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语文知识点总结《文言文阅读》高频考点强化练习(2019年最新版)(二)
A.复有以私故细事求假外拜 B.衎与陈观俱为峻所引用 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C.诏惟辟召入幕如故,余从其请 D.符习初镇天平,习,武臣之廉慎者 |
参考答案:
小题:D
小题:C
小题:B
小题:D
小题:(1) (颜衎)在梁朝龙德年间科举考试及第,走上仕途(或脱去布衣),担任北海主簿,靠政绩而闻名。(4分,注意“擢第、授、以、治行”等词) (2) 房知温的儿子不聪明,颜衎劝说他们让他们拿出十多万的家财献给晋祖。晋祖很赞赏他们,这也是颜衎的功劳。(3分,注意“慧、之的省略、定语后置”等关键点) (3) 我没有其他才能,不知道什么人误传让您听说。希望能让我回家,遂了我奉养双亲的愿望。(3分,注意“误有、闻达省略与使动、遂、私养”等关键点)
本题解析:
小题:(推重,推崇)
小题:(A两个“以”均为介词,作“因为”讲;B两个“为”均为介词,作“被”讲;C两个“其”都是代词,前一个是第三人称代词“他”,后一个是第一人称代词“我”;D两个“之”都是结构助词,用在中心词和定语之间,表定语后置)
小题:(①表现的符习弥补过失,④表现颜衎的孝,⑤表现颜衎的政治才能)
小题:(颜衎还乡并非是受王峻的牵连,而是“致仕还乡里”)
参考译文:
颜衎,字是祖德,兖州府曲阜人。自称是兖国公(颜回)第四十五代孙。小时候学习刻苦,研读《左氏春秋》。五代时梁朝龙德年间科举考试及第,脱去布衣,担任北海主簿,靠政绩而闻名。后又调任临济令。临济有很多私建的神庙,其中有个针姑庙,乡人非常迷信。
颜衎到后,立即将其焚毁。五代时后唐天成年间,颜衎做邹平县令。符习当初镇守天平,符习是武将中清廉谨慎的人,用书信告诉所辖城邑的官员不要聚敛财物作为贺礼。颜衎没有接到书信,按照过去的规定来做,不久被属吏诉讼。符习立刻召来颜衎用鞭子打了他,幕僚和下属都认为是羞辱了正直的人,符习很后悔,立即上书推荐颜衎做了观察推官,暂且搪塞前面所做的事。长兴初年,皇上下令任命颜衎做太常博士,符习极力上奏挽留颜衎。符习退休,颜衎也回家奉养双亲。
不多久,房知温镇守青州,又征召颜衎做了幕僚。明知到房知温阴险固执,聚敛的财物多是违法的,颜衎常常极力劝谏,不考虑后果。晋祖进入洛阳,房知温依仗兵力强而非常傲慢,颜衎劝说他向晋祖进贡。房知温能有好的结局,全是颜衎的功劳。房知温的儿子不聪明,颜衎劝说他们用十多万的家财献给晋祖。晋祖很赞赏他们,这也是颜衎的功劳。房知温的儿子房彦儒被任命为沂州刺史,颜衎任命为殿中侍御史。不久颜衎被提拔为都官员外郎,充任东都留守判,后改任河阳三城节度副使、检校左庶子,管理州中事务。
过了半年,收到家中的书信,得知父亲在青州身患重病,颜衎没有奏报就辞去官职回家侍候父亲,不再有当官的想法。过了一年多,父亲病得不能起床,颜衎亲自捧屎捧尿,从没有一点倦怠。晋祖听说后,召他为工部郎中、枢密直学士,接连派使者催促他到朝廷,颜衎推辞说“我没有其他才能,不知道什么人误传让您听说。希望能让我回家,遂了我奉养双养的愿望。”晋祖说:“我本来就了解你,不是其他人推荐的。”不久废除了枢密院,凭着原来的官职参加朝会。过了一年,又上书请求回家侍奉双亲,被授予青州司马。后父亲去世,非常哀痛。不久又被召做了驾部郎中、盐铁判官。以母亲年老为由恳请辞官,晋祖下诏让他保有现在的官职。不多久,又被任命为天平军节度副使。
