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我也不清楚跑步会不会延长生命,实际上我也不在乎。
很显然,跑步使我的身体更加健康。可是还有什么其他的好处吗?它有助于延长我的生命吗?这样的问题其实是很荒谬的,检查结果氧容量最大值相当于28岁的青年人的氧容量证实了跑步确实使我受益。跑步使我保持了体重并且提高了我的心肺功能。正因为我从事跑步这项运动,才使得我的体质一直保持在最佳状态。
对于某些人来说,跑步确实延长了他们的寿命,但是对我并非如此。我认为与“情商”、“智商”或“财商”一样,也存在着“寿命商”,寿命商是天生的,我们只能使它减少却不可能令它增长。我们一出生就有一个寿命定值,这与我们体内核糖核酸的情况有关。如果体内细胞不能对分子活动做出及时的反应,那么疾病、衰老、死亡便会随之而来。我们能够加快这一过程,但是却不能阻止其发生。我们不应该总是局限于“长寿”的想法上,而是应该注重从现在起到我们死亡为止,这段时间内我们的健康状况与生活质量上。
关于“跑步或者其他运动是否会改善我们的生命”这个问题,回答毫无疑问是肯定的。跑步使我们对待事物的态度变得积极、强调行动,并且有助于培养我们勇于承担责任的精神。在我跑步时,我就有一种强烈的责任感,同时我还发现责任感影响到做出反应的能力。要关心我的身体,我就要“倾听他的声音”,“了解他的需要”。
在我与身体之间的对话中,我的思维也变得越来越健康。我渴望更多的训练、更严格的纪律以及更高的自我控制能力,努力成为乔治·伦纳德所说的“最佳运动员”。这时我所从事的运动,用伦纳德的话说,就是一种生命的极限运动。因此,能活多长时间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的生活是怎样度过的。
我之所以从事跑步运动,是因为更重要、更迫切、更有吸引力的原因。我们跑步、打网球、骑自行车、游泳、爬山、打猎或者骑马,都是为了改善我们的生活质量。罗洛梅的一个学生曾经对她说:“我只知道两件事情。一是我总有一天会死去,但不是现在;二即从现在到死亡之间我应该做些什么。而第二件事情才是我惟一关心的问题。”
西奥多·罗萨克认为,我们最主要的问题不是“原罪”而是“最初的辉煌”,即我们本身与神的相似性。他说:“我们一直没有达到我们能达到的层次,这简直就是我们的罪恶。”
对我来说,与用于提高人类整体健康情况的各种方式相比,关于锻炼的争论并不是很重要。诗人豪斯曼曾说过:“我可能会面临的问题只有两个:一是我的大脑,另一个是我的心脏。”这两个部位出了毛病就会让我们深刻地体会到健康的重要性。要改善这种情况,就会使我们对生活的要求更高。
我们每个人在存在的过程中都会遇到这样的问题,这就要求我们要找出解决问题的最好方法。这取决于你属于亚里士多德学派(看重本身之外的规律),还是属于柏拉图学派(看重身体本身的规律)。是应该等待,还是应该按照你内心所告诉你的去行动呢?
