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阅读题 指出下列语句错误的原因。
①尽管这部短篇小说的手稿他已经修改了三遍,但责任编辑还是希望要他仔细地再改一改。
②大家都在聚精会神、集中思想、全神贯注地倾听着专家的报告。
③你应当安心养病,康复之后照旧可以继续工作,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嘛!



参考答案:①的“希望”和“要”在句中的意思相同,都表示要求对方做什么,可以删去一个。②中的“聚精会神”“集中思想”“全神贯注”都是指注意力不分散,没有必要同时使用,留下任何一个都可以。③中的“照旧”和“继续”在句中的意思没有区别,也可以删去一个。【考点】本题重点考查语言的简明。
本题解析:简明,“简”就是简要,言少意丰,没有多余的词句;“明”就是明白,清楚易懂,没有费解的词句。第一,要表达必要的信息,使用相应的简练词句,没有多余的信息及其词句。第二,词句表意明确,没有费解的词句。第三,根据语境决定详略,没有详略不当的毛病。
本题难度:简单
2、单选题 阅读下面语段,按要求回答问题:
20世纪60年代以前,世界各国普遍注重防洪的工程措施,即通过修建大堤、水库等水利设施对洪水进行控制。但在60年代以后,世界各国在防洪规划中越来越重视非工程措施的运用,即通过洪水预警、灾情评估、洪灾保险等多种手段,结合各种工程措施,从而尽可能减少洪灾对人类经济、环境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这段文字主要谈的是:
A.世界各国防洪理念的转变
B.世界各国控制洪水的新途径
C.单纯重视防洪工程不能有效控制洪水
D.非工程措施逐渐成为防洪规划的主导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析:
无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粗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
A.?背包(bēi)
创伤(chuàng)
长歌当哭(dàng)?
间不容发(jiān)
B.?契约(qì)?
谄媚(chǎn)
殒身不恤(xù)?
追根溯源(shuò)
C.?翌年(yì)?
肄业(yì)
揠苗助长(yà)?
冯虚御风(píng)
D.?玩弄(nèng)?
解剖(pōu)
叱咤风云(zhà)?
颐指气使(yí)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单选题 请在下列句子中选出字形有错误的一项
A.噤若寒蝉蝉联冠军察言观色打抱不平行踪诡秘
B.形迹可疑融会贯通共商国是轻歌曼舞珠联璧合
C.出奇制胜出其不意联袂演出甘拜下风防患未然
D.针砭时弊名门旺族两全其美皮肤白皙绵里藏针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析:
名门旺族 改为?名门望族
本题难度:一般
5、语言运用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湖北省部分学校专门对《三字经》等经典文本进行了删节,然后重新编排再发给学生学习。在重新编印的经典读本中,“昔孟母,择邻处”“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等句子被删掉。校方解释:“昔孟母,择邻处”暗藏了“环境决定一切”的意思;“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启示读书考取功名是人生的一条绝佳出路……
材料二?山东省教育厅日前发出通知,要求中小学在开展经典诵读活动时,不可不加选择地全文推荐如《三字经》《弟子规》《神童诗》等内容。
(1)用一句话概括以上材料的内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对上述现象有何看法?请简要概述。(150字左右)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示例一:传统文化经典遭“肢解”。示例二:湖北、山东在中小学中推行经过删减的国学读本。(意思对即可)
(2)示例一:对传统文化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传统也不全都是精华,传统国学中有不少内容带有局限性,它们是特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受到时代环境和作者自身价值观的影响,已经不适应我们当下的社会生活,对中小学生显然是不适宜的。如果不加以甄别删除,会使得一些带有糟粕性的内容流入校内,扭曲学生的价值观念。
示例二:传统经典经历时间的淘洗,不可删节。《三字经》《弟子规》《神童诗》等经典文本,之所以被人们广为传诵,历百千年而不衰,并不是某种权力意志强行钦定的结果,而是在漫长的岁月中,由无数父母、孩子和老师自发地选择出来的。这说明经典文本是公认的传统文化精华。删改经典是对历史的不负责任。(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