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阅读题 根据诗歌的内容,从修辞的角度填写下联。
南溪早春?杨万里
还家五度见春容,长被春容恼病翁。
高柳下来垂处绿,———————。
卷帘亭馆酣酣日,放杖溪山款款风。
更入新年是新雨,去年未当好时风。
参考答案:小桃上去末梢红
本题解析:这里考查的是诗歌的表达技巧及意象。按照对偶的规律“高”对“小”,“柳绿”对“桃红”,“下来”对“上去”,“垂”对“末”,非常严谨工整。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7分)
恨别 杜甫
洛城一别四千里,胡骑长驱五六年。
草木变衰行剑外①,兵戈阻绝老江边。
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
闻道河阳近乘胜,司徒急为破幽燕②。
【注解】①剑外:剑阁以南,这里指蜀地。②“闻道”两句:司徒,指李光弼,他
当时任检校司徒。
小题1:这首诗意蕴丰富,请概述此诗抒发的思想情感。(3分)
小题2:这首诗的颈联运用了多种艺术技巧,请就其中一种加以鉴赏。(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①思乡恋亲之情(思家忆弟的深情)。②感时忧国,渴望早日平定叛乱的爱国之情。③年岁老大,漂零憔悴的悲凉和凄苦。(每点1分)
小题2:①细节描写。(1分)月夜,思不能寐,忽步忽立;白昼,卧看行云,倦极而眠。(1分)诗人通过这种“宵立昼眠”的反常行为和坐立不安的举动,委婉曲折地表现了诗人思念亲人的无限情思,突出了题意的“恨别”。(2分)
②互文。(1分)“思家”、“忆弟”为互文。(1分)清宵月夜,坐立不安;白昼看云,倦极而眠。这种夜醒昼眠的反常举动皆因“思家” “忆弟”所致。委婉曲折地表现了思念亲人的无限情思,突出了题意的“恨别”。 (2分)
③对偶。(1分)“思家”对“忆弟”,“步月”对“看云”,“清宵立”对“白日眠”,对仗工整,平仄谐和,(1分)突出坐卧不宁情状,委婉曲折地表现了诗人思念亲人的无限情思,突出了题意的“恨别”。(2分)(答出一种即可)
本题解析:
小题1: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思想感情。洛城一别体现思乡,胡骑长驱体现战乱,行剑外表现爱国平定战乱。老江边体现年老离乡的悲苦。综合分析写出三点即可。
小题2: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可以从细节、修辞等方面入手。先写出其用了哪种手法,有什么作用,表现了什么感情。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题目。
浣溪沙·咏橘
苏?轼
菊暗荷枯一夜霜。新苞绿叶照林光。竹篱茅舍出青黄。?香雾噀【注】人惊半破,清泉流齿怯初尝。吴姬三日手犹香。
【注】噀:xùn,喷。
小题1:“香雾噀人惊半破,清泉流齿怯初尝”两句中哪两个字最生动传神?请结合诗句加以点评。(5分)
小题2:这首词是如何从正面、侧面两个角度塑造橘的形象的?请结合全诗分析。(5分)
参考答案:
小题1:“惊”:吃惊、惊讶。(1分)“怯”:胆怯、害怕。(1分)擘开橘皮,芳香的油腺如雾般喷溅,初尝新橘,汁水齿舌间如泉般流淌。惊于橘皮迸裂时香雾溅人(1分),怯于橘汁的凉冷和酸味(1分)。生动形象地描写了初尝新橘时的感受,表达喜爱之情(1分)。
小题2:正面:“新苞绿叶”“青黄”“香雾”“清泉”,(1分)写出了橘黄叶绿、橘香弥漫、橘汁酸凉。(1分)
侧面:(1)反衬。以“菊暗荷枯”反衬“橘黄叶绿、香雾溅人、橘汁酸凉”,突出强调橘的生机与味美。(2分)(2)烘托。竹篱茅舍,掩映于青黄相间的橘林之中,可见橘树生长之盛,人家环境之美,一年好景,正当此时。(2分)(3)侧面描写。“吴姬三日手犹香”,着意夸张,尽得吴橘之味矣。(2分)(侧面答出两点即可,其中手法和解说各1分)
本题解析:
小题1:此题考查语言中的炼字,做此类题目,规范的做法是,先解释所炼字的字面意思,再结合所炼字所在句定向翻译,然后写出这样表达的作用或效果。坚持这样做下去,你的答案有时会比参考答案还完美。
小题2:此题考查表达技巧中正侧结合的描写手法,正面描写就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或景物的状态直接具体地描绘出来,从词中依次找出“新苞绿叶”“青黄”“香雾”“清泉”,再指出它们依次指的具体事物即可。侧面描写,又叫间接描写,是从侧面烘托人物或景物形象,作者通过对周围人物、事物或环境的描绘来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以使其鲜明突出,即间接地对描写对象进行刻画描绘。依次找出,“菊暗荷枯一夜霜”是反衬或对比,“竹篱茅舍出青黄”是烘托或衬托,“吴姬三日手犹香”是夸张。回答时先指出手法,再结合词句解说,养成规范答题的习惯,答题一般是先概括,后分析,或先概述,后描述。
本题难度:简单
4、阅读题 阅读下面唐诗,答题。
塞上听吹笛
高适
雪静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①?风吹一夜满关山。
[注]梅花落为古乐曲名。
(1)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边塞景象?
(2)有人评说这首诗后两句是“巧说婉说”,谈谈你是怎样理解的。
参考答案:(1)大地同春,雪净风清,笛声悠扬,一片明朗开阔的景象。(2)用“借问”引起人们的遐想,又把《梅花落》的笛曲幻化成梅花随微风散落,洒遍关山三具体形象,委婉巧妙地表现守边将士戍边怀乡之情。
本题解析:无
本题难度:简单
5、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先下列各题。
栀子花诗?
【明】沈周
雪魄冰花凉气清,曲栏深处艳精神。?
?一钩新月风牵影,暗送娇香入画庭。
注:沈周,明朝“吴门画派”的领袖。
小题1:栀子花为常绿灌木,夏季开花,起首句为什么会有“冰雪”之喻?全诗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情致?(5分)
?
?
小题2:诗的后两句尤为奇妙,历来颇得诗评家的青睐,请作简要赏析。(6分)
?
?
?
参考答案:
小题1:(1)栀子花呈白色,又因其在夏季开花,所以喻其花魂为雪铸,喻其花为冰质,以突出其冰清玉洁的形象在夏天给人们带来的清凉之气、舒爽之感。
(2)体现了诗人对夏夜栀子花形象的喜爱以及由栀子花、夜风所营造的清新、雅致、幽静、恬适氛围的欣赏、沉醉。
小题1:①运用拟人手法,形象写出了“栀子花”在夜风中的风情。
②一“牵”一“送”,夏夜微风的情态可掬;言“影”言“香”,栀子花的精魂大有飞动之感。
③如钩新月,暗香浮动,视觉与嗅觉相结合,营造出幽美恬静的意境。
本题解析:
小题1:5分
小题1:6分,每答对一点给2分。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