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知识点《语言文字运用》试题巩固(2019年最新版)(四)
2019-06-29 19:24:29 【

1、语言运用题  下面是某学校举行“新年诗会”介绍某著名诗人的弟弟的一段话,其中有4处不得体,请找出并在下面相应的位置上进行修改。(4分)
同学们,今天著名诗人的弟弟××惠临我校,参加我们的“新年诗会”。我们知道舍兄是著名诗人,其实××也很有诗才,曾在《诗刊》发表上百首作品,这些诗作产生很大的影响,使他声名震烁古今。现在就让我们先拜读他为我们朗诵自己的最新诗作。
①将         改为              ②将         改为         
③将          改为          ④将         改为         


参考答案:①“惠临”改“光临”;②“舍兄”改“他的哥哥”;③“ 声名震烁古今”改“颇有声名”;④“拜读”改“聆听”(改对一处1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2、写作题  根据下面提供的材料,为某中学校庆办写一则征文启事。
征文内容:校庆一百周年,反映学校生活的。
征文体裁:任意。截止日期:即日——12月30日。
对征文将进行评奖,获奖作品在《校庆专刊》上发表。


参考答案:征文启事
为迎接校庆100周年,特举办校庆征文。征文内容反映学校的悠久历史、讴歌我校在改革开放中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反映师生高尚的品质和广大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情况。文体不限,不超过1 500字,诗歌不超过50行。征文将评出一、二、三等奖,发给奖状和奖品。佳作将在《校庆专刊》上发表。来稿从即日起至12月30日截止,请投入征稿信箱。
某中学校庆办
×年9月1日


本题解析:注意征文启事的内容和格式。


本题难度:简单



3、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红楼梦》选段,根据原著故事情节,回答问题。(3分)
(王夫人)凡有了大事,自己主张,将家中琐碎之事,一应都暂令李纨协理。李纨是个尚德不尚才的,未免逞纵了下人,王夫人便命探春合同李纨裁处。
请简述探春“裁处”了哪些府内的事务?
答:?
?


参考答案:
探春的亲娘舅死了,她按制度行事赏银二十两,母女大闹一场(1分)。探春废除不必要的开支,取消宝玉等人上学的点心、纸、笔的费用和每个姑娘每月的头油脂粉费(1分),并委派园中婆子.媳妇分别承包各项事物,得到了大家的拥护(1分)。


本题解析:这是一道概括故事内容要点题,可以根据对小说内容的掌握,按照小说情节发展,用简明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注意语言的叙事性。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下列语中加粗字的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tuó)
(lóu)
伺(kuī)
(nè)
B.寿且(zī)
(shì)
(xù)
静(tián)
C.(fán)
(yōng)
(tún)
化(tuì)
D.(shuò)
(sūn)
(dài)
然(sǒng)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5、语言运用题  用一句话概括下面这段文字的要点:
在这点上,我们讲究义理,显然和前人的说法在原则上是不同的。从前写文章的人说到义理时,往往只是指“古圣先贤”已经说过的道理。在我们看来,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虽然是人类的实践经验的科学的总结,是我们研究一切问题的指南针,然而也不能把它当成教条。正确的观点,不是简单的教条,不是空洞的观点,而是从具体材料引出的正确的结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正确的观点是从具体材料中引出的正确的结论。


本题解析:无


本题难度:一般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中语文答题技巧《语言文字运用..

问题咨询请搜索关注"91考试网"微信公众号后留言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