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知识点总结《语言文字运用》高频试题强化练习(2019年最新版)(七)
2019-06-29 17:13:03 【

1、语言运用题  下面是学校学生会就高一同学阅读状况调查的部分内容。阅读后,请在横线处填上恰当的句子,不能出现具体数字。  (5分)
①你有阅读课外书籍的习惯吗,
A.有  91%    B.没有  9%
②你平时阅读有读书计划吗?
A.有严格的读书计划  12%    B.有一定的读书计划  27%
C.没有计划随便阅读  57%    D.从不阅读  4%
③你平时阅读感觉最大的困惑是什么?
A.不知道如何选择合适的读物  13%         B.不知道怎么读好一本书  40%
C.不知道读了以后有什么用  27%            D.记不住所读的内容  20%
④你喜欢读哪方面的书?
A.科普读物14%  B.网络小说11%  C.文学名著16%  D.卡通漫画7%
E.历史传记12%  F.人文杜科12%   G.自然利学11%  H.其他17%
调查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单选题  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表达意义明确的一项是?(?)
A.景德镇陶瓷、宜兴紫砂陶制作、茅台酒酿制……这些享誉海内外的传统手工技艺均在日前首批国务院批准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占有一席之地。
B.世博园开园以来,无论是风和日丽还是刮风下雨,参观的人流一直络绎不绝,截至5月9日17时30分,累计检票人员入园已达19.59万人次。
C.央视《新闻联播》天天与观众见面,内容虽然每天都不同,但主播却没有太大变化。6月5日,《新闻联播》有了新面孔———康辉、李梓萌。
D.美国芝加哥市区以北约48公里的海伍德市举办的南瓜节上,约4万盏南瓜灯构成了一道数百米长、约10米高的南瓜灯墙,迎接即将到来的万圣节。



3、单选题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美国总统奥巴马18日下午约3点35分抵达八达岭,游览长城风光,这是继参观故宫之后,奥巴马体验的中国古老文明又一标志性景点。
B.肖复兴评说电视连续剧《蜗居》揭示出“房子对于一代人情感价值系统无情有恨的摧毁”。他从一般平民的视角,平实而亲切的叙述方式,试图折射出一个时代的气质。
C.10月19日,一艘中国货轮在印度洋海域,距我在亚丁湾执行护航任务的航舰编队约1080海里处,被身份不明的武装分子劫持。
D.众多明星的加盟成为《赤壁》吸引观众追捧的卖点,首映4天半,以10147万票房和288万多观影人群,荣登本周排行榜榜首。



4、填空题  将下面打乱顺序的五个句子组成一段语意连贯的文字。
①婆婆丁似乎比那两条相濡以沫的鱼更钟情于这座高高的山冈,更痴情于那条浅浅的车辙。
②年年岁岁,婆婆丁就固守在这里,生长了,开花了,然后,举起那柄小伞飞呀飞,与这山冈共度艰辛,同盼希望。
③每到春暖花开,它总是点缀于车辙的里里外外。
④庄子说:“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⑤虽然生长得那么稀疏,那么微不足道,但它总是那么执著,那么痴情。以至于人们为它起了一个极富诗意,又非常贴切的名字——黄花地丁。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其他题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逃末复者,官为为之;贫不能者,畀以财。
译文:                                                                 
(2)验卒所告,皆不实,凡治状愈明。
译文: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提分技巧《语言文字运用..

问题咨询请搜索关注"91考试网"微信公众号后留言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