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答题技巧《文言文阅读》试题预测(2019年最新版)(六)
2019-06-29 18:59:29 【

1、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说车赠杨诲之
柳宗元
  杨诲之将行,柳子起而送之门,有车过焉,指焉而告之曰:“若知是之所以任重而行于世乎?材良而器攻,圆其外而方其中然也。材而不良,则速坏;工之为功也,不攻,则速败。中不方则不能以载,外不圆则窒拒而滞。方之所谓者箱也,圆之所谓者轮也。匪箱不居,匪轮不涂。吾子其务法焉者乎?”曰:“然。”
  曰:“是一车之说也,非众车之说也,吾将告子乎众车之说。祥②而旷左,革而长毂以戟,巢③焉而以望,安以爱老,辎以蔽内,垂绥而以畋,载十二旒,而以庙以郊以陈于庭,其类众也。然而其要,存乎材良而器攻,圆其外而方其中也。是故任而安之者箱,达而行之者轮,恒中者轴,挶而固者蚤,长而桡,进不罪乎马,退不罪乎人者辕,却暑与雨者盖,敬而可伏者轼,服而制者马若牛,然后众车之用具。
  今杨氏,仁义之林也,其产材良。诲之学古道,为古辞,冲然而有光,其为工也攻。果能恢其量若箱,周而通之若轮,守大中以动乎外而不变乎内若轴,摄之以刚健若蚤,引焉而宜御乎物若辕,高以远乎污若盖,下以成乎礼若轼,险而安,易而利,动而法,则庶乎车之全也。《诗》之言曰:“四牡騑騑,六辔如琴。”孔氏语日:“左为六官,右为执法。”此其以达于大政也。凡人之质不良,莫能方且恒;质良矣,用不周,莫能以圆遂。孔子于乡党,恂恂如也,遇阳虎必曰诺,而其在夹谷也,视叱齐侯类畜狗,不震乎其内。后之学孔子者,不志于是,则吾无望焉耳矣。”
  诲之吾戚也,长而益良,方其中矣。吾固欲其任重而行于世,惧圆其外者未至,故说车以赠。
  [注]①此文为作者被贬永州时所作。②祥:丧葬。③巢:代指嘹望台。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然而其,存乎材良而器攻——要:需要
B.果能其量若箱——恢:使……扩大
C.则乎车之全也——庶:差不多
D.不于是,则吾无望焉耳矣——志:立志
2.下列句子中,全都是车子得以“载负重物而在世上行走”的条件的一组是(? )
①材良而器攻
②工之为功也
③圆其外而方其中也
④达而行之者轮
⑤却署与雨者盖
⑥服而制者马若牛
A.①②③
B.②③⑥
C.②④⑤
D.①⑤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认为车辆须外圆内方才能成为有用的车,外圆是为了滚动,内方是为了载重,没有了内方就失去了车的载重本质,人也必须如此才能成为君子。
B.车能“任重而行于世”,是由于材料好而且制造得牢固和制造工艺精巧,这暗示了杨诲之虽然材质良好,但仍然需要后天的教育和培养才能成为优秀的人才。
C.文章对于孔子有一分为二的客观评价,一方面肯定了他在大政方面的准确认识,另一方面也批评了他唯唯诺诺,面对齐侯的无端叱骂,内心竟没有震动。
D.作者以车作比喻,是劝告对方既要坚持自己的理想,又要在具体方法上注意策略,随时灵活变通,这是柳宗元经受政治挫折后对自身行事的经验总结。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进不罪乎马,退不罪乎人者辕,却暑与雨者盖。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凡人之质不良,莫能方且恒;质良矣,用不周,莫能以圆遂。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A
2.A
3.C
4.(1)前进时不干扰马,而后退时不干扰人的是车辕,遮蔽暑热与风雨的是车盖。