我内心传达给我的信息十分明确:我跑步出于本能。后来体质教育“强迫”我们参加训练;再后来我们跑步则是因为权威公布的跑步的种种益处。但是我仍坚持跑步则是因为,我认为这是一件正确的事情,并且完全适合我去做。在这个过程中,或许我的动脉、心脏以及循环系统都得到了改善,但是那并不是我最关心的。我真正的目的是达到一种健康状态,而这种状态并不是与疾病对立的那种状态,是一种身体与心灵的和谐统一;我真正的任务是达到我应该达到的层次;我真正的目标是发掘我“最初的辉煌”。
请你相信,我在为我的生命而奔跑。
(节选自美国乔治·希恩《跑步圣经》一书)
小题1:请通读全文,然后给这篇文章加一个标题。(要求:(1)从原文中选取句子加以提炼;(2)不超过9个字。)(4分)
小题2:你认为这篇文章语言方面最大的特点是什么?请举例并作简要分析。(5分)
小题3:跑步本来是一种简单常见的锻炼方式,但是在作者笔下却包含着一种深刻的人生哲学。请结合文本说说这种人生哲学的基本内涵是什么,并请谈谈你对这种人生哲学的看法。(6分)
2、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马君武
⑴马君武,字贵和,广西桂林人,学者,国立广西大学首任校长。
⑵民国初,马君武怀疑宋教仁倒向袁世凯,对宋“言语讨伐”。宋按捺不住性子,打了马君武一耳光,马君武“奋起还击”,重伤宋教仁左眼。宋在医院躺了大半个月,伤口才“勉强愈合”。1917年初,国会讨论对德宣战,马君武为反战之中坚,但“政学系”骨干李肇甫却赞成对德宣战。马君武勃然大怒,大喝道:“放狗屁!”说罢举杖绕桌追打李肇甫。即便是在对诗赏月的风雅场合,马君武也难脱勇武之气。一次“南社”对诗,马君武被苏曼殊的诗“噎”得半天说不出话,“转羞为怒,急起,奋拳欲殴曼殊”。苏诗人竟“茫然不知所措”,幸亏众人劝住。
⑶但了解那段历史的人都说,马君武虽“性烈”,却有其“烈”的道理。他曾经是孙中山的秘书长,又是同盟会章程八位起草者之一,实为国民党元老级人物。但如此文人脾性,在政坛自是四面碰壁。因固执己见,马君武曾被国民党开除。后来,国民党广西党部欲为其恢复党籍,就让他填个表。表上有“何时?入党”一栏,马君武却填上“同盟会章程是我起草”,党部的官员们哭笑不得,只得作罢。
⑷这位留德工学博士,精通英、日、德、法等数国文字,又写得一手好诗。《共产党宣言》的纲领,是他首次译成中文,刊登在《民报》上。他还是第一个翻译并出版达尔文《物种起源》的中国人。
⑸马君武一度任广西省长,但多次与桂系军阀交恶,其座的船被军阀袭击,连随侍身边的妻子都中弹殒命。死里逃生的马君武向老友陆费逵痛陈道:“政治生活,真是我所不能过的……可惜数千册心爱的书籍和许多未刊行的诗文译稿,完全丢了,实在令我心痛。”
⑹陆费逵答曰:“你是文学家、工业家、教育家。我国应该做的事多得很,你?的脾气,不宜搞政治,何不去做本行的事业呢?”
⑺从此,中国政坛上便少了一个“勇夫”,却多了一个雷厉风行的大学校长。
⑻其时,恰逢国立北京工业大学校长空缺,全校学生一致公议,要求教育部任命马君武为校长。他的学生回忆,马校长一到,“久不冒烟之实习工厂,亦浓烟冉冉升空;严冬冷寂之教室与图书馆,亦得有煤生炉取暖,全校学生振奋不已。”
⑼在出任广西大学的首任校长后,马君武又奉行“锄头主义”。他要求学生拿起锄头参加建校劳动,既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又使家境贫寒的学生通过劳动得到一点报酬,以补贴生?活费用的不足。抗战期间,为了让学生适应战斗生活,马君武还大力提倡军训。西大学生过着军事化的生活,戴军帽、扎皮带、裹绑腿,每?日三餐?,号兵吹号,学生列队进入食堂,有时候还要搞夜间演习。
⑽在用人方面,马君武不拘一格。他从中学教师暑期讲习班中选拔人才,来广西大学担任助教。反之,对不安心本职工作、学生不满意的教师,则不管资历、学识如何,一旦聘期已满,立即予以解聘。
