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中语文知识点总结《常见题型》高频考点特训(2019年必看版)(六)
2019-06-29 19:14:20 【

1、写作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
瑞典医生斯坦利·库尼茨年轻的时候,曾试图穿越撒哈拉沙漠。进入沙漠腹地的当晚,一场风暴使他变得一无所有:向导不见了,满载着水和食物的驼群消失了,连那瓶为庆祝自己36岁生日而准备的香槟也洒得一干二净。死亡的恐惧从四面八方涌来,他的手神经质地伸进衣服口袋:“苹果!”斯坦利从绝望中清醒过来,“我还有一只苹果!”几天后,奄奄一息的他被土著人救起。令他们大惑不解的是,昏迷不醒的斯坦利手中攥着一个虽然完整但已干瘪得不像样子的苹果,它被攥得那么紧,以至于谁都无法从他手中取出。
上个世纪初,这位一生中不乏传奇色彩的老人去世了。弥留之际,他为自己拟写了这样一句墓志铭:我还有一个苹果。
请根据对这则材料的感悟,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参考答案:材料分析:
“撒哈拉沙漠”“风暴”“向导不见了,满载着水和食物的驼群消失了,连那瓶为庆祝自己36岁生日而准备的香槟也洒得一干二净”喻指通向成功路上的“敌人”、困境或先天不利因素;而“完整但已干瘪的苹果” 被攥得那么紧,象征着他活下去的“希望”,是“信念”;而活下来象征“成功”。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2、写作题  柏树在伊朗被人们称为“自由之树”,很多人对此疑惑不解。
  有一天,一个青年问一倍受尊敬的哲人:“造物主创造了那么多能结出甜美果实的树木,可为什么却单单把不结果实的柏树叫做‘自由之树’呢?”
  哲人回答到:“世上的每一种果树都有一定的季节,到了那个季节,才会茂密地生长,继而开花结果,而一旦过了那个季节,便会很快凋落。惟有柏树,她们不为时间所限制,四季常青,所以被造物主赋予了‘自由之树’的含义。”
“自由之树”的含义是什么,请根据自己的理解与把握,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参考答案:无


本题解析:
人在旅途,会遇到各种利益的诱惑,需承受一些压力。在诱惑和压力的驱使下,若我们试着去做一棵能够结出果实的树木时,自由便于我们失之交臂了;我们如柏树一般无拘无束地生活,不为尘世所累,不为名利所苦,保持心灵永远的清洁。这是一种追求与境界。


本题难度:一般



3、写作题  请以“花谢香犹在”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角度自选;③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参考答案:例文:
花谢香犹在
人生如花,花朵易逝,生命易逝。然而,时光凋谢的只是花的怒放,却终究抹不去那动人的芳香。于是,那如花的生命,那芬芳的芳香,那如花香一般醉人的生命的气节,就乘着岁月的车轮飘荡于历史的长廊,带给我们恒久不尽的回味与感动。
杜甫如花。“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一个漂泊的生命,一片悲悯的情怀。你心系着天下寒士的落魄,你担忧着黎民苍生的疾苦,你瘦弱的生命承载了太多时间的优酷与辛酸,直至将自己交付给那只飘摇的船只。杜甫,你是一朵沧桑的菊花,纵然凋零,纵然陨落了那憔悴的生命,可你悲悯苍生的情怀,却穿越历史的长廊,散发出恒久的芳香。
屈原如花。“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一个孤傲的背影,一个高洁的灵魂。你忠诚于国君,尽心于国事,却终是难逃“信而见疑,忠而被谤”的宿命。你徘徊于汨罗江且行且歌,决定用沧浪之水濯洗掉一生的尘埃。于是,你纵身一跳,滑过一条优美的弧线,成为沧浪尖上最美的芙蓉。屈原,你是一枝清雅的白莲,在历史的洪流里袅娜绽放,纵然凋零,那高洁不渝的品性,也香远益清。
陆游如花。“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一个隐居的志士,一缕抱憾的忠魂。你畅快着“匹马戍梁州”的生活,你因“胡未灭,鬓先秋”空流着无奈的泪水,你僵卧孤村尚思虑着为国戍轮台,你病榻床边仍不忘北定中原。陆游,你是一枝孤傲的梅花,正如你所言“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纵然凋零,那爱国的忠心,也香飘永远。
花儿凋零,馨香永久;人生走过,芳名永驻。李白走了,但他那“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豪情永存;苏武走了,但他那“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的忠心不渝;文天祥走了,但他那“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忠贞不灭。
那些或悲悯或激昂或高洁的生命,在如花般地绚烂过后,终会离开枝头,随风飘逝。然而,他们那如花香一般醉人的生命的气节,终会乘着岁月的车轮飘荡于历史的长廊,愈久弥香。是的,他们花谢香犹在,带给我们恒久不尽的回味与感动。
花谢香犹在
花儿难逃枯萎的命运,但那呼吸过清风浸浴过雨露的花瓣依旧散发着淡淡的香气。一个人终是难免一死,但死亡并不意味着消失。那些坚强的心灵,那些飘逸的灵魂,那些闪烁着智慧光芒的思想,那些如花香一般醉人的生命的品性,却如一坛老酒,愈久弥香。
是什么让我们记住了有心报国却无力回天的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这颗不屈的心灵唱出了生命的绝响。他知道什么是比山重的责任,他懂得什么是比命重的荣誉。为了自己的祖国,文天祥把生命的花朵绽放在战场,陨落在敌营。花谢香犹在,他坚强的心灵在历史的河流里永不褪色。
剑指青天,已收《行路难》道不尽他的洒脱;举杯赏月,一曲《月下独酌》唱不尽他的飘逸。“酒入豪肠,三分啸成了剑气,七分酿成了月光”,光焰万丈的李白,携一壶清酒将足迹印遍了盛唐的万里河山。这朵艺术的奇葩终是逐月而去,飘零于天空,但花谢香犹在,他那飘逸的灵魂永远徘徊于诗歌的历史长廊。
“巧言令色,鲜矣仁。”三千弟子,孔子将智慧播撒人间;万里讲学,孔子叩问着人生的意义。何为仁?何为义?时隔三千年,那部散发着芳香的《论语》至今仍然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孔子的身躯早已逝去,但花谢香犹在,他那闪烁着智慧光芒的思想永不磨灭。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那如菊花般的生命散发出淡泊名利的香气弥漫史册;“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那如昙花般的生命散发出壮志豪迈的香气晕染了书页;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苏轼那如兰花般的生命散发出超然洒脱的香气浓郁了卷轴。他们如花的生命都已经逝去,然而花谢后,芳香永驻。
花谢香犹在,时间挡不住香气的传递,即使它把花朵零落成泥碾作尘;花谢香犹在,历史遮不住生命的光辉,即使它让生命的血肉香消玉殒随风飘逝。
是的,一个人终是难免一死,但死亡并不意味着消失。正如臧克家所说:“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那些坚强的心灵,那些飘逸的灵魂,那些闪烁着智慧光芒的思想,那些如花香一般醉人的品性却如一坛老酒,愈久弥香。
不惧零落成泥,只望芳香如故,这就是我们生命的追求。