开运末年,授予左谏议大夫,暂且代管河南府,又拜为御史中丞。经过战乱之后,朝廷中纲纪混乱,颜衎执政却很有神采。曾经进言说:“刚出任御史的人,又接着兼任边远州郡的幕宾佐吏,再有因为个人的原由和小事请求到外地任职,州郡中缺少参拜的礼节,进出没有风纪法度,担心会渐渐地让州郡轻视,各地官吏失去了遵循。请求从今以后各藩镇的幕僚不能担任御史以上的官职;即使是亲王和宰相出镇,也不能奏请出任幕宾。不是接受皇帝命令下去巡查,不得擅自出京,从此不能管理杂务。”下诏只有征召做幕宾的还和以往一样,其余的都按颜衎的提议。又上表请求回家奉养老母,被改任户部侍郎。颜衎坚决请求辞官,皇帝下诏赞扬了他,然后颜衎与母亲回到老家。
五代汉朝乾祐末年,颜衎母亲去世。皇帝下诏让郓州的高行周资助遣送颜衎入朝,颜衎以腿脚有病为由推辞不去。周朝广顺初年,起用他做尚书右丞,不久做了端明殿学士。周太祖征讨兖州时,驻军城下,派颜衎前去曲阜到孔庙祭祀。攻克兖州后,让颜衎暂且管理兖州。太祖回朝后,又让颜衎暂时管理开封。当时王峻把持朝政,颜衎和陈观都是由王峻推荐的。等到王峻倒台,陈观贬官,颜衎被免去其他职务,只任兵部侍郎一职。显德初年,上书请求辞官,又任命他为工部尚书,退休后回到家乡,朝廷官员都到京城门外给他送行,达官贵人很多,当时的人们都认为他很荣耀。建隆三年春天,死在家中,享年七十四岁。颜衎的文章缺少文采,然而他诚信正直,又非常孝敬老人尊敬兄长。被当时的人们所推崇。
小题:见译文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后面题目。(9分,每小题3分)
大铁椎传
〔清〕魏禧
庚戌十一月,予自广陵归,与陈子灿同舟。子灿年二十八,好武事,予授以左氏兵谋兵法,因问“数游南北,逢异人乎?”子灿为述大铁椎,作《大铁椎传》。
大铁椎,不知何许人,北平陈子灿省兄河南,与遇宋将军家。宋,怀庆青华镇人,工技击,七省好事者皆来学,人以其雄健,呼宋将军云。宋弟子高信之,亦怀庆人,多力善射,长子灿七岁,少同学,故尝与过宋将军。
时座上有健啖客,貌甚寝,右胁夹大铁椎,重四五十斤,饮食拱揖不暂去。柄铁折迭环复,如锁上练,引之长丈许。与人罕言语,语类楚声。扣其乡及姓字,皆不答。
既同寝,夜半,客曰:“吾去矣!”言讫不见。子灿见窗户皆闭,惊问信之。信之曰:“客初至,不冠不袜,以蓝手巾裹头,足缠白布,大铁椎外,一物无所持,而腰多白金。吾与将军俱不敢问也。”子灿寐而醒,客则鼾睡炕上矣。
一日,辞宋将军曰:“吾始闻汝名,以为豪,然皆不足用。吾去矣!”将军强留之,乃曰:“吾数击杀响马贼,夺其物,故仇我。久居,祸且及汝。今夜半,方期我决斗某所。”宋将军欣然曰:“吾骑马挟矢以助战。”客曰:“止贼能且众吾欲护汝则不快吾意。”宋将军故自负,且欲观客所为,力请客。客不得已,与偕行。将至斗处,送将军登空堡上,曰:“但观之,慎弗声,令贼知也。”
时鸡鸣月落,星光照旷野,百步见人。客驰下,吹觱篥(注)数声。顷之,贼二十余骑四面集,步行负弓矢从者百许人。一贼提刀突奔客,客大呼挥椎,贼应声落马,马首裂。众贼环而进,客奋椎左右击,人马仆地,杀三十许人。宋将军屏息观之,股栗欲堕。忽闻客大呼曰:“吾去矣。”尘滚滚东向驰去。后遂不复至。 (选自《魏叔子文钞》)
注释:觱篥:bìlì,古代一种管乐器名。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故尝与过宋将军过:拜访。
B.扣其乡及姓字扣:通“叩”,问。
C.将军强留之强:尽力。
D.宋将军故自负故:因此。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
A.人以其雄健,呼宋将军云斧斤以时入山林
