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知识点总结《古代诗歌鉴赏》试题巩固(2019年最新版)(四)
2019-06-29 17:43:10
【 大 中 小】
1、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浪淘沙 南宋 邓剡 疏雨洗天清。枕簟凉生。井桐一叶做秋声。谁念客身轻似叶,千里飘零? 梦断古台城。月淡潮平。便须携酒访新亭。不见当时王谢宅,烟草青青。 注:邓剡被元兵俘虏,和文天祥一同被押解北上。途经台城(今南京),作了此词。 小题1:词的上阕两次写到“叶”,有何妙处。(6分) 小题2:全词以“不见当时王谢宅,烟草青青”作结,传达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5分)
参考答案: 小题1:井桐一叶做秋声”中的“一叶”既点出初秋季节(1分),又勾起词人对自己身世的感叹(1分)。“谁念客身轻似叶”中,以叶做比喻(1分),说明个人命运的不可把握(1分)。两次写叶,表达了作者对邦国沦亡的悲哀之情和自身沦落异域、身世飘零的孤独之感(2分)。 小题2:当年南京城名门望族的住宅都成了废墟一片,长满了青青野草(2分)。作者运用典故(1分)和借景抒情(1分)的手法,表达了命运无常、国家兴亡之感(2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菩萨蛮 李白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双溪种花(其一) (宋)王炎 双溪渐有杂花开,每日扶筇①到一回。 胜似名园空锁闭,主人到老不归来。 注释: ①筇(qióng):竹做的手杖。 小题1:下列对两首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菩萨蛮》起写平林寒山皆在黄昏时呈现出凄黯之色,烘托出苍茫哀愁的氛围。 B.“宿鸟归飞急”写宿鸟归巢之急切,反衬出游人无归,增添了全词的“愁”味。 C.《双溪种花》前两句说园中春花正好,因此诗人每天扶杖到此观赏,有闲适之感。 D.《双溪种花》后两句写这里胜似名园别墅,后悔自己宦游直到年老才能归来赏园。
| 小题2:两首诗中“空”字有炼字之工,结合诗句简要分析两诗中“空”字的妙处。 小题3:文学创作过程中,为了更准确地表达思想情感,创作者常常无数次改动作品中的字词,来追求艺术的最高境界。中国古代有“推敲”之说,法国作家福楼拜也说:“不论一个作家所要描写的东西是什么,只有一个名词可供他使用,用一个动词要使对象生动,一个形容词要使对象的性质鲜明。因此就得用心去寻找,直至找到那一个名词,那一个动词和那一个形容词,才能产生卓越的作品。” 文学家炼字炼句的过程体现了一种怎样的态度,这样的态度对你有什么启示,请结合生活或阅读经验,谈谈你的感悟。不少于200字。(12分)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空”是一个副词,即空空、白白、徒劳的意思。李诗写楼中人在玉阶上徒劳无益地久久凝眸站立,却盼不来归人,加强了因空候而无归期的深深离愁。王诗强调名园之花虽然珍贵,但因主人奔走仕途,至老不归,以至空开空落,只有自己日日来赏,表达了诗人厌倦官场,喜爱乡村恬淡生活的心境。 小题3:观点:不断追求卓越,精益求精,不断打磨……
本题解析: 小题1:这两句是说:名园之花虽然珍贵,但因主人奔走仕途,至老不归,以至空开空落,无人赏爱。言外之意是:自己虽是山野之人,没有名园别墅,但日日赏花,胜似那至老不归的富贵园主。 小题2:李词“玉阶空伫立”,在暮霭沉沉之中,主人公久久地站立在石阶前,感到的只是一片空茫。“空”也是上片所勾画的景物感染下的必然结果。如此日日空候,思妇的离愁也就永无穷尽了。王诗意为:名园之花虽然珍贵,但因主人奔走仕途,至老不归,以至空开空落,无人赏爱。言外之意是:自己虽是山野之人,没有名园别墅,但日日赏花,胜似那至老不归的富贵园主。 小题3:本题与两首诗的内容没有多大关系,但可以从“空”字的运用中得到一些启示,遣词造句都与作者的情感有关。解答本题还可以从《咬文嚼字》一文得到启示。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小题。(11分) 戏答元珍① [宋]欧阳修 春风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②未见花。 残雪压枝犹有橘,冻雷③惊笋欲抽芽。 夜闻归雁生乡思,病入新年感物华④。 曾是洛阳花下客⑤,野芳虽晚不须嗟。 [注]①戏答元珍:一作《戏答元珍花时久雨之什》。这是作者被贬为峡州夷陵(今湖北宜昌市)县令时酬答丁宝臣的诗。丁宝臣,字元珍,时为峡州判官。②山城:靠山的城垣,指夷陵。③冻雷:春天的雷声。④物华:泛指万物。⑤洛阳花下客:作者曾为洛阳留守推官。北宋时洛阳的花园最盛,牡丹尤其著名。作者曾写过《洛阳牡丹记》和《洛阳牡丹图》等诗。 小题1:颔联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景象?使用了什么艺术手法?有什么寓意?(6分) 小题2:尾联的“不须嗟”三字,你是如何认识的?(5分)