  (2)大凡人的品质不好,就不能持久地方正;品质良好,不能周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于中丞成龙,按部至高邮。适巨绅家将嫁女,装奁甚富,夜被穿窬席卷而去。刺史无术。公令诸门尽闭,止留一门放行人出入,吏目守之,严搜装载。又出示谕阖城户口,各归第宅,候次日查点搜掘,务得赃物所在。乃阴嘱吏目:设有城门中出入至再者捉之。过午得二人,一身之外,并无行装。公曰:“此真盗也。”二人诡辩不已。公令解衣搜之,见袍服内着女衣二袭,皆奁中物也。盖恐次日大搜,急于移置,而物多难携,故密着而屡出之也。
又公为宰时,至邻邑。早旦经郭外,见二人以床舁病人,覆大被;枕上露发,发上簪凤钗一股,侧眠床上。有三四健男夹随之,时更番以手拥被,令压身底,似恐风入。少顷息肩路侧,又使二人更相为荷。于公过,遣隶回问之,云是妹子垂危,将送归夫家。公行二三里,又遣隶回,视其所入何村。隶尾之,至一村舍,两男子迎之而入,还以白公。公谓其邑宰:“城中得无有劫寇否”?宰曰:“无之。”时功令严,上下讳盗,故即被盗贼劫杀,亦隐忍而不敢言。公就馆舍,嘱家人细访之,果有富室被强寇入家,炮烙而死。公唤其子来诘其状,子固不承。公曰:“我已代捕大盗在此,非有他也。”子乃顿首哀泣,求为死者雪恨。公叩关往见邑宰,差健役四鼓出城,直至村舍,捕得八人,一鞫而伏。诘其病妇何人,盗供:“是夜同在勾栏,故与妓女合谋,置金床上,令抱卧至窝处始瓜分耳。”共服于公之神。或问所以能知之故,公曰:“此甚易解,但人不关心耳。岂有少妇在床,而容入手衾底者?且易肩而行,其势甚重,交手护之,则知其中必有物矣。若病妇昏愦而至,必有妇人倚门而迎;止见男子,并不惊问一言,是以确知其为盗也。”(选自《聊斋·于成龙》)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见二人以床舁病人     舁:抬,负载
B.按部至高邮按:巡行,巡视
C.阖城户口,各归第宅户口:人口,百姓
D.时更番以手拥被更番:多次翻动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
B.
C.
D.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
A.高邮一富家妆奁被盗,刺史无术,而按部至此的于中丞在破案时,采取一系列措施,一环紧扣一环,迫使真盗设法向城外转移赃物,而很快就被抓获。
B.于公破案,善于从别人不大注意的一些细节入手,他在任县宰巡行时,所破一桩谋财害命案就是如此。
C.当时,上级下令要求下级官吏都要建立功业,命令很严厉,因此使邻宰欺上恐下,让被盗之家隐忍而不敢言。
D.于公叩开邑宰府门并发布命令,派遣健役于四更时分出城前往捕获盗贼,结果全部捕获。
小题4: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设有城门中出入至再者捉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少顷息肩路侧,又使二人更相为荷。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C
小题3:A
小题4:(1)如果有从城门中进出达到两次的人,就把他捉住。
(2)过了一会儿在路旁歇息,接着又让两个人换着来抬。


本题解析:
小题1:更番:轮流替换。
小题2:C项皆为递进连词,而且,并且。A项连词,于是/副词,竟然。B项介词,把/介词,凭借。D项连词,表修饰/连词,表目的。
小题3:B项“他在任县宰巡行时”错,不是巡行,是到邻县去。C项对“时功令严”理解错误,应是“当时考核功绩的法令严厉”。D项“叩开邑宰府门”错,差健役应是邻宰的职权,应该为“叩开城门去见邻宰,叫他差遣健役”。
