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知识点《语言文字运用》答题技巧(2019年最新版)(四)
2019-06-29 18:19:29
【 大 中 小】
1、单选题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今年,我校参加高考的人数是历史上最多的一年。 B.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败的关键。 C.这个决议系统地总结了外贸工作的经验,从理论上和政策上对外贸工作的许多重大问题作出了详细的规定和深刻的说明。 D.今夏南京供电形势严峻,电力部门预计高温时期将会出现130万千瓦的供电缺口。
|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2、语言运用题 阅读下面的访谈节选,根据高利克①回答的内容,在横线上填入记者的提问。 问:?(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那是1996年,我在耶路撒冷参加一次“《圣经》与中国文化”的讨论会上作的发言中提出的。我的“第三约”与“旧约”和“新约”有很大的区别。我主张全世界的人民要更好地了解自己,同时也要更好地了解他人,正视差异的存在。 问:?(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我在提出这一观点时并不了解儒家思想传统中的相关内容。宗教是非常重要的,不管你有没有宗教信仰,你都应该了解自己。“和而不同”是你们孔子的思想,我不能说孔子是相信上帝的,但他其实还是相信”天”和鬼神的。它们的内容其实是差不多的。 问:?(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当然。人类冲突的真正原因究竟是经济还是文化或文明现在还说不清,但我总觉得文化或宗教是一个非常大的问题,这个问题处理不好,世界就不会有真正的和平。我们非常需要以“和而不同”为代表的儒家思想,它的意义是很大的,孔子真是一位非常有智慧的人。 注①:高利克,斯洛伐克著名汉学家。
参考答案:(1)请问,您的“第三约”是在什么时候提出的,您的主张是什么(或:第三约的内容是什么?)? (2)“第三约”的提出与儒家的“和而不同”有没有什么关系?二者的内容有差异吗? (3)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和而不同”在解决当今世界的冲突的时候有意义吗?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语言运用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6分) 明代有个文学家叫李梦阳,他在江浙一带督学时,发现有个考生与他同名同姓,便找来询问。考生知道自己与督学同名,犯了讳。可转念一想又不是故意如此,便不卑不亢地回答说:“名乃家严所取,不敢擅改。”李梦阳有意要考考年轻人的才学,便出上联命考生对下联。上联是:“蔺相如,司马相如,名相如,实不相如”。考生思考片刻,便朗声答道:“魏无忌,长孙无忌,彼无忌,此亦无忌。” 这里的上联和下联都巧用历史人名,切合当时情境。上联化用“相如”,隐含的意思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下联化用“无忌”,隐含的意思是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上下联不仅对仗工稳,浑然天成,而且绵里藏针,暗含机锋,令人拍案叫绝。
参考答案:你与我虽然姓名相同,我们可不是一样的人物。(3分) 魏无忌和长孙无忌都不因为名字相同而有所顾忌,我们何必为此事计较呢?(3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下面这些文字的空缺处,选填哪一项可使上下文句更加连贯得体 为什么丧失的部位必须是两条胳膊呢??。我只是想强调胳膊——说得更确切些,是手——在人的存在中所具有的象征意义。 A.手,最深刻、最根本地意味着的东西是什么呢 B.它有着实体和象征之间的一定程度的调和 C.它是人同世界、同他人,或者同自己进行千变万化交涉的手段 D.这里我无意接受雕刻方面的美学理论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重在考查对文意与语气连贯得体的思辨能力。整体把握语段的含意,发觉写的全是胳膊和手,尤其重点是写手的价值。从横线后的句号来看,横线处应选陈述句。据此,可先把表疑问的A项淘汰;B、C二项中的“它”,指代的是胳膊吗?不,从句意来审视,“它”指代的应当是手!可见选B或C,都不得体。这样,便只有D为唯一正确选项了)
本题难度:简单
5、单选题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尺牍 狙击 赍发 雕梁画栋 B 淋漓 赎罪 敕造 交接义式 C.逦迤 彷徨 插坐 缘木求鱼 D.萧瑟 祈祷 按装 肉袒负荆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B义-仪 C坐-座 D按-安
本题难度:一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