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中语文知识点总结《文言文阅读》试题巩固(2019年最新版)(二)
A.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意:料想 B.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内:通“纳”让他进去 C.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胜:超过 D.哙遂入,披帷西向立披:分开 |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C
小题3:B
小题4:⑴范增多次向项王使眼色,再三举起他佩带的玉暗示项王。⑵冰是水凝成的,但是比水更冷。⑶出生在我之前的人,他懂得道理本来比我早,我跟从他、拜他为师。
本题解析:
小题1:B项“河北”,古今,黄河以北;今义省名。C项“婚姻”,古义,儿女亲家;今义,因结婚而产生的夫妻关系。D项“非常”,古义,意外的变故;今义,异乎寻常的。
小题2:C项“胜”应解释为“尽”。
小题3:A、C、D三项均为宾语前置句。B项感叹句。
小题4:⑴句“目”,名词用作动词,“未之者三”的语序;⑵句“为”,动词,凝成,“寒于水”介宾结构后置。⑶“先乎吾”,介宾结构后置;“从而”,古今异义。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9分,每小题3分)
墨 翁 传
高 启
墨翁者,吴槐市①里中人也。尝游荆楚间,遇人授古造墨法,因曰:“吾鬻此,足以资读书,奚汲汲四方乎?”乃归,署门曰“造古法墨”。躬操杵臼,虽龟手黧面,而形貌奇古,服危冠大襦,人望见,咸异之。时磨墨沈②数斗,醉为人作径尺字,殊伟。所制墨,有定直。酬弗当,辄弗与。故他肆之屦③恒满,而其门落然。
客有诮之曰:“子之墨虽工,如弗售何!”翁曰:“嘻!吾之墨聚材孔良,用力甚勤,以其成之难,故不欲售之易也。今之逐利者,苟作以眩俗,卑贾以饵众,视之虽如玄圭,试之则若土炭,吾窃耻焉。使吾欲售而效彼之为,则是以古墨号于外,而以今墨售于内,所谓炫璞而市鼠腊④,其可乎?吾既不能为此,则无怪其即彼之多也。且吾墨虽不售,然视箧中,则黝然者固在,何遽戚戚为!”乃谢客闭户而歌曰:“守吾玄以终年,视彼沽者泚然⑤。”客闻之曰:“隐者也。吾侪诵圣人之言,以学古为则,不能以实德弸⑥其中,徒饰外以从俗徼誉者,岂不愧是翁哉?”叹息而去。
齐人高启闻其言足以自警也遂书以为传翁姓沈名继孙然世罕知之唯呼为墨翁云。
(选自《古文鉴赏辞典》)
[注]①槐市:汉代长安读书人聚会、贸易之市,以其地多槐得名。后借指学宫、学舍。这里为杜撰的地名。②墨沈:墨汁。③屦(jù):用麻、葛等制成的鞋。④炫璞而市鼠腊:比喻有名无实。《战国策·秦策三》:“郑人谓玉未理者璞,周人谓鼠未腊者朴。周人怀朴过郑贾曰:‘欲买朴乎?’郑贾曰:‘欲之。’出其璞,视之,乃鼠也。因谢不取。”⑤泚(cǐ)然:冒汗的样子。⑥弸(péng):充满。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所制墨,有定直直:价格
B.子之墨虽工,如弗售何工:精致,美好
C.卑贾以饵众贾:商人
D.徒饰外以从俗徼誉者徼:追求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苟作以眩俗阙秦以利晋
B.吾窃耻焉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C.何遽戚戚为何以汝为见
D.叹息而去秦王与群臣相视而嘻
小题3: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齐人高启闻/其言足以自警也/遂书/以为传/翁姓沈/名继孙然/世罕知之/唯呼为墨翁云
B.齐人高启/闻其言足以自警也/遂书以为传/翁姓沈/名继孙/然世罕知之/唯呼为墨翁云
C.齐人高启闻其言/足以自警也/遂书/以为传/翁姓沈/名继孙然/世罕知之/唯呼为墨翁云
D.齐人高启闻其言足以自警也/遂书以为传/翁姓沈/名继孙/然世罕知之/唯呼为墨翁云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
⑴躬操杵臼,虽龟手黧面,而形貌奇古,服危冠大襦,人望见,咸异之。(4分)
译文:?
⑵吾之墨聚材孔良,用力甚勤,以其成之难,故不欲售之易也。(4分)
译文:?