⑾马君武的同代人,显然很清楚地意识到他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的地位。这位校长以其改造中国的封建教育体制、极力推广现代高等教育的办学理念,与蔡元培同享盛名,有“北蔡南马”之誉。
⑿但这个一度“恃才傲物”的马校长,却多次因学校的工作低下“勇武”的头颅。他曾求张学良为其捐助一笔办学款,张学良拒见,他便在张的公寓门房外呆了一夜,张学良只好接见。康有为去世后,他的家人将其藏书出售,马君武得知这一消息,立即派人前往,苦苦哀求,才得以花费巨资,将康有为的藏书收于校图书馆。
⒀1936年,广西当局改组西大,规定校长由省政府主席兼任。马君武请求担任理工学院院长,遭拒,只得离开他一手创建的西大。离别前,他意味深长地对学生说,我一生做的许多工作,都是别人求我,只有办西大,是我求别人。1939年,59岁的马君武再度出山,重任国立广西大学校长。他的居所位于校区内杉湖旁,门前是他亲撰的一副对联:“种树如培佳弟子,卜居恰对好湖山。”
⒁1940年,马君武逝世。
1.马君武在恢复国民党党籍的表格上“何时入党”一栏填了“同盟会章程是我起草”的话。请分析他为什么要这样写。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马君武为什么会在当时的高等教育界享有盛誉?请简要概括原因。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939年马君武再任国立广西大学校长时,在居所门前撰写的对联“种树如培佳弟子,卜居恰对好湖山”表明他有怎样的变化?试分析这种变化的原因。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马君武经历了从“从政”到“从教”的转变,你同意他的转变吗?请谈谈你的看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题 读下面一首小诗,完成第1-2题。
落雪的夜
牛汉
北方
落雪的夜里
一个伴伙
给我送来一包木炭
他知道我寒冷,我贫穷
我没有火
祖国啊
你是不是也寒冷?
我可以把自己当作一束木炭
燃烧起来……
1.有人认为此诗与陆游的词《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在思想内容上有异曲同工之处,你这样认为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试着分析这首诗的艺术结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我带你走一条新路
蒋韵
北京的家,在郊区一片大旷野上,离城自然是远的,它在理论上属于顺义区,可顺义城内的“肯德基宅急送”从不接这小区的外卖单,说它早超过了人家送货上门的区域范围。它准确的地理位置,至今我也说不明白,只知道,它就在潮白河边上,潮白河堤的防风林带,现在差不多是我们小区茂密的围墙。我们的小区,以“城”命名,它也几乎就是一座小城,很有一些规模。旷野中的孤城,怎么也抹不去的,是那种伶仃突兀的感觉,还有它的荒凉。
刚搬来时,最大的困难,是不认识路。进城(北京城区)、去顺义、或是机场,四处碰壁。这里不通地铁,只有一路始发的公共汽车到东直门,千山万水走的还是塞车最要命的机场辅路。小区自己倒是有班车,但一天毕竟只有那么两三班,到底不方便。所以,出行只能是自己开车。丈夫是新司机,又是一个从不辨东西南北的路盲,而我,认路的本领还不如他,基本是个痴呆。一到关键时刻总是犯南辕北辙的错误。就连导航仪,到了我们那片河滩上也噤声失语。我们的车,常常像没头苍蝇一样在旷野各条岔道上左冲右突,不知道它要上哪里去,而车上的我们俩,心里一片茫然。
