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阅读题 阅读下文,完成题目。
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家有老妪,尝居于此。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余泣,妪亦泣。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轩东故尝为厨,人往,从轩前过。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
余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其后六年,吾妻死,室坏不修。其后二年,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稍异于前。然自后余多在外,不常居。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1.下列与“轩凡四遭火,得不焚”句式相同的一句是(? )
A.若属皆且为所虏
B.其制稍异于前
C.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
D.使不上漏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或凭几学书/或异二者之为?
B.且何谓阁子也/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C.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D.久之,能以足音辨人/顷之,持一象笏至
3.下列对原文内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写自己在项脊轩中闭门苦读和项脊轩遭火未焚的神奇,不仅深化了前文的悲情,也表现出对项脊轩的深情。
B.问古事、学写字、转述小妹们的问话等生活小事写出了温馨难忘的婚后生活,再现了二人相亲相爱的幸福情景。
C.最后一段写枇杷树,含蓄地用景语结束全文,把悠悠不尽的感情轻轻收住,引发读者凄婉惆怅的共鸣。
D.节选部分写项脊轩之神奇,婚后的生活回忆,情感主旋律是喜。
4.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单选题 下列词语解释中,有误的一项是
[? ]
A、暴霜露(冒着)
善刀而藏之(擦拭)
B、云鬓半偏新睡觉(睡着)
军壁垓下(驻军)
C、与过宋将军(拜访)
不省所怙(所依靠的人)
D、哀之而不鉴之(为之悲哀)
貌甚寝(丑陋)
3、阅读题 文言文阅读。
商鞅变法
商君者,卫之诸庶孽公子也,名鞅,姓公孙氏,其祖本姬姓也。鞅少好刑名之学,事魏相公叔座为中庶子。
公叔既死,公孙鞅闻秦孝公下令国中求贤者,将修缪公之业,东复侵地。乃遂西入秦,因孝公宠臣景监以求见孝公。
孝公既见卫鞅,语事良久,孝公时时睡,弗听。罢而孝公怒景监曰:“子之客妄人耳,安足用邪!”景监以让卫鞅。卫鞅曰:“吾说公以帝道,其志不开悟矣。”
后五日,复求见鞅。鞅复见孝公,益愈,然而未中旨。罢而孝公复让景监,景监亦让鞅。鞅曰:“吾说公以王道而未入也。请复见鞅。”鞅复见孝公,孝公善之而未用也。
罢而去。孝公谓景监曰:“汝客善,可与语矣。”鞅曰:“吾说公以霸道,其意欲用之矣。诚复见我,我知之矣。”卫鞅复见孝公。公与语,不自知膝之前于席也。语数日不厌。景监曰:“子何以中吾君?吾君之驩甚也。”鞅曰:“吾说君以帝王之道比三代,而君曰:"久远,吾不能待。且贤君者,各及其身显名天下,安能邑邑待数十百年以成帝王乎?故吾以疆国之术说君,君大说之耳。然亦难以比德于殷周矣。”
孝公既用卫鞅,鞅欲变法,恐天下议己。
卫鞅曰:“疑行无名,疑事无功。且夫有高人之行者,固见非于世;有独知之虑者,必见敖于民。愚者闇于成事,知者见于未萌。民不可与虑始而可与乐成。论至德者不和于俗,成大功者不谋于众。是以圣人苟可以彊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孝公曰:“善。”
甘龙曰:“不然。圣人不易民而教,知者不变法而治。因民而教,不劳而成功;缘法而治者,吏习而民安之。”卫鞅曰:“龙之所言,世俗之言也。常人安于故俗,学者溺于所闻。以此两者居官守法可也,非所与论于法之外也。三代不同礼而王,五伯不同法而霸。智者作法,愚者制焉;贤者更礼,不肖者拘焉。”
杜挚曰:“利不百,不变法;功不十,不易器。法古无过,循礼无邪。”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
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节选自《史记·商君列传》)
1、对下列句中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语事良久——语:交谈
B、景监以让卫鞅——让:谦虚
C、而循礼者不足多——多:赞扬
D、缘法而治者——缘:沿袭
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能从侧面表现商鞅很有才能的一组是:(? )
①鞅少好刑名之学
②孝公善之而未用也
③公与语,不自知膝之前于席也
④语数日不厌
⑤吾君之驩甚也
⑥功不十,不易器
A、①③④
B、③④⑥
C、②⑤⑥
D、③④⑤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商鞅从小就表现出浓厚的治理国家的兴趣,喜欢钻研那些刑罚和吏治的学说,深得魏国国相公叔座的赏识,并且在其府上做了中庶子,荣耀一时。后来商鞅投奔秦国不久,公叔座就去世了。
B、商鞅在秦国东扩领土时到了秦国。为了将自己的才学有所施展,他毛遂自荐勇敢地直接去面见秦孝公。然而秦孝公起初并不认可他。
C、一而再,再而三地面见秦孝公,商鞅终于明白之前不被秦孝公重用的原因是,没有提出合乎孝公想法的施政方略。在好友景监的帮助下,他提出了切合秦孝公想法的变法策略。
