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写作题 同学们,2010年是你们人生旅途中一段不平常的旅程,期间一定有许多值得你回味的人和事。请你择取其中一段难忘的经历,以《那一刻,我明白了?》(横线上填入合适的词语)为题,写一篇记叙文,字数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答案不一,属于开放性题。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2、写作题 请以“——读《史记》”为副标题,白拟正标题,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少于800字。(60分)
参考答案:
阳光不会放弃生命
——读《史记》有感
司马迁身残志坚,忍受宫刑之痛,忍辱负重,用自己的生命和心血写出了史学巨著《史纪》。给我们以深刻启发,面对困难、挫折,要有顽强的意志力,经历磨难,才能获得成功。
一块图章,常常让我们坐想行思;一个职称,常常让我们辗转反侧;一次输赢,常常让我们殚精竭虑;一次得失,常常让我们痛心疾首;一次情缘,常常让我们愁肠百结;一次挫折,你是进是退?
快乐的人生,也许有痛苦.有的人能面对挫折,化解痛苦;有的人却常常夸大挫折,放大痛苦.发明家爱迪生不怕挫折,敢于同挫折斗争,他是胜利者,灯泡就是他最好的见证.张海迪虽然失去了双腿,但她把健康带进了千家万户,对她的赞口不绝是她的成功.勾践卧薪尝胆最后灭掉吴国,胜利是他的成功.古今中外有很多文人雅士面对挫折时都取得了胜利.
有的人能把不小心打破的鸡蛋,放大成失去一个鸡场的痛苦.考试失败、竞争失败、亲友失和、面子失落,就是这一生的一点点失败,也许便会丧送一个生命.玩股票的股民因为损失了巨额的金钱便产生轻生的念头,站在高楼上纵身一跳结束自己年轻的生命.这有何必呢?想开一下,从头在来,人生的道路是自己一步一个脚印的走出来的,不要被一些虚幻所蒙蔽而迷失了自己前进的方向,应该一步一个脚印勇往直前,把绊脚石看作是自己的一次教训.俗话说的好:“失败是成功之母.”
“不经一番彻骨寒,怎得梅花扑鼻香.”要像寒冬里的松树,不管怎样的风吹雨打都挺立在那;要像沙漠里的仙人掌,不管太阳如何的毒,都永远给沙漠之中的商人一些凉意.只要你不轻言放弃,等待你的将是春风融融的春天和一滴甘泉般的滋润.
阳光不会轻言放弃,因为它的放弃,将是世界永久的黑暗;大地不会轻言放弃,因为它的消失将是没有立足之地;云不会轻言放弃,因为它的离去将是炙热的火烤使人们承受痛疾;水不会轻言放弃,因为它的远离世界将会干渴而死.当你遇到挫折时也不要轻言放弃,因为等待你的将是明天阳光灿烂无比的一天的开启.
谁都不要轻言放弃,你能够来都这个复杂的世界变是天意.挫折只是上天发了个脾气,只要你努力摆脱上天,一定会给你个满意的笑脸.
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需要是坚强者,只有你遇到挫折时能迎刃而上,不轻言放弃,等待你的将是一生美好的回忆.
不要抛弃你的一切,抓住!
温暖的阳光不会轻言放弃任何一个微弱的生命!
本题解析:这是一篇命题作文,要理解司马迁的人物形象及《史记》对后世的影响,司马迁身残志坚,忍受宫刑之痛,忍辱负重,用自己的生命和心血写出了史学巨著《史纪》。给我们以深刻启发,面对困难、挫折,要有顽强的意志力,经历磨难,才能获得成功。司马迁在《史记》中,爱憎分明,坚持真理,具有历史责任感。为此可参考以下立意:
1.磨难成就人才。
2.要做一个坚持真理的人
3.做人要爱憎分明,有责任感。
4.要有顽强的意志力,敢于拼搏。
本题难度:一般
3、写作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2004年雅典奥运会,刘翔以12秒91获得110米栏冠军,取得中国男子项目的第一枚奥运会田径金牌;2008年北京奥运会,国人寄予厚望的刘翔因伤黯然退赛;2012年伦敦奥运会,旧伤复发的刘翔仍走向赛场,然而在预赛中摔倒,无缘奖牌。
对此你有怎样的感受和思考?
