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写作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60分)
儿子要把一袋种子扔掉。
“一袋好好的种子,为什么要扔掉呢?”父亲问。?
“春天过去了,种子留着有什么用?”儿子答。
“等到明年春天,把它们播种下去,不是照样可以发芽吗?”父亲说。?
儿子……
请以“当我们错过播种的季节”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要求不得写成简单的材料扩写或续写,不得写成其他文体,不得另拟题目,不得抄袭和套作。
参考答案:无
本题解析:无
本题难度:一般
2、写作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人的思想是有重量的吗?哲学家的回答是:“当一个人思考时,智慧、真理、快乐以及成功都会向着他倾斜。”
对哲学家的话,你有怎样的感悟?请以“思想的重量”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自选角度;自定立意;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且文体特征鲜明。
参考答案:“略”。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3、写作题 挚爱与信念
阅读下面这则小故事,根据要求作文。
一位年轻的画师完成了自己名为“爱”的处女作,再三审视,甚觉满意。装裱后在铺有壁纸的墙上钉一枚钉子挂了起来。
若干年后,画师技艺渐精,遂成画家。夏日的一天,旧友来访,看见墙上所挂作品,喜爱至极,便开口讨要。画家念及对方乃至交,于是欣然应允。取下所挂之画,但觉钉子下面有一个小突起。画家颇好奇,掀起壁纸一角窥视,眼前的情景着实令人惊叹不已:略呈三角形的小脑袋,暗绿色扁平的身体,短小的四肢,趾上的吸盘牢牢地攀附着墙壁。令人惊讶的是,它那圆锥形的尾巴上,那枚已呈锈色的铁钉不偏不倚地从中间穿过——几年前的钉子钉透了小壁虎的尾巴,它不动却仍然活着。壁虎为什么不挣断尾巴逃跑呢?它没有逃跑,何以维系生命至今?一连串问号从两人心头冒出来。
据资料显示,壁虎的尾巴上储存着丰富的脂肪,一旦失去它,壁虎就不得不在体内搜寻必要的物质来修复其受伤的身体和重新长出尾巴。但失去尾巴将降低它在壁虎群中的统治力,致使它失去以往的领地,失去吃食和繁殖的机会,从而也就缩短了它的寿命。因此,人们熟知的自断其尾的做法是壁虎在受到攻击时,当一切防卫都无效后,不得已而采取的最后一招。以此观之,这条小生命还没到这种山穷水尽的地步,这中间究竟隐藏着怎样的秘密呢?他们当下决定躲在暗处观察。
不多日,他们便发现,每至深夜,便有另一只壁虎迤逦到来,将捕到的蚊蝇一口口送到它的嘴边……
终于,当钉子从墙上起出的刹那,那小生灵如获重释地逃遁得无影无踪。
[要求]根据上述故事,以“挚爱与信念”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①角度自选。②文体不限。③题目自拟。
参考答案:无
本题解析:
这则小故事向人们诠释了平凡、朴实却又牵扯人心的挚爱。且不论那“另一只壁虎”是受伤者的“爱人”抑或是“父母”“兄弟…‘朋友”,单凭那种不离不弃、相濡以沫的深情,就足以令人类为之动容。而这份感性的挚爱在“留得青山”“锲而不舍”的理性信念支撑下绵延,更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
本题难度:一般
4、写作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
动物们在院子里谈论各自走错路的经历。
老牛说:“田间的路是迂回曲折的,那些纵横交错的阡陌,常常使我绕许多弯子。”
老马说:“我走的路太远,而且往往是以前没走过的,走错了,走了许多冤枉路。”
猎狗说:“深山里几乎没有什么路,前进的时候只顾前进,忘了回头怎么走了,我多次迷失在深山里,要不是远处的山峰指引,我几乎回不来了。”
猪踢着猪圈门搭嘴道:“你们的脑子太不管用了,连个路都记不住,我还从不知道走错路是怎么回事呢!”
“这个我相信!”老马接口道,“但如果走出你的圈门,你也许就有新的体验了。”
全面理解材料,自选一个角度、一个侧面构思作文,自定立意、文体、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义,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无
本题解析:无
本题难度:一般
5、写作题 写作。(60分)
饥饿是人类的大敌。饥饿感固然源于饥饿,却也未必完全因为饥饿。在物质丰富的今天,年轻人还有必要体验一下饥饿吗?为什么?请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自拟题目,自定中心,论点突出,论据充分,论证有力。不少于850字。
参考答案:
参考例文:
让年轻人体验一下饥饿很有必要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对于中国这个人口大国来说,吃饭永远是个大问题。在城市化、工业化的快速推进中,大量耕地资源、淡水资源被吞噬,农村劳动力多向城市转移,“谁来种地”,“中国人如何吃饭”的疑问,或许并非盛世危言。在物质丰富的今天,尤其是年轻人很有必要体验一下饥饿。
一方面,尽管现在中国的经济发展了,社会进步了和人民富裕了,但是我们的发展还是不平衡的,中西部地区贫穷落后的地区还有很多,处在温饱线和贫困线以下的地区还有很多。在这样子的国情下,我们可以通过让年轻人体验一下饥饿的行动来引起社会对中国粮食安全的关注。
另一方面,有利于社会形成节约粮食的意识。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通过农业经营方式的提高和科学技术的支撑,中国的农业取得了飞速的发展,但是我们应要看到,当前我们的国家的公民对于粮食还存在着严重的浪费现象,社会上浪费粮食现象之严重也有目共睹。从公务消费到私人消费,请客铺张之风、奢靡浪费之风屡禁不止。点菜时唯恐点得不够失了面子,吃东西就怕不合胃口,尽可能地多拿多要。可部分时候,一桌菜没动几筷子就被弃之不吃,餐馆里堆满剩饭剩菜的泔水一桶桶往外倒。每年浪费的粮食足足能够再养活2亿人!让年轻人体验一下饥饿,可以起到很到的警示作用,促进粮食节约意识的形成。
但是,饥饿体验活动或许会遭到一系列的质疑,或许有人说,这是在作秀,以此来获得社会的关注,这样子的行动没有太大的意义。体验饥饿,为的是让大家明白粮食的“金贵”,增强节约粮食意识。从这个层面看,无论是有人怀疑这是一场作秀,还是质疑实际意义究竟有多大,至少提倡“节约粮食”是一件好事,它让粮食问题再次进入了公众视野。
粮食安全不仅仅关乎温饱。挨饿事小,警示事大。节约粮食的观念还远远没有深入人心,仅让年轻人体验饥饿还远远不够,更应形成“全民体验”。 我们每一个人,确实需要经历一些“饿得慌”的警示式体验,将节俭内化为行动,从而珍惜每一粒粮食,乃至于合力消除饥饿和贫困。
因此,要让国人度过粮食危机,免于重蹈饥饿之苦,需要的恐怕不仅是袁隆平这样的农业科学家和农业经营方式的转变,更需要每个人为关心、节约粮食效一份力。
本题解析:这是一则材料作文。审题时应抓住“在物质丰富的今天,年轻人还有必要体验一下饥饿吗?为什么?”这一句来考虑。仔细想一想,既然是物质丰富,还要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再联系一下当下倡导节俭的社会大环境,就不难确定让年轻人体验饥饿是为了培养他他较强的节俭意识。明白了这一点,作文立意就是比较简单的事了。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