参考答案: 小题1:描绘出一幅夷陵早春风光图(或“写出夷陵春意萌动的景象”),(2分)作者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早春的雪压枝头,雪中的橘树傲然挺立;在寒冷的春雷中,竹笋即将破土出芽。(2分)作者捕捉这春天富有特征性的景物,暗示春天的蓬勃生机,象征着诗人在逆境中的操守与气节,表现作者在逆境中的坚强与对未来的希望。(2分) 小题2:答案一:“不须嗟”流露出诗人对眼前处境的自我慰藉及对前途充满的乐观信念。不仅仅反映了作者对自己生活遭遇的豁达态度,而且表现了作者在如风如雨的政治斗争中虽遭挫折仍顽强坚定,相信正义终究要战胜邪恶,政治的春风和自然的春风一样,迟早会吹进这偏远山城的。(观点2分,分析3分) 答案二:“不须嗟”是诗人无奈的自我安慰。此处诗人虽然是自我安慰,但却透露出极为矛盾的心情,表面上说他曾在洛阳做过留守推官,见过名扬天下的洛阳名花名园,见不到此地晚开的野花也没有什么可感叹,但实际上却充满着一种无奈和凄凉,“不须嗟”实际上有大可嗟之意,慨叹自己政治上的不如意。(观点2分,分析3分)
本题解析: 小题1:首句写夷陵山城的恶劣环境。二月时分在其他地方早就应该花开满眼香气逼人了,但在此地却遍地荒凉。诗人表面上是写自然环境的恶劣,但实际上是写政治环境的 不善,言下之意是朝廷的关怀怎么就不再远度天涯光顾一下这小城的官员呢?残雪压枝,但夷陵还有鲜美的柑橘可以品味,意即尽管如此,但在山城该怎么生活就怎 么生活着,并且还要品出美味打破生活的寂寞;冻雷初响,惊醒熟睡的竹笋,它亦积蓄着力量,正要冒出新生的嫩芽,突破严厉的压制。“夜闻归雁”与“病入新 年”两句反映出诗人心里的苦闷,流放山城兴起乡思之情在所难免,而这乡思之情又变成乡思之病,面对新年又至物华更新不免要感慨时光的流逝和人生的短暂。 小题2:诗末两句诗人虽然是自我安慰,但却透露出极为矛盾的心情,表面上说他曾在洛阳做过留守推官,见过盛盖天下的洛阳名花名园,见不到此地晚开的野花也不须嗟叹 了,但实际上却充满着一种无奈和凄凉,不须嗟实际上是大可嗟,故才有了这首借“未见花”的日常小事生发出人生乃至于政治上的感慨。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鹧鸪天预报? [金]王?寂? 秋后亭皋①木叶稀,霜前关塞雁南归。晓云散去山腰瘦,宿雨来时水面肥。? 吾老矣,久忘机②,沙鸥相对不惊飞③。柳溪父老应怜我,荒却溪南旧钓矶。 ? [注]?①亭皋:水边的平地。②忘机:消除机心。机心,巧诈之心。③沙鸥相对不惊飞:白居易诗云“有喜鹊频语,无机鸥不惊”。 (1)“晓云散去山腰瘦,宿雨来时水面肥”两句写出了山水的变化,请分析其巧妙之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为何说“荒却溪南旧钓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运用比拟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山水的变化。写出了晓云散去后山峰的清秀,暗含着晓云弥漫时想象中山峰的壮阔;既表现出夜里下雨之后的宽阔,又暗含着下雨之前水面的窄狭。(意思对即可) (2)因为钓鱼是有机心之事,作者已忘机而不在钓鱼所以说荒废了旧钓矶。(意思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各题。(5分) 菊?花 (唐)黄巢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注:黄巢,唐末农民起义领袖。“九月八”,诗中指重阳,不说“九月九”而说“九月八”,是为了与“杀”与“甲”押韵。 题画菊 (宋)郑思肖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离趣无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注:郑思肖,南宋末年著名诗人。 小题1:两首诗运用了不同的修辞手法,前者主要用了?,后者主要用了?。(2分) 小题2:两首诗同是借菊抒怀,分别抓住了菊花的什么特点?由此联想到什么?(3分)
参考答案: 小题1:比喻或者夸张;拟人。 小题2:黄巢《菊花》由菊花的凌寒盛开,清香袭人,鲜艳金黄,联想到农民起义军攻占长安,主宰一切的胜利前景。郑思肖《题画菊》由菊花的傲然挺立在稀篱笆墙前,寒风中孤零零地凋谢在枝头,联想到坚持真理,坚守高尚情操,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宁死也不动摇的劲节之士。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