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写作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有些景物是必须仰望的
比
如鹰,比如高山,比如天空……
有些人是必须仰望的
像李白,像范仲淹,像辛弃疾……
成长
是必须仰望的
像纯洁、像崇高、像伟大……
仰望纯洁,脱离庸俗;仰望崇高,抛却卑鄙;仰望伟大,感受渺小……
仰望使头颅更有分量
仰望使眼睛长上翅膀
这首小诗让你想到了什么?请全面理解材料,从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或其含义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略
	本题解析:写作指导:小诗的关键词是“仰望”。仰望的方向是高处,如高处的风景,高尚的人格,高品位的人生,高格调的追求。“仰望”是仰慕崇高,是追寻崇高,是以崇高净化
鄙俗。所以,任何一种高品位的文化,高水准的文明,任何一种崇高的人生,崇高的行为,任何一份崇高的品质,崇高的精神,都可以入文;任何一个人(他人或自己)对崇高的理解、仰慕、敬畏、追寻,都可以人文。甚至可以反意作文,写身处低俗现实(如冷漠、自私、庸俗、贫乏等)之中对崇高(善性、良知、正直、无私等)的仰望。
中学阶段正是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常常要面对真善美与假
丑恶的辨识取舍,面对种种现实困扰和低俗诱惑,从自身体验出发表达在“仰望”中成长,更有价值。
这样的题目与“境界”“品位”“追寻”“成长”“感动”“梦想”“精神家园”等表现人情人性人格之美的话题都是相通的,打通了便比较容易写。写作时要注意选取具体而微的角度,运用具体可感的素材,避免空泛无物,避免刻板说教
	本题难度:简单
	        2、写作题  请以“你是一部书”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文体不限。 
 
	参考答案:“略”。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3、写作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北京师范大学于丹教授的登泰山感悟是“山登绝顶我为峰”。厦门大学教授易中天的感悟则是:“人生就像登山,不一定每个人都能爬到山顶,但爬了就好;不一定每个人都要登到山顶,但要一步一个脚印。”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800字以上。
 
	参考答案:
贵在不虚此行
北京师范大学于丹教授的登泰山感悟是“山登绝顶我为峰”。厦门大学教授易中天的感悟则是:“人生就像登山,不一定每个人都能爬到山顶,但爬了就好;不一定每个人都要登到山顶,但要一步一个脚印。”
于丹强调登上最高点,易中天看重步步高、步步实。于丹重视结果,易中天重视过程。二者当然都有道理,而我更欣赏易中天的观念。因为人生有太多变数,所以要享受过程。
先说李白。他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写道:“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原来李白真正要登的不是天姥山,而是仙界,而是精神上的最大自由境地!所以他只是在庐山脚下望了望,便写出了“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样飘逸的诗句。九天揽月,五洋捉鳖,四海为家,李白一路潇洒。
再说杜甫。他经过泰山,写下《望岳》一诗:“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其尾联与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之意暗合,已成千古佳句。但实际上,杜甫并未登到山顶,他只是把诗一首一首地写实在,充分地表现忧国忧民的思想情感。他从未有过“我为峰”的感觉,却成了诗圣。
另有安石。他在游褒禅山后写道:“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一次过程不够尽兴的游览让王安石后悔莫及。总结教训,他大刀阔斧地改革。虽然司马光尽废新法,但王安石已问心无愧。
且看苏轼。坎坷使他不再好高骛远,矮矮的赤壁亦足以心旷神怡。他“划然长啸”,与“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的陶潜呼应,只是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实事。
清代姚鼐在泰山顶上观日出的描写十分精彩,而我更喜欢他写攀登所见的“苍山负雪”、“居雾若带”等句子。一生能登顶几座高山?所以说“爬了就好”、“一步一个脚印”就好。
李贺怀铅提椠(qiàn,古代用以书写的木板),终成诗鬼;梅尧臣带布袋,天下闻名。有心登顶虽好,不虚此行更妙。
	本题解析:
学生写这篇作文,主要有下列立意:
第一种,抓住“一步一个脚印”,写“要踏实”、“不能好高骛远”。这显然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太片面了。
第二种,把于丹和易中天的观点并重。或写散文,说“山登绝顶我为峰”的境界值得追求,但真登不上山顶也就算了,爬了就好,踏实就好。或发议论,有的把于丹和易中天的观点各论证400字左右;有的各论证三分之一,再把二者结合起来论证三分之一;有的摇摆不定,不明确表态支持谁的观点,只说要努力登山。
我们说,两位教授的观点都有道理,但有不同的价值取向,若二者并重,则哪一种都写不好,文章的中心都得不到突出;虽然全面理解了材料,却并未选角度。所以,这些立意都不好。
第三种,百分之百地论证于丹或易中天的观点,对另一教授的观点只字不提,既不引用,也不置可否。这也不太好。
第四种,侧重于于丹或易中天的观点进行论证。这样才对。
	本题难度:简单
	        4、写作题  
鲁迅先生有句诗:“花开花落两由之。”表达的意思是花开花落自有其内在的客观规律,我们不必为之伤感,为之抱怨,最积极可取的是采取“听其自流,待其自生”的态度。
请以“花开花落”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立意自定;除诗歌外,文体自选;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略
	本题解析:这是一道充满诗意的作文题,“花开花落”实际上指以豁达的态度看待人生的得失。写此类题目,有以下几个注意点:一、尽可能实写,不要太虚,不能泛泛而谈。二、切口一定要小,如果写记叙文,力争有一两个精彩的细节;写议论文,要有一定的哲理和文化理念,从而提升整篇文章的层次。
	本题难度:简单
	        5、写作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北京大学等7所高校将联合自主招生,而以清华大学为首的另一个阵营的7所高校则在南京大学正式签约,国内一流高校的两大招生联盟正式诞生。两大联盟也被网友戏称为是“北约”PK“华约”。两大高校联盟的形成是为考生减负,还是“圈地”招揽更多的尖子学生?
  将要参加高考的同学们,对上述材料你们有何看法?
  要求:据此写一篇800字左右的议论文,题目自拟。 
 
	参考答案:“略”。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