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20分)
篱?角
查一路
(1)作小学教师的母亲,工作曾有三次调动,记得每次她都在新住地门前支上篱角。篱角,就是用竹枝在门前造出的围墙。尖利的竹竿,“人”字形斜插进地面松土里,连成一串,三面围拢,简单构成,却把家的温暖圈在墙内。
(2)长方形的空间被开辟出来,家在右上角,像一枚信封贴上了邮票——此后,我成人了,漂泊,说到家的生活,满脑子里都是这个样子。
(3)夏天,各种藤蔓缠绕,瓜叶层层叠叠,将三面篱角覆盖成绿色的矮墙。丝瓜,是母亲在篱笆墙边种得最多的瓜,蔓儿像蚯蚓顺着竹竿爬,蓬蓬勃勃,毫无规则,跟我刚上学时信笔在草稿纸上的涂鸦一个样子。其实在春天,篱角就已经作为植物园存在,绿色一点点爬出来,渐渐地,花儿站在墙头,期待蜜蜂来作媒,随后,必然结果。终有一天,它们一起熟了。丝瓜像瓜中的瘦长秀才,甜瓜善瓜中的侏儒……风过小院,各种瓜很卖力地搔首弄姿。
(4)蝴蝶、蜜蜂和不知名的昆虫,终日盘旋在篱角和小院里。午后,常有一只猫从浓荫里钻出来,或是从竹架上跳下来,落地轻盈,两眼像金子一样闪光。鸡从绿色长廊里走出来,后面跟着鸭。我尤其喜欢它们小时候的样子,那时,鸡穿着花背心,鸭则一身黄色运动服,伏在篱角下的草丛里,一伸一缩,它们颈部像装了弹簧。
(5)若是没有猫和狗的骚扰,鸡鸭们的生活也可以比猪还悠闲。篱笆下有各种虫子,浮土里的蚯蚓,味美,且富含蛋白质,都可为大餐。可是,猫蹑手蹑脚跟在它们后面,伺机发动袭击,狗的攻击力更强,我家有条黄狗能够噌一声跳过篱角,每当此刻,院内鸡飞狗跳。
(6)太阳照过来,阴影一点点延伸,空隙中滤出的朵朵阳光在地上跳跃。猫在回眸,狗在喘息,鸡在刨土,鸭在唱歌,蟋蟀和昆虫也都有各自的生活……当酷热来临的时候,藤蔓上巨大的叶片就是这一方小天地绿色的肺。有阴风从篱笆的空隙袭来,人坐在一只大冬瓜上纳凉,摇蒲扇,月夜下亦如此,只是多了月下影处的竹榻,可以卧看天河与牵牛织女星。
(7)一天的开始和结束,我看着朝阳从篱角升起,又看着夕阳从篱角落下去,篱角与阳光配合着,在小院留下斑驳的光影。我也喜欢探寻绿叶丛中的虫子们,尤其是绿色的蟋蟀,大而雄壮,漂亮的触角和头盔,身披坚硬的铠甲,绷紧双腿,从一片绿叶弹射到另一片,划过的弧线,令人心动。动物、植物,大地上一些细微的事物,被圈在绿色的篱笆内,被聚拢的生命,盎然有生机,一蔓一枝、一动一静皆有趣。
(8)画家丰子恺画画累了,抛下画笔,去篱角张望。想必是个冬天,腊梅花开放,他从树上“借”了几枝,欣然插在胆瓶中,然后记下来。“篱角梅初发,一枝轻摘来,可怜心未死,犹向胆瓶开”。
(9)许多文人骚客的诗意,由篱角而触发。翻一翻唐诗宋词,看看“篱角”这两个字的使用频率有多高!孩提时从此处获得乐趣,中年漂泊它成了怀乡的意象。杜甫见了篱角上的一只秋瓜,曾老泪纵横地写道:“一辞故国十经秋,每见秋瓜忆故丘。”
(10)即便童年,秋天,我的心也变得空旷。当萧瑟的秋风吹起,篱角上藤蔓已变得枯黄,枯叶沙沙作响,萧萧而去,几只秋瓜孤悬于篱架,随风摇晃,有“秋瓜感霜霰,茎叶飒已槁”的凄清。
(11)儿时的某一天,一不小心,我无意走进了某种诗意。黄昏,夕阳爬过篱角上的衰叶,落入院内,风,像猫一样蹑手蹑脚地蹭过去。独坐小马扎上的我,感到孤单,也感到美好,心里充满了倾诉的欲望。多年后的阅读,我一直留心“篱角”这个词,才知道彼时的心境可用姜夔《疏影》来描述:“篱角黄昏,无言自倚修竹。”——惆怅,且一往情深。?(有改动)
小题1:篱角下动物的生活有何特点?(3分)
小题2:赏析文中画线句。(4分)
(1)长方形的空间被开辟出来,家在右上角,像一枚信封贴上了邮票。
(2)惆怅,且一往情深。
小题3:第三段中“瘦长秀才”“侏儒”在另一版本中为“姚明”“潘长江”,你认为哪个更好?从正反两方面说明理由。(4分)
小题4:文中插入丰子恺作画的内容有何作用?(4分)
小题5:探究“篱角”对于“我”人生的意义。(5分)
参考答案:
小题1:悠闲自在,充满生机(盎然有生机),充满情趣。(每点各1分)