B.吾与将军俱不敢问也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C.大铁椎外,一物无所持,而腰多白金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D.久居,祸且及汝不出,火且尽
小题3:.给文中划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止贼能/且众吾/欲护汝/则不快吾意
B.止/贼能/且众吾欲护/汝则不快吾意
C.止/贼能且众/吾欲护汝/则不快吾意
D.止贼能且众/吾欲护汝/则不快吾意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
(1)与人罕言语,语类楚声。扣其乡及姓字,皆不答。(4分)
(2)一日,辞宋将军曰:“吾始闻汝名,以为豪,然皆不足用。吾去矣!”(4分)
(3)众贼环而进,客奋椎左右击,人马仆地,杀三十许人。宋将军屏息观之,股栗欲堕。(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A
小题3:C
小题4:他很少跟人说话,而说话像湖南、 湖北等地的口音。问他乡里和姓名, 都不肯回答。(与、类、扣各一分,句意通顺一分。)
“起初我听到你的名气,认为你是个豪杰 ,可是却不见有甚麼作为。我要走了!”(以为、然、去各一分,句意通顺一分)
贼人们包围着进逼上来,客人使劲挥动铁椎,(贼)人马纷纷倒地,共杀死了 三十多人。宋将军看著不敢透气,两腿发抖,像要摔下来。(奋、许、栗各一分,句意通顺一分)
本题解析:
小题1: 故:本来。
小题2: 以:因为/按照。B.与:和。C.而:表转折,但是。D.且:将要。
小题3:抓住一些关键字,如“吾”“且”。
小题4:本题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关键字(1) “与”: 介词,跟; “类”:像; “扣”:问。(2) “以为”:认为 ;“然”:然而,可是 ;“去”: 走,离开 (3)“奋”:使劲“许”: 表示约略估计的词;“栗”:战栗,发抖。
【参考译文】
大铁椎,不知是从甚麼地方来的人。北平人陈子灿到河南去探望兄长,在宋将军家裏和他相逢遇。宋氏是怀庆府青华镇上的人,精通武艺,附近七省爱好武术的人都来向他学习。人家因为他雄武壮健,就称他为“宋将军 ”。宋氏的弟子高信之,也是怀庆人,力气大,箭法好,比子灿大七岁,小时候一起学习,故此曾经和他一同拜访宋将军。当时,座席上有一位食量很大的客人,相貌很丑陋,右腋下夹著一个大铁椎,有四五十斤重,即使在喝酒吃饭、打拱作揖的时候也一刻不离身。铁制的椎柄能摺叠环绕,好像锁上的鍊条,拉开来长一丈有多。他很少跟人说话,而说话像湖南、湖北等地的口音。问他乡里和姓名,都不肯回答。后来(他们)同睡一室,到了半夜,那位客人说:“我要走了!”说完就不见了。子灿见门窗都关著,很惊奇地问信之。信之说:“这位客人刚来时,不戴帽子,也不穿袜子,用一块蓝手巾裹著头,脚上缠著白布;除了大铁椎外,一件行李都没带,可是腰裏裹著很多银子。我和宋将军都不敢问他。”到子灿一觉醒 来,客人已鼾声大作地在炕上熟睡了。有一天,他向宋将军告辞说:“起初我听到你的名气,以为你是个豪杰 ,可是却不见有甚麼作为。我要走了!”宋将军极力挽留他,才说:“我曾经夺取响马的财物,不顺从的,就杀他们,这些强盗头子请我做他们的首领,我又不答允,所以他们恨透了我。(我)长住这里,一定会连累了你。今天半夜,他们正约我到某个地方决斗。”宋将军很高兴地说:“我骑著马带著弓箭来助战。”客人说:“不可!贼人本领高强,而且人数又多,我要保护你的话,就不能痛快地打斗了。”宋将军一向自以为了不起 ,而且想看看客人的本事,於是极力请求。客人没有办法,便和他一起去 。