很久以前,有一晚,在冬天的纽约,孟京辉和廖一梅夫妻俩约我们在时代广场见面。我俩匆匆打车来到目的地,站在那面巨大而绚丽的电视屏幕下方,站在流先溢彩熙熙攘攘却无比陌生的街心,寻找着唯一熟识的那两个身影。而他俩,则在一处背风的建筑之下,完全不抱希望地、等待戈多一样地等着我们。京辉对一梅说,“他们绝对找不着我们,这么大的广场,又没说具体的地方,怎么可能找得到?”话音刚落,一梅就惊喜地看见了人流中的我俩……我们四个人生地不热的异国人,就这样,在璀璨的时代广场,会合了。我们笑着喊着抱在了一起,就像一小块温暖的亲人的岛屿,抵挡着汹涌的黑夜和陌生。那一晚,我们甚至觉得自己创造了一个小小的奇迹。
当我们的车迷路时,特别是夜晚,不知为什么,我常常会想起这一幕,想起这个纽约之夜。
渐渐地,路走熟了,东西南北,有了方向感。于是,丈夫开始有意识地探路,寻幽探胜一般地寻找那些更近、更合理、更平坦或是更安静的道路。我离开北京好一段日子,回来时,他去机场接我,对我说,“我带你走一条新路,你一定喜欢。”
那是一条村路,两边都是田野,非常安静。路面是柏油铺的,有一种河流般的静谧,走在北方的大地之上,那些通向远方的公路,常常这样给人河流般的错觉。那一年,我和丈夫两人徒步“走西口”,从此,河流般的公路,就成了镌刻在我心里的画卷。眼前这条路,虽没有雁门关外公路的那一种壮闻荒凉,却仍然给我悠远的河流的感觉。路两边,是高大茂密的白扬树,杂有一些槐、柳,都是北方亲近、朴素、美丽的树,却奇怪地让我想起“正大仙容”这几个字。风中,阳光下的树叶灿烂地喧响着,浓荫遍地,更显出了道路的平坦静寂。
我喜欢这路。
第二天,去城里接女儿,和她一起约会了一位朋友,吃了晚餐,聊天,回家时夜已很深。路上,下起了雨,车里放看音乐,是女儿爱听的维塔斯的歌。俄语的维塔斯,一句也听不懂。丈夫开车,走高速,走大路,终于,从大路上拐向了这条小路。夜更深,雨下大了,雨打在树叶上,唰唰唰唰,更壮大了声势。这路,原来没有一盏路灯。我们的车,穿行在没有路灯的黑不见底的雨路上,白色的丰灯,射出去,小心翼翼地照出一团雨雾、路面和浓密的树影。我们三个人,此时,都屏住了呼吸,只有维塔斯,他的非人类的海豚音,在车里、在这雨路中,高亢地、辽远而尖利地回荡着,像是神的声音,来自天外,来自不知道的神秘地方……我们就在这神的声音的引领下,在这夜雨的黑暗中,不知所往,似乎,一步一步,接近着一个秘密,一个神秘的肃穆的大秘密。车碾着雨水,变成了方舟,小小的亲人的方舟,对抗着无边的黑和未知。
那一晚,当远远看见我们“孤城”的灯光时,我第一次真切地感到,那是家,到家了。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两项都选对给4分,只选一项且正确给2分)(?)(?)(4分)
A.家处北京效区,偏僻、孤单,由此而带来的抹不去的伶仃突兀的感觉,这些描写,是为了表达了作者对自己居住环境的不满。
B.开车不识路,车常常像没头的苍蝇一样在旷野各条岔道上左冲右突,心中一片茫然。这是远走他乡、忙碌奔波者的十分真实而独特的感觉。
C.“等待戈多一样地等着我们”说明了京辉和一梅不抱希望而又不忍离开地等着作者夫妇时的心情,为后文的“奇迹”作一个小小的铺垫。
D.路走熟了之后,作者夫妇就在家附近作了一次徒步旅行,对家周围那些河流般的公路,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B.文末作者说“第一次真切地感受到那是家,到家了”。更多地是说感受到了在“对抗无边的黑与未知”的过程中体会到了亲人之间的亲情,写出了家的真正涵义。
小题2:文章中的“新路”具有什么样的特征?请根据原文内容加以概括。(4分)
小题3:本文在行文中加入了关于纽约时代广场的一段插叙和关于维塔斯音乐的细节描写。任选一处,说说它们在文中的作用。(4分)
小题4:“带你走一条新路”在文中寓义深刻,你认为它有哪几层意义?我们从中可获得哪些启示?请结合原文并联系现实加以探究。(8分)
5、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新型H7N9病毒起源与变异
昨日,南方科技大学生物系副教授贺建奎团队的一篇研究新H7N9甲型禽流感的学术论文荣登国际著名预印本电子文库Arxiv,这是国际公开发表的首篇有关H7N9流感的学术论文。该论文揭示了H7N9病毒的起源和变异,将为控制和治疗H7N9禽流感疫情提供参考。