小题2:(1)运用比喻手法。把家比喻成邮票,既写出了篱角与家的方位关系,又突显了游子对家的思念。(2)直抒胸臆。写出了我被秋天的篱角景象感染而产生的复杂(答“孤单且美好”也给分)的内心感受。(手法1分,分析1分)
小题3:(4分)示例1:用“瘦长秀才”“侏儒”好。因为:(1)“瘦长”写出了丝瓜细长的特点,“侏儒”写出了甜瓜矮小的特点,“秀才”“侏儒”又具有一定的文学韵味,这样写使文章显得生动形象。(2)用“姚明”“潘长江”显得俗气并似有贬低人的味道。
示例2:用“姚明”“潘长江”好。因为:(1)“姚明”“潘长江”是读者熟悉的明星,文章根据他们的高矮对比来体现两种瓜的长短差距,生动诙谐,很有文趣。(2)用“瘦长秀才”“侏儒”过于书面化,与文章轻松活泼的笔调不相符。
(表明观点1分,写出好在哪里2分,写出不好在哪里1分)
小题4:(4分)(1)借此表现篱角中蕴藏的生活情趣;(2)充实文章内容,增强可读性;(3)与后面杜甫的故事一起表现篱角在文学艺术中的作用(答“独特价值”亦可)。(写出2点即可)
小题5:(5分)(1)篱角是我儿时的乐园,带给我很多生活的乐趣;(2)篱角带给童年的我一些人生感悟,引我走进诗意的世界;(3)篱角代表着家,体现着家的温暖,让我无限眷恋;(4)篱角成了中年漂泊的我的怀乡意象。
(写出一点给2分,两点4分,三点5分)
本题解析:
小题1:可从文中提及的“蝴蝶、蜜蜂、猫、鸡、狗和不知名的昆虫等等”的日常活动及其表现概括其生活特点。
小题2:可从句子的表达技巧(修辞手法)和思想感情等方面作答。
小题3:此类探讨式的题目要求考生作答时观点明确,理由充分,条理清晰。即表明观点是什么,写出好在哪里,写出不好又在哪里。
小题4:文中插入丰子恺作画的内容主要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承接上文“篱角中蕴藏的生活情趣”的内容,进而引出下文杜甫的故事一起表现篱角在文学艺术中的作用。
小题5:本文是一篇回忆性抒情散文,文章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浓浓的故土家园情怀。结合文本内容分析,文中用了大量篇幅述说篱角下小动物们的日常生活表现,可见他们给作者带来无限的生活乐趣和人生感悟。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阅读下面语段,按要求回答问题:
我与音乐的关系极之亲密,在所有的艺术里,音乐是最有感觉的,而感觉又是一个无形的东西,它最容易以最快的速度,闪电般地进入你心灵最中间的那个地方。音乐是充满着灵性的,和其他艺术的表现形式都不一样,而且它和任何艺术之间都有着“通感”。冯骥才这段文字给人的重要启示是(?)。
A.音乐在所有的艺术里是最有感觉的
B.音乐是充满着灵性的,和其他艺术的表现形式不一样
C.人必须有欣赏音乐的耳朵,培养自己的灵性和感觉
D.音乐和任何艺术之间都有着“通感”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析:
A、B、D项都是对文字的复叙,只有C项才是文字给人的启示。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给打败。”这句话表现了桑地亚哥坚毅刚强的性格。请举作品中的一个细节具体说明。
参考答案:
午夜时,鲨鱼成群袭来。老人又要搏斗了。他不顾死活乱棍打去,棍子被鲨鱼咬走。他用舵把又打又砍,可是鲨鱼一条一条蹿上来,他又迎面劈去,一次又一次,舵把断了,他就用断下的把手朝鲨鱼戳去。鲨鱼一松嘴,一翻身游走了。这是最后一条鲨鱼,它们再也没什么东西可吃了。
本题解析:考查对作品塑造人物形象方法的把握,熟读作品,分析典型细节,理解主旨。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下列小题。
苦难
周国文
①没有星光的夜晚,每个人是否都在与自己内心的苦难作战?