要求:①角度自选;②立意自定;③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④不少于700字
参考答案:略
本题解析:8月7日17时50分,中国“飞人”刘翔在伦敦碗与最后一个栏架作最后的“吻别”。那一幕,感染了所有的人。刘翔到底怎么了?面对这一材料,作文时有多种角度,最好综合来写。不忘过去,期待未来。
一、创造辉煌,独一无二。雅典奥运会,刘翔以平世界纪录的成绩,夺得中国田径的第一枚男子奥运金牌,从一个侧面展示了一个民族的崛起,他是独一无二的。刘翔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曾经拥有的辉煌,更重要的是一种不屈不挠的拼搏向上的精神,这是他永恒的价值所在。刘翔曾经创造了亚洲人在短距离田径项目上的第一个世界纪录,这是一个奇迹。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任何一名中国男子运动员能够超越他。
二、背负期望,压力巨大。刘翔的号码是“1356”,这似乎预示着,他所背负的13亿人口、56个名族的期望。他太辛苦,压力太大了。
三、坚守梦想,从未放弃。北京奥运会退赛后,刘翔仍然坚守梦想,从未放弃。这一次,他即便倒在栏下仍坚持单脚跳到终点,令人敬佩。刘翔很悲壮,我们要宽容一个曾经成功、现在失败的英雄。这种为了国家荣誉而战斗到最后的精神,尤为可贵。
四、永远英雄,向他致敬。刘翔单脚跳完全程,亲吻栏架,很多人说是作秀,我不赞同。这是他作为一名运动员的真情流露,向他致敬!每一名伟大的运动员,他的谢幕方式或是功成身退,或是悲情离场。刘翔的失败,的确出乎意料,但他已经尽力了。
以上角度是我们对一个曾经有过辉煌,而今悲情离开的英难最客观的评价。所以作文时千万莫偏激,客观宽容的对待他。
本题难度:一般
4、写作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请以“感动”为题,写一篇内容具体的记叙文,立意自定,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感动
生命中往往绚烂无比,然而,一件平凡不过的小事却能勾起内心深处的情感,一股莫名的感动也涌上心头……
奶奶是个慈祥的人,但在我眼里,她只是一个爱唠叨的长者而已。直到现在,我才知道自己对奶奶的所作所为是那么年幼无知,那么残忍。
事情也就发生在几个月前,至今我还记忆犹新——
每天放学,放下沉重的书包,最先听到的便是奶奶殷情的招呼和关切的询问。天天如此,千篇一律。那时任性的我,总以为自己是个很有自我意识、追求时尚的新新人类。而奶奶那庸俗不堪的思想,是与我格格不入的。他对我的爱是不在乎,他说的话我不管听不听得懂,总是以一句“好”收场。我们之间的关系也仅以我对她,一位高龄长者仅存的一丝尊敬维持着。我总忘不了那次——
“啊——已经7点了!”从床上惊醒,“可恶,奶奶也不叫醒我,快迟到了!”这时,刚起床穿好衣服的奶奶走来,满怀歉意地说:“对不起,我昨天太晚睡了,所以……”我大声嚷道:“少废话!都是你害的!上次还说什么一定会早早地叫醒我,要是迟到了饶不了你……”我牢骚了一大堆,可奶奶则耐心地听我说完后,才说:“好了,快去刷牙洗脸,我去准备早饭。“不用了!”奶奶对我的忍气吞声,我反倒得理不饶人了。就这样,我没吃早饭就走了。果然,我迟到了。不仅被老师“训”了一顿,罚打扫一天的教室。再加上,刚发下来的数学考卷,也考砸了。于是,我更抑制不住自己内心的气愤,把所有的愤怒都撒在奶奶身上了。
放学时,正巧下着雨。我故意将自己淋湿,一方面是心情不好,另一方面则是我认为奶奶一定会为我担心,看到因自己淋湿犯错而使孙子淋雨感冒而自责。此时,我还不知道,我已利用了奶奶对我的爱,那份无私伟大的爱。忽然,奶奶提着伞在叫我的名字,我又故意跑快,不接受奶奶的好意。
后来,我才知道奶奶是因为为我连夜织毛衣才晚起,而且在追我拿伞时不慎跌倒……?奶奶对我还是始终如一,而我每天看见奶奶时,不敢承认错误,视线却已模糊了。这泪,是愧疚?是感动?已不重要了。反正,我已在试着接受奶奶对我的爱,试着流泪,试着感动。
本题解析:人自生下来,情感、情绪就受到客观坏境的影响,受到偶发事件的牵动,“感动”就是人的感情受到冲击时的一种反应。