⑶使吾欲售而效彼之为,则是以古墨号于外,而以今墨售于内,其可乎?(4分)
译文:?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1:B
小题1:D
小题1:⑴亲自操持杵臼等工具制墨,虽然他手背龟裂、面色黑黄,但是他的形貌奇特古怪,穿着宽大的衣服,戴着高高的帽子。人们望见他,全都认为他是一个奇特的人。(得分点:“躬”“龟”“危”“异”各1分,共4分)
⑵我的墨用的是上好的材料,做墨用的力气也特别辛苦,就因为它制作的艰难,所以我不想轻易地卖出它啊。(得分点:“孔”“以”“易”各1分,句意通顺1分,共4分)
⑶假如我要是想效仿他们这种制墨卖墨的行为,那就是对外打着卖古代墨汁的旗号,而内里却拿着今天的不好的出卖,这么做可以吗?(得分点:“效”“为”“其”各1分,句意通顺1分,共4分)
本题解析:
小题1:(贾,通“价”,指价钱)
小题1:(A两个“以”字均为表目的的连词,相当于“来”。B前一“焉”字是代词,相当于“之”,句中指“苟作以眩俗,卑贾以饵众”的行为;后一“焉”字为兼词,相当于“于之”,“在这里”的意思。C两个“为”字都是语气词,相当于“呢”。D两个“而”字均为表修饰关系的连词,相当于“着”“地”,或者不译)
小题1:(第一句长一些,“也”字表肯定语气,要停顿;第二句表明为墨翁作传缘由;后面几句是补充介绍墨翁的名字,姓什么,名什么,外号叫什么,“然”字表转折,“云”字表转述语气)
小题1:略
参考译文:
墨翁是吴槐市里的人。曾经游走到了荆楚这个地方,一次,他遇见有人传授古代造墨的方法,于是说:“我如果卖这种墨的话,就完全可以有钱读书了,何必像现在这样急急切切地到处奔走呢?”于是就回家了,在自家门上写上了“造古法墨”几个字。亲自操持杵臼等工具制墨,虽然他手背龟裂、面色黑黄,但是他的形貌奇特古怪,穿着宽大的衣服,戴着高高的帽子。人们望见他,全都认为他是一个奇特的人。他经常研磨很多墨汁,醉酒后爱好给他人写一尺见方的字,所写的字非常壮美。所制作的墨,有一定的价钱。价钱不合适,就不卖。所以别人的铺子里客人总是很多,而他的店铺的客人却很稀少。
有一乡客讥讽他说:“你的墨汁虽然好,可为什么卖不出去?”墨翁说:“唉!我的墨用的是上好的材料,做墨用的力气也特别辛苦,就因为它制作的艰难,所以我不想轻易地卖出它啊。现在那些追逐利益的人,用一些鄙俗的方法随意制作,用低廉的价钱诱惑百姓, 看它虽然像黑色的玉,试用它却如土炭一般,我私下认为这是可耻的事。假如我要是想效仿他们这种制墨卖墨的行为,那就是对外打着卖古代墨汁的旗号,而内里却拿着今天的不好的出卖,这是(人们通常)所说的“挂羊头卖狗肉”,这么做可以吗?再说,我的墨虽然卖不出去,可是看我的箱中,那些黑黝黝的墨汁还在,我有什么可悲伤的呢?”那乡客听了这些话后说:“我们这类人吟诵着圣人的言论,嘴里充满着高尚的品德,仅仅是装饰外表迎合世俗求得名誉的人,面对这位墨翁,难道不感到羞愧吗?”说完,叹息着离开了。
齐人高启听闻墨翁的话,认为足够用来自我警醒,就写下来为他作小传。老翁名叫沈继孙。但世人很少了解他,只是称呼他叫“墨翁”。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秦士录①
宋濂
邓弼,秦人也。身长七尺,能以力雄人。邻牛方斗,不可擘,拳其脊,折仆地。然好使酒,怒视人,人见辄避,曰:“狂生不可近,近则必得奇辱。”
一日,独饮娼楼,两书生过其下,急牵入共饮。两生素贱其人,力拒之。弼怒曰:“君终不我从,必杀君,亡命走山泽耳,不能忍君苦也!”两生不得已,从之。酒酣,解衣箕踞。两生雅闻其酒狂,欲起走,弼止之曰:“勿走也!弼亦粗知书,君何至相视如涕唾?今日非速君饮,欲少吐胸中不平气耳。四库书从君问。”两生遽摘七经数十义叩之,弼历举传疏,不遗一言。弼笑曰:“君等伏乎未也?”两生相顾惨沮,不敢再有问。弼索酒,被发跳叫曰:“吾今日压倒老生矣!古者学在养气,今人一服儒衣,反奄奄欲绝,徒欲驰骋文墨,儿抚一世豪杰。此何可哉!君等休矣!”两生素负多才艺,闻弼言,大愧。
