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复习资料《古代诗歌鉴赏》考点特训(2019年冲刺版)(八)
2019-06-28 19:45:44 【

1、阅读题  阅读下面诗歌,回答下列小题。
陇西行
晚唐·陈陶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深闺梦里人。
(1)请概括诗歌的主旨。(4分)
(2)赏析诗歌三、四句所运用的表现手法。(4分)


参考答案:
(1)主要通过描绘慷慨悲壮的战争(1分),表现了诗人对战死者的歌颂及对其家人的无限同情(2分),间接反映了唐代长期征战带给人民的痛苦(1分)。
(2)虚实结合(1分)。无定河边骨和春闺梦里人,一边是现实,一边是梦境(1分);一边是悲哀凄凉的枯骨,一边是年轻英俊的战士,实虚相对,产生了强烈的艺术效果,包含诗人深沉的感慨(2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6分)
踏?莎?行?欧阳修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近处是青山,行人更在青山外。
⑴这首词表现了什么人的什么情感?(3分)
⑵文字以少胜多,用一字而神态毕现,境界全出,叫炼字;使思想出众,句意警人,叫炼意。古人评诗,有“炼字不如炼意”的说法。请选出词中炼字或炼意的一个例子并作简析。(3分)


参考答案:⑴远行客子的思乡之情。(“远行客子”1分,写“离人”“行人”“旅人”均可,“思乡”2分,共3分)
⑵①“候馆梅残,溪桥柳细”中的“残”“细”可谓炼字精品,既写出了时令特点,又把满眼春光写得凄楚动人。②“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用比喻手法把抽象的感情变成了具体的形象,让人更容易感受到行人因路程加长、时间变久而产生的离愁;③“寸寸柔肠,盈盈粉泪”,用叠字渲染出女性居者对男性行者的思念之深,离愁无限;④“平芜近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用对比、衬托手法,写出春山已远,而行人更在春山之外,将情景融为一体,景在想象中扩大了范围,情也在想象中增加了容量,层层深入,增加了情感的震撼力量。(找对句子给1分,分析出了句子的作用给2分,共3分)


本题解析:
(1)词作上片行文,一扬一抑。先是将春色饱满地描写一番,让人觉得春光实在明媚可爱,然后笔锋一转,折入旅人的怀乡之情,把离情浓愁加以夸张,加以渲染,形成强烈的激射。下片写行者自己感到离愁之无穷无尽,于是推想到楼上的思妇了。不管上片、下片的角度怎么转换,词作的情感是一致的,就是抒发了游子的离愁(行人的离愁),在审题和阅读时,注意抓住关键词就好解决了,上片中“离愁渐远渐无穷”当是审题核心句。
(2)首先搞清炼字的一般规律,多为动词、形容词、副词,也有极少的数词。炼意则注重新颖、形象、奇特、无理而妙等等。按照这样的规律去分析词作,方向就明确了,范围也缩小了。关于炼字题的答题技巧,抓住四点:一、释词语意义,二、析艺术手法,三、谈表达效果,四、解蕴含感情,炼意也可以参照以上答法。“候馆梅残,溪桥柳细”中的“残”“细”二字,意思是凋残的、稀疏而细长的,两句话的意思是“旅舍旁的梅花已经开过了,只剩下几朵残英,溪桥边的柳树刚抽出细嫩的枝叶。”作者抓住冬末春初时分梅花和柳枝的特点着这两个字,非常巧妙的交代了时令。同时,柳、梅则使人联想到分离。“迢迢不断如春水”一句化用前人妙句如同己出。将抽象离愁具象化。并与身边的环境吻合,显得自然贴切,毫无雕镂之痕。


本题难度:一般



3、其他题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小题1:?,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庄子《逍遥游》)
小题2:??,砯崖转石万壑雷。?(李白《蜀道难》)
小题3:故虽有名马,?,骈死于槽枥之间。(韩愈《马说》)
小题4:?,吾独穷困乎此时也。?(屈原《离骚》)
小题5:驾一叶之扁舟,??。?(苏轼《赤壁赋》)
小题6:?,愁云惨淡万里凝。(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参考答案:
小题1:风之积也不厚?
小题2:飞湍瀑流争喧豗
小题3: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小题4:忳郁邑余侘傺兮
小题5:举匏樽以相属
小题6:瀚海阑干百丈冰


本题解析:注意易错字:积、湍、瀑、喧、豗、祗、忳、郁邑、侘、傺、匏樽、属、瀚、阑干。


本题难度:简单



4、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小题。(6分)
子?衿?《诗经?郑风》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①?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
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挑兮达兮②,在城阙兮。
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注:①嗣音,传音讯。②挑兮达兮,独自来回走动的样子。
小题1: 这首诗采用的怎样的叙述手法?从结构上看,具有怎样的特点?(4分)
小题2:这首诗的最后一句有什么含意?(2分)


参考答案:
小题1:全诗三章,采用倒叙手法。从结构上看,诗歌的前两章具有重章复沓的特点。
小题1:因久候恋人不至而心烦意乱,来来回回地走个不停,觉得虽然只有一天不见面,却好像分
别了三个月那么漫长。(2分)


本题解析:
小题1:此题考查叙述手法中的插叙,4分,手法、特点各2分。
小题1:本题考查“评价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考点,能力层次为C,侧重“分析综合”能力的考查。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按要求答题。
端居
李商隐
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
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注:①“端居”,即闲居之意。
(1)诗歌首句的“悠悠”二字用的巧妙,含义丰富。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的最后两句在抒情手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悠悠”就是悠远,悠长的意思,这二字既形象地写出远书、归梦的杳邈难期,也巧妙地暗示了别后经年的时间、空间远隔,更传神地表现出诗人在希望两皆落空时,怅然若失的意态和难遣的寥落之情。(意对即可)
(2)在抒情手法上,这首诗第三,四句的最大特点是借景抒情。诗人借助对青苔,红树以及雨景,月色的描写,赋予客观景物以浓厚的主观色彩,营造出了冷寂,凄清的氛围,表达了悲愁,孤寂和思亲的情感。(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中语文基础知识《语言文字运用..

问题咨询请搜索关注"91考试网"微信公众号后留言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