考生要想写好这篇文章,就需要从材料出发,充分调动生活积累,回忆曾让我们为之感动的人或事,景或情,力求从中选取内蕴丰富,值得我们咀嚼、玩味的材料,把它们组织到文章中来。此外在充分领会“感动”的内涵基础上,还要从全新的角度,选择一个新视角,去抒写真情。生活中处处涌动着令人感动的事情,只有善于用心捕捉,就能找到写作的切入点。
内容上,我们即可以写伟人的壮举,也可以写凡人小事;还可以写造化奇观,鬼斧神工。但切记,所写的这些都必须是令你感动的,能与读者用心交流的。要让读者感动,让生活感动,让世界感动。
写法上,既可以抒情,也可以议论。但组织起来的材料作为文章主体框架必须都是抒情、议论的基础,否则,所抒之情,所议之理,皆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这就起不到感染读者的作用,反而会让读者望而生厌。无论采取何种表达方式,都必须要把握住情感的基调,以真情感人,以深邃的思想感人。
总之,只要文章内容能恰当地围绕话题,阐发“感动”的深层内涵,表现积极的价值取向,就都符合要求。
本题难度:一般
5、写作题 “读诗词随想”命题作文
【模拟文题】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诗词脍炙人口,百读不厌。读诗词,可知古鉴今,可畅想未来,可体味情趣哲理,可涵养道德品行;诗词,或许能开启你的心扉,或许能激活你的灵感……
请以“读诗词随想”为题,写一篇文章。
参考答案:
【考场佳作1】
吟古诗词断想
怀着几分对行吟诗人的向往,梦想能在古老渡口驻足,轻抚残断的石碑,拂去故纸上的尘埃,去感知遥远的时代;梦想能将精神放牧远方,化为风中草叶、河边顽石,抑或空谷幽兰,而这一切却在博大精深的古诗词中实现。
当苏轼“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吹到我耳中,当王勃“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扑到我眼前,当林逋“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浸入我鼻中,我心驰神往地被诗词所征服,心里萌发了莫名的信念,身为炎黄子孙,便与诗词签下了亘古不变的契约:受她润泽,对她笃信。
诗词是文字的韵律,奇瑰、精巧、流畅。每句诗、每首词,都是一幅蕴涵着情感、境界、哲理的图画。品诗,就是含英咀华;读词,就是探骊得珠,而人的思想也为诗词之智慧所净化。
“大江东去”是豪情,“晓风残月”是伤怀,“红楼青衫夜读诗”是悠然,“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是忧愁,“对酒当歌,人生几何”是无奈,“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残荷听雨声”是萧瑟。但人的感情细腻纷繁,诗词的感情变幻莫测,怎可一言以蔽之。
同样是春天,丘迟说“草长莺飞,杂花生树”,李白吟“燕草碧如丝,秦桑低绿枝”,柳永却叹“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同样是门,薛宝钗说“珍重芳姿昼掩门”,以示她的大家风范;林黛玉却说“半卷湘帘半掩门”,一派个性的解放;而史湘云提笔便是“神仙昨日降都门”,一丝仙气,一丝风尘,何尝不是她人生态度的写照。
不同的人,口中吟着不同的诗词;不同的态度,对同一事物的认识也不尽相同,这也许便是中国诗词的精髓所在。
当“明月如霜,好风如水”时,手持书卷,心被理智的轻风抚摸,可以清醒地认识自己,思考大地人生,智慧与哲思由此萌发。诗词带给人的不只是感性的冲动,更多的是理性的思考。
诗人词人以俯瞰历史的魅力,把诗词的文化内涵呈现给后人。这些佳句与岁月共存,昭示着沧桑,让后人痛悟民族步履的蹒跚;展现着美丽,让后人为祖国的大好河山而骄傲。“闭一闭眼睛,平一平心跳,回归于历史的冷漠,理性的严峻”,诗页中闪烁着文人的哲思。
诗词,不仅仅是用来读的,还要用心去品味。读着这些文字所区分的是与非、包含的爱与恨,咀嚼着它们所表达的领悟与困顿,我便也初探了厚重的人生,分享了古人律动的青春,叩问了独抒性情的灵魂。诗词让人觉得似有炙热之火要点燃起全部激情,又觉得如同清凉之水柔和地滋养心灵。也许诗人拾起飘忽脑中的遐想、抓住若隐若现的思绪时,并未有意地雕琢粉饰,却在无意中流露了真情,使后人为之怦然心动。而其中丰富的文字底蕴,又不得不使人为之叹服——而非龙的传人,习染中华思想,岂能体会其中之神妙之万一!
