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填空题 下面是一副对联的上联,请对出下联。
荔枝龙眼木瓜,皆是岭南佳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对联:丹霞南华梅关,皆为粤北名胜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下列各句中加横线的部分都有两个意思,但放在句中,却有一处歧义消失,选出这一句(?)
A.尊敬老师的学生,会得到人们的好评。
B.天色渐晚,自行车还没修好,修车的急坏了。
C.小刚和小花的爸爸到学校里来了。
D.张师傅看到徒弟非常高兴,把他们拉到车间里去了。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从“会得到人们的好评”来看,此句的中心应是针对“学生”而言,句意明确。其他三项仍存在歧义。B项中“修车的”可指自行车的主人,也可能指修车的师傅。C项中去学校的可能是两个学生的父亲,也可能是“小刚”与“小花的父亲”一块去。D项中高兴的可能是张师傅,可能是张师傅的徒弟。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请用斜线(/)给下面短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断句不超过6处)(3分)
杨诚斋曰:“从来天分低拙之人,好谈格调,而不解风趣。何也?格调是空架子,有腔口易描;风趣专写性灵,非天才不办。”余深爱其言。须 知 有 性 情 便 有 格 律 格 律 不 在 性 情 外 《诗 三 百》 半 是 劳 人 思 妇 率 真 言 情 之 事 谁 为 之 格 谁 为 之 律 而 今 之 谈 格 调 者,能出其范围否?许浑云:“吟诗好似成仙骨,骨里无诗莫浪吟。”
(节选自《随园诗话》)
参考答案:须知有性情/便有格律/格律不在性情外/《诗三百》半是劳人思妇率真言情之事/谁为之格/谁为之律/而今之谈格调者(6分,每处0.5分)
本题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给文言文断句的能力。这也需要学生读懂原文,能够给文段做适当停顿,基本理解上下句意思的联系。本题几乎没有句中句末同时虚词,只能根据语感、上下文意及逻辑关系去判断。
附参考译文:
杨诚斋说:“古往今来,天分低拙的人,大都喜欢谈论诗歌的格调,而不懂得其中的风情趣味,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格调只是空架子,只要有嘴就能描绘出来;而风趣专门描写性灵,不是天才就办不到。”我十分喜欢这段话。要知道,有了性情就有了格律,格律不会出于性情之外。《诗三百》中有一半是劳动者及思妇直接率真表达言情的,有谁为他们定过格式呢?又有谁为他们定过韵律呢?而现在谈格调的,能超过这个范围吗?许浑说过:“吟诗好似成仙骨,骨里无诗莫浪吟”。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不然便是斜斜的西北雨斜斜,刷在窗玻璃上,鞭在墙上,打在阔大的芭蕉叶上,一阵寒濑泄过,秋意便弥漫日式的庭院了。
B.两度夜宿溪头,树香沁鼻,霄寒袭肘,枕着润碧湿翠苍苍交迭的山影和万籁都歇的岑寂,仙人一样睡去。
C.随后见到的,仿佛也似曾相识:色彩斑瓓、威风凛凛的希腊重甲胄武士,头上插着羽毛,看上去像只大公鸡。
D.雨气空蒙而迷幻,细细嗅嗅,清清爽爽新新,有一点点薄荷的香味,浓的时候,竟发出草和树沐发后特有的淡淡土腥气,也许那竟是蚯蚓和蜗牛的腥气吧,毕竟是惊蛰了啊。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A:“泄”应为“泻”,句中是很快地流的意思,因此字形应为“泻”;B:“霄”应为“宵”,此处是夜晚的意思;“迭”应为“叠”,此处是重叠的意思;C“瓓”应为“斓”,斑斓的意思是灿烂多彩,因此字形与文有关。此题命题形式较为新颖,将字形放在一定的语境中来理解。平时复习要把字形与字义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识记字形。
本题难度:简单
5、单选题 下列句中不是倒装句的一句是(?)
A.恐年岁之不吾与
B.余自束发读书轩中
C.扈江离与辟芷兮
D.石之铿然有声者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析:
A宾语前置B介宾后置D定语后置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