝,其尽诚辅之
小题3:给下列文句补出的省略成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虞世南死,无与(之)论书者
B.遂良独论(其)所出
C.臣职载(于)笔,君举必书
D.臣谓皇子未冠者,可且留(诸)京师
小题4: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起初,褚遂良是由于书法方面有相当的造诣而得到唐太宗青睐的。
B.褚遂良负责“起居录”敢于坚持原则,使唐太宗不得不奉公守法。
C.褚遂良作为谏官,遇事勇于进言规劝,他的意见大多被皇帝采纳。
D.唐太宗病危时把太子托付给褚遂良等人,希望他们尽心辅佐太子。
小题5:把上面文言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
①戒人主不为非法,未闻天子自观史也。
②朋友深交者易怨,父子滞爱者多愆。
5、单选题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线词语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
A、苏子愀然——何为其然也
B、虽趣舍万殊——虽一毫而莫取
C、夫人之相与——相与枕籍乎舟中
D、然是中有深趣矣——是日也,天朗气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