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中语文基础知识《古代诗歌鉴赏》高频试题巩固(2019年最新版)(六)
2019-06-29 16:56:39 【

1、阅读题  下面一首诗歌,是根据唐诗组合而成,仔细阅读,并依照出处写出这些唐诗原句。(6分)(写出三处即可)
人月圆
【金】吴激
南朝千古伤心事,犹唱《后庭花》。旧时王谢,堂前燕子,飞向谁家。
恍然一梦,仙肌胜雪,宫鬓堆鸦。江州司马,青衫泪湿,同是天涯。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牧《泊秦淮》)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刘禹锡《乌衣巷》)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白居易《琵琶行》)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白居易《琵琶行》)


参考答案: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本题解析:无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问题。
浣溪沙
苏轼
风压轻云贴水飞,乍晴池馆燕争泥。沈郎多病不胜衣。
沙上不闻鸿雁信,竹间时听鹧鸪啼,此情唯有落花知!

  注释:①池馆:周围有水池的屋子。②沈郎:即多病的诗人沈约,这里指词人自己。
1.联系全词,简要分析这首词开头两句的表现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词人在下阕表现了怎样的心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开头两句勾勒出一幅生机勃勃、春意盎然的美景图,以乐景反衬哀情,使其哀伤之情更深。(意对即可)
2.通过鸿雁、鹧鸪、落花等意象,表达了词人对故旧的思念,以及心情不被人理解的孤独。(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江神子赋梅寄余叔良
辛弃疾
暗香横路雪垂垂。晚风吹,晓风吹。花意争春,先出岁寒枝。毕竟一年春事了,缘太早,却成迟。
未应全是雪霜姿。欲开时,未开时。粉面朱唇,一半点胭脂。醉里谤花花莫恨,浑冷澹②,有谁知。
  [注]①这首词是作者在江西带湖赋闲时所作。余叔良,辛弃疾的友人。②冷澹:清冷淡泊。
(1)作者笔下的梅花有什么样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醉里谤花花莫恨,浑冷澹,有谁知”中,你读出了作者怎样的处世态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傲雪凌霜,岁末争春,欲开未开,白里透红。(意思对即可)
(2)示例一:作者认为,为人处世不应过于清高淡泊,否则就不能得到别人的赏识。
   示例二:作者认为,为人处世应该保持高洁,即使不被别人赏识,也要坚守不变。
(意思符合其中一个示例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补写出下面各句的空缺部分。
(1)古代阳关,位于现在的甘肃省敦煌市西南,如今,由于经济的开发,人烟稠密,交通发达,那里再也不是王维在《渭城曲》里所描写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景象了。
(2)对于问题的认识,所处位置的不同,看法也就不同,“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就说明了这个道理。宋代大诗人苏轼曾在《题西林壁》一诗中有相似的两句,它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一代名相诸葛亮曾在《诫子书》中,对名利和为人作过精辟的论述,后人也常将此句作为座右铭以自策,这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陶潜的诗不仅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也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激烈;苏轼的诗不仅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豪放,也有“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的凄婉。
(5)在写作过程中,灵感如同思维
⑴江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神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吴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2)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3)非淡泊无以明志 非宁静无以致远
(4)刑天舞干戚 猛志固常在?大江东去  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5)江娥啼竹素女愁?梦入神山教神妪?吴质不眠倚桂树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的题。?
点绛唇
林逋
  金谷①年年,乱生春色谁为主?余花落处,满地和烟雨。
  又是离歌,一阕长亭暮。王孙②去。萋萋无数,南北东西路。
  【注】①金谷园,指西晋富豪石崇在洛阳的一座奢华别墅。因征西将军祭酒王诩回长安时,石崇曾在此为其饯行,而成了指送别、饯行的代称。②本是古代对贵族公子的尊称,后代指出门远游之人。
1.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赞这首词为“咏春草绝调”,词中借咏春草表达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具体诗句作简要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词用了丰富的艺术表现手法,请选择其中两种结合具体诗句进行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借咏春草抒发离愁别绪。上片写荒园、暮春、残花、细雨,无一字写草,却令人自然联想到草:园既无主,草必与花争春;花随雨去,草便更盛。如此荒芜之状渲染了浓郁的离别氛围。下片“萋萋无数,南北东西路”一句描绘了草接天涯,蔓连阡陌的情景,表现了绵绵不尽的离愁。(答出任意一点,言之成理即可)
2.前两句用典,写人去园空、草木无情、年年逢春而生的情景。“乱生”二字,显出荒芜之状。“谁为主”的叹问(设问),点明园的荒凉无主,蕴含着词人对人世沧桑的慨叹。三、四句渲染衬托,描写无主荒园在细雨中的情景:春色凋零,花朵纷坠,枝头稀疏的余花,也随濛濛细雨飘逝“满地”,境界开阔而情调婉伤。虽写雨中落花,却含草盛人稀、无可奈何的惆怅,为写离别奠定感情基调。以下几句写离情。“又是离歌,一阕长亭暮”此句情景交融,长亭,亦称十里长亭,古人送行饯别之地;此暗指别意绵绵,难舍难分,直到日暮。词人抓住特定时刻,刻画出这幅黯然销魂的长亭送别的画面。结尾处词人以景结情,渲染了无限惆怅和依依惜别的感情,给人留下无穷的想像。(答出其中任意两点,言之有理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中语文基础知识《语言文字运用..

问题咨询请搜索关注"91考试网"微信公众号后留言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