将到决斗的地方,(客人)送宋将 军登上空置的碉堡,说:“只许观看,千万小心不要作声,免得贼人知道你在这儿。”那时鸡声啼起,月亮下山了,星光照着空旷的原野,百步内可以看得见人。客人奔驰下去,吹了几声觱筑。一会儿,二十多个骑著马的贼人从四方集拢过来,后面跟著百多个背著弓箭步行的人。其中一个贼 人提著刀拍马奔向客人,说:“为甚麼杀死我的哥哥!”话还没说完,只听得客人一声呼叫:“椎!”贼人立即跌下马来,马头全被打裂。贼人们 向前包围进逼上来,客人从容地挥动铁椎,四面人马纷纷倒地,共杀死 三十多人。宋将军看著不敢透气,两腿发抖,像要摔下来,忽然听到客人大叫:“我走了!”地上灰尘卷起,一团滚滚黑烟,向东奔驰而去。此后就再不见客人到来了。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朱晖字文季,南阳宛人也。晖早孤,年十三,王莽败,天下乱,与外氏家属从田间奔入宛城。遭遇群贼,白刃劫诸妇女,略夺衣物。昆弟宾客皆惶迫,伏地莫敢动。晖拔剑前曰:“财物皆可取耳,诸母衣不可得。今日朱晖死日也!”贼见其小,壮其志,笑曰:“童子内刀。”遂舍之而去。初,光武与晖父岑俱学长安,有旧故。及即位,求问岑,时已卒,乃召晖拜为郎。晖寻以病去,卒业于太学。性矜严,进止必以礼,诸儒称其高。
永平初,显宗舅新阳侯阴就慕晖贤,自往候之,晖避不见;复遣家丞致礼,晖遂闭门不受。就闻,叹曰:“志士也,勿夺其节。”后为郡吏,太守阮况尝欲市晖婢,晖不从。及况卒,晖乃厚赠送其家。人或讥焉,晖曰:“前阮府君有求于我,所以不敢闻命,诚恐污君令名。今而相送,明吾非有爱也。”骠骑将军东平王苍闻而辟之,甚礼敬焉。正月朔旦,苍当入贺。故事,少府给璧。是时阴就为府卿,贵骄,吏慠不奉法。苍坐朝堂,漏且尽,而求璧不可得,顾谓掾属①曰:“若之何?”晖望见少府主簿持璧,即往,绐之曰:“我数闻璧而未尝见,试请观之。”主簿以授晖,晖顾召令史奉之。主簿大惊,遽以白就。就曰:“朱掾义士,勿复求。”苍既罢,召晖谓曰:“属者掾自视孰与蔺相如?”帝闻壮之,以晖为卫士令。再迁临淮太守。数年,坐法免。
晖刚于为吏,见忌于上,所在多被劾。自去临淮,屏居野泽,布衣蔬食,不与邑里通,乡党讥其介。建初中,南阳大饥,米石千余,晖尽散其家资,以分宗里故旧之贫羸者,乡族皆归焉。后迁为尚书令,以老病乞身。(选自《后汉书·朱晖传》,有改动)
【注】①掾属:佐治的官吏。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乃召晖拜为郎 拜:授官
B.自往候之,晖避不见 候:等候
C.今而相送,明吾非有爱也 爱:吝惜
D.遽以白就 白:告诉
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直接表明朱晖不惧权势的句子是
[? ]
①“诸母衣不可得。今日朱晖死日也!”
②复遣家丞致礼,晖遂闭门不受。
③就闻,叹曰:“志士也,勿夺其节。”
④太守阮况尝欲市晖婢,晖不从。
⑤骠骑将军东平王苍闻而辟之,甚礼敬焉。
⑥主簿以授晖,晖顾召令史奉之。
A.①②⑤
B.②③④
C.②③⑥
D.②④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朱晖路遇群盗抢劫,为使长辈不受羞辱,他挺身而出,群盗被其胆识感动,放过了朱晖及与他同行的人。
B.朱晖一再违背阴就的意志,甚至让阴就难堪,而阴就之所以没有打击报复,是因为他也佩服朱晖的人格。
C.朱晖以智慧和勇气将璧拿到手,挫败了阴就的图谋,人们因此比之为蔺相如,皇帝听说后,也很赞许朱晖。
D.朱晖重义轻财,在南阳发生饥荒、米价飞涨之时,他尽力救助宗族中的贫穷体弱者,由此获得乡亲信赖。
参考答案:1.B?