小题4:(1)句中“设”是“假如”之意,“再”是“两次”。(2)句中“更相”是“相互交换”;“荷”读“hè”,是“抬”的意思。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小题。
张佳胤令滑。巨盗任敬、高章伪称锦衣使来谒,直入堂阶,北向立。公心怪之,判案如故。敬厉声曰:“此何时,大尹犹倨见使臣乎?”公稍动容,避席迓之。敬曰:“身奉旨,不得揖也。”公曰:“旨逮我乎?”命设香案。敬附耳曰:“非逮公,欲没耿主事家耳。”时有滑人耿随朝任户曹,坐草场火系狱。
公意颇疑,遂延入后堂。敬扣公左手,章拥背,同入室坐炕上。敬掀髯笑曰:“公不知我耶?我坝上来,闻公帑①有万金,愿以相借。”遂与章共出匕首,置公颈。公不为动,从容语曰:“尔所图非报仇也,我即愚,奈何以财故轻吾生?即不匕首,吾书生孱夫能奈尔何?且尔既称朝使,奈何自露本相?使人窥之,非尔利也。”贼以为然,遂袖匕首。
公曰:“滑小邑,安得多金?”敬出札记如数,公不复辩,但请勿多取以累吾官。后覆开谕久之,曰:“吾党五人,当予五千金。”公谢曰:“幸甚,但尔两人橐中能装此耶?抑何策出此官舍也?”贼曰:“公虑良是。当为我具大车一乘,载金其上。”仍械公如诏逮故事,不许一人从,从即先刺公。曰:“俟吾党跃马去,乃释公身。”公曰:“逮我昼行,邑人必困尔,即刺我何益?不若夜行便。”二贼相顾称善。公又曰:“帑金易辨识,亦非尔利,邑中多富民,愿如数贷之。既不累吾官,尔亦安枕。”二贼益善公计。
公属章传语召吏刘相来。相者,心计人也。相至,公谬语曰:“吾不幸遭意外事,若逮去,死无日矣。今锦衣公有大气力,能免我,心甚德之,吾欲具五千金为寿。”相吐舌曰:“安得办此?”公蹑相足曰:“每见此邑人富而好义,吾令汝为贷。”遂取纸笔书某上户若干、某中户若干,共九人,符五千金数。九人,素善捕盗者。
公又语相曰:“天使在,九人者宜盛服谒见,勿以贷故作窭人状。”相会意而出,公取酒食酬酢,而先饮啖以示不疑。且戒二贼勿多饮,贼益信之。酒半,曩所招九人各鲜衣为富客,以纸裹铁器,手捧之,陆续门外,谬云:“贷金已至,但贫不能如数。”作哀祈状。二贼闻金至,且睹来者豪状,不复致疑。
公呼天平来,又嫌几小,索库中长几,横之后堂,二僚亦至。公与敬隔几为宾主,而章不离公左右,公乃持砝码语章曰:“汝不肯代官长校视轻重耶?”章稍稍就几,而九人者捧其所裹铁器竞前,公乘间脱走,大呼擒贼。敬起扑公不及,自刭厨下;生缚章,考讯又得王保等三贼主名,亟捕之,已亡命入京矣。为上状,缇帅陆炳尽捕诛之。(选自明代冯梦龙《智囊全集》)
【注】①帑:tǎng ,古时收藏钱财的府库。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大尹犹见使臣乎倨:傲慢
B.坐草场火狱系:牵累
C.当为我大车一乘具:准备
D.九人,善捕盗者素:向来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但请勿多取累吾官②诸侯公子贤,多客,不敢加兵谋魏十余年
B.①每见此邑人富好义②死有知,其几何离
C.①公持砝码语章曰②今君亡赵走燕
D.①吾令汝贷②请以秦之咸阳赵王寿
小题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张佳胤智谋的一组是(? )
①公心怪之,判案如故。 ②吾书生孱夫能奈尔何? ③帑金易辨识,亦非尔利。
④相吐舌曰:“安得办此?” ⑤汝不肯代官长校视轻重耶?⑥考讯又得王保等三贼主名。
A.①④⑤
B.②③⑤
C.③④⑥
D.①②⑥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
(1)尔所图非报仇也,我即愚,奈何以财故轻吾生?(4分)
?
(2)俟吾党跃马去,乃释公身。(4分)
?
章稍稍就几,而九人者捧其所裹铁器竞前,公乘间脱走,大呼擒贼。?
