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知识点总结《文言文阅读》在线测试(2019年最新版)(七)
2019-06-29 17:38:19 【

1、阅读题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下列小题。
建陵侯卫绾者,代大陵人也。绾以戏车为郎,事文帝,功次迁为中郎将,醇谨无他。孝景为太子时,召上左右饮,而绾称病不行。文帝且崩时,属孝景曰:“绾长者,善遇之。”及文帝崩,景帝立,岁余不诮呵绾,绾日以谨力。
景帝幸上林,诏中郎将参乘,还而问曰:“君知所以得参乘乎?”绾曰:“臣从车士幸得以功次迁为中郎将,不自知也。”上问曰:“吾为太子时召君,君不肯来,何也?”对曰:“死罪!实病。”上赐之剑。绾曰:“先帝赐臣剑凡六,剑,不敢奉诏。”上曰:“剑,人之所施易,独至今乎?”绾曰:“具在。”上使取六剑,剑尚盛,未尝服也。郎官有谴,常蒙其罪,不与他将争;有功,常让他将。上以为廉,忠实无他肠,乃拜绾为河间王太傅。吴楚反,诏绾为将,将河间兵击吴楚,有功,拜为中尉。三岁,以军功,孝景前六年中封绾为建陵侯。
其明年,上废太子,诛栗卿之属。上以为绾长者,不忍,乃赐绾告归,而以郅都治捕栗氏。既已,上立胶东王为太子,召绾,拜为太子太傅。久之,迁为御史大夫。五岁,代桃侯舍为丞相,朝奏事如职所奏。然自初官以至丞相,终无可言。天子以为敦厚,可相少主,尊宠之,赏赐甚多。
小题1:对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召上左右饮侍卫
B.诏中郎将参乘参加乘车
C.独至今乎难道
D.可相少主辅佐

小题2:下列各项全都表现卫绾“醇谨”性格的一组是:(?)(3分)
①孝景为太子时,召上左右饮,而绾称病不行?②对曰:“死罪!实病。”
③上使取六剑,剑尚盛,未尝服也?④郎官有谴,常蒙其罪,不与他将争
⑤将河间兵击吴楚,有功?⑥朝奏事如职所奏
A.①③④
B.②④⑥
C.①③⑤
D.②⑤⑥
小题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判断有误的一项是:(?)3分
A.卫绾原是靠在车上玩杂技当上文帝的侍卫,后来立了功劳,慢慢升任为中郎将。
B.景帝即位后,对当年卫绾不接受他的邀请一事还耿耿于怀,不过并没有因此责备他。
C.因为护卫游上林苑有功,景帝要赐一把剑给卫绾,但他以景帝已经赐过六把剑给自己,谢绝接受。
D.景帝七年,废除栗太子的时候,景帝怕卫绾心肠太软,就让他请假回家,而改派郅都去执行任务。
小题4: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1)文帝且崩时,属孝景曰:“绾长者,善遇之。”(6分)
(2)上以为廉,忠实无他肠,乃拜绾为河间王太傅(4分)
(3)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4分)



2、阅读题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孙泰,山阳人,少师皇甫颖,操守颇有古贤之风。泰妻即姨妹也。先是姨老矣,以二子为托,曰:“其长损一目,汝可娶其女弟。”姨卒,泰娶其姊。或诘之,泰曰:“其人有废疾,非泰不可适。”众皆伏泰之义。尝于都市遇铁灯台,市之,而命洗刷,却银也,泰亟往还之。中和中,将家于义兴,置一别墅,用缗钱二百千。即半授之矣,泰游吴兴郡,约回日当诣所止。居两月,泰回,停舟徒步,复以余资授之,俾其人他徙。于时,睹一老妪,长恸数声,泰惊悸,召诘之。妪曰:“老妇尝逮事翁姑于此,子孙不肖,为他人所有,故悲耳!”泰怃然久之,因绐曰:“吾适得京书,已别除官,固不可驻此也,所居且命尔子掌之。”言讫,解维而逝,不复返矣。(选自王定保《唐摭言·节操》)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①市之,命洗刷
 ②买五人之脰函之,卒与尸合
B.①泰怃然久
 ②顷,烟炎张天
C.①所居命尔子掌之
 ②臣死不避,卮酒安足辞
D.①将家义兴
 ②乃设九宾礼