本题解析:这是一篇命题作文,立意的关键在于对“花谢香犹在”的审读。其本意为“花儿凋谢了,而香气犹存”。如果仅仅就花写花,那么文章就浅了,薄了,缺乏思维含量与深层意蕴。进一步审读其关系,我们发现“花是香的实体,香是花的精神、精髓”。那么,我们再进一步挖掘——由花及人,放眼人生与社会作深入的思考,不难类比出这样的立意:人的生命消逝了,但如花香一般醉人的气节、品性、思想、精神等却流芳千古恒久飘香。如此的立意显然就具有了耐人品味的意蕴,再辅之以典型丰富的素材和优美灵动的语言,那么就不难打造出一篇文质兼美的佳作了。这是一个命题作文,审题关键在于把握标题的构成。
点评:考场作文的立意,最重要要的是准、稳。如果没有十足的把握,尽量不要标新立异。要善于找到命题人在立意方面有相关暗示的关键词语或句子。这些关键性的句子往往在材料的结尾处,往往以议论句的形式出现。关键的词语可能是出现次数较多,且有象征意义的词语。材料作文的开头,最好能够将材料简述一次,然后依据材料提出中心论点。在作文的开头将材料简述一次,可以保证自己的观点的确源于材料,不会脱离材料。且能够明确地体现从材料中提炼自己的中心论点的过程。


本题难度:一般



4、写作题  作文
请以“你听,多美”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为记叙文。


参考答案:略


本题解析:本次作文考查采用的题型为命题作文,题目是“你听,多美”。记叙文。
①审题的关键词是“听”和“美”二字,“听”引入文章要表达的对象,“听”也是一个感受的过程;而“美”是文章要表达的中心,需要突出的主旨。“美”可以是自然的美,可以是社会的关,也可以是生活美的或艺术的美等等。文章重在表达审美享受的过程:即为什么美,美在何处。“你”显示了文章所要使用的人称,可以具体有所指,也可以泛指,表示了一种共享。整篇文章应表达对所听对象的由衷赞美之情。
②文章可以实写,比如可写由听到书声、故事、教诲、音乐等带来的审美感受;也可以虚写,比如将艺术作品(一幅画、一首诗等)中的某些图景幻化为听觉感受,从而进入审美境界。
③对美的感受应该是深刻的,美的感受是有感染力的,震撼力的;表现的“美”不应该是低俗的,不健康的。


本题难度:一般



5、写作题  
人生难免会有许多的遗憾;一个单位,一个社会,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也是如此。
请你以“遗憾”为题,写一篇800字左右的文章,除诗歌外,体裁不限。


参考答案:略


本题解析:“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此事古难全。”古人的这个慨叹,我们把它倒过来想,也是可以的:
没有遗憾,就没有完美
没有遗憾,就没有追求的动力
没有遗憾,就没有刻骨铭心


本题难度:简单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知识点汇总《名句》试题..

问题咨询请搜索关注"91考试网"微信公众号后留言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