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省级导航 | |
|
|
|
高考语文提分技巧《文学类文本阅读》高频考点预测(2019年最新版)(二)
小题2:从修辞的角度,对文中画线句子的景物描写进行赏析。(6分) 小题3:十八湾的质朴、和谐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概括。(6分) 小题4:文章最后连用4个短句独立成段,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对你以后的写作有何启发?(8分)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C
小题3:D
本题解析:
小题1:C (?联系语境可知)
小题2:C (?此系盲目拔高)
小题3:D (①只顾②竟③再?④正?⑤竟然)
本题难度:简单
4、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1一13题
语文天生浪漫(节选) 熊芳芳
让我们再次聆听那遥远的声音—“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漪。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即便是义愤填膺吧,也是那般的富有浪漫气息。而“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更是将古人的浪漫情怀推向了极致。
语文,从远古走来,从蛮荒走来,从我们祖先浪漫的心灵中走来。
开天辟地的盘古,以身补天的女娲,用刚与柔成了远古人类对世界与宇宙浪漫的想象;填海的精卫,逐日的夸父,用血与肉书写了所有生命对自由与光明不朽的追求。
因着浪漫,四十弃官归隐的陶潜“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因着浪漫,五十始举进士的孟郊“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因着浪漫,王昌龄发出了“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豪壮誓言;因着浪漫,李白才会仰天长笑“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语文,从浪漫的心灵出发,走向深广,走向博大。
因着语文,孔雀东南飞的故事成了家喻户晓的绝唱;因着语文,木兰从军的传说成了妇孺皆知的佳话。
因着语文,雪莱的“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温暖了多少失意者的心怀;因着语文,但丁的“走你的路,让别人去说吧”激荡着每一个开拓者的胸襟。
因着语文,我们收藏了春的温暖、夏的火热,秋的丰硕、冬的冷峻;因着语文,我们领略了北国的冰雪,南疆的椰林,西域的雄鹰,东海的潮汐。
语文,是天生浪漫的文化载体。睿智的思想,高尚的情感,灵动的才智,无不栖于根深叶茂的语文之树,它生生不息地传承着人类文明,它涤荡污浊,提精炼粹,陶冶身心,它汇聚了浪漫又传送着浪漫。
浪漫的语文,呼唤浪漫的情怀。
一个有些浪漫情怀的人,能像范仲淹一样无私,“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也能像王安石一样无畏,“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他们可以心游万仞、精骛八极,更可以在现实世界中撑门拄户,立地擎天。既可以迎来送往,胜友如云,更可以一人一盏一影,孤灯自守黎明。既可横空出世、笑傲江湖,又可面壁潜心,十年磨一剑。入世可如岳飞,“壮怀激烈”,“八千里路云和月”,也可躬耕垄亩如诸葛亮,“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
唯有具备一些浪漫情怀,才可能真正的理解生活,热爱生活,享受生活;唯有具备一些浪漫情怀,才可能真正的理解语文,热爱语文,欣赏语文。
因为,语文天生浪漫。
浪漫是感性的也是理性的,浪漫是细致的也是博大的,浪漫是喜乐的也是忧伤的。
一分一秒的华年、一朵一朵的笑靥、一句句清风的低语、一帧帧季节的像片、一些黎明、一些黑夜、发黄的故事、春天的屋檐……一并装入生命的全部流程中,一遍又一遍地再读。让我们的心牵着我们的手,在语文的世界里徐徐穿行,在真实与浪漫中徐徐穿行。
11.文章开头列举了《诗经》中的句子,请简析这样写的好处。(4分)
12.文中列举了大量的名人,其中写陶潜和岳飞,其具体目的一样吗?为什么?(4分)
13.通观全文,“语文”与“浪漫”之间形成了怎样的关系?(4分)
参考答案:11.这样写是为了突出古人的浪漫情怀;并为“语文,从远古走来,从蛮荒走来,从我们祖先浪漫的心灵中走来”作铺垫,同时,与上文的“遥远”和标题中的“天生”一词相照应。?
12.作者写陶潜是为了阐释语文来自于浪漫、悠闲、宁静的心灵;
写岳飞是为了阐述浪漫的语文,呼唤人们具备浪漫的情怀,壮怀入世。(每点2分)
13.①语文从浪漫的心灵出发,汇聚了浪漫又传送着浪漫;
②浪漫的语文呼唤着浪漫的情怀,唯有具备一些浪漫的情怀,才可能真正地理解语文,热爱语文,欣赏语文。(只要围绕上述两个要点进行分析,言之成理,即可给满分。意思答对即可,若与参考答案不同而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每点2分)
本题解析:11. (要求从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回答其作用,回答出一个角度且言之成理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若与答案不同而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12.亦可答“是为了阐述‘语文,从我们祖先浪漫的心灵中走来’”。
13.联系上下文,对二、六,十三段整理归纳。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题目
没有人知道这些树叶是何时掉下来的,世界上有无数关于树和森林的书,但没有一本描述过一片叶子的落下。在那些文字里,一片叶子只是一个名词和些许形容词的集合体,没有动词,每个人都看见过这些树叶,一片叶子的落下包含多少美丽的细节啊!然而永远不会有人听见一片树叶撞到风的时候的那一次响声,就像在深夜的大街上发生的车祸,没有目击者,永远没有。一切细节都被抹去,只被概括为两个字“落叶”。这些被叫做“落叶”的东西,看上去比栖居在树上的年代更为美丽悦目,没有生命支撑的花纹,凝固在干掉的底基上,有鱼的美,又有绘画的美;由于这些美来自不同时间内的单个的死亡,因而色彩驳杂、深浅不一,缺乏某种统一的调子,它们的丰富使“落叶”这个词显得无比空洞。“落叶”是什么?没有落叶,只有这一片深红的或那一片褐黑的,一个诗人永远想不出用什么意想来区别、表现它们,这景象在文学史上像“落叶”这个词一样空白。
1.本段文字主要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有何表达效果?
2.请结合语境,说说以下句子的含义。
(1)它们的丰富使“落叶”这个词显得无比空洞。
(2)这景象在文学史上像“落叶”这个词一样空白。
3.“落叶的美”体现在那些方面?
4.作者对“落叶”的情感态度怎样?请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1.比喻、对比。比喻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一片树叶撞到风的时候的响声不被人注意。对比强调了落叶的美丽悦目。
2.(1)由于落叶是来自不同时间内的单个的死亡,因而色彩驳杂、深浅不一,却都是美的,因而显得丰富,但这些丰富的细节都被抹去,只被概括为两个字“落叶”,忽略了太多的美丽,显得空洞,所以说它们的丰富使“落叶”这个词显得无比空洞。
(2)没有落叶的景象是只有这一片深红的或那一片褐黑的,诗人无法表现它们,因而是“空白”,叶子的飘落细节包含太多的美丽却没有一本描述过一片叶子的落下,这样的描述在文学史上是空白。这句话作者运用了对比写出二者的相似点。
3.听觉上,一片树叶撞到风的时候的那一次响声;视觉上,落叶看上去比栖居在树上的年代更为美丽悦目,并且色彩驳杂、深浅不一,丰富多彩。
4.(1)对落叶的欣赏、喜爱,因为作者分别从听觉和视觉强调了落叶的美。
(2)从“世界上有无数关于树和森林的书,但没有一本描述过一片叶子的落下”,“这景象在文学史上像“落叶”这个词一样空白。”等句子能看出作者对落叶的未充分受人关注而深感惋惜。
本题解析:无
本题难度:简单
|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 下一篇:高考语文答题技巧《语言文字运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