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中语文基础知识《语言文字运用》高频试题巩固(2019年最新版)(十)
2019-06-29 18:40:41 【

1、单选题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瓜(wàn)       标(zhì)
次(dāng)阴阳错(chà)
B.梗(sè)横(gèn)
手锏(sā)老卖老(yǐ)
C.定(dǔ)言(zhēn)
羊肉(shuàn)麻大意(pí)
D.淡(tián)露(tǔ)

唱主(jué)?口蜜剑(fǔ)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A.“档”应读“dàng”,“差”应读“chā”;C.“痹”应读“bì”;D.“腹”应读“fù”。


本题难度:简单



2、语言运用题  从“微笑”、“诚实”中任选一个为内容,仿照下面的示例写一句话。要求使用拟人修辞方法,并在语意上形成递进关系。(5分)
阳光是一位热情的向导,不仅指引我们前进的方向,也给我们温暖与力量。
答:?


参考答案:略


本题解析:考查仿用句式和修辞手法。形式上一致并不难,关键是内容上高雅、有档次。句式一致(递进关系)1分,恰当地使用了修辞手法2分;内容2分。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默写(10分)
(1)倩何人唤取,?,?。?
(2)元嘉草草,?,?。?
(3)佳节又重阳,?,?。
(4)?,到黄昏点点滴滴。?
(5)吾所以为此者,?。
(6)聊乘化以归尽,?。
(7)?,秋水共长天一色。
(8)潦水尽而寒潭清,?。
(9)既无伯叔,终鲜兄弟,?,?。
(10)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


参考答案:(1)倩何人唤取, 红巾翠袖 , 揾英雄泪 。?
(2)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3)佳节又重阳, 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 。
(4)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5)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
(6)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7)?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8)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
(9)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祚薄 ,晚有儿息 。
(10)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 无以终余年 。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仿照下面的话,借助对某一事物既肯定又否定的语言形式,写两句意象鲜明又耐人寻味的话。
例句:孩子紧紧地牵着高飞的风筝,不,那不是风筝,那是孩子放飞的梦。
仿句一:?
仿句二:?


参考答案:仿句一:黑色的天暮上镶嵌着星星,不,那不是星星,那是妈妈期盼孩子回家的眼睛。仿句二:清澈的水面上飘荡着纸船,不,那不是纸船,那是孩子们远航的渴望。


本题解析:句式结构来源:91考试网 www.91exAm.org和例句保持一致,内容意思要符合要求。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最新数据分析表明,运输量对能源消费影响最大,无论是货物运输还是旅客运输,它的运输量是决定交通运输能源消费水平的最主要因素。
B.日本大地震引发的核电危机导致多个国家对核电发展前景产生忧虑,但我国相关部门表示此次危机不会影响我们既定的核电发展方针和规划。
C.我们要提倡自主创新,因为能否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决定着中国实现从贴牌大国到品牌大国、从制造大国到创造大国、从经济大国到经济强国的跨越。
D.目前在英国大约有50万人患有老年痴呆症,随着人口的进一步老龄化,这一数字会迅速增加,预计到2021年将要达到近100万人左右。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提分技巧《语言文字运用..

问题咨询请搜索关注"91考试网"微信公众号后留言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