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阅读题 比较下列两首唐诗,回答问题
塞上听吹笛
高适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落何处,风吹一夜满关山。
夜上受降城闻笛
李益
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1.两首诗都借用?引起征人的?情,注重诗境,表现诗中人物的内心世界,反映边塞将士的普遍感情,引发读者的联想。
2.从两首诗所描写的景物来看:
前一首诗描写?时节,?的景致,氛围?基调?;
后一首诗描写了?景致,气氛?,基调?。
3.从所抒发的感情来看,诗人高适主要生活在盛唐时期,当时国力强盛,将士、文人充满了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所以前首诗所抒发的感情??;诗人李益主要生活在中唐时期,他从军之地已经成为藩镇割据的地方,这里的边塞士卒迫于连年不断的内外战争,卫国立功的英雄气概黯然消失,所以后一首诗所抒发的感情是?。
4.从艺术特色看,前首诗先写景,后两句写声成象,产生联想,整首诗?结合,构成富有梦幻色彩的美妙阔远的意境;后一首诗诗人由??、?引动绵绵??,三者有机交融,令人触景生情,意境简洁空灵,语意含蓄不尽。
参考答案:
1.笛声?思乡
2.雪融春归?牧马归来,月明闻笛,声满关山?和平宁静?开朗壮阔
月照荒沙,天上地上,如霜如雪,征人闻笛望乡?冷落哀怨?荒凉凄冷
3.乐观开朗,感而不伤(不低沉)
空荡迷惘,凄凉幽怨
4.虚实结合 (景)色、声(音)、(感)情
本题解析:无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后面题目。(6分)
禾?熟
宋 ? 孔平仲
百里西风禾黍香,鸣泉落窦②谷登场。
老牛粗了③耕耘债,啮草坡头卧夕阳。
[注]①此诗很像一幅古代农村风俗画。清初画家曾借此题画。诗人做过地方官吏,熟悉农村情况。他多遭贬谪,厌倦官场。②窦:水道,水沟。③粗了:刚了结。
小题1:一、二两句,勾勒出了农村?的景象。 (2分)
小题2:三、四两句取象老牛,诗家评说“用意很深”。对诗人的“用意”,你是怎样理解的?(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丰收(2分)
小题2:诗人借刚释重负、卧坡吃草的老牛抒发内心的郁闷:自己仕途坎坷,官场劳顿,何异于老牛的耕耘之债?而自己也想卸却重负,舒闲疲惫的心。同时,诗人借这种看似悠闲淡然的场景,含蓄地表达了对朝廷或官场的不满。(4分)
本题解析:
小题1: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分析。一、二两句的意思是:百里农田里的稻谷、黍梁结满累累的果实,在习习的秋风吹拂下,禾浪翻涌,香气袭人,一股清泉从上而下汩汩流淌着,落于溪潭沟渠之中,打谷场上一派繁忙。所以勾勒出了农村丰收的景象。
小题2:本题考查诗歌的思想内容。三、四两句,山坡上,一头老牛刚刚忙完农活,释却重负,疲惫地横卧在夕阳斜照的余晖里,紧一嘴,慢一口啃咬着野草。因为诗人做过地方官吏,多遭贬谪,厌倦官场。作者借写老牛的役债有了结的时日,来写自己何尝不想卸却重负,舒闲疲惫的心呢。含蓄地表达了对朝廷或官场的不满。
本题难度:简单
3、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清诗,然后回答问题(7分)
客中初夏?司马光
四月清和雨乍晴,南山当户转分明。
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
[注]:熙宁二年王安石得到宋神宗支持,开始变法,司马光竭力反对,并于四年退居洛阳,此诗即写于他退居洛阳之时。
(1)、本诗写景有远景近景,有实景虚景。请分别指出,并说说这样写的作用。(3分)
(2)、这首诗是一首纯粹的写景诗吗?请加以分析。(4分)
参考答案:
(1)远景:南山;近景:葵花;虚景:柳絮;实景:南山,葵花。(1分)这些景物互相映衬,烘托,形象鲜明,境界恬静,(1分)表现出诗人怡然陶醉之情。(1分)(2)这是一首即景抒怀诗,(1分)联系背景可知诗歌后两句(1分)抒发了诗人的情志:我不是那随风飞扬的柳絮,自然不会人云亦云,附和王安石,(1分)我的一片忠贞爱君之心犹如那株向日葵。(1分)
本题解析:无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昭君怨
[宋]郑域
道是花来春未,道是雪来香异。竹外一枝斜,野人家。
冷落竹篱茅舍,富贵玉堂琼榭。两地不同栽,一般开。
(1)上阕吟咏的对象是什么?你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具体分析下阕运用的艺术手法及表达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梅花。开放时间——未到春天;形态特点——有雪具有的洁白,还有雪没有的香味。
(2)用对比的手法,通过“竹篱茅舍”、“玉堂琼榭”的不同环境进行对比。赞美梅花不论遭遇冷落还是身处富贵都一样高洁的品质。(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的题目。(8分)
梦江南
[唐]皇甫松
兰烬①落,屏上暗红蕉②。闲梦江南梅熟日,夜船吹笛雨萧萧③。人语驿④边桥。
【注释】①兰烬:因烛光似兰,故称。烬:物体燃烧后剩下的部分。②暗红蕉:谓更深烛尽,画屏上的美人蕉模糊不辨。③萧萧:同潇潇,形容雨声。④驿:驿亭,古时公差或行人暂歇处。
小题1:简要赏析词首句“屏上暗红蕉”中“暗”字的表达效果。(4分)
小题2:结合梦境,简要分析词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①“暗”写烛光暗淡,客观描写了画屏上的美人蕉模糊不辨的环境。②“暗”显现了更深烛尽的情境,为下文的“闲梦”做铺垫。③“暗”也是一种主观的感觉,夜深人静,孤寂难眠,展转反侧,暗写心境的黯淡。
小题2:梦境中描摹了一曲江南夜雨乡音曲,通过对江南水乡的夜船中雨声、笛声以及驿桥人语声的描绘,表达了对江南故乡的深深思念之情。或:梦境中勾画了一幅江南雨夜送别图,通过江南夜雨、不舍的笛声、驿桥惜别情境的描绘,表达了对江南送别之人的思念。以梦中之乐事,反衬今日之凄苦。或:“闲梦”勾勒出了江南暮春雨夜的动人画图,表达了对自己曾经在江南度过的一段美好时光的怀念。
本题解析:
小题1:“兰烬落,屏上暗红蕉。”夜,已经很深了。兰烛烧残,烧焦了的烛灺无人为剪,自拳自垂自落,余光摇曳不定。屏风上猩红色的美人蕉花,也随之黯然,模糊不清了。这光景自然是一片朦胧。词人就在这一片朦胧中进入了梦乡。
小题2:这首词末两句写江南驿站附近的暮春景色,富有诗情画意,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夜,原是寂静的,雨夜就更显得寂静,而作者却写船上笛声,桥边人语,使静中有闹,似乎这些声音能给寂寞的旅客增添一点慰藉。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