泰定末,德王执法西御史台,弼造书数千言,袖谒之。阍卒②不为通,弼曰:“若不知关中有邓弼耶?”连击踣数人,声闻于王,王令隶人捽入。弼盛气曰:“公奈何不礼壮士?今天下虽号无事,东海岛夷,尚未臣顺;西南诸蛮,虽曰称臣奉贡,而称制与中国等。诚得如弼者一二辈,驱十万横磨剑伐之,则东西止日所出入,莫非王土矣。公奈何不礼壮士?”庭中人闻之,皆缩颈吐舌。王曰:“尔自号壮士,解持矛鼓噪,前登坚城乎?”曰:“能。”“百万军中,可刺大将乎?”曰:“能。”“突围溃阵,得保首领乎?”曰:“能。”王顾左右曰:“姑试之。”问所须,曰:“铁铠良马各一,雌雄剑二。”王即命给与,阴戒善槊③者五十人,驰马出东门外,然后遣弼往。王自临观,暨弼至,众槊并进,弼虎吼而奔,人马辟易五十步,面目无色。已而烟尘涨天,但见双剑飞舞云雾中,连斫马首堕地,血涔涔滴。王抚髀欢曰:“诚壮士!诚壮士!”乃命勺酒劳弼,弼立饮不拜。
王上章荐诸天子,会丞相与王有隙,格其事不下。弼叹曰:“天生一具铜筋铁肋,不使立勋万里外,乃槁死三尺蒿下,命也,亦时也。尚何言!”遂入王屋山为道士,后十年终。(选自《宋文宪公全集》,有删节)
【注释】①秦:地名,今陕西一带。②阍(hūn)卒:守门的兵士。③槊(shuò):长矛。
1.对下列语句中划线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两生素贱其人,力拒之——贱:轻视
B.君何至相视如涕唾——相:互相
C.两生素负多才艺——负:仗恃
D.阴戒善槊者五十人——阴:暗地里
2.下列句子分成四组,全能表现邓弼文才武艺的一项是
[? ]
参考答案:1.B
2.C
3.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景帝三年,吴楚反。亚夫为太尉,东击吴楚。坚壁不出,而使轻骑兵弓高侯等绝吴楚兵后食道。吴楚兵乏粮,饥,欲退,数挑战,终不出。吴楚既饿,乃引而去。亚夫出精兵追击,大破吴王濞。吴王濞弃其车,与壮士数千人亡走。汉购昊王千金。月余,越人斩吴王头以告,凡相守攻三月,而吴楚破平。于是诸将乃以太尉计谋为是,归,迁为丞相,景帝甚重之。上废栗太子,亚夫固争之,不得。上由此疏之。窦太后日:“皇后兄王信可侯也。”?上让日:“信未得封也。”窦太后日:“帝趣侯信也!”上日:“请得与丞相计之。”亚夫日:“高帝约‘非刘氏不得王,非有功不得侯。不如约,天下共击之’。今信虽皇后兄,无功,侯之,非约也。”上默然而沮。其后匈奴王徐卢等五人降汉,上欲侯之以劝后。亚夫日:“彼背主?降陛下,陛下侯之。即何以责人臣不守节者乎?”上日:“丞相议不可用。”乃悉封徐卢等为列侯。亚夫因谢病免相。上居禁中,召亚夫赐食。独置大载,无切肉,又不置箸。亚夫心不平,顾谓尚席取箸。上视而笑日:“此非不足君所乎?”亚夫免冠谢上。上日:“起。”亚夫因趋出。上目送之,日:“引怏怏者,非少主臣也!”居无何,亚夫子为父买工官尚方甲盾五百被可以葬者。取庸苦之,不与钱。庸知其盗买县官器,怨而上变告子,事连污亚夫。书既闻,上下吏。吏簿责亚夫,亚夫不对。上骂之日:“吾不用也。”召诣廷尉。遂入廷尉,因不食五日,呕血而死。?
周亚夫以功为丞相,坐争封匈奴降将事病免。心恶之,赐食不置箸,叱之使起,昧于敬礼大臣之义。卒以非罪置之死,悲哉!?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与壮士数千人亡走走:逃跑
B.汉购吴王千金 购:悬赏以求
C.陛下侯之 侯:侯爵
D.庸知其盗买县官器 盗:用不正当手段谋取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①吴楚既饿,乃引而去。②乃三顾亮于草庐之中
B.①吴王濞弃其车 ②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C.①怨而上变告子 ②吾尝终日而思矣
D.①因不食五日,呕血而死②因谗之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周亚夫用兵有方。抗击吴楚叛军时,他避其锐气,断其粮道,在其饥饿撤退之际以精兵追击,结果大胜刘濞的军队。
B.周亚夫因平叛有功,迁为丞相,很得景帝重视;但好景不长,又因在太子废立和王信封侯问题上与景帝意见相左,被景帝疏远。
C.景帝赐周亚夫大块的肉,却不给他筷子;又说周亚夫不配做自己的大臣。这些足见他对周亚夫已经极度不满。
D.洪迈认为周亚夫是有功的大臣,对他无罪而死,深感悲痛。认为这是景帝怨恨周亚夫违忤已意,加罪陷害而造成的悲剧。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C
小题3:B
本题解析:
小题1:C侯:封……为侯(3分)?