2.D?
3.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白云先生传
清 方苞
张怡,字瑶星,初名鹿征,上元人也。父可大,明季总兵登荣,毛文龙将卒反,诱执巡抚孙元化,可大死之。事闻,怡以诸生授锦衣卫千户。甲申,流贼①陷京师,遇贼将,不屈,械系。将肆掠,其党或义而逸之。久之,始归故里,其妻已前死,独身寄摄山②僧舍,不入城市,乡人称白云先生。
当是时,三楚、吴越耆旧多立名义,以文术相高。惟吴中徐昭发、宣城沈眉生躬耕穷乡,虽贤士大夫不得一见其面,然尚有楮墨③流传人间。先生则躬樵汲,口不言《诗》《书》,学士词人无所求取,四方冠盖往来,日至兹山,而不知山中有是人也。先君子与余处士公佩,岁时问起居,入其室,架上书数十百卷,皆所著经说及论述史事。请贰之④,弗许,曰:“吾以尽吾年耳,已市二瓮,下棺,则并藏焉。”卒年八十有八,平生亲故,夙市良材,为具棺椁。疾将革⑤,闻而泣曰:“昔先将军至命危城,无亲属视含殓,虽改葬,亲身之椑⑥,弗能易也,吾忍乎?”顾视从孙某,趣易棺,定附身衾衣,乃卒。时先君子适归皖桐反则已渴葬⑦矣或曰书已入圹或曰经说有贰尚存其家。乾隆三年,诏修三礼,求遗书,其从孙某以书诣郡,太守命学官集诸生缮写,久之未就。
先生之书,余心向之,而惧其无传也久矣。幸其家人自出之,而终不得一寓目焉。故并著于篇,俾乡之后进有所感发,守藏而传布之,毋使遂沉没也。(选自《望溪文集》)
【注】①流贼:对李自成农民起义军的诬称。②摄山:山名,在江苏江宁县东北。③楮墨:纸和墨,泛指有文字的东西。④贰之:重抄一本成为两份。⑤革:危急。⑥亲身之椑:贴身之棺。古人的棺椁有好几层,棺为最里层的棺。⑦渴葬:古礼,葬期因死者的身份、地位的不同而有异。天子七月而葬,诸侯五月而葬,大夫三月而葬,士逾月而葬。未到葬期提前埋葬叫渴葬。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毛文龙将卒反——将:率领
B.先生则躬樵汲——樵:木柴
C.平生亲故,夙市良材——市:购买
D.顾视从孙某,趣易棺——趣:催促
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
A.①三楚、吴越耆旧多立名义,以文本相高
②王好战,请以战喻
B.①日至兹山,而不知山中有是人也
②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
C.①已市二瓮,下棺,则并藏焉
②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D.①其从孙某以书诣郡
②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白云先生的父亲张可大在明朝末年曾担任登莱总兵,后来死于毛文龙反叛一事;白云先生也因为父亲卓著的战功被朝廷任命为锦衣卫千户长。
B.三楚、吴越的前朝遗老多立名义,以文章经术相互标榜,白云先生却隐居山中,闭口不谈《诗》《书》,以致来到山中的显贵都不知道山中有这么个人。
C.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希望这篇文章能对当地的后学者有所启发,守护珍藏白云先生遗留下来的丰富的著作并传布它,不要使这些著作湮灭失传。
D.文章选材详略得当,对于白云先生的身世、经历着墨不多,对白云先生著书数百卷,但不想流传于世等事件则写得较详细,这样更能突出白云先生的性格特征。
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时 先 君 子 适 归 皖 桐 反 则 已 渴 葬 矣 或 曰 书 已 入 圹 或 曰 经 说 有 贰 尚 存 其 家
5.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甲申,流贼陷京师,遇贼将,不屈,械系。将肆掠,其党或义而逸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岁时问起居,入其室,架上书数十百卷,皆所著经说及论述史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B