(4分)
?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D
小题3:B
小题4:
(1)你们谋取的不是找我报仇,我即使愚蠢,怎么会因为钱财的缘故而看轻我自己的生命呢?( “所图”“奈何”“以”“轻”各1分)
(2)等我们同伙人(一伙人)骑上马离开,就把 你释放了(就放了你)。( “俟” ?“党”?“去” “乃”各1分)
(3)高章稍微一靠近长几,九人立即捧着手中的兵器争相冲上前去,张佳胤趁机逃跑脱身,大叫捉贼。(“就”?“竞”?“乘间”?“走”各1分)


本题解析:
小题1:此类题目一定要在答题时把实词放回到原文中进行结合具体语境和上下文来理解。系:拘系,拘捕。
小题2:D都是介词“替”,(A、连词,相当于“而”;介词,因为。B、连词,表递进,连词,表假设。C副词,于是,就;副词,却。)
小题3:①劫持尚未真正发生。②向对手示弱,防止强盗骤然加害。③欲擒故纵,获得强盗更加信任。④表现刘相不明真相。⑤设计摆脱高章的控制。⑥一般处理程序,危险已经解除。
小题4:此类题目在翻译时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
【译文】
张佳胤为滑州县令时,有大盗任敬、高章伪装锦衣使前来见他。二人直入府堂,面朝北方,张佳胤虽觉奇怪,但仍然照常判案,这时任敬突然大声骂道:“现在什么时候了,大尹(对府县行政长官的称呼)还想傲慢地见皇帝的使臣吗?”张佳胤内心稍微有所感动而表现于面容,连忙离席迎接(迓:迎接)这二人。任敬对张佳胤说:“有圣旨在身,不能下拜。”张佳胤说:“是圣上下旨要拘捕我吗?”一面命人摆设香案恭迎圣旨。任敬在张佳胤耳边说道:“不是拘捕你,是要抄耿主事家。”府衙中有个叫耿随朝的本地人,是个小官,因草场发生火灾受到牵连拘捕下狱。
张佳胤更觉可疑,于是请两人到后堂休憩,任敬一进后堂便扣住张佳胤左手,高章搭着张佳胤的肩,三人一同走进内室坐在炕上。任敬手摸着胡子笑着说:“你不知道我是谁吗?我从山寨来,听说县府库房中有不少银子,想暂借一用。”二人说完用匕首抵着张佳胤脖子。张佳胤不慌不忙地说:“你们谋取的不是找我报仇,我即使愚蠢,怎么会因为钱财的缘故而看轻我自己的生命呢? 就算你们不用刀,我是个贪生怕死的人,气力没有你们大,功夫更不及你们好,又能拿你们怎么样呢?只是你们既自称朝廷钦差,如果现在自露行迹,万一让人看到,这不是对你们不利吗?”二人听了觉得有理,就把匕首藏在袖中。
张佳胤说:“滑州是个小地方,能有多少钱呢?”谁知任敬早有准备,拿出一本簿子,上面记载各州钱数,张佳胤没办法,只好求他们不要拿得太多,以免影响自己日后的升迁。二人商议许久,说:“我们兄弟有五人,你就给我们五千金吧。”张佳胤说:“太好了,谢谢谢谢,但你们的背囊中装得下这么多钱吗?再说,又怎么走出县府大门呢?”二人说:“你考虑的也对,你先为我们准备一辆车,把钱放在车上。”说完仍用匕首抵着张佳胤,不许有人跟随在后,否则就刺杀张佳胤,又说:“等我们同伙人/一伙人骑上马离开,就把你释放了/就放了你。”张佳胤说:“你们若是在白天押着我走,一定会引起百姓的围攻,即使杀了我,你们也难脱身,不如等到晚上再启程。二人连说此计甚好。
张佳胤又说:“官银容易辨认,使用也不方便,县中有几个有钱人,不如由我向他们借来给你,这样我不会因官银短少而影响官运,你们也不用怕官府追捕。”二人更加称赞张佳胤考虑周到。
张佳胤嘱咐高章传话下去,召手下小吏刘相前来,刘相这个人一向多心计。张佳胤假意对刘相说:“我运气不好受到牵连,若被捕一定会砍头,现钦差大人有能力为我脱罪,我内心非常感激,想送五千金聊表心意。刘相听了,吐了吐舌头说:“一时间到哪儿筹这许多钱?”张佳胤暗踢刘相一脚说:“我常见县中富人热心助人,你替我跑一趟,就说我向他们借钱用用。”于是取来纸笔,写下某大户多少,某中户又多少,一共九人,加起来正好五千金。这九人其实是县中捕盗高手,并不是什么县里的有钱人。