②苦难,是人类的孤独苦旅,它在心灵飘摇的深处回眸世间的沧桑,它是被岁月磨蚀的标本被上苍悬在一条艰难的寂寞长路上。
③我从北岛的《回答》中,看到了一个过往时代的不幸与少数清醒者的苦难。诗的震撼人心,首先来自诗人超越苦难的理性思辩。面对一个荒唐、昏昧的时代,诗人率先喊出了“我不相信,这是悲愤的声音,这是常深沉的苦难压在一个民族身上的反弹。”如果海洋注定要决堤,就让所有的苦水注入我心中;如果陆地注定要上升,就让人类重新选择生存的峰顶。微弱的应答中,苦难尽管还在背后左右呼啸,可一个英雄主义的声音,一个理想主义者的告白,已是喷涌而出、直冲云霄。或许这就是我心仪已久的一个不平常的普通人的苦难观。
④英雄总是在最后的关头挺立住自己道德底线与人格风范的战士,它是那位敢于唾弃世俗的桂冠而仰望神圣的呐喊者。弥尔顿的故事就是一个明证。弥尔顿是17世纪英国出现的一位伟大的精神斗士,即使在他失去光明的后半生中,也始终没停止不屈的战斗。
⑤当查理二世妄图复辟的时候,弥尔顿眼疾正重,医生警告他不可参战,否则将双目失明,但弥尔顿为争取自由深感责无旁贷。此时的英国人需要精神上的支柱,他宁可牺牲双眼也要作一个自由思想的卫士。于是,他奋笔疾书写下《为英国人民声辩》一文。而弥尔顿的代价则是从此失去了光明。但弥尔顿并没有停止写作和斗争。失去光明的卫士,一个坚强地立足于苍茫大地的诗人弥尔顿,是这样自勉的:“在茫茫的岁月里/我这无用的双眼/再也瞧不见太阳,月亮和星星/男人和女人/但我并不埋怨/我还能勇往直前。”
⑥抗拒苦难是高贵者命定的天职。弥尔顿失明的境遇与坎坷的经历,走的是一条忧伤长路。即使遭遇的是旷世的孤独,但他无怨无悔地选择坚强。
⑦苦难,是一个民族,一个群体与一个人精神成长的素材。而贫乏的时代之所以贫乏,往往在于诗人不知苦难的深刻,人民不知苦难的深广,民族不知苦难的深重。只有承受苦难之后的不屈不挠,才称得上是灵魂的一种坚实状态,才称得上是源自坚强而又返归坚强的精神性存在。
⑧高贵的智者不会易低下自己的头颅,尽管他有过短暂的迷失与麻木,但他历经的苦难越多,对高贵的理解也就越深刻。他把自身的挫折与凌辱当成性灵的启悟,并洞悉到生存更隐秘的内在本质。巴金的《随想录》就是这样一本具备生命厚度的书。
⑨也许难以预期的苦难与个人的情感阴影,总是难以摆脱地缠绕在每个人具体而复杂的轨道上。我们也曾遭遇“悲哀的雾/覆盖着补钉般错落的屋顶,”我们也曾害怕“即使鸽子落在肩上/也感不到体温和呼吸,”我们也曾惊心于刀光剑影的步步紧逼,也曾战栗中死神白色的寒光中。但北岛冷峻的声音,给我们灌注的不仅是烈士的力量,更是一曲唱给未来的英雄交响:“我,站在这里/代替另一个被杀害的人/没有别的选择/在我倒下的地方/将会有另一个人站起/我的肩上是风/风上是闪烁的星群。”
⑩这是苦难者横眉冷对不幸的姿态,这是英雄之美最终的灿然绽放。
小题1:从全文的论述思路看,作者的苦难观有哪些方面?中心观点是什么?(6分)
小题2:下面是巴金《十年一梦》的一段文字,作为本文的一个论据,应该安排在文中何处最合适?为什么?(6分)
“1969年我开始抄录、背诵但丁的《神曲》,因为我怀疑‘牛棚’就是‘地狱’。这是我摆脱奴隶哲学的开端。没有向导,一个人在摸索,我咬紧牙头忍受一切折磨,不再是为了赎罪,却是想弄清是非,我一步一步艰难地走着,不怕三头怪兽,不怕黑色魔鬼。不怕蛇发女怪,不怕赤热沙地……我经受了几年的考验,拾回来‘丢开’了的‘希望’,终于走出了‘牛棚’。我不一定看清别人,但是我看清了自已。虽然我十分衰老,可是我还能用自己的思想思考。我还能说自已的话,写自己的文章。我不再是‘奴在心者’,也不再是‘奴在身者’。我是我自己。我回到自己身上了。”
小题3:文中频繁引用北岛的诗句,有什么作用?(6分)