2.B
3.A
4.时先君子适归皖桐/反/则已渴葬矣/或曰书已入圹/或曰经说有贰/尚存其家
5.①甲申年,农民起义军攻陷京城,张怡与义军将领遭遇,他毫不屈服,被拘禁了起来。将领肆意拷问他,他同党中有人认为张怡有义气而放走了他。
②每年按时向白云先生请安问候,走进他的房间,发现书架上有上百卷书,都是他所撰写的阐发儒家经典及论述历史事件的论著。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题。(12分,每小题3分)
质美者以通为贵,才良者以显为能。何以言之?夫豫章,天下之名木也,生于深山之中,产于溪谷之傍,立则为大山众木之宗,仆则为万世之用。因江河之道而达于京师之下,因斧斤之功得舒其文色,无膏泽而光润生,不刻画而文章成;闭绝以关梁,及隘于山阪之阻,功弃而德亡,腐朽而枯伤,不如道傍之枯杨。德美非不相绝也,才力非不相悬也,彼则槁枯而远弃,此则为宗庙之瑚琏①者,通与不通也。
人亦犹此。夫穷泽之民,据犁接耜之士,或怀不羁之能,有禹、皋陶之美,纲纪②存乎身,万世之术藏于心;然身不容于世,无绍介通之者也。公卿之子弟,贵戚之党友,虽无过人之能,然身在尊重之处,辅之者强而饰之众也,靡不达也。
昔扁鹊居宋,得罪于宋君,出亡之卫。卫人有病将死者,扁鹊至其家,欲为治之。病者之父谓扁鹊曰:“言子病甚笃,将为迎良医治,非子所能治也。”退而不用,乃使灵巫求福请命,病者卒死,灵巫不能治也。夫扁鹊天下之良医,而不能与灵巫争用者,知与不知也。
故事求远而失近,广藏而狭弃,斯之谓也。
凡人莫不知善之为善,恶之为恶;莫不知学问之有益于己,怠戏之无益于事也。然而为之者情欲放溢,而人不能胜其志也。人君莫不知求贤以自助,近贤以自辅;然贤圣或隐于田里,而不预国家之事者,乃观听之臣不明于下,则闭塞之讥归于君;闭塞之讥归于君,则忠贤之士弃于野;忠贤之士弃于野,则佞臣之党存于朝;佞臣之党存于朝,则下不忠于君;下不忠于君,则上不明于下;上不明于下,是故天下所以倾覆也。?
(节选自《陆贾新语·资质第七》)
注:①瑚琏,古代祭祀时贵重的器皿,后常用来比喻人有才能,堪当大任。②纲纪,法度,法纪。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因斧斤之功因:借助。
B.然身不容于世容:容许。
C.言子病甚笃笃:严重。
D.而不预国家之事者预:参与。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因江河之道而达于京师之下 ∥ 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B.将为迎良医治 ∥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C.人君莫不知求贤以自助 ∥ 斧斤以时入山林
D.佞臣之党存于朝 ∥ 虽臣虏之劳不苦于此
小题3:下列各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无膏泽而光润生,不刻画而文章成
没有油脂浸润但仍有光泽生发,没有雕刻描摹但仍有色彩花纹出现
B.纲纪存乎身,万世之术藏于心
将法度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内心保存着经历万世而传承下来的治国方略
C.退而不用,乃使灵巫求福请命
扁鹊请求退出,不再用心,主人于是延请通灵的巫师祈求赐福来保全性命
D.闭塞之讥归于君,则忠贤之士弃于野
如果耳目闭塞的指责回传给人君,那么忠贤之士就会被遗弃在民间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因为没有机会与外界联系,天下名木的下场可能还不如倒在路旁的枯杨,显示出“通”在体现事物价值上的重要性。
B.公卿贵戚集团中并无过人才能的人却能凭借尊位重权飞黄腾达,这更加突出了那些缺少人引荐的民间贤士的悲哀。
C.扁鹊精通医术却被患者父亲怀疑,灵巫无知却能大行其道,这实际上表明能否为人所知是能否“显”的重要因素。
