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知识点复习《语言文字运用》高频试题特训(2019年最新版)(二)
2019-06-29 19:05:35 【

1、单选题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像素 座右铭 枉废心机 运筹帷幄
B.焦躁 一幅画 准备就序 星罗棋布
C.阴凉 竞技场 感恩戴德 和衷共济
D.彷徨 白内瘴 亦步亦趋 开源节流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2、语言运用题  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写一段点评。
  基于中国古典文学名著会给地方带来巨大文化旅游收益的考虑,与围绕《红楼梦》引发的“曹雪芹故里之争”类似,另一部名著《金瓶梅》也引发了“西门庆故里之争”,具体涉及山东省阳谷县、临清县和安徽的黄山市。近十年来,三地都纷纷举起“西门庆故里”的招牌,竞争不息,西门庆也被一改在传统文学名著中“大淫贼、大恶霸、大奸商”的艺术形象,华丽转身成为当地政府追捧的文化产业英雄。你如何看待这个现象?
? ?


参考答案:我认为这种措施并不可取。追求名人故里的经济效益也要旗帜鲜明地反对封建的、恶俗的文化,西门庆使人们新中的反而人物,拿他来搞开发会误导社会舆论。像这种这种打造西门庆之类遭鞭挞的文学人物来提升地方形象的文化旅游的“低俗之风”对文化的长远发展不利,这种“被经济”,其实恰是一种“没文化”的表现。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下列各句划线词语活用分类正确的是 (    )
(1)共其乏困                      (2)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封之。
(3)顷之未发,太子之。          (4)皆白衣冠以送之。
(5)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之      (6)君安与项伯有
(7)项伯杀人,臣之              (8)沛公旦日百余骑来见项王
(9)常以身蔽沛公                (10)范增数项王
(11)此亡秦之耳                 (12)芷阳间行
A.(1)(6)(11)/(2)(9)/(3)(10)/(4)(5)(12)/(7)(8)
B.(1)(6)/(2)(3)/(4)(9)/(5)(10)(12)/(7)(8)(11)
C.(1)(3)(6)/(2)(9)/(4)(5)(10)(12)/(7)(8)/(11)
D.(1)(6)/(2)(9)/(3)(5)/(4)(10)(12)/(7)(8)/(11)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D.形作名/名作状/意动/名作动/使动/动作名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词类活用”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
点评:对于词类活用,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是相对简单的,一般学生都能判断出来。就是一个名词活用为动词和名词活用为状语学生不好区分,如果该词后面跟的是名词,那么这个词就是活用作动词,如果后面跟的是动词,那就是活用作状语。


本题难度:一般



4、语言运用题  请从雨果、狄更斯、莎士比亚中任选两人为写作对象,仿照前后的句子将下面的文字补充完整。(6分)
要求:①紧扣相关句式特点;②语意连贯,内容充实。
我来到俄罗斯,仿佛听到高尔基借阿廖沙叙说自己苦难童年的种种坎坷;           
                 ; 我来到西班牙,仿佛听到塞万提斯在大风车旁边讲述哭与笑的滑稽剧。


参考答案:我来到英国,仿佛听到狄更斯借大卫讲述自己从童年的不幸走向伟大作家的经历;我来到法国,仿佛听到雨果在圣母院里讲述美与丑的传奇(每句话对象恰当1分,能结合作家和名著内容各2分,句式一致1分)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考生仿写句子的能力。解答此题,一是要按照题干要求作答,二是要弄清被仿句子的句式:我来到某国,仿佛听到该国某作家在讲述什么(小说内容)三是作家要与其国别一致,不能出错。
考点:选用、仿用、变换句式。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下列各句中,搭配得当的一句是:(?)
A.要搞好法律监督,检察人员必须具有熟练的业务知识和不畏权势、敢于斗争的精神。
B.中国电信太痴迷于行业垄断所带来的巨大利益,已经严重妨碍了中国社会把信息资源的充分利用。
C.激光致盲武器问世,诚如“有矛必有盾”一样,反激光致盲武器也应运而生了。
D.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所属的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研制“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地将“中国资源二号”卫星送入预定轨道。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A“熟练”不能修饰“业务知识”;B“把”改为“对”;D“研制”后加“的”。


本题难度:一般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知识点总结《文言文阅读..

问题咨询请搜索关注"91考试网"微信公众号后留言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