小题2:C(①连词,因而;②连词,表修饰。A、副词,于是。B、代词,他的,他们的。D、副词,于是。)(3分)?
小题3:B(在王信封侯问题上与景帝意见相同)
附:文言文参考译文?
景帝三年,昊国、楚国^造**。周亚夫任太尉,领兵向东进攻昊楚叛军。亚夫命令军队加固营垒,坚守不出,却派弓高侯等人率领轻装的骑兵部队断了昊楚叛军后面的粮道。吴楚叛军缺少粮食,吃不饱,想退兵,多次挑战,亚夫始终坚守不出。吴楚叛军饿得厉害就撤退了。亚夫就派精锐的部队追击,把吴王刘濞打得大败。吴王刘濞丢下了他的部队。和几千壮士逃走。汉朝悬赏千两黄金来捉拿吴王。一个多月后,越人砍下吴王的头来报告。亚夫一共同叛军攻守三个月,就把叛军击败,平息了叛乱。到这时,众将领才认为太尉的计谋是对的。亚夫回到朝廷以后,升为丞相。景帝十分看重他。皇上要废除栗太子,亚夫为这事坚持同皇上争执,但最终未能说服皇上。皇上因此疏远了他。窦太后说:“皇后的哥哥王信可以封侯。”皇上责备说:“王信不能封侯。”窦太后说:“皇上赶快封王信为侯!”皇上说:“请让我同丞相商量这事。”亚夫说:“高帝约定‘不是刘氏宗室的人不能封王,不是有功的人不能封侯。不按照约定,天下人一起攻击’。现在王信虽然是皇后的哥哥,但是没有功业,封他为候。不符合高帝的约定。”皇上默然,阻止了这事。后来,匈奴徐卢等五人向汉朝投降,皇上想封他们为侯来勉励后来者。亚夫西:“他们背叛主子投降陛下,陛下封他们为侯,凭什么责罚那些不守节的人臣呢?”皇上说:“丞相的主张不能采纳。”于是把徐卢等人都封为列侯,亚夫因此称病引退居家。皇上在宫中,召来亚夫,赏他酒食。但是只摆上了大块的肉,没有分割好的肉,又不放上筷子。亚夫心里不高兴,到主席取筷子。皇上看着他笑着说:“这样难道不能满足你的意思吗?”亚夫脱帽跪地向皇上谢罪。皇上说:“起来。”亚夫于是快步走出宫殿。皇上目送他,说:“这种愤愤不平的人不配做我的大臣!”过了没多久,亚夫的儿子替父亲从工官的官署买了可以做葬器的甲盾五百套。雇来搬运葬器的人认为这活苦。亚夫的儿子又不给他工钱,雇来搬运葬器的人知道亚夫的儿子是使用不正当手段买了皇帝的器用,因为怨恨就紧急向朝廷告发亚夫的儿子,事情牵连到亚夫。书状让皇上知道以后,皇上下令交付法官审讯。法官按簿责问亚夫,亚夫不回答,皇上骂他说:“我不需要你回答。”下诏把亚夫交付廷尉。7亚夫就进了廷尉的牢狱,于是他五天不吃东西,吐血而死。?
周亚夫因为战功做了丞相,因为同景帝争执匈奴降将封侯的事而被免职。景帝心里憎恨他,赏他酒食却不放置筷子,呵斥他叫他起来,违背恭敬对待大臣的礼仪,最终无罪而置他于死地,悲痛啊。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白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小题1:翻译上面选段中画线的句子。
(1)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译文:
(2)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手?传不习乎?译文:
小题2:儒家十分重视个人的道德修养,以求塑造成理想人格。而本章所讲的“自省”你是如何理解的?
参考答案:
小题:见参考译文中凶横线的句于。
小题:本章所讲的自省,是自我修养的基本方法,要求孔门弟子自觉地反省自己,进行自我批评,加强个人思想修养和道德修养,改正个人言行举止上的各种错误。这种自省的道德修养方式在今天仍有值得借鉴的地方,因为它特别强调进行修养的自觉性。
本题解析:
小题:见译文
小题:联系孔子言行可知
[参考译文]
孔子是一个平民,传了十多代,读书的人都尊敬他,上自天子王候,中国谈六艺的人,都以孔夫子的学说作判断是非的标准,孔夫子可算是至高无上的圣人了!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给我的学业是不是复习了呢?”
本题难度:一般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中语文知识点复习《语言文字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