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中语文知识点总结《语言文字运用》高频考点预测(2019年最新版)(十)
2019-06-29 17:41:24 【

1、语言运用题  阅读下面这段话,并加上一个结论性的语句。(不超过12字)(3分)
我国能源消费以煤为主,占72%,天然气仅占3%。天然气消费所占比例远低于25%的世界平均水平,也低于8.8%亚洲平均水平。目前世界人均消费天然气403立方米/年,而我国仅为25立方米/年。我国天然气主要用于化工、油气田开采和发电等领域,而居民用气在天然气消费结构中所占比例不到11%。由此可见,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仍不合理。(“不理想、很不合理、有待改善”皆可)(3分)


本题解析:补写结论题也隶属于信息概括题。需要明确语段话题,掌握语段观点,根据前面所摆出的问题现象做出分析,需要透过表象,剖析实质,往往指出问题的根源或解决的出路。
考点:扩展语句,压缩语段。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本题难度:一般



2、语言运用题  下面一段话是解释海啸产生的原因,请把打乱的次序调整过来。(只填序号。)
? ①水下或沿岸山崩或火山爆发也可能引起海啸。②海啸波长比海洋的最大深度还要大,轨道运动在海底附近也没受多大阻滞,不管海洋深度如何,波都可以传播过去。③海啸是一种灾难性的海浪,通常由震源在海底下50千米以内、里氏震级6.5以上的海底地震引起。④在一次震动之后,震荡波在海面上以不断扩大的圆圈,传播到很远的距离,正像卵石掉进浅池里产生的波一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③①④②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周作人与鲁迅的地位不可同日而语。 ?
①鲁迅所批判的不仅是那一种制度那一个阶级那一派文化现象,
②鲁迅,不仅是新文化运动的一员骁将,
③而且是就他们对中国文化对中华民族的意义而言的,
④而且是扭曲中霉变畸形的民族灵魂,
⑤而且是新的民族精神民族灵魂的重铸者,
⑥这不仅是从文学史角度的评价,
A.②⑤①④⑥③
B.⑥③①④②⑤
C.⑥③②①⑤④
D.⑥③②⑤①④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此类题目要在快速阅读整段文字,初步感知大体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根据上下文的句子结构、逻辑顺序等来分析推理、判断。扣紧逻辑顺序和相应递进关系,⑥“这”承接上文,③“而且”承接⑥的“不仅”,②⑤①④作具体阐述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宫tāo脑suí不边际 zháo繁文节rù
B.生jiān请yù畏退缩sī 咄逼人duō
C.光shào管jǐn年高德 shào安步车dāng
D.头sǔn商 shēn呼天地qiāng宵衣食gàn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字音题考核的内容有多音字、形似字、音近字、形声字、统读字、生僻字、方言误读七类,命题形式主要有找出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找出读音全部相同(或不同)的一项,找出读音全部相同(或不同)的一组三类。复习时分类整理记忆,以记忆为主,训练、记忆相结合。A项脑suǐ 、不边际 zhuó ?;B项祈生jiàn、 畏葸xǐ;C项光sháo、安步车dàng;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
在辞书的编纂过程中,存在所谓“共识”问题。因偶合作出完全相同的释义是可能的,但也是有限度的,决不能用所谓“共识”给自己的抄袭行为开脱。
这段话支持了这样一种观点,即在辞书编纂过程中(   )。
A.出现完全相同的释义是不可避免的
B.会出现一定数量的完全相同的释义,但限度很难掌握
C.只要出现完全相同的释义,就应视为抄袭行为
D.如果出现大量的完全相同的释义,就不是“共识”,而是抄袭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析:无


本题难度:一般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答题技巧《语言文字运用..

问题咨询请搜索关注"91考试网"微信公众号后留言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