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中语文答题技巧《文言文阅读》试题巩固(2019年最新版)(三)
2019-06-29 19:51:15 【

1、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子产论为政
郑子产有疾,谓于大叔曰:“我死,子必为政。唯有德者能以宽服民,其次莫如猛。夫火烈,民望而畏之,故鲜死焉;水懦弱,民狎而玩之,则多死焉,故宽难。”疾数月而卒。  
大叔为政,不忍猛而宽。郑国多盗,取人于萑苻之泽。太叔悔之,曰:“吾早从夫子,不及此。”兴徒兵以攻崔苻之盗,尽杀之,盗少止。  
仲尼曰:“善哉!政宽则民慢,慢则纠之以猛;猛则民残,残则施之以宽。宽以济猛,猛以济宽,政是以和。
《诗》曰:‘民亦劳止,汔(1)可小康;惠此中国,以绥四方。’施之以宽也。‘毋从诡随,以谨无良;式(2)遏寇虐,惨不畏明。’纠之以猛也。‘柔远能迩,以定我王。’平之以和也。又曰:‘不竞不求,不刚不柔,布政优优⑶,百禄是遒。’和之至也。”  
及子产卒,仲尼闻之,出涕曰:“古之遗爱也。”
(选自陈蒲清《古文观止·左传》)
【注释】?⑴汔(qì):差不多,将近。⑵式:助词,无实义。⑶竞:急。求:缓。优优:温和宽厚的样子。
小题1:下列各句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郑国的子产在病中对大叔的一番话语中,透露出一种观点:推行宽政要更难一些。
B.郑国的盗贼很多,与大叔不忍心行猛政有关联,但在他调兵攻打之后,盗贼稍有了收敛。
C.孔子对子产的称赞与落泪,与子产将“宽(德政)”放在“猛(严政)”之上密切相关。
D.制止残暴的抢夺者,因为他们从不惧法度,这是用平和的政治来纠正偏差的做法。

小题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倡导的为政之道。



2、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3~6题。
张京江①遗事
[清]葛虚存
京江风度端凝,为清朝第一。故乾隆南幸,尝御书此四字,以颜其闾,父老至今犹传为佳话。殊不知公之生平,固不独以度胜,其器量亦实有大过人者。
幼时攻制艺,尝诵公“不患不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一文,至束股(曩时制艺有八股,或六股,其篇末二股,谓之束股)“不受朝廷不甚爱惜之官,亦不受乡党无足重轻之誉”二语,辄信公人如其文,具此胸襟,安得不光国而迈种②耶?
与公入词林③时,府中有一力④,年已老矣。某年,公归自京师,晨兴诣斋,执卷坐此,力入洒扫,率呼曰:“玉书且起,为徙别室待之。”事已而后,入不少怪也。其徒语力曰:“相公今贵矣,汝犹当束发受书时而名之耶?”力闻之,爽然⑤。翌日,遇公则改貌,而称谓亦如仪,公愕然诘之曰:“谁教汝者?”力曰:“闻礼应如是觉昨非而今是耳。”公太息曰:“是何黠物,斫汝天真矣。”
又公入相时,其府垣外有隙地,邻有兴作者越用之,家人与之争,则不听,将怒而鸣诸县,先以书驰白公,公还笺曰:“千里来书止为墙,让他几尺也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呜呼!此二者,皆琐事也,然富贵人处之,鲜有不怒其侮己者,而公之有容乃如此今尚可得其人哉!
传闻公之辅政也,日入值,一日上问曰:“天下以何物为最肥,何物为最瘦乎?”有满大臣抢白曰:“莫瘦于豺狼,莫肥于猪羊。”上顾问公曰:“张蛮子(清初称南人往往以此),汝谓何如?”公曰:“臣以为莫肥于春雨,莫瘦于秋霜耳。”上太息曰:“此真宰相语也!吾满臣中能及此哉?”
(节选自《清代名人轶事》,有删改)
【注】 ①张京江:名玉书,江苏镇江人,康熙时任宰相。②迈种:行德种仁。③词林:翰林院的别称。④力:仆人。⑤爽然:茫然若失的样子。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不独以度胜    固:坚决
B.时制艺有八股曩:以前
C.公愕然之曰诘:追问
D.上问公曰顾:回头

小题2:下列句子中,能直接表现张京江“器量亦实有大过人者”的一组是(3分)(  )
①亦不受乡党无足重轻之誉 ②晨兴诣斋,执卷坐此 ③事已而后,入不少怪也 ④千里来书止为墙,让他几尺也何妨 ⑤鲜有不怒其侮己者 ⑥此真宰相语也
A.①②⑥
B.②④⑤
C.①③④
D.③⑤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文章开篇写张京江风度端庄凝重,得到乾隆的肯定,为下文写其器量过人做铺垫。
B.张京江志向高远,在他小时候写的文章中就有所体现,作者称赞他“人如其文”。
C.在回答康熙关于“肥”“瘦”的问题时,张京江独到的见解,得到了康熙皇帝的赞赏。
D.本文叙评结合,既着力于生动的细节描写,也善于通过精当的评价来表现张京江。
小题4:请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 分)
(1)闻礼应如是,觉昨非而今是耳。(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而公之有容乃如此,今尚可得其人哉!(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单选题  下列语句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①发而皆节,谓之和/中:适合。    ②和也者,天下之道也/达:通行的。
B.①中庸其至矣乎!民能久矣/鲜:很少。 ②知者过之,愚者不也/及:达到。
C.①为天下国家有九经/凡:大凡。    ②亲亲,则诸父弟不怨/昆:哥哥。
D.①明辨之,行之/笃:忠厚。      ②学之弗能,弗也/措:安置。



4、单选题  加粗词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 ]
A.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尚书省的属官)
B.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科举考试的一种身份)
C.欲苟私情,则告诉不许(报告、诉说)
D.是以区区不能废远(拳拳之心)



5、单选题  下列加粗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
A.怎不将天地也埋怨(产生)?则看你死的孩儿面上(只当是)?
B.念窦娥葫芦提当罪愆(糊里糊涂)?只当把你亡化的孩儿(祭,超度亡灵)?
C.也不见得湛湛青天(清明)?此后遇着冬时年节,月一十五(每月十五)?
D.念窦娥从前已往干家缘(操劳家务)?不知亢旱三年的说话准也不准(抵御旱灾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提分技巧《语言文字运用..

问题咨询请搜索关注"91考试网"微信公众号后留言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