张佳胤又对刘相说:“有钦差大人在,待会儿他们送钱来,都要穿着整齐,不要因为我向他们借钱,就装出一副穷相。”其实是暗示那些人要准备好武器。刘相这时已完全明白张佳胤话中的含意,告辞离去,张佳胤命人送上酒菜,并且先尝表示酒菜无毒,以安贼心。张佳胤又频劝二人不要多喝,以免酒后误事,二人更加信任张佳胤。饮酒至半,所召九人各自穿着光鲜,好像富豪般,双手捧着用纸包裹的兵器站在门外,作出哀求的神情,说道:“大人借的钱已经拿来,可是小人家中实在没有这么多。”二贼听说钱已送来,再看到来人都是富人打扮,更不怀疑。
张佳胤命人取秤来,又嫌桌子小,命人取库房中长几横放在后堂,二名役卒也跟着进来,张佳胤与任敬隔着长几,而高章却紧挨在张佳胤身旁,张佳胤拿着砝码,对高章说:“你难道不为你的长官秤金吗?” 高章稍微一靠近长几,九人立即捧着手中的兵器争相冲上前去,张佳胤趁机逃跑脱身,大叫捉贼。任敬想扑向张佳胤已经来不及,逃往厨房见大势已去,只有自杀,众人捉住高章拷问,供出王保等三名同党,立即下令逮捕,三人虽逃至京师,最后还是被逮捕正法。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谕诚
贾谊
汤见设网者四面张祝曰:“自天下者,自地出者,自四方至者,皆罹我网。”汤曰:“嘻!尽之矣。非桀其孰能如此?”令去三面、舍一面,而教之祝曰:“蛛蝥作网,令之人①循绪。欲左者左,欲右者右,欲高者高,欲下者下,吾请受其犯命者。”士民闻之,曰:“汤之德及禽兽矣,而况我乎!”于是下亲其上。
楚昭王当房而立,愀然有寒色,曰:“寡人朝饥,时酒二②觛,重裘而立,犹憯然有寒气,将奈我元元之百姓何?”是日也,出府之裘以衣寒者,出仓之粟以振饥者。居二年,阖闾袭郢,昭王奔隋。诸当房之赐者,请还致死于寇。阖闾一夕而五徒卧,不能赖楚,曳师而去。昭王乃复,当房之德也。
昔楚昭王与吴人战。楚军败,昭王走,屦决眥而行失之。行三十步,复旋取屦。乃至于隋,左右问曰:“王何曾惜一踦履乎?”昭王曰:“楚国虽贫,岂爱一踦屦战哉?思与偕反也。”自是之后,楚国之俗无相弃者。
文王昼卧,梦人登城而呼已曰:“我东北陬之槁骨也,速以王礼葬我。”文王曰:“诺。”觉,召吏视之,信有焉。文王曰:“速以人君礼葬之。”吏曰:“此无主矣,请以五大夫。”文王曰:“吾梦中已许之矣,奈何其倍之也?”士民闻之,曰:“我君不以梦之故而倍槁骨,况于生人乎!”于是,下信其上。
豫让事中行之君,智伯灭中行氏,豫让徙事智伯。及赵襄子破智伯,预让剂面而变容,吞炭而为哑,乞其妻所而妻费识。乃伏刺襄子,五起而弗中。襄子患之,食不甘味,一夕而五易卧,见不全身。人谓豫让曰:“子不死中行而反事其雠,何无耻之甚也!今必碎身麇躯以为智伯,何其与前异也!”豫让曰:“我事中行之君,与帷而衣之,与关而忱之。夫众人畜我,我故众人事之。及智伯分吾以衣服,啖吾以鼎实,举袂而为礼。夫国士遇我。我固国士为之报。”故曰“士为知已者死,女为悦已者容”,非冗方也,故在主而已。
【注释】①循绪:循:依照,绪,功业。②觛(dàn):小酒杯。
 小题1:下列关于文章内容的叙述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商汤看见布网的人四处结网,认为那是桀一样的人,于是告诫诚布网者即使对待禽兽也不要残暴。汤的这一做法让老百姓相信汤对他们一定会广施仁德。
B.楚昭王因自己酒后寒冷就推已及人,想到老百姓的疾苦,他是贾谊心中理想的君主形象。而楚昭王后来的遭遇也说明了只要君主施德于民,就能得到民的拥戴。
C.楚昭王不愿遗弃一只鞋子在战场上,且从此之后,楚国便没有相互遗弃的习俗,这则故事说明了君主的行为对世风的影响之大。
D.周文王对待枯骨的事例并非说明周文王贪生怕死,盲目迷信,而是说明了君主待人以诚的重要性。
小题2:结合最后一段,说说豫让“徒事”智伯且杀赵襄子的原因是什么?这则故事表明了作者什么观点?