D.人君都希望能够得到贤明之士辅助,但是那些贤明之士却只愿意隐居在民间,这才导致最后出现天下倾覆的结果。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B
小题3:C
小题4:D
本题解析:
小题1:在文言文阅读当中,辨析重要词语的含义正确与否,有时就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根据上下文推断出其词义,B项解释不正确,由原文上下句大意可知,容,在这里的意思是“接纳”。所以选B。
小题2:此类文言虚词题,一般要结合具体语境,去判定某一虚词的具体用法和意义。B项中,“为”都是介词,替。A项中,前“因”是介词,顺着、凭着;后“因”是连词,于是。C项中,前“以”是连词,用来;后“以”是介词,依据。D项中,前“于”表处所;后“于”表比较。所以选B。
小题3:此类题可先疏通选项句意,然后根据文意及句意来判断是否正确。C项,“扁鹊请求退出”不符合文意,应是主人拒绝了扁鹊,没有延请他为孩子治病。所以选C。
小题4: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带着选项回到原文进行比较分析,作出判定。D项,“贤明之士却只愿意隐居在民间”与原文意思不符。所以选D。
参考译文:
品德美好的人认为得志是自己的可贵(的体现),资质优秀的人认为扬名是自己的才能(的证明)。凭什么这么说呢?豫章,是天下闻名的木材,生长在深山的溪谷旁边。它生长在那里,它就是大山中众多树木尊奉的领袖;伐倒它做成器具,它就可以成为用以万世传承的祭器。它们凭借江河的这样的水道到达京城,借助斧头等工具的作用而展现自身的花纹与颜色。没有油脂浸润但仍有光泽生发,没有雕刻描摹但仍有色彩花纹出现。假若因为关山重重,又受山坡的阻碍而不能来到尘世,就会前功尽弃美德消亡,树干也会腐烂枯死,可能都比不上倒在路旁的干枯的杨树。德美相通、才力相念的同一样事物,一种情形下变得枯槁而被废弃,一种情形下成为了庙堂里的贵重祭器,这就是得志与不得志的区别呀!
人也是这样。那些处身偏远、手扶犁耜的民众,就有人怀有不可以拘束的才华,具有大禹、皋陶一样的美德,他们将法度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内心保存着经历万世而传承下来的治国方略;但是他们没有被世俗所接纳,因为没有推荐并使他们得志的人。那些公卿子弟以及贵胄外戚的亲朋党羽,即使没有过人的才能,但是他们处身位尊权重的环境,有能力突出的人辅助他们获得成功,又有众多的人为他们掩饰缺点,因此没有不得志的。
以前扁鹊住在宋国,得罪了宋君,逃亡到卫国。卫国有一个人病得快要死了,扁鹊赶到那人家里,打算为他治病。病人的父亲对扁鹊说:“大家都说我儿子病得很重,所以我要替他延请高明的医生来诊治,这病不是你所能治的。”病人的父亲拒绝了扁鹊,延请通灵的巫师祈求赐福祈祷保全性命,病人最终还是死了,因为所谓的通灵巫师并不能医治这种病。扁鹊是天下高明的医生,却不能在为人治病上胜过巫师而得到任用,这就是能否为人所知的区别呀。
所以事情一味想要最好的就会失去近在眼前的机会,明明想要广为包罗结果却又在一些不显眼的环节上不断失去,就是说的这类事情啊!
人就没有不知道善是好的,恶是坏的;没有不知道学习询问对自身有益,而懒惰嬉戏对事情没有补益。但是做事的人欲望放任过度,那么这样的人就无法胜任自己的追求了。人君没有不知道寻求贤才来帮助自己,亲近贤才来辅佐自己的。但是圣贤之士有时是隐居在乡野、不参与国家的事务的人。如果那些耳目之臣不能躬身明察民间的实情,那么耳目闭塞的指责就会回传给人君;如果耳目闭塞的指责回传给人君,那么忠贤之士就会被遗弃在民间(得不到任用)。如果忠贤之士没有被任用,那么朝堂之中就会出现奸佞的集团;如果朝堂之中出现了奸佞的集团,那么各位臣下就不会忠于人君;如果各位臣下不去忠于人君, 那么人君就不能明了下面的情况;而人君不能明了下面的情况,这就是天下覆亡的原因所在啊。
本题难度:一般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语文知识点《语言文字运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