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知识点汇总《古代诗歌鉴赏》高频考点预测(2019年最新版)(三)
2019-07-03 07:36:18 【

1、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归嵩山作
王维
清川带长薄,车马去闲闲。
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
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
迢递嵩高下,归来且闭关。
[注]①这首诗是王维仕途失意,辞官归隐嵩山途中所作。次年王维即在张九龄的荐举下结束隐居,出任右拾遗。②长薄:绵延的草木丛。③闭关:佛家闭门静修。
【小题1】请简要分析颔联主要运用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5分)
                                                                               
【小题2】本诗的前两联、颈联、尾联,所透露出来的情感有着细微的不同,请简要分析。(6分)
                                                                               



2、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
城?南
[宋·曾巩]
雨过横塘①水满堤,乱山高下路东西。
一番桃李花开尽?,惟有青青草色齐。
  注:①横塘:古塘名,在今南京城南秦淮河南岸。
(1)这首诗歌在语言上有其对应性,请从“乱”与“齐”这两个字上概括雨中与雨后两幅景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三、四句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含意?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浣溪沙·洞庭
张孝祥
行尽潇湘到洞庭。楚天阔处数峰青。旗梢不动晚波平。
红蓼①一湾纹缬乱,白鱼双尾玉刀明。夜凉船影浸疏星。
注:①红蓼,指生在水边的红色蓼草。
小题1:这首词的上阙写了哪些景物,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4分)
?
小题2:词的下阙使用了多种艺术手法,请举例并作简要赏析。(4分)
?



4、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少年行(其一)
王维
新丰美酒斗十千, 咸阳游侠多少年。
相逢意气为君饮, 系马高楼垂柳边。
(1)诗中刻画出了“少年游侠”什么样的形象,结合诗中第三句分析回答,。(4分)
?
(2)诗歌最后一句描写人物形象时用了什么描写方法,好在哪里?(4分)
?
?



5、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次石湖书扇韵
姜夔②
桥西一曲水通村,岸阁浮萍绿有痕。
家住石湖人不到.藕花多处别开门。
  [注]①石湖:南宋诗人范成大(1126-1193)晚年去职归隐石湖(在夸江苏苏州),自号石湖居士。②姜夔(1155-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令江西波阳)人。浪迹江湖,终生不仕。淳熙十四年(1187)夏,曾去拜见范成大,这首诗约作于此时。
(1)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是由哪些景物构成的?请简要叙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人说,诗的后两句歌颂了范成大的品格,第三句中的“人”是指趋炎附势的人。你对此有什么看法?请简要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中语文答题技巧《文言文阅读》..

问题咨询请搜索关注"91考试网"微信公众号后留言咨询