参考答案:
小题:B
小题:赵襄子像对待一般人一样对待豫让,而智伯像对待国士一样对待他。(1分)说明君主待人以礼、待人以诚、予人以知遇之恩,能得到回报(报答)。(2分)(意思对即可)


本题解析:
小题:B 不是楚昭王酒后寒冷,喝酒是为了御寒。此外,“他是贾谊心中理想的君主形象”说法也过于绝对。
小题:无
【译文】商汤看见布网的人四面结网并祷告说:“从天上降下来的,从地中生出来的,从四方到来的,都收入我网中。”汤卞:“嘻!全部网罗了。不是夏桀还有谁能这样呢?”于是就命令去掉三面的网只留下一面,并且教人祷告说:“蜘蛛结网,而今人们向蜘蛛学习。愿意往左的往左,愿意往右的往右,愿意高飞的高飞,愿意下降的下降,我接爱那些自投罗网者。”士子和平民知道这种情况后说:“汤的恩德施于禽兽了,更何况对我们呢!”因此,百姓亲近他们的君王。
楚昭王在厢房正中站立,愁容满面,好像显得很寒冷,说:“寡人早上肚饿,当时饮两小杯酒,穿上两层皮衣,还仍然痛苦地感到寒气袭人,我的庶民又会怎么样呢?”于是当天就拿出官府里的皮衣给受冻的人穿,取出仓库的粮食来救济饥饿的人。过了两年,吴王阖闾突然袭击郢都,楚昭王逃奔到隋。那些先前在立于厢房时受到赏赐的人,请求返回楚国与敌人以死相拼。结果,阖闾一晚上五次迁徒睡眠地点,不能占有楚国,率领军队离去。昭王亡国竟能回楚复位,是因为立于厢房时能够施德的缘故。
过去楚昭王与吴人作战。楚军失败,昭王逃跑,鞋子断裂跑丢了。走了三十步,又回去捡回鞋子。等到了隋,手下人问道:“王怎么竟然吝惜一只鞋子呢?”昭王说:“楚国虽然贫穷,我难道会吝惜一只鞋子吗?只是想要同它一同返回楚回。”打这之后,楚国便没有互相遗弃的习俗。
周文王白天睡觉,梦见有人登上城头呼喊自己,说:“我是东北角的枯骨,尽快以君王的丧礼来葬我。”文王说:“好吧!”醒了以后,招呼官吏去察看,那里确实有具枯骨。文王说:“赶快用国君的葬礼埋葬地。”官吏说:“这是身份不明的人,请用五大夫丧礼埋葬,”文王说:“我在梦中已经答应他了,怎么能改变呢?”士民听到这件事,说:“我们的国君不因为是梦中许诺而违背的枯骨的承诺,更何况对台戏于我们活在世上的人呢!”因此,百姓信赖他们的君王。
豫让供职于中行君,智伯消灭了中行氏,豫让改为服事(或待奉,或意译为“供职于”)智伯。等到赵襄子打败智伯,豫让割面毁容,吞食火炭使自己不能说话,讨饭讨到妻子那里连妻子都不认识他。于是埋伏行刺赵襄子,多次未得成功。赵襄子对此十分担忧,食不甘味,一晚上多次变换住处,神情恍惚,听见都是形体不全的人。别人对豫让说:“你不为中行氏死节,反而侍奉他的仇人,是多么无耻呀!现在粉身碎骨也一定为智伯报仇,与以前的作为多么不一致啊!”豫让说:“我供职于(服事、侍奉)中行君,他给我帷帐当衣穿,给我门栓当枕头。他像待一般人那样待我,所以我就像待一般人那样对待他。等到服事(或侍奉)智伯时他拿衣服分给我穿,给我丰盛的食品吃,一举一动都很有礼节。他如同对待国士一样待我,我一定要象国士那样报答他。”所以说“士为了解自己的人而死,女为喜欢自己的人妆扮”,这并不是多余的话,所以,问题的关键就在主上如何对下属罢了。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下列各句中加粗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郑知亡矣(已经)
B.既东郑(扩张)
C.秦之遇将军,可谓矣(刻毒)
D.吾其还也。亦之。(离开)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知识点复习《语言文字运..

问题咨询请搜索关注"91考试网"微信公众号后留言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