D、商鞅的变法之举并非所有人都赞同,秦国的老臣子甘龙和杜挚就反对变法革新的典型代表。但是商鞅并没有被困难吓倒,据理力争,陈述变法图强的意义。在秦孝公的支持下,最终确立了变法改革的国策。
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孝公既用卫鞅,鞅欲变法,恐天下议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常人安于故俗,学者溺于所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魏德深,本巨鹿人也。祖冲,仕周,为刑部大夫、建州刺史,因家弘农。父毗,郁林令。德深初为隋文帝挽郎,后历冯翊郡书佐,武阳郡司户、书佐,以能迁贵乡长。为政清静,不严而肃。会兴辽东之役,征税百端,使人往来,责成郡县。于时王纲弛紊,吏多赃贿,所在征敛,人不堪命。唯德深一县,有无相通,不竭其力,所求皆给,而百姓不扰。于时盗贼群起,武阳诸城多被沦陷,唯贵乡独全。郡丞元宝藏受诏逐捕盗贼,每战不利,则器械必尽,辄征发于人,动以军法从事,如此者数矣。其邻城营造,皆聚于听事,吏人递相督责,昼夜喧嚣,犹不能济。德深各问其所欲,任随便修营,官府寂然,恒若无事。唯约束长吏,所修不须过胜余县,使百姓劳苦。然在下各自竭心,常为诸县之最。寻转馆陶长,贵乡吏人闻之,相与言及其事,皆欺欷流涕,语不成声。及将赴任,倾城送之,号泣之声,道路中绝。既至馆陶,闽境老幼,皆如见其父母。有猾人员外郎赵君实,与郡丞元宝藏深相交结,前后令长,未有不受其指麾者。自德深至县,君实屏处于室,未尝辄敢出门。逃窜之徒,归来如市。贵乡父老,冒涉艰险,诣阙请留德深,有诏许之。馆陶父老,复诣郡相讼,以贵乡文书为诈。郡不能决。会持节使者韦霁、杜整等至,两县诣使讼之,乃断从贵乡。贵乡吏人,歌呼满道,互相称庆;馆陶众庶,合境悲泣,因从而居住者数百家。宝藏深害其能。会越王侗征兵于郡,宝藏遂令德深率兵千人赴东都。俄而宝藏以武阳归李密,德深所领皆武阳人也,念其亲戚,辄出都门,东向恸哭而反。人或谓之曰:“李密兵马,近在金墉,去此二十余里,汝必欲归,谁能相禁?何为自苦如此!”其人皆垂泣曰:“我与魏明府同来,不忍弃去,岂以道路艰难乎!”其得人心如此。后没于阵。贵乡、馆陶人庶,至今怀之。(节选自《北史·魏德深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为政清静,不严而肃——肃:恭敬。
B.会兴辽东之役——会:适逢。
C.所在征敛,人不堪命——堪:忍受。
D.动以军法从事——动:招致。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以能迁贵乡长②岂以道路艰难乎
B.①所求皆给,而百姓不扰②为政清静,不严而肃
C.①君实屏处于室②后没于阵
D.①两县诣使讼之,乃断从贵乡②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3.以下句子中,全都表明魏德深深受百姓拥戴的一组是(? )
①常为诸县之最
②皆欺欷流涕,语不成声
③未尝辄敢出门
④诣阙请留德深
⑤以贵乡文书为诈
⑥诣使讼之,乃断从贵乡
A.①③④
B.①⑤⑥
C.②③⑥
D.②④⑤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魏德深很有才干,历任多种职务后升职主持贵乡政务。其时朝廷纲纪败坏,官吏贪污受贿,民不聊生;只有贵乡生产生活一切照常进行,百姓没有受到骚扰。
B.魏德深善于人性化管理,体恤下情。邻城打造兵器,聚集在官府,官吏督责,尚不能成功;而贵乡则约束官吏,避免百姓劳苦,官府安静,一直像无事一样。
C.魏德深深受百姓欢迎,又能震慑奸猾之人。他到馆陶,百姓见他如见父母;而奸人赵君实与逃窜之徒,只能躲藏流亡。他后来将回贵乡,贵乡吏民互相庆贺。
D.郡丞元宝藏忌妒魏德深的才能,令他率领武阳籍士兵在家乡附近作战,想利用军士的恋家情绪使军队溃散。但魏德深极得人心,士兵们全都不忍离他而去。
5.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并翻译成现代汉语。
与郡丞元宝藏深相交结,前后令长,未有不受其指麾者。
断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明年秋,送客盆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问其人,本长安倡女,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遂命酒,使快弹数曲。曲罢悯然,自叙少小时欢乐事,今漂沦憔悴,转徙于江湖间。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六言,命曰《琵琶行》。 ?
——选自《琵琶行》
小题1:?对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明年秋,送客盆浦口明年:第二年
B.问其人,本长安倡女本:原来(是)
C.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因为:表原因的连词
D.遂命酒,使快弹数曲快弹:畅快地弹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铮铮然有京都声?/?苏子愀然?(选自苏轼的《赤壁赋》)
B.?今漂沦憔悴,转徙于江湖间?/?蜀道难,难于上青天?(选自李白的《蜀道难》)
C.?是夕始觉有迁谪意?/?虽不谓吾言为是,而亦无词相答。?(选自林觉民的《与妻书》)
D.?因为长句,歌以赠之?/?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选自归有光的《项脊轩》)
小题3:下列各句中,与例句的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3分)
例句: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
A.委身为贾人妇。
B.转徙于江湖间。
C.歌以赠之。
D.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