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中语文知识点总结《语言文字运用》高频考点特训(2019年必看版)(一)
2019-06-29 18:31:51 【

1、单选题  下面句子排列顺序正确的一项是
①中国诗歌本与乐、舞同源,由先秦经汉魏至唐宋,诗、乐合一,兼具表演成分的艺术模式被一以贯之地保持了下来。
②戏剧在诗歌的牵掣浸润下,为断由通俗而雅化;诗歌则受戏剧的影响,自宋元以后不断由雅而俗地发展。
③戏剧在诗歌渗入下不断变化其结构、体制、语言、情韵,同时也以其原本具有的通俗性、演出性,或隐或显地影响着诗歌的发展。
④戏剧与诗歌的兼容与互渗,早在原始艺术中已显端倪。
⑤但是在文化空前交融、文学日新月异的艺术多元时代,二者的交融互渗仍将按其自身规律延续和发展。
⑥诗歌与戏剧作为不同文体,今天似乎已泾渭分明。
A.⑥⑤④①③②
B.④①③②⑥⑤
C.⑥⑤④③①②
D.④③①②⑥⑤



2、语言运用题  阅读某省主要年份农村居民家庭平均每人生活费支出构成表(%),回答问题。(6分)


1999
2004
2006
2009
食品
59.62
49.13
40.17
36.69
衣着
6.85
5.75
5.16
5.03
居住
13.91
15.47
20.03
27.02
家庭设备
4.23
4.52
4.42
4.51
医疗保健
3.24
5.24
7.15
9.81
文化教育
7.81
11.06
18.18
22.72
其它商品
2.76
3.14
3.24
3.08
 答:从上表可以看出,该省绝大多数农民十年间消费结构发生了变化,主要表现,
一是                                                                           
二是                                                                           
由此,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3、单选题  下列加粗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

A.老(bó)?
B.同(qīn)?
C.噎(nínɡ)
D.盗(zhí)?
旱(kànɡ)
伍(xínɡ)
(jì)?
(ɡù)?
(miǎn)?
(jiù)?
头(càn)?
(miǎn)?
(qǐ)?
听(dì)?
巾(ɡuān)
(ɡuàn)



4、单选题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这批文物共装3个集装箱,共47件,是美国海关近年在进出口环节查扣,经我大使馆和国家文物局多方运作得以归还的。
B.《世纪钟声》完全是纪实笔法,作者李民之所以作出这种选择,是因为在他看来,只有这样写才能够展其才华,尽其异想。
C.科学没有终点,技术永在发展,因此,标志竞技体育水平的世界记录也不会停滞不
前,你认为难道谁能否认这不是真理吗?
D.去年以来,由于日方在对历史问题的认识和钓鱼岛问题上接连采取错误的举措,使

中日关系正常发展受到严重干扰。



5、阅读题  背诵默写(10分)
1、女也不爽,?。? 2、寄蜉蝣于天地,?
3、?,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4、辘辘远听,?
5、人生如梦,?。? 6、莫听穿林打叶声,?
7、落日楼头,?,江南游子。? 8、斜阳草树,寻常巷陌,?
9、?,瑞脑销金兽。? 10、寻寻觅觅,冷冷清清,?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中语文知识点总结《语言文字运..

问题咨询请搜索关注"91考试网"微信公众号后留言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