大江东去,雄浑一族;小桥流水,婉约一派。滴泉飞瀑,柔波惊涛,如同天上的星星,只是表面的点缀,而深邃的夜幕后还隐含着浩瀚的寰宇,等待着我们去发现。
诗词使燥热的心变得宁静,使贫瘠的心变得丰富,使平庸的人生多姿多彩。何不以三分易安的婉约、三分东坡的豪放、三分老庄的淡泊、一分板桥放浪形骸的心情,循着古人的诗词之路,去诠释生命的韵律。
【批阅意见】
读完这篇散文,首先让人叫绝的是作者的诗词素养,作者选用诗句真是信手拈来,恰到好处。可以看出,作者既重视课文中出现的古诗词,又阅读了不少课外诗词。
“散文如诗”,本文意境幽远,韵味隽永。作者选取了丰富的意象,展示了诗词的美的境界,引起读者无限遐想。
优美生动的文学语言像一曲深情的歌,一股清澈的泉。该文注意炼词炼字,大量运用排比、对偶等修辞手法,句式整齐、上口。
【考场佳作2】
伤寻觅
常常是,幸福着李清照的幸福,悲苦着李清照的悲苦。?——题记
上天成全,李清照与赵明诚相遇,一段美丽而凄苦的爱情故事由此诞生。
赵明诚的父亲是朝廷重臣,李清照父亲李格非为当时著名学者。但是,赵明诚是淡泊功名,鄙视仕途的,这也是李清照敬重他的一个原因。他们有着共同的追求,共同的秉性,共同的爱好。他们可以合二为一,他们共同致力于金石研究,他们还搜集大量的古董名画,常常坐在一起细细品味,共同赏玩。可以说,他们的爱情是万人不可匹及的,那是真正的爱情,爱情中的知己,知己中的爱情。也只有这样的爱情,才有真正的快乐,才诞生了李清照的千古绝唱《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但是,随着宋朝的衰落,战争频起,这对温文尔雅的夫妻也难逃此劫。他们过上了颠沛流离的生活。走散的丈夫使她牵肠挂肚,失去的幸福使她痛断肝肠。而这一切留下的,只有千年的思念,万年的愁。一年后,赵明诚逝世,李清照一下子从天堂落到了地狱。“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思念的痛苦多么煎熬人!
她想寻回那段生活,她也在不断地寻找,于是留下了凄美的《声声慢》。
不断地寻觅,却去哪里找?天下如此之大,只有一个赵明诚!迫于生计,李清照曾被迫改嫁,但终又散去。毕竟,“黄金万两容易得,知己一个也难求”,“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天寒心更寒,当年飞过的大雁今又来,牵起多少回忆。可眼前却是凄风冷雨,满地憔悴的黄花,竟与自己同命相连!“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为一段完美的爱情溢出了今生无语的泪水。
黄昏时分,曾经聚在一起,赏花饮酒。转眼间,天昏地暗,阴雨连绵,天也哭了,地也恸了。满地黄花是相思泪,是伤心雨,是日日夜夜的思念聚到一起,梧桐点滴细雨,雨凄凄,梧桐寂寞,人憔悴。
幸福与凄苦的李清照啊,她拥有了人间最美好的爱情故事,却又承受了最凄惨的牵肠挂肚。而她对赵明诚的无限思念,只好写在《醉花阴》里,《声声慢》中。
但是,没有这样的生活,也就不会有如此绝美的易安之词,我们只好说,是上天安排了这一切,造就了才华横溢、凄美绝伦的李清照。
【批阅意见】
这是一篇语言优美、饱含挚情的作文。作者从真挚的情感出发,抒真情,写实境,极力渲染李清照的幸福与悲苦。在对李清照一生的回忆中,巧妙地穿插了她的诗词,二者相得益彰。
本题解析:
作为一个有心人,你可能在生活中会有许多发现,这些发现使你的智慧超越一般人。你的思绪可以不受时空的限制,浮想联翩,在作文时尤其如此。
你可以想像自己背上旅行包,与王维共赏“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韵致,与他“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你可以想像自己听东坡居士高弹铁板铜琶,唱大江东去;与其谈“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的情愫;与他冬令踏雪,印出一路的“雪泥鸿爪”;看他“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你还可以想像与易安居士乘舟入藕花深处,惊起“一滩鸥鹭”,听她“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十四字叠音。
在写法上,你既可叙事,又可议论,还可抒情。只要你张开思维的翅膀,紧紧扣住“读诗词随想”这个话题,就一定会使你的文章具有丰沛的活力,就一定会感动和感染读者。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