3、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盖方泌,字季源,山东蒲台人。嘉庆初,以拔贡就职州判,发陕西,署汉阴通判、石泉知县。三年,署商州州同。治州东百里曰龙驹寨,寨之东为河南,南出武关为湖北。路四通,多林莽山径,易凭匿。时川、楚教匪屡由武关入陕西。方泌始至,民吏扫地赤立①,贼酋张汉潮拥众至,罝药面中,诱贼劫食,多死,遂西走,大军乘之,汉潮由是不振。方泌集众谋曰:“贼虽去,必复来。若等逃亦死,守不得耕种亦死。我文官无兵,若能为吾兵,当全活尔。”众曰:“惟命。”乃筑堡聚粮,户三丁抽一,得三千人,无丁者以财佐粮糗兵械,亲教战,辰集午散,无废农事。
四年,贼屯山阳、镇安,将东走河南,迎击败之;又击贼于铁峪铺,贼据山上,而伏其半于沟,乃分兵翦伏,夺据东山上,数乘懈击之,贼宵遁。后贼由雒南东,方泌驰至分水岭,间道走铁洞沟出贼前伏待之,贼错愕迎战,遂败,斩首数百,乡兵名由是大振。自武关至竹林关,乡兵皆请隶龙驹寨。
五年,知州困于贼,方泌驰百九十里至北湾,贼惊曰:“龙驹寨兵至矣!”时贼屯州西及雒南、山阳各万余人,欲东出。方泌乡兵二万,列三大营以待。会官军至,夹攻,贼大败,几尽歼。是役枕戈寝者五十日。游击某诬以事,解职,大吏直之,得留任。贼遂相戒无过商州。
八年,授盩厔知县,犹时时入山搜贼,又获宁陕倡乱者四十余人。境内甫定,捐俸赈饥,旌死节妇,河滩、马厂、盐法,皆区画久远。擢宁陕同知。仁宗召见,问商州事甚悉。擢四川顺庆知府。渠县民变,大吏以兵。方泌曰:“此赛会人众,至各相惊疑,讹言横兴,非叛也。”捕十二人而变息。调成都,母忧归。服阕,授福建延平。寻调台湾,两署台湾道。屡谳大狱,皆聚众汹汹,稍激则变。方泌一理喻,罪如法。道光十八年,卒。
(选自《清史稿·列传二百六十五》)
【注】①扫地赤立:空无所有,形容穷困之极。②游击:古代官名。③谳:审判定罪。
小题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后贼由雒南东逸:逃跑
B.方泌乡兵二万勒:率领
C.大吏以兵属:归属
D.罪如法蔽:判决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罝药面中②是仁术也
B.①亲教战②句读不知
C.①是役枕戈寝者五十日②王怒疏屈平
D.①方泌一理喻②请赵十五城为秦王寿
小题3:下面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直接体现盖方泌“治乱有方”的一组是
①乃罝药面中,诱贼劫食 ②而伏其半于沟,乃分兵翦伏 ③贼错愕迎战,遂败④是役枕戈而寝者五十日?⑤皆区画久远?⑥捕十二人而变息
A.①④⑤
B.①②⑥
C.②③⑥
D.③④⑤
小题4:下列对原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嘉庆三年,盖方泌代理商州佐官,所辖区域四面畅通,而且有很多山林路径,便于藏匿,这给了川、楚教匪出入此地的机会。
B.当时商州老百姓非常穷困,盖方泌设计诱杀当地匪贼,并在当地集合了队伍,亲自训练,定时集散,因此没有耽误农事。
C.盖方泌多次带兵击败匪贼,其乡兵名声大振,吸引了很多人加入队伍,以至于匪贼闻声丧胆,相互告诫不要经过商州。
D.盖方泌有丰富的平乱经验,当渠县发生民变时,他清醒地做出判断,认为并非百姓叛乱,最终平息了民变。调职成都后因为母亲的担忧而回家尽孝。
小题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我文官无兵,若能为吾兵,当全活尔。(3分)
(2)游击某诬以事,解职,大吏直之,得留任。(4分)
(3)屡谳大狱,皆聚众汹汹,稍激则变。(3分)



4、阅读题  用斜线(/)给下列的文言文断句。(限划12处)(4分)
子 夏 问 曰 巧 笑 倩 兮 美 目 盼 兮 素 以 为 绚 兮 何 谓 也 子 曰 绘 事 后 素 曰 礼 后 乎 子 曰 起 予 者 商 也 始 可 与 言 诗 已 矣



5、阅读题  ①孙叔敖者,楚之处士也。虞丘相进之于楚庄王以自代也。三月为楚相,施教导民,上下和合,世俗盛美,政缓禁止,吏无奸邪,盗贼不起。秋冬则劝民山采,春夏以水,各得其所便,民皆乐其生。
②庄王以为币轻,更小以为大,百姓不便,皆去其业。市令言之相曰:“市乱,民莫安其处,次行①不定。”相曰:“如此几何顷乎?”市令曰:“三月顷。”相曰:“罢,吾今令之复矣。”后五日,朝,相言之王曰:“前日更币,以为轻。今市令来言曰‘市乱,民莫安其处,次行之不定’。臣请遂令复如故。”王许之,下令三日而市复如故。
③楚民俗好庳②车,王以为庳车不便马,欲下令使高之。相曰:“令数下,民不知所从,不可。王必欲高车,臣请教闾里使高其捆③。乘车者皆君子,君子不能数下车。”王许之,居半岁,民悉自高其车。
④此不教而民从其化,近者视而效之,远者四面望而法之。故三得相而不喜,知其材自得之也;三去相而不悔,知非己之罪也。
(选自《史记·循吏列传》)
【注】①次行:秩序。②庳:低、矮。③捆:门槛。?
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句子。(8分)
(1)虞丘相进之于楚庄王以自代也。(4分)
(2)王许之,居半岁,民悉自高其车。(4分)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知识点总结《语言文字运..

问题咨询请搜索关注"91考试网"微信公众号后留言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