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答题技巧《名句名篇默写》高频考点特训(2019年必看版)(一)
2019-06-29 18:04:00 【

1、语言运用题  简述题。(每题100字左右)
(1)简述宝玉挨打始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对《三国演义》给予了高度评价,但也提出了一些批评性意见,比如在塑造人物形象方面有“至于写人,亦颇有失,以致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你认为这里批评的情况在《三国演义》中确实存在吗?如果有,试作具体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多选题  下列有关名著的说明,正确的两项是  
[? ]
A.《边城》中作者赋予了老船夫、杨马兵、顺顺等长辈和翠翠、天宝、傩送等年轻人一种“遵从古礼”的美德,给人们展示了一种无欲无争的人生。
B.长篇小说《家》以20世纪初期中国内地城市四川成都为背景,真实地写出了高家这个很有代表性的封建大家庭兴起的历史。
C.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描写了一个关于复仇的悲剧,王子哈姆雷特最终杀死了叔父,报了仇,但却因饮毒酒而身亡。
D.日本媒体污称“五四运动”后的中国学生为“学匪”,郭沫若写下了《匪徒颂》愤怒反击。该诗不仅歌颂了一切社会革命的领袖人物,而且为古今中外一切政治革命、宗教革命、学说革命、文艺革命和工业革命的杰出代表高呼万岁。
E.《雷雨》是一出严格遵循“三一律”原则创作的戏剧,所有的矛盾冲突都发生在一个阴郁闷热、雷雨交加的夏日。?



3、其他题  默写。(6分)(任选6空,超过6空,按前6空评分)
小题1:问君何能尔??。?(陶渊明《饮酒》)
小题2:?,不如须臾之所学也。?(苟子《劝学》)
小题3:?,何似在人间!? (苏轼《水调歌头》)
小题4:不义而富且贵,?。 (《〈论语〉七则》)
小题5:?,阴阳割昏晓。 (杜甫《望岳》)
小题6:?,不能成方圆。 (《孟子·离娄上》)
小题7:一夫当关,??(李白《蜀道难》)
小题8:月子弯弯照几州,?。 (杨万里《竹枝歌》)



4、阅读题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每空1分)
(1)了却君王天下事,?。(辛弃疾《破阵子》)
(2)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李白《蜀道难》)
(3)            ,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4)其声呜呜然,?,?。(苏轼《赤壁赋》)



5、其他题  补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意选做5小题,5分)
小题1:月明星稀,乌鹊南飞,________,何枝可依?  (曹操《短歌行》)
小题2:外无期功强近之亲,_________。       (李密《陈情表》)
小题3:谢公宿处今尚在,_________。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小题4:映阶碧草自春色,_________。        (杜甫《蜀相》)
小题5:或师焉,或不焉,________,吾未见其明也。  (韩愈《师说》)
小题6: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_______     (范仲淹《岳阳楼记》)
小题7:可惜流年,_______,树犹如此!  (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小题8:落红不是无情物,________。       (龚自珍《已亥杂诗》)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中语文基础知识《语言文字运用..

问题咨询请搜索关注"91考试网"微信公众号后留言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