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语言运用题 下面是一则讽刺当前某些领导的笑话,根据全文内容,补写出老秘书的话,使文章完整且有讽刺意义。
为了解当前的经济形势,某局几位领导决定外出考察并吩咐新来的秘书小刘制定考察计划和考察路线。小刘花了两天时间写好,送了上去,没想到却被领导驳回,要求重做。无奈,他便找已退休的老秘书取经。老秘书问他参照的是什么地图。
小刘说:“当然是《中国交通图》了。”
老秘书听了,摇摇头,说:“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难怪被驳回来!你应该参照《中国旅游图》。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下列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为什么对于这种管理混乱的现象,至今没有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呢?
B.无论干部和群众,毫无例外,都必须遵守规则。
C.我本想这次能在家乡同你见面,回家后才知道你出国考察去了。
D.经过老书记再三解释,才使他怒气逐渐平息,最后脸上勉强露出一丝笑容。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语言运用题 阅读下面两则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文登网讯)现在多数饭店、餐馆都在餐桌上配备了一次性筷子,而就餐者认为,一次性筷子都是专人专用,外面又有塑料包装,心理上感到很“安全”。业内人士介绍,一次性筷子的保质期为四个月,已过保质期的一次性筷子二氧化硫会严重超标,经常用这种筷子进餐,容易患上呼吸道疾病,严重的会滋生致癌物——黄曲霉素,破坏人体的免疫系统。
材料2:海经讯(实习记者杨雄信)15日晚,央视“3·15”晚会曝光的“黑筷子”的生产过程,让不少每天在外就餐的人们担心不已。据央视曝光,一次性筷子在生产过程中经历了熏硫磺、石蜡、双氧水等多种化学药品的加工,生产过程触目惊心,让不少人对一次性筷子一直以来“更加卫生”的好感消失殆尽,但昨日记者走访海口多个餐馆和批发市场发现,在一些中小餐馆,顾客仍然在大量使用一次性筷子,批发市场里一次性筷子也照卖不误。材料3:有人揭内幕,一次性筷子是用杨木、桦木、毛竹制成的,而且大多以原木形式加工而成,不像此前人们常说的——一次性筷子是用边角废料制成的。而据说,少用一双一次性筷子,可减排二氧化碳20克。
(1)用一句话概括以上材料的内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对上述现象有何看法?请简要阐述。(150字左右)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使用一次性筷子隐患多。
(2)应抵制使用一次性筷子。①许多生产一次性筷子的产家缺乏行业自律和责任意识,再加上监管部门监管不力,造成一次性筷子在生产、流通、销售的过程中,存在着严重的卫生隐患,使用一次性筷子不利于身体健康;②使用一次性筷子将造成大量的浪费,与目前提倡的“低碳生活”相悖。因此,我们应该改变观念,积极行动起来,放弃使用一次性筷子,推广自带筷子,至少应该使用消毒筷子。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语言运用题 仿照下面这句话,另选一种景物进行描写。要求句式基本一致,并运用比拟、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手法。
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悠悠白云中,隐约地横亘着一座座青山,有腼腆地躲进雾霭的,有大方地露出真容的;正如一把把直指苍穹的利剑,又如碧空中腾飞的巨龙,又如绵延不断的绿色屏障。(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语言运用题 20世纪70年代美国的“水门事件”是美国历史上最不光彩的政治要闻之一。从那以后,以“门”命名的各种新闻不断出现在人们的眼前。如“伊朗门”“艳照门”“虐囚门”等,最近在台湾又出现了因台风救灾不力而造成的“救灾门”,以及可口可乐在华深陷“受贿门”等新闻。请结合这些政治、经济和娱乐界的事件,简述“门”的含义。
“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示例)人们在水门事件之后,对国家领导人、企业或者个人遭遇的执政危机、市场危机或丑闻的统称。(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