通过对中国杭州疾控中心和WHO中国流感中心公布的4个新H7N9甲型禽流感基因组进行全面分析,贺建奎团队得出这样的研究结果:新H7N9甲型禽流感病毒是由三种病毒(H9N2,H11N9,H7家族)重组后产生的一个全新的病毒,这种病毒不是由经典的H7N9病毒进化而来,其相似性远不及新H7N9和H9N2、H11N9和H7N3之间的相似性。而且,这种新型病毒有着很强的变异能力,可能导致它传播感染能力和方式发生变化。
“目前,这个病毒可能已经开始产生新的变异,应引起有关部门的注意。”贺建奎说,通过序列比对等方式,他们发现,与新H7N9禽流感病毒最接近的病毒多为江浙地区的家禽和野禽,这与此次疫情暴发的地域重合,同时,他们推测新H7N9甲型禽流感病毒基因重组的地点可能仍在江浙一带。
贺建奎团队设在深圳的一个研究小组称,新型禽流感病毒的变异速度可能比普通流感病毒快8倍。据香港《南华早报》网站4月10日报道,南方科技大学副教授贺建奎9日称,应当对这一研究结果有所警觉,并努力加大监控力度以防止疫情可能在全国范围内出现。
该研究小组从内地权威机构获得了H7N9禽流感病毒的基因序列,他们仔细检查了血凝素,即一种在细胞感染病毒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蛋白质。这种蛋白质将病毒捆绑在诸如人类呼吸系统等动物细胞上,然后破坏细胞膜以让病毒进入细胞。研究人员发现,在4株H7N9禽流感的表面血凝素蛋白基因中,有1株有明显的相对其他3株的变异。在血凝素蛋白的560个氨基酸中存在9个变异。贺建奎称,对一般的流感病毒来说,如此短的时间里只会有一两个氨基酸发生变异。他说:“H7N9禽流感病毒仅仅一两周内就出现多种变异。变异速度也许尚未赶上艾滋病病毒(HIV),但对于流感来说,这种变异速度已经很罕见了。”
快速的变异让人们很难预测这种病毒将怎样演变。贺建奎说:“我们不清楚它将变异成无害的病毒还是危险的病毒。我们目前拥有的病毒样本太有限了,但当局必须对此有所警觉并做最坏的打算。”
报道称,由于是一种新病毒,H7N9禽流感病毒令人感到困惑。但贺建奎的研究显示出一些与内地权威部门的理论相异的线索。他的研究小组将这种新病毒与欧洲和其他亚洲国家确认的所有H7N9病毒——农业部曾称这些病毒可能是这种新型禽流感病毒的源头——相比较后发现,病毒之间的差异性很大。报道称,事实上,这种新型禽流感病毒与在浙江和江苏发现的H9N2、H11N9和H7N3等国内常见的病毒非常相似。
贺建奎表示,研究人员无法排除新病毒由野生鸟类带入内地的可能性,但该病毒更有可能来源于国内。
2013年4月初,中国科学院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重点实验室也对H7N9禽流感病毒进行基因溯源研究,他们认为,H7N9禽流感病毒基因来自于东亚地区野鸟和中国上海、浙江、江苏鸡群的基因重配。而病毒自身基因变异可能是H7N9型禽流感病毒感染人并导致高死亡率的原因。?
(节选自《深圳特区报》,有删节)
小题1:下列对于新H7N9甲型禽流感病毒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新H7N9甲型禽流感病毒是由三种病毒重组后产生的一个全新的病毒,这种病毒不是由经典的H7N9病毒进化而来。
B.这种H7N9新型病毒有着很强的变异能力,可能导致它传播感染能力和方式发生变化;其病毒基因重组的地点可能仍在江浙一带。
C.H7N9禽流感病毒仅仅一两周内就能出现多种变异,其变异速度已基本赶上艾滋病病毒(HIV),对于流感来说,这种情况实属罕见。
D.新型H7N9病毒与经典的H7N9病毒相似性远不及新H7N9和H9N2、H11N9和H7N3之间的相似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