参考答案:
小题1:(4分)①苦难与艰难寂寞并存。②在苦难面前,要挺立住自己道德底线与人格风范;③要坚强,要直面苦难,顽强抗争。④苦难,是一个民族、一个群体与一个人精神成长的素材。只有承受苦难之后的不屈不挠,才能灵魂坚实,精神坚强。⑤历经的苦难越多,对高贵的理解也就越深刻历经的苦难越多,对高贵的理解也就越深刻。(每点1分,答对4点即可得满分)(2)(2分)中心观点是:要坚强,要直面苦难,顽强抗争。(意思对即可)
小题1:(1)(2分)应该安排在第七段末尾,或第八段开头。(2)(4分)理由:扣紧第七段结尾所说“只有承受苦难之后……精神性存在”;而第八段内容正好是这个论据的总结。(每点2分)
小题1:)(1)诗句内容和本文观点相契合,超越苦难的理性思辩诗句作为本文的论据,对突出本文观点作用巨大。(2)在苦难面前,北岛是一个挺立住自己道德底线与人格风范的战士,它是一位敢于唾弃世俗的桂冠而仰望神圣的呐喊者,他的坚强和抗争是一个典型,作者以此为论据,说服力和感召力很强。(3)引用诗句,能够渲染一种议论情境,使议论更具说服力,使议论语言更具感染力。(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
譬如罢,我们之中的一个穷青年,因为祖上的阴功(姑且让我这么说说罢),得了一所大宅子,且不问他是骗来的,抢来的,或合法继承的,或是做了女婿换来的。那么,怎么办呢?我想,首先是不管三七二十一,“拿来”!但是,如果反对这宅子的旧主人,怕给他的东西染污了,徘徊不敢走进门,是孱头;勃然大怒,放一把火烧光,算是保存自己的清白,则是昏蛋。不过因为原是羡慕这宅子的旧主人的,而这回接受一切,欣欣然的蹩进卧室,大吸剩下的鸦片,那当然更是废物。“拿来主义”者是全不这样的。
他占有,挑选。看见鱼翅,并不就抛在路上以显示其“平民化”,只要有养料,也和朋友们像萝卜白菜一样吃掉,只是不用它来宴大宾;看见鸦片,也不当众摔在毛厕里,以见其彻底革命,只送到药房里去,以供治病之用,却不弄“出售存膏,售完即止”的玄虚。?___________炮枪和烟灯,______________形式和印度、波斯、阿剌伯的烟具都不同,确可以算是一种国粹,?______________背着周游世界,一定会有人看,______________我想,除了送一点进博物馆之外,其余的是大可以毁掉的了。还有一群姨太太,也大可以请她们各自走散为是,要不然,“拿来主义”怕未免有些危机。
1、依次填入上段中划横线处的关联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A、因为 虽然 但是 所以
B、只有 虽然 倘使 但
C、虽然 但是 只要 但
D、只有 因为 所以 因此
2、“只不用它来宴大宾”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大宅子”比喻_____________
“鱼翅”比喻_____________
“烟枪和烟灯”比喻_____________
“姨太太”比喻_____________?
4、对于“鸦片”,采用不同于“鱼翅”“烟枪和烟灯”的态度,是因为“鸦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B
2、“鱼翅”之类不能只供少数人享用,吸取精华要“大众化”。
3、文化遗产?文化遗产中的精华部分?文化遗产中的旧形式?供剥削阶级享用的腐朽淫靡的东西
4、吸之有害而在医学上是有用的(或:精华、糟